基本介绍
桂林罗汉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桂林罗汉果保护范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适宜罗汉果生长。桂林罗汉果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果实横径4.5厘米-6.5厘米,果面从基部至顶部具脉纹。鲜果果皮黄绿色,有黄色短柔毛,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黄白色;干果果皮黄绿色至黄褐色,有弹性,相碰有清脆音,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黄白色至黄棕色,纤维绒细,籽多呈扁圆形。气微,味甜。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桂林罗汉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产地
桂林罗汉果产于桂林市境内。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境域南北长236公里、东西宽189公里。北部及东北部与湖南省交界,东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接壤,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及来宾市毗邻,西部及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相接。桂林罗汉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县、资源县、平乐县、荔浦县、恭城县、雁山区、七星区、临桂区等11县3城区及所属131个乡镇,地域坐标为北纬24°15′23″~26°23′30″、东经109°36′50″~111°29′30″。年生产规模13333公顷,年产量108730吨。
品质特点
(1)外在感官特征:桂林罗汉果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果实横径4.5cm~6.5cm,果面从基部至顶部具脉纹。鲜果果皮黄绿色,有黄色短柔毛,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黄白色;干果果皮黄绿色至黄褐色,有弹性,相碰有清脆音,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黄白色至黄棕色,纤维绒细,籽多呈扁圆形。气微,味甜。
(2)内在品质指标:浸出物含量≥34%,罗汉果皂苷V(C60H102O29)含量≥1.2%。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必须符合NY/T694-2003《罗汉果》标准,禁止使用来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桂林罗汉果质量安全。
(4)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国家包装卫生标准,包装的材料要洁净、结实、无污染、无异味,并加注“桂林罗汉果”字样。
(5)运输:装卸运输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挤压。运输车辆、工具等应清洁、卫生、无污染,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6)贮存场所: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应选择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进行储藏,并注意防霉、防鼠。
生产情况
2017年,桂林罗汉果地理标志保护区域种植面积13333公顷,产量108730吨。
荣誉认证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桂林罗汉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7月27日,桂林罗汉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历史起源
桂林市永福县是罗汉果的起源地,历史上就有“罗汉果”之乡的美名。关于罗汉果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崇祯十三年(1604年)永宁州(今属永福县)知州马光所撰《记略》。马光记述了寺中僧人以“果茶”招待。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版的《永宁州志》中,将罗汉果增进入药石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原百寿县山林局给广西省府的报告中,介绍了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来罗汉果的栽培、采摘、产量、出口贸易情况,还记录了罗汉果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三百多年。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桂林罗汉果】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桂林罗汉果 小编为您整理桂林罗汉果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