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青石斑鱼

时间:2024/9/17 11:21:4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青石斑鱼是最贵石斑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主要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尤以南海各地海域较多,青石斑富含蛋白质以及钙、磷、铁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肉细嫩,味鲜美,食法也较多,除清蒸、清炖和红烧外,煎、炸、炒也各具风味,不仅畅销而且售价甚高,已成为一项创汇渔业,是远近驰名的名贵石斑鱼种类。

  • 中文学名: 青石斑鱼
  • 拉丁学名: Epinephelus awoara
  • 英文名: Banded Grouper
  • 别称: 黄丁斑,石斑,过鱼,中沟,白马罔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硬骨鱼纲
  • 亚纲: 辐鳍亚纲
  • 目: 鲈形目
  • 亚目: 鲈亚目
  • 科: 石斑鱼科
  • 属: 石斑鱼属
  • 种: 青石斑鱼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青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awoara)是石斑鱼科、石斑鱼属鱼类。体长椭圆形;头较大,大于体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3倍。头背部弧形;眶间区窄,中央微凸。眼较小,短于吻长。口大。鳃耙数8-9+16-18。前鳃盖骨后角具2-5个强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55;纵列鳞数92-109。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臀鳍硬棘Ⅲ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尾鳍圆形。头部及体侧之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部则呈金黄色或淡;体侧具4条暗色横斑,尾柄处亦具1条横斑,另在头颈部具一不明显之横斑。头部及体侧散布着小黄点;体侧及奇鳍常具灰白色小点。背、臀鳍软条部及尾鳍具黄缘。

青石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各地岛屿岩礁附近。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食物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主。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西沙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青石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各地岛屿岩礁附近。在珊瑚礁石砾底质、海水流畅的海区较多,喜栖息在光线较弱的区域,栖息水层随着水温的升降而有深浅的变化,春、夏、秋分布在10-30米深处,盛夏在2-3米处也有分布,秋冬季节水温下降,迁移到较深水域,一般幼鱼栖息的水层比成鱼浅,高龄鱼则较少移动。青石斑鱼是广盐性鱼类,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都可以生存,最适盐度在30℃左右。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西沙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

形态及特征

体长椭圆形;头较大,大于体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3倍。头背部弧形;眶间区窄,中央微凸。眼较小,短于吻长。口大;上颌前端具有3个圆锥齿及1个能向后倒伏的牙齿,内侧绒毛状齿;下颌前端2个圆锥齿,内侧齿细尖,排列稀疏。鳃耙数8-9+16-18。前鳃盖骨后角具2-5个强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55;纵列鳞数92-109。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Ⅺ,软条15-16;臀鳍硬棘Ⅲ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头部及体侧之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部则呈金黄色或淡;体侧具4条暗色横斑,尾柄处亦具1条横斑,另在头颈部具一不明显之横斑。头部及体侧散布着小黄点;体侧及奇鳍常具灰白色小点。背、臀鳍软条部及尾鳍具黄缘。

生活习性

青石斑鱼为岩礁非洄游性鱼类,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食物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主,鱼类和软体动物次之,并随着个体的生长,食性不断转变,在自然海区中,幼鱼常以麦秆虫、虫戎等小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到成鱼期,过渡到以虾、蟹、鱼类、头足类等为主食,同时青石斑鱼属非洄游性鱼类,它的摄食种类在不同的栖息场所存在差异;青石斑鱼一年摄食周期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春季的5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秋季的8月以后。

青石斑鱼适宜水温为22-30℃,在此水温下,该鱼最活跃,摄食量大,生长快,水温下降到19℃以下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减慢,活动情况随着水温的下降而减弱,在室内水池越冬时还观察到,水温降到10℃以下该鱼再不捕食死饵,但对活的甲壳类仍能选食,当水温下降到7.5℃以下时,青石斑鱼停止摄食。处于静止状态,水温低于5.5℃或高于35℃时,出现死亡。青石斑鱼耗氧量较高,在溶解氧含量为5毫克/升以上时,生长较快,低于3.5毫克/升时,容易缺氧死亡。

繁殖方式

亲鱼适合产卵的水温为23.2-23.4℃,盐度20-34‰,产卵期在6、7月份,通常在傍晚6到8时进行产卵,为分批多次产卵型,受精卵约在27小时后孵化成仔鱼。

价值及其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主要价值

青石斑鱼为海产名贵鱼类之一,肉细嫩,味鲜美,中国出产的青石斑鱼除在国内鲜销外主要供出口,不仅畅销而且售价甚高,已成为一项创汇渔业。

青石斑鱼的营养价值高,具有口感鲜美,富含高蛋白、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是优质的食用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功用。其食法也较多,除清蒸、清炖和红烧外,煎、炸、炒也各具风味。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青石斑鱼】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青石斑鱼 小编为您整理青石斑鱼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