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累,换取生活来源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大黄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大黄流行占卜,在玛多莫格德哇遗址中发现一些石头排成圆圈,在石圆圈附近,出土了一些类似大黄残留物,显然在这儿曾进行过一些丧礼或或有关宗教仪式。根据以上推断,果洛先民通过宗教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黄进行医治或食用的方法,几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由于少数头人牲畜不断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黄成了医治牛羊的良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消食,当地牧民将大黄切成片,作为大黄茶进行饮用,至今,在以肉食为主的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黄制成的茶来降脂。在果洛民间对大黄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兴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与地仙女,请引领我歌辞我福。此地乃是玛域福泽地,是将向往四溢的宝地,我是岭国智慧的受护神。此歌是岭国情器赞,在此要叙述草药。夏盛奇药大黄的由来,在森尖珠母诞生的格莫。曾长出过一只大黄,从此每逢盛夏,大黄之宝满山野,形如鹿角叶茂盛”。传说:很久以前,一商队从赤岭(今湟源一带)来到果洛达日地区,商队首领是个果洛通,旁晚在帐篷住宿,见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的儿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汉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责打是因为不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惊又好奇,鞠躬请教:“敢问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种灵丹妙药”?女子只是说:“这是一味藏药,是寺院“热宝且”(译—活佛),哪里得来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们草原上到处都有”,商人见女子不肯透露细节,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岭(今青海湟源地区)郎中,家中老父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地换一些养颜,便秘,积食的藏药,真是保佑今日遇见您,我愿将全部货物换你的草药”。女子见来着诚心一片,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名叫“军木扎”(译音)坚实,又称“将军”,四季可服用”。食用后使女人与花相配,男儿与许仙相容。后来,果洛生产的大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的喜爱。果洛州班玛县著名藏医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医专著中专门叙述了大黄的药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黄除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适用是糖尿病患者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使其从单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得以向特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扩展,资源实际需要量日趋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圈窝子旁都可种植,种植大黄即可改善退化草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果洛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果洛野生大黄面积400多万亩,人工种植20多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情况:全州牧业土壤占全州总土壤面积的90.99%,是果洛州最重要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主要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沼泽土、草甸土和风沙土等,这些土壤养分状况完全由自然因素支配,主要特点为有机质含量高,全州牧业土壤有机质一级占93.60%。
2、水文情况:果洛州年平均降水量在236.3—764.6毫米之间,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东南部的久治、班玛两县水汽充沛,年降水量较多,西北部的玛多县,年降水量较少,境内中部的达日、玛沁、甘德三县降水量次之。果洛州境内水系分为三个流域区:黄河流域区:黄河流域贯穿全州五县,其一、二级支流布满全境,流域面积63500平方公里;长江流域区:流域面积9840平方公里,州境内河流密布,且分布均匀,流程长,自然落差大,河流坡陡水急,水能资源丰富。
3、气候情况: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全州年平均气温-4.1℃—2.4℃。年日照量在2314.5—2702.7小时之间,境内各地区的日照百分率在52%—62%之间,全州年降水量在326.3—764.6毫米之间,无霜期180天左右,其优点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三.地域范围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以高山区为主,区内海拔4000—5000米的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80﹪左右。巴颜喀拉山绵亘在果洛州南部,阿尼玛卿雪山逶迤于果洛州北部,年宝叶什则屹立于东南。州内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山地、河谷、盆地三大类。西邻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东部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相毗邻,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紧紧相依。东西长约448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土地面积为8078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1.22%,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2%。野生果洛大黄在全州6县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甘德县上贡麻乡、下贡、麻乡、岗龙乡、柯曲镇、青珍乡;达日县建设乡、窝赛乡、特合土乡、吉迈镇、莫坝乡;久治县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班玛县吉卡乡、达卡乡等地区的河谷滩地、漫坡及平原地带,面积约400万亩。人工种植果洛大黄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达日县窝赛乡、班玛县玛柯河乡等地区的退化草地,面积约20万亩。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貌特征:果洛大黄的主要品种是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和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elf)属蓼科大黄属,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叫鸡爪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粗大、肥厚,直径达10厘米,外皮棕褐色、有纵横皱皮,断面棕黄色,具多数星点排列成环圈;茎直立,高达2米,圆柱形,中空,少髓节部膨大,上部具分枝;茎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与叶片等长或稍短,被柔毛;叶片轮廓宽心形,掌状二至三回深裂,长宽近相等30-50 厘米,一回裂片3-7枚,裂片再一至二回羽状深裂,小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狭尖,表面具有乳头,状小突起,背部有柔毛;茎上部叶较小,柄短;托叶鞘褐色,膜质,被短柔毛;大型圆锥花序紧密,分枝向上,贴近花序轴,密被乳头状毛;花小,淡黄色至乳白色或紫红色,花被片椭圆形或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瘦果椭圆状三棱形,长8-10毫米,宽6-8毫米,顶端微凹,茎部浅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叶面呈手掌形状。根及根状茎粗壮,肥厚,稍木质,外皮暗褐色,断面深黄色,根状茎横切面外围有排列紧密的环星点。茎直立,粗壮,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粗壮的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35厘米,掌状浅裂至半裂,基部浅心形,裂片呈狭三角形,先端尖锐,两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茎生叶较小。花序圆锥状,顶生,长10~20厘米。花小,淡红紫色,数朵簇生;花被片6,排成2轮;雄蕊9,稍露出花被;小坚果长方状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7~8毫米,具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基部近心形,棕色。花期6~7个月,果期7~8月。2、外在感官特征和品质:果洛大黄根茎呈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顶端有茎叶残基。切开面多凹凸不平。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其中可见星点,排列成环或散在;根部横切面则无星点,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气清香,昧苦微涩,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3、内在品质:青海出产的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是青海省的著名特产,以出产历史悠久,质量好,产量高,疗效佳而驰名中外,而果洛大黄是青海大黄中的上品,在商品大黄出口中曾经享有“免检产品”的美誉。果洛大黄以地下根或根茎入药,被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为中药“大黄”的正品。果洛大黄药性骏烈,古有“将军”之称,即泻下,又收敛。主治实热、便秘、积食、停泻、腹疼,肝热引起的眼热,内热引起的的牙疼、口疮、衄血、便血、黄胆等。外用治烧伤、烫伤、蜂窝组织炎、疮痈、疔毒等;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疼。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疼。果洛大黄也是传统藏药资源种类,藏名称“君木扎”(译音),在《月王药珍》、《四部医典》、《吾三卷香》、《晶株本草》藏医药传统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藏医认为,果洛大黄具有清热泻下、消肿止疼的功效,用于治疗赤巴和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热性病症、瘟疫、高烧、实热便秘、腹疼等病症。大黄中具有致泻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甙及双蒽酮甙,其泻下作用,较其相应甙元作用为强,蒽醌甙有:大黄酚—1-葡糖糖甙或大黄酚甙、大黄素-6-葡糖糖甙、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大黄酸-8-葡萄糖甙:掌叶大黄中还含有大黄素双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双葡萄糖甙、大黄酚双葡萄糖甙。游离型蒽醌类主要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又含有大黄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大黄四聚素此类物质有止泻作用。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我州甘德县岗龙地区的大黄中的营养成份和蒽醌类有效成分进行了检测(详见产品品质检测报告)。果洛大黄与青海省其它地区大黄中的蒽醌类有效成分含量对比表见表一(略)。按青海省大黄的地方标准,大黄5种蒽醌类的有效成份指标:芦荟大黄素≥2.48%、大黄酸≥2.23%、大黄酚≥0.96%、大黄素≥1.25%、大黄甲醚0.98%。果洛大黄与黄南州泽库县大黄相比芦荟大黄素(±0.297)高9.89%、大黄酸(±6.633)高107.56%、大黄酚(±1.124)高29%、大黄素(±1.674)高126.24%、大黄甲醚(±0.506)高33.87%、总量(±10.134)高63.87%。且含有果糖、葡萄糖、淀粉、脂肪酸和没食子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所以果洛大黄不仅是很好的保健营养食品,也具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其根部发达,色泽鲜亮,肉质棕黄色,油性大,味清香,味苦而微。
4、安全要求:果洛大黄产地属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一的果洛州,是世界公认的无公害超净区之一。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采集、加工、生产等严格按无公害技术规程和保护生态、循环利用的原则进行。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要求:果洛大黄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河沟、平滩、山坡地、树缘地带以及人工开垦的草原滩地,利用野生芽苗或采集籽种进行人工繁育,半野生条件下生长而成。产地空气符合GB 3095-1996有关要求,水质符合NY5027要求,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要求。
2、品种范围:青海的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是青海省的著名特产,历史悠久,质量好,产量高,疗效佳而驰名中外,是青海省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的重要商品。在商品大黄出品中曾经享有“免检产品”的美誉。果洛区域内的野生大黄主要品种是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和掌叶大黄。人工种植是从野生大黄采集芽苗移栽或籽种育苗栽培,在半野生条件下生长而成。果洛人民移栽种植大黄的习惯由来已久,不但作为药品、商品来生产,增加收入,并且还作为庭院观赏植物来种植,与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据粗略统计,果洛州野生大黄在400万亩以上,其中人工种植大黄面积20万亩,储量及面积均处在青海省前列。
3、生产过程管理
3.1栽培技术:整地施肥:一般在圈窝子旁、房前屋后或退化草地上,选择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排水性好的地方培植,一般不需要整地和施肥。种子采集:大黄品种易杂交变异,选品种较纯的三年生健壮植株作种株,8月中、下旬待种子大部变黑褐色时,连茎割回,阴干、脱粒,备用。育苗移栽:育苗种植法根据移栽时间有两种,分春播和秋播,一般秋播为好。育苗一般在春季解冻后或入秋上冻前一个月进行,育苗前先整地开沟,可条播或撒播,沟距25—30厘米,播幅10—35厘米,每公顷用量30—75公斤。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薄履细土,盖草。每公顷用种量75—105公斤。发芽后于阴天或晴天午后将盖草揭去。苗出齐后,及时除草,如幼苗太密,可结合第一次除草减苗。苗期间追施畜粪有机肥2—3次.初冬回苗后用土草或落叶覆盖,至次年萌芽时揭去覆盖物。春播者于第二年4—5月移栽,秋播者于第二年9—10月移栽。选根有中指粗的幼苗,将侧根及主根的细长部分剪去,按行距70厘米,株距50厘米开穴,穴深30厘米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土宜浅,使苗叶露出地面,以利生长;秋季移栽盖土宜厚,应高出芽嘴5—7厘米,以免冬季遭受冻害。子芽繁殖:在大黄收获季节,将根茎侧面萌生的健壮肥大的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厘米×55厘米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盖土6—7厘米踏实,栽种时在切割伤口涂上草木灰,以防感染病菌,然后再栽种。种子繁殖:将当年收获的大黄种子拌水浸泡1-2天,种尖露白后撒播在整好的田里,覆土镇压,出苗后适当除草间苗。
3.2田间管理:果洛大黄种植一般在定植后疏于田间管理,在半野生条件下,自然生成。第三年,为了防止抽苔开花影响产量和品质,除留种以外,均要及时摘除花苔,以免消耗大量养料,以利于根茎发育。
3.3病虫害防治:果洛大黄在半野生条件下,利用天然草原的退化地种植,因海拔高,气候冷凉,极少发生病虫害,一般不用进行病虫害防治。采集:果洛大黄定植后第四年普遍成熟,四年生以上的品质最佳,可以集中采集。采集期一般在8—9月间,地上茎叶变黄,开始枯萎时采挖,采集时采取“采大留小,采主留次、采直留侧,采茎留芽和间隔采挖”的原则进行采集,以利今后恢复生长,循环利用。采集时根据根的大小,挖长、宽1米,深0.7米的的坑将根部取出即可,取出根部后必须回填,回复原状。回填的同时移植芽苗进行循环生长,或撒播草籽以防水土流失。一般亩产鲜黄1500-2000公斤。
3.4初加工:清除根茎表皮泥土和其它残留物,用竹刀或铜制刀具削去外皮和小侧枝,切成厚3-4厘米的片状,一般不用铁制刀具切割。自然风干或阴干后包装储藏,禁止雨淋。根茎含水量低于13%为宜。
3.5生产运输:包装:按食品包装要求采用食品袋、纸箱包装。标志:产品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商标、质量等级、产品地点、企业名称、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内容。运输:根据运输距离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运输时要做到轻装、轻卸,防止机械碰撞和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短途运输要防日晒雨淋。长途运输要注意采取防火、防污染,不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贮藏:收获后,风干前进行保鲜贮藏,风干后防潮、防虫安全期贮藏。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1、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果洛大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果洛大黄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和义务。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 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声誉,正确规范地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果洛大黄】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果洛大黄 小编为您整理果洛大黄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