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山东煎饼

时间:2024/11/23 22:23:1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煎饼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美食之一,以山东最为著名,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传统面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人民即开始食用煎饼,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是煎饼。山东煎饼源于泰安,是山东著名的特色面食小吃之一,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消磁。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把煎饼的形状、色泽、大小、原料、制作以及味道、功用等描述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艺,增添品种,使其成为久盛不衰、享誉海内外的特色小吃。山东煎饼形似荷叶,薄软如纸,香气扑鼻,味美适口,煎饼上摊上鸡蛋,软嫩鲜香,别有风味。山东煎饼更是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 产地: 山东省

一、山东煎饼

  • 山东煎饼是非常有名的一种特色面食,也是莱芜一带盛行的美食小吃,形似荷叶,薄软如纸,香气扑鼻,味美适口。
  • 据了解,山东煎饼的原料由五谷杂粮精细研磨而成,既不是纯细粮,也不是纯粗粮,营养丰富,便于人消化;做煎饼的时候,摊上鸡蛋,软嫩鲜香,别有风味;此外,也有加入别的时蔬,口感更丰富。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山东煎饼,传统特色面食。源于山东泰山。现代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煎饼”一词的使用 山东煎饼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品质特点

山东煎饼,形似荷叶,薄软如纸,香气扑鼻,味美适口。煎饼上摊上鸡蛋,软嫩鲜香,别有风味。天津也有煎饼果子,做法相似,但用的是绿豆面,味道也很好。山东煎饼原料由五谷杂粮精细研磨而成,既不是纯细粮,也不是纯粗粮,营养丰富,便于人消化,因为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对消化很有帮助,是城市居民让人担忧健康状况的一剂良方。

制作方法

1、磨制面糊

把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有些地方在磨制面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即先行煮到八九成熟的部分原料),俗称“对半子”,“对半子”后磨出来的面糊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有些地方把地瓜干在磨制成面后,要用水浸泡,把地瓜面里的黑水浸出。有的用地瓜干直接浸泡,这个细做可是麻烦之至。地瓜干要在水里泡一天左右,等到水分将其彻底化后,就用刀将其剁碎。然后同泡好的玉米混在一起,在水磨上磨成糊。而这一过程很费时费力。水磨为颗粒粗大的圆型花岗岩磨盘制成,有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盘的两个接触面上都凿出了条纹以增加研磨和排糊的能力。上片磨片上开了两个小洞,可以将料混着水一勺一勺的加入。推动上片磨盘就可以将料碾碎,从上下磨片的磨缝里流出的就是做煎饼用的煎饼糊。推磨可以用马、牛或驴等牲口,那是在解放前的地主家才能用,普通人家也只有人推。小的磨盘一个人推就行。可大的磨要三四个人才能推动。普遍采用机磨。一般是头天晚上磨制面糊,第二天一早开始架鏊子、生火、摊煎饼。

2、架设鏊子

架设鏊子的过程可简可繁。简单的架设方法直接用三块砖把鏊子撑起来就可;复杂的做法是用硬泥糊成一个炉灶,用风箱鼓风。鏊子架设好后即可生火。农村一般采用玉米秸或麦秸作为柴禾。生火与摊制煎饼往往是两个人合作。鏊子烧热后,就可以摊制煎饼或滚制煎饼了。

3、摊制煎饼

摊制之前,往往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杂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饼容易与鏊子分离。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没有凝固的就被竹劈子(由于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年轻人学习不会,后来逐渐被耙子所代替)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块木板(称为刮批)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因为煎饼很薄,很容易熟,这一过要非常的快,也就是二三十秒钟,否则就会焦了。待成熟以后,需要及时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煎饼的大小以鏊子而定,直径一般在半米到80厘米之间。摊在鏊子上面糊的多少决定了煎饼的厚度,水平高的人可以摊制出非常薄的煎饼来。摊煎饼非常讲究技术和火候。

滚制煎饼“滚制”一般是用来制作质地较差的煎饼,大部分是地瓜干或玉米为原料的煎饼。将面在面盆内活成面团。鏊子烧热后,双手抱面团在鏊子上均匀的滚动一圈,面就在鏊子上留下薄薄一层面团的痕迹,这层痕迹烙熟揭下就是煎饼了。这样的煎饼比较厚。这种制作方法制作的煎饼比较松散,不好控制煎饼厚度。厚度跟面粉磨的粗细有关,粗面粉相对就厚,细面粉就薄。往往放到旁边的盖垫上,然后一张张煎饼摞起来。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折叠成长方形,放到瓮里存放。晾凉后煎饼变得薄而脆,由于加热过程中出去了大量水分,煎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很长时间,在过去是出门远行的必备食品。

生产情况

机械化

大型的机械化的鏊子,就象大型绞车的滚筒,在滚筒的里面烧火,将滚筒的外面烧热,滚筒不停的缓缓转动,面糊就在滚筒的半径上外侧均匀的撒,随滚筒的转动就均匀的撒满了滚筒同宽的薄薄的一层面糊,滚筒转过半周也就将撒在上面的面糊煎熟了,在此处揭下来。这样的煎饼是长长的一张,就象卷好待卖的布匹。这种煎饼就没有手工摊的好吃了。

半机械化

半机械化的是鏊子旋转的,有的是手动旋转,有的是电机带动旋转。烧的是蜂窝煤。其他和摊制相同,一般直径在150厘米。好的煎饼要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煎饼糊磨得要细,稀稠适当,重要的还在于摊。摊的时候手要麻利,火候还要适当。鏊子连续使用四五小时,要停下来凉一凉,不然煎饼就摊不成了,这是为什么没有人解释清,但是必须这样做。摊煎饼往往是家庭主妇的活儿,在山东过去要考察新媳妇会不会做活儿,只要摊一次煎饼就可以知道。

刚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将其卷成煎饼卷来吃,所以才有煎饼“卷”一说。刚刚冷却的煎饼由于失去水分会很干,但煎饼往往是叠在一起的,渐渐又会返潮而变得柔软,上面盖上布就会可以长期保持。待吃时,只要揭一张就成,非常方便。后来,在济南出了一种煎饼,象糕点一样用纸包好。那种煎饼味道甜甜的更象糕点,不象煎饼。更不能容忍的是这种煎饼给弄得很干很酥,不用说卷,就是碰一下就碎了。显然是把“桃酥”的质量指标硬用到煎饼的质量控制上了。

要做出市面认可的上乘煎饼,必须在选料配料和做工上下工夫。譬如说玉米吧,并不是什么品种都能用的,最好的是有“油性”的“小粒黄”和“小粒红”,小米须是春谷,夏谷(也叫晚谷)糠多米少,发柴(方言,意思是干而无味)。特制的煎饼还要掺上点白芝麻(黑芝麻染色,影响饼色)或精豆粉。再就是做工要精细。“精细”人人会说,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肯下力,还要动脑子。如粉碎玉米,并非像平常那样,放进电磨里磨成面就完事,还须几道工序哩。先粗碎,把玉米皮和把子隔去,再把其中的“浮面”(碎面把子)筛去。把原料磨成面粉后,“兑糁子”也有讲究,开水兑多少,凉水兑多少,都要按比例。磨糊子不能用一般的磨,须是精细的磨。糊子发酵要掌握“火候”和方法。传统的做法是自然发酵,发酵的糊子好摊,煎饼不粘,容易保存,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煎饼吃起来略有酸味,再说,自然发酵费时,冬天还要生火加温,发酵的“火候”也难掌握。好处是不但糊子发酵快,做出的煎饼无酸味,而且吃起来还有一股香甜味。过去做煎饼一般是用煎饼筢子把糊子均匀地摊在鏊子上待熟后揭下就算完成。快速地用“竹刮子”在煎饼上来回刮压。刮出的煎饼饼面匀称,晶莹透亮,保存的时间更长。一个直径半米多的煎饼,放到称上竟不到半两重,可知其薄得程度。

历史起源

传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应该为其他谷类,三国时期玉米还未从美洲引入中国)为浆,将金(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制成锣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乃至山东大地上流传至今。

现代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煎饼”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可以确知,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山东煎饼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知煎饼那时已是泰安民间的主食。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相送。现在煎饼已经是鲁南、鲁西南等地普遍、具特色的食物了。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以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可见鲁中地区在清初制作各类煎饼已相当普及,煎饼的制作已具备相当的技术。

苏北地区的方言和生活习俗接近山东,而同苏南则相去甚远。实际上也不是山东所有的地方都吃煎饼,可以肯定的说煎饼是山东的代表食物。现在看来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民族产品。

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来的煎饼却各有特点。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煎饼的吃法,一般都要用煎饼卷豆腐,卷海带丝,卷肉丝,卷油条,以及卷其他各种各样菜肴。只要你能想到的,大概都可以卷进去。经典、普遍的吃法,当属煎饼卷大葱了。拿一大块煎饼对折几下,放上大葱,抹上辣的豆瓣酱或面酱,鲜嫩、水灵、味道十足。泰山人常卷小豆腐、山野菜、咸鱼吃 !

煎饼是鲁西南地区的主食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煎饼中间加入韭菜、白菜、小瓜、胡萝卜、等蔬菜,配以整辣椒、胡椒、孜然、粉条等佐料上锅腾熟,即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菜煎饼。上市者多以熏豆腐为佳肴饮酒,佐餐。

滕州菜煎饼由两张预先摊烙好的薄面饼中间夹着菜,在锅上慢慢加热而成。菜放在一旁,有白菜、粉条、豆腐、萝卜、小瓜、韭菜等素菜,根据客人要求可以再加鸡蛋、火腿肠、或者任意能放的东西。每种菜装在一个小盆里面。这是快做好的菜煎饼。有一点点象比萨。吃起来,外焦里软,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相当的美味。加了一个鸡蛋的菜煎饼,才花不到五元钱,可以说是很划算的。滕州菜煎饼缺点是吃起来比较干,如果有饮料或汤,就几近完美了。

有句俗话说:棒子(玉米)煎饼卷辣椒,既解馋来又上膘,还治感冒和发烧。这话说来并不夸张。摘了几个青辣椒,放在火上一烤,接着抓把盐一并放进蒜窝里。捣碎了,又倒点香油。然后在煎饼里抹上厚厚的一层。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头上就冒汗了,嘴里直唏唏,就是不舍得放下。肯定说解馋,说带劲。得出了结论:怪不得滕州的朋友豁达豪爽朴素厚道,看来是吃这棒子煎饼卷辣椒的缘故。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在临沂吃煎饼卷菜还有特别的讲究的:

猪头肉:半肥瘦的猪头肉,软糯鲜香。卷在煎饼里毫不肥腻,吃得人满嘴流油。牛肉渣:用牛肉切碎、芹菜切碎,加葱姜蒜辣椒花椒暴炒,热辣生猛。牛肉和芹菜都是能包住水分的东西,卷在煎饼里,看着瓷实,咬着却滋润,尤其那香气,怎么搂也搂不住,简直是透过煎饼卷往外散。拿牛肉渣卷煎饼是让人吃着顺口的。可惜一般人家做不好这菜。方圆几十里地,有家小吃铺做这菜出名。出名到那铺子只做这一道菜。你要别的,绝不伺候。炸黄花鱼:小黄花儿,炸的透骨酥脆,洒上椒盐卷煎饼。口感绝佳风味绝佳,这是只卷一两层煎饼来吃的效果,像吃烤鸭时用春饼包鸭肉那样。而老临沂人是照例要卷很多层,要卷很结实,却也吃的很香。各种咸菜:干的湿的软的硬的荤的素的都行,很硬派的搭配。辣椒:俗话说要解馋,辣和咸(山东话版本是:要拉馋,椒子盐)。油炸干辣椒,撒一把糊盐,要是有炼猪油剩下的油渣那就更好了。拿这样一个煎饼卷给老沂蒙,那简直是满汉全席都不换。

对临沂以外的人来说,关于煎饼出名的恐怕还是卷大葱。但这吃法只是早年间穷时的旧事了。有大肥肉,谁还吃葱啊。

淄博以博山煎饼为代表。在博山、淄川、周村南部及张店南部地区的居民喜吃煎饼,并有“红煎饼”、“白煎饼”之分。“红煎饼”系用高粱摊制而成,“白煎饼”多用玉米或添加小米制成。与之相伴的副食多具刺激性,大葱蘸酱、咸菜炒辣椒就成了与大饼子相配的“就头”了。博山的酸煎饼,周村的甜煎饼,西河的大煎饼等等。

菜煎饼过去为淄博南部淄川、博山等地人民的主食,菜煎饼是传统吃法之一,堪为当地风味一绝。主要工序是拌馅和烧烙。制作方法是先将豆腐、韭菜、粉条切碎,加虾皮、调味品,用花生油炒熟,拌匀成馅,然后将摊好的煎饼摊上馅,再折叠成方行、长方形或三角形,在鏊子上煎烙至熟呈深黄色,有内软外脆、菜香扑鼻之特色,即可食用。 有的做法主要是在小米煎饼里摊上由豆腐、粉条、虾皮、葱末、韭菜和调味品拌合素馅烙成,顾客坐在炉边边烙边吃,香酥可口。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山东煎饼】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山东煎饼 小编为您整理山东煎饼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