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特色
切成大小适中的肉块,用沸水氽烫。葱、姜下油锅爆香,然后加入调料去腥提味,接着再炖煮二个小时,这样牛肉吃起来香气十足,而且软而不烂更具有口感,再搭配上筋斗的手擀面及去油解腻的酸菜或者小青菜一起食用,香软牛肉,浓郁汤头,清爽小菜。融汇牛肉原汤和面别具一格的台湾味道。在台湾,有着“牛肉面之都”美誉的台北,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台北国际牛肉面节”。
发展史
台湾社会在四五十年前几乎很少有人吃牛肉,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牛肉还是昂贵且不常见的食材,尤其一般说来,乡村里用牛来耕种,为了感恩牛的辛苦和帮忙,农民不忍食用牛肉,甚至今日依然有人保持这个习惯。台湾水田多,当时耕作的牛只品种多是水牛,那些水牛大都服劳役到十多岁,因此肉质又老又涩,坚韧多纤维,吃起来口感不佳,而水牛肉色泽较黄牛暗红,故常被加工做为如牛肉干等牛肉制品。近几年也有人专门饲养有机的食用水牛,据说也不逊于一般的黄牛肉,只是产量少,在市场上不容易见到。但在长期的文化融合下,台湾人不但接受了牛肉和牛肉面,后来还居然把牛肉面变成了本土小吃,推向世界闻名。
一般家庭也不大懂得煮牛肉的方法,牛肉部位的挑选等学问。当时不吃牛肉的农民,对于没田可种的外省移民,就没有那么多不吃牛肉的禁忌了,不过移民们吃的多是黄牛肉。黄牛肉的保水性比水牛好,肉色比水牛肉明亮,较鲜红,而且黄牛产肉率高,脂肪少,早年还未开放进口牛肉之前,一般食用的牛肉多选用本土黄牛肉,只是专门饲养来食用的黄牛不多,物以稀为贵,价格当然就高了,牛肉面是那年代穷人的奢侈品,因此如果能吃到一碗真的有肉有汤的牛肉面是很大的享受。台湾直到开放进口牛肉之后,才有价格较便宜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牛肉在市面上贩售,但是进口牛肉若用中式牛肉的炖煮法,在香气及口感上都差了本土黄牛肉一些,只是大部份的店家,以成本考量,多数选用的是澳大利亚牛肉,只有少数用高价的台湾本土黄牛肉。
广义地说,“牛肉面”是泛指各种以炖煮过的牛肉块为主要配料的面食,其根源已难以追溯,一般认为起源于兰州的牛肉拉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牛肉面在台北被冠上“川味”的红烧牛肉面,是台湾独创,四川当地并无此味。川味红烧牛肉面,有可能是从成都小吃“小碗红汤牛肉”转变过来;将小碗红汤牛肉配上面,就成了川味红烧牛肉面。但现今在华人世界最为普遍、享誉最高的一种牛肉面,应属在台湾地区自己发展起来的川味红烧牛肉面,尤其是以台北市桃园街牛肉面最为有名。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二十家的川味牛肉面大王,各个“大王”毗邻而居,一字排开,声势吓人,在当年成为台北街景一奇。很多香港客赴台观光,例牌节目是到此一游,吃碗牛肉面再拍照留念。台北市长郝龙斌在“2007台北国际牛肉面节”开幕式的致辞中说:“台北上自五星级酒店,下至一般级别的宾馆,大街小巷的食肆,到处都可以吃到牛肉面,说牛肉面是台北人的至爱名副其实”。在海外通称“台湾牛肉面”,到了美国摇身变身为“加州牛肉面”,在加拿大多伦多则更以“孙记牛肉面”,是本地川味牛肉面食客的最爱。
黄牛肉适合炖煮,但不论是清炖或红烧牛肉面,光是在选材上各家牛肉面店有很大的不同,每位师傅在牛肉部位的挑选上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用牛腿下端牛腱部份的,有用腿肉上端腰窝靠近接近大腿部位的牛腩,有用牛胸肉的,也有用牛肩肉的或其他部位,当然也有混合不同部位的。最常见的腱子肉是将牛只前后小腿去骨后所得的肉块,肉的脂肪较少,不过由于腱子肉中有许多连结组织,不容易煮散,因此极适合长时间炖煮。
其次常见的牛腩面,肉块平扁一些,较牛腱容易炖煮,口感不错,但较油腻,清炖牛肉较常选取这一部份的肉。至于牛胸肉适合大块炖煮再切片,尤其以有一条金黄色的胸线的牛胸肉最为珍贵,犹太人最喜欢用这块肉腌制成熏牛肉,做三明治口感最棒。此外牛肩肉或牛颈肉价格昂贵,一般都被高价的餐厅用来做涮涮锅或牛排,市场上很少买得到,都要先预定。最近有些创意牛肉面,更爱用牛肋排或沙朗等部位的薄片。也有一些老师傅爱混用牛腩和牛腱或其他腿肉部位,取其不同的口感,当然更多是加牛筋和牛肉一起的半筋半肉牛肉面,还有加牛肠、牛百页、牛杂等煮成的牛杂面,也是老配方。
台湾吃牛肉面的学问非常讲究,牛肉面爱好者就认为,吃牛肉面应该“带点野性”,不需要多余的服务,要有些喧闹、热气蒸腾出汗水的感觉,大口吃肉大口喝汤,才是吃牛肉面的“王道”。美食家也说,除了喧闹和汗水,顾客进门后看到一口熬满汤汁的大锅,都让牛肉面更添一丝怀旧的色彩,这话要是到了知识分子的嘴里怎么听都有些个郁闷之感,怀旧色彩。
除了吃牛肉面的学问外,牛肉面的做法也是非常讲究的叫一青二白三黄四绿五红。其中熬煮五天的高汤“一清”,白肉锅“二白”,乔麦面“三黄”,香菜、青蒜衬味的“四绿”,辣椒加味的“五红”,这才能算上一碗美味的台湾牛肉面。
红萝卜1根,番茄2个,洋葱1个,蒜2瓣,姜四片,牛肉卤包1个,牛肉面汤料包1个,沙茶酱5大勺,酱油半杯,牛肉2斤。
提示:不喜欢辣的朋友请减少豆瓣酱和辣椒酱的使用量。
做法
1, 牛肉切成块,放入锅中,水覆盖过牛肉。煮至沸腾,捞出,用水冲洗掉血沫备用。
2, 将胡萝卜切成大块或长条。洋葱剥皮切大块或者只剥皮不切。
3, 加入所有原料炒出香味,放入牛肉和热开水(盖过牛肉表面),沸腾后小火慢慢炖2-3小时。
4, 最后把胡萝卜,洋葱,蒜,姜都捞出来,再放入牛肉面汤料。
5,另锅清水烧开,放入青菜稍烫后捞起;面条抖散开入锅煮熟,捞起放入碗里,摆数块牛肉,浇上一大勺浓浓的牛肉汤,再放进青菜,撒上葱花即可。
来历
在台湾地区,大家一提到山东,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泰山、青岛等标志,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脑中浮出的第一个东西竟然是大馒头,仿佛包子和馒头已经成为山东的符号。包子、馒头、烧饼、油条这些台湾人原本没在吃的东西,就是因为外省人的移入才开始出现在台湾社会。现在台湾社会上有所谓“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当作怀旧料理来操作。眷村菜其实也不是多高明精致的菜,它是指那个年代眷村里的居民,这些老兵在思乡情绪之下,利用台湾本地的食材凑合着,想办法做出家乡口味的食物。
当年军人津贴不一定能养活一个家庭,为了家计,许多眷村的妇女只好走出眷村,早上卖些豆浆、油条和烧饼,黄昏时兜售自己亲手做的馒头、花卷或各省口味的小吃,渐渐地,这些眷村口味也为一般台湾本省民众接受。因为这些眷村口味用的是台湾本地食材,常常没办法做得像家乡那么正宗,再加上大江南北的口味相互交流,左邻右舍互相学习,串门子串出一堆新菜来,就好像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一样,结果反而变成一种有新特色的口味,丰富了台湾本地菜的种类。比如台湾南部高雄的岗山,有名的特产是辣豆瓣酱。原来岗山也是“国军”空军官校所在地,空军大部分都是四川人,旁边眷村居住着1949年国民党从成都带走的最后一批空军官兵,他们试着用台湾食材做出四川口味的辣豆瓣酱,没想到久而久之也做出名堂,打出名号,成为岗山当地的特产。
台湾本省人饮食习惯也受到这些外省人很大的影响,比如台湾本省人过去是不吃牛肉的,因为在早期台湾农业社会里,牛算是“工作伙伴”,一头牛在农家里从出生到终老就跟自己家人一样,为了感念牛的辛劳与付出,在早期台湾是不吃牛肉的。这种风俗成为一种家训,直到现在仍有部分人在遵守。
所以,现在台湾很有名的小吃“川味红烧牛肉面”,其实也是这些外省人到台湾后凑合着做出的料理,辣豆瓣加上红烧汤头,再放美援品里牛肉罐头中的大块牛肉,在台湾本省人原本不吃牛、不吃面的情况下,几十年后反而变成人尽皆知的台湾小吃。很多台湾人后来跑到四川去寻找最正宗的川味红烧牛肉面,结果当然找不到,因为它是在台湾被发明的吃法。现在大陆很多“加州李先生”,就是台湾人过个洋水后回大陆开的,不过跟台湾口味落差真的蛮大的。
还有在大陆打出高知名度的“永和豆浆”也是一样,与台北市一桥之隔的永和,一向是许多外省籍人士或退伍老兵选择定居之所。约在20世纪50年代,一群大陆北方人士搬来永和,为了谋生便卖起了豆浆,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开始辛勤工作,磨豆浆、煮豆浆。一开始,台湾本省人不太能接受豆浆这种东西,就跟现在外地人到北京都觉得豆汁味道恶心一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经营惨淡。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台湾牛肉面】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台湾牛肉面 小编为您整理台湾牛肉面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