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公安葡萄,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公安县的葡萄产业从1988年起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成为公安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以年均8000亩的速度递增,已占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葡萄产区。具有颗粒大,颜色深,果粉浓,酸甜适度等特点。
2016年11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公安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点
公安葡萄95%都是藤捻葡萄,藤捻葡萄产量高,个大、汁多、皮薄、糖分足。
品种种类
公安葡萄由最初群众自发引进的“巨峰”、“高墨”、“京亚”等单一的低产、低效品种,向“藤稔”、“夏黑”、“维多利亚”、“香妃”等极早熟、早熟,“南玉”、“红宝石”、“红玫瑰”等“提子”类迟熟优质、高效品种发展。
品种数量由过去的2—3个发展到10—20个主推品种,形成早、中、迟相结合的品种结构。
生长环境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纵横,属平原湖滨地区。
地面高度一般为海拔36米左右,境内主要为平原湖区,西南部分地方为平岗和丘岗地。虎渡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把公安县全县分为虎东、虎西两片。境内山丘分布在县境南部,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
公安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特点。春季冷暖多变,温度上升快,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量锐减;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热量丰富,无霜期长,低温冻害频次较少,适宜于包括葡萄产业在内的多种作物生长。
栽培方法
育苗:嫁接育苗(砧木:贝达、红富士实生苗)。
栽植时间:十二月底到三月中旬。
栽植密度:每亩栽值株数≤260株。
施肥:每年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
浇水:采收前20天禁止浇水。
果实采收:
夏黑:7月上旬至8月上旬。
藤稔:7月中旬到8月底。
红地球:8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生产情况
2011年,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6.68万亩,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占全省的65.12%。
2012年,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4.35万亩(习惯亩),其中受益面积3.93万亩,种植农户1万余户,葡萄总产量10.56万吨,年产值达6.5亿元。
2014年,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8万亩,其中受益面积7.2万亩,种植户1万余户。葡萄总产达20万吨,产值8.64亿元。
2015年,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6.5万亩,其中受益面积5.9万亩,种植农户1万余户,年葡萄总产量9.5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产业规模稳居湖北省第一。
2016年,公安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占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半壁江山,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葡萄产区,年产量17万吨,产值10多亿元。
2017年,公安葡萄仅核心产区埠河镇种植面积就超过7万亩。公安县成为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县,历时20多年培育出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葡萄产业,赢得“中部吐鲁番”的美誉。
荣誉认证
2016年11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公安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渊源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公安县范围内除了家户庭院有零星种植外,基本上没葡萄成片种植园,当时的专家认为“黄河以南不可能种出好葡萄”。
1988年,公安县埠河镇天心眼村农民陈光忠从浙江省金华市引进“巨峰”、“髙妻”、“高墨”、“京亚”等10多个葡萄品种成片定植20亩地进行试种。
1990年投产,引种的巨峰和京亚表现出特有的适应性,且丰产、优质,平均亩产2000千克左右。从此,本地的葡萄开始走向市场。
到20世纪80年代末,公安县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左右。
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金华对藤稔葡萄果实膨大剂的运用,特大粒的“乒乓葡萄”引起全国的关注。同时也推动了本地葡萄的发展。在公安县埠河镇范围内,90年代末葡萄种植面积增加到4000余亩。
跨入21世纪,公安县的葡萄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公安县埠河镇,把葡萄种植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产业进行快速发展。
2005年,公安县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为3万余亩,到2014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5万亩。8年间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了2倍,每年以4000多亩的速度递增。同时,公安县沿国道、省道部分乡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纷纷加快发展步伐,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爱吃不胖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公安葡萄】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公安葡萄 小编为您整理公安葡萄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