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彩鹳

时间:2024/9/16 0:37:1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白头鹮鹳又叫彩鹳,为鹳形目鹳科鹮鹳属的鸟类。彩鹳羽色美丽,姿态优美,体长93-102厘米,体重2-3.5千克,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橙黄色的嘴粗而长,但嘴尖稍微向下弯曲;脚为红色,也特别长,胫的下部裸出;橙色的头部赤裸无羽,繁殖期变为红色。白头鹮鹳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等淡水水域岸边浅水处及其附近沼泽和草地上,主要分布于印度至中国西南部及印度支那等地。
  • 中文学名: 彩鹳
  • 拉丁学名: Ibis leucocephalus
  • 别称: 白头鹮鹳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鸟纲
  • 目: 鹳形目
  • 科: 鹳科
  • 属: 鹮鹳属
  • 种: 白头鹮鹳
  • 原产地: 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白头鹮鹳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等淡水水域岸边浅水处及其附近沼泽和草地上,非繁殖季节也常出现在农田和耕地,偶尔出现于沿海海边和盐碱地上。营巢于水域附近的树上或城镇附近。

分布范围

白头鹮鹳没有亚种分化,主要分布于印度至中国西南部及印度支那等地。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可能灭绝:中国;引进:新加坡;旅鸟:马来西亚。

中国分布于河北沿海、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四川、云南、西藏,此外还见于长江下游一带,大多是留鸟或夏候鸟。

形态及特征

白头鹮鹳又叫彩鹳,羽色美丽,姿态优美。体长为93-102厘米,体重2-3.5千克,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橙色的头部赤裸无羽,繁殖期变为红色。橙黄色的嘴粗而长,但嘴尖稍微向下弯曲,与白鹳、黑鹳等鹳属鸟类明显不同。通体白色。胸具宽阔的黑色横带。头的前半部裸出无羽,呈橙色。嘴橙黄色,长而粗,先端向下弯曲,脚亦特长,红色,胫的下部裸出。

雌雄相似。成鸟上体白色,初级飞羽、外侧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淡红白色,羽缘和尖端粉红色;小覆羽、中覆羽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和宽阔的白色羽缘;肩羽和大覆羽玫瑰白色。下体白色。翼下覆羽和下胸宽阔的横带黑色,且具绿色光泽和白色羽缘。

虹膜淡黄色;嘴橙黄色;基部红色;脚和趾褐色或肉褐色。

生活习性

迁徙

主要为留鸟,部分繁殖后局部扩散、游荡,寻找合适的有,觅食条件,也有部分迁徙到缅甸、马来半岛和中国北部。

活动

结群繁殖于水中树丛。于池塘、湖泊及河流的水边取食。行动迟缓。白天常长时间地缩着脖子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显得很懒散。有时又安闲地漫步在沼泽、草地上觅找食物。

食性

主要以鱼为食,但也吃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在雨季食物丰富的时候也常成大群。觅食时常在水边浅水处缓慢地行走,半张着嘴,脚一边在水中或泥中移动,一边探索,同时煽动两翅干扰它的潜在被捕获物,有时也通过嘴在水中来回运动来探觅食物。饱食后常单腿站立在岸上休息,身体呈驼背状。

叫声

幼鸟作呱呱叫声,嘴啪哒啪哒的叩击声。

繁殖方式

白头鹮鹳大多数为留鸟,也有部分种群在繁殖期后进行局部的扩散和游荡,觅找适合的觅食场所。繁殖常成群繁殖,有时亦与其他鹳、鹮、鹭或鸬鹚等混合在一起繁殖。繁殖期因地区不同,时间也有一些差异。在中国主要在5-7月,在印度为6-10月,常跟雨季有关。

通常营巢于水边树上或高的灌丛上,有时数对甚至10多对同在一棵树上营巢,巢与巢之间彼此挨得很近,营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雄鸟主要负责运送巢材,雌鸟负责筑巢。营巢活动多在早晨和下午,通常每小时雄鸟运送巢材5-6次,每个巢大约需要4-8天即可造好。它也常常利用旧巢,特别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通常将旧巢稍加修理,即可使用。巢的形状为盘状,结构较为松散粗糙,主要由枯枝、草茎和草叶构成,中心处稍微下凹,巢内不垫任何东西,或仅垫少许的树叶和稻草。巢的大小为直径50-80厘米。

每窝寓产卵2-5枚,通常为3-4枚,卵的颜色为暗白色,有时带有稀疏的褐色斑点和斑纹。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孵卵和育雏。孵化期为28-32天左右。

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被有白色的绒羽,由亲鸟共同觅食饲喂,在天热的时候亲鸟还不时地张开翅膀为雏鸟挡住灼热的阳光。经过亲鸟60天的喂养,雏鸟已经具有飞翔的能力,可以离巢了,但也有个别的直到115天时,虽然已经能够独立觅食和主要靠自己生活了,但仍然还回到巢中,继续向亲鸟索要食物。通常在第三年时幼鸟才能拥有和成鸟一样的羽毛,第四年时达到性成熟。它的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

价值及其他

种群现状

在印度等南亚地区还有5000只左右。全球性近危。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系常见鸟,但1987年就已稀少。有记录夏候鸟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及华南至云南南部。白头鹮鹳20世纪初在中国很多地区还是相当常见的,但现已经很少能见到了,由于沼泽排水变为农田、森林砍伐和人类检食鸟蛋和狩猎等活动的干扰,种群数量明显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已有五十多年没有消息。在2008年6月初,科学工作者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13只珍稀鸟类白头鹮鹳。

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境内无记录,推测国内绝灭,但2008年在贵州再次发现。

2008年5月13日,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白头鹩鹳13只,全部为亚成体。

全球:种群处于下降趋势,1994年估计在南亚15,000只,东南亚少于10,000只。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彩鹳】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彩鹳 小编为您整理彩鹳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