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与分布
分布于中国各地。于印度、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及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
形态及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80厘米,茎直立或基部匍匐。基生叶有柄,柄长达10厘米,基部有叶鞘;叶片轮廓三角形,1-3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边缘有牙齿或圆齿状锯齿;茎上部叶无柄,裂片和基生叶的裂片相似,较小。
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2-16厘米;无总苞;伞辐6-16,不等长,长1-3厘米,直立和展开;小总苞片2-8,线形,长约2-4毫米;小伞形花序有花20余朵,花柄长2-4毫米;萼齿线状披针形,长与花柱基相等;花瓣白色,倒卵形,长1毫米,宽0.7毫米,有一长而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直立或两侧分开,长2毫米。
果实近于四角状椭圆形或筒状长圆形,长2.5-3毫米,宽2毫米,侧棱较背棱和中棱隆起,木栓质,分生果横剖面近于五边状的半圆形;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活习性
水芹喜湿润、肥沃土壤,耐涝及耐寒性强。适宜生长温度15-20℃,能耐0℃以下的低温。一般生于低湿地、浅水沼泽、河流岸边,或生于水田中。
栽培方法
选地整地
水芹适应性较强,洼地、水田和水源充足且地势不高的旱地均可栽植。土壤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粘土为好。栽前排去洼地、水田积水,施足基肥,深耕细耙,使田土达到平、光、烂、细,最忌高低不平,因高处易受旱晒枯植株;低处易积水,萌芽时田水晒烫,造成热水煮芽而缺棵。水芹可在处暑到白露排种,第2年清明之前采收完毕。
浇水灌溉
灌溉栽前田间放干水,栽种后灌浅水,以母茎一半在水中、一半露出水面为宜,2-3天后将水排出,使母茎倒下并陷入泥中,保持湿地四周排水沟里有水,严防积水和干裂。栽种时天气较热,如果田间积水,极易使水芹腐烂和凋萎。如遇暴雨,要及时排水,严防母茎被水冲刷后漂浮;如遇天气干旱,要在晚上灌浅凉水,早晨排出。当苗高今4-5厘米时,应搁田4-5天,使表土稍干,促进根系生长。以后随灌随排,保持田中土壤湿润。匀苗前后,田中保持水深2-3厘米。秧苗成活后将水排出,保持表土湿润。秋分到寒露期间,植株生长旺盛,应结合追肥,田中保持水深3-4厘米。
施肥除草
生长前期要及时清除杂草,拔除的杂草可就地掩埋回田作绿肥。水芹封行后,杂草就不易生长,可不再中耕除草。水芹生长期间可追肥3-4次,一般第1次在株高约10厘米时,施用经处理过的人或牲畜粪尿;第2次在间苗移栽后;第3次在株高约25厘米时。以后看植株生长情况来决定是否施肥及肥料的用量。每次追肥时,要在前1天晚上将田间的水放干,次日追肥,经过1昼夜,土壤充分吸入肥料后,再进行灌溉。
采收
水芹栽后80-90天后即可陆续采收,可持续到翌年4月份。采收时应保留根茎,洗净污泥,除去烂叶,捆扎后即可上市。由于鲜菜不耐贮藏,宜随收随上市,一般12月开始上市,并可延续到翌年4月中旬。
繁殖方式
水芹一般采用无性繁殖。8月下旬-9月中旬进行。在栽植前15天采集老熟种茎。先将母株从基部割下,理齐,捆扎,切割成直径15厘米,长约20-30厘米的小把,然后将小把交错堆码。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上盖一层稻草,用水浇透,后每天早晨浇透水1次,每隔2天翻堆1次,上下调换重新堆码。5-7天后,老茎节部长出5厘米左右的新芽,并长有新根,即可种入大田。
分株栽植时间:长江流域在8-9月、华南地区在9月-翌年2月、华北地区在终霜期以后。
价值及其他
该种为高产的野生水生蔬菜,以嫩茎和叶柄炒食,其味鲜美,水芹盛产期在春节前后,正值冬季缺菜季节,在蔬菜周年供应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此外,水芹全草民间也作药用,其味甘辛、性凉,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润肺利湿的功效,对发热感冒、呕吐腹泻、尿路感染、崩漏、水肿、高血压等有辅助疗效。
每100克水芹可食用部分中含蛋白质2.5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4克,膳食纤维3.8克,维生素c含39毫克。另含有挥发油、甾醇类、醇类、脂肪酸、黄酮类、氨基酸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水芹】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