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55年至197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开始发展AH-1武装直升机,苏联军方随后就向米里设计局和卡莫夫设计局提出了为陆军研制新型武装运输直升机的任务。1968年5月,米里设计局和卡莫夫设计局的武装直升机模型参加了军方举行的招标活动。前者提供了米-24立即得到了军方的支持和拨款。1970年首批米-24开始装备苏联陆军航空兵和当时的华约组织国家军队。1972年6月,由于AH-1武装直升机越南的表现不佳,美国又提出了研制作战性能好、战场生存能力高、可遂行全天候作战任务的武装直升机计划。
1973年,美国提出“先进武装直升机计划”(AAH),不同于以武装直升机以伴随地面部队并提供火力支援为首要任务,AAH考虑到弥补固定翼攻击机在反坦克能力上的不足,并消弥欧陆战场上北约国家相对于华约国家在陆军装甲武力数量上的巨大劣势,定义为一种能携带反坦克导弹、格外注重猎杀硬性目标与多目标接战能力的专业反坦克武装直升机。
1973年6月,美国陆军宣布休伊与贝尔的设计通过概念设计阶段,接着拨款给双方各制造两架飞行测试原型机与一架地面静态测试机进行进一步的竞争。休斯的概念机编号为Model-77,军用编号YAH-64;贝尔的设计则为Model-409,军方编号YAH-63,双方的原型机都从1975年9月起展开试飞。经过激烈的竞争,美国陆军在1976年12月10日宣布YAH-64获胜,并赋予其AH-64的正式编号,成为美国陆军继AH-1系列之后第二种专业的武装直升机。
1976年12月16日,苏联政府在了解到AH-64的情况后,要求两家直升机设计局研制新型武装直升机。在最初的竞标活动中,米里设计局的米-28A设计方案战胜了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0设计方案。但之后形势的发展却使米-28的从军之路一波三折。苏联军方虽然选择了米-28A,但没有答应立即拨款,这也使得卡莫夫设计局看到了希望,开始研制卡-52武装直升机。
建造沿革
1980年,米-28开始设计,1981年6月,米-28的初步设计(产品280)通过审核。1982年11月10日,古尔根·卡拉佩特延和维克多·崔干科夫驾驶第一架米-28原型机012号首飞。同年12月19日,同一机组驾驶原型机做了首次航线飞行。012号原型机没有观瞄设备和其他一些系统,仅被用于基本试飞。1984年,美国国防部在苏联军力报告中首次提及米-28,并且在1985版的报告公布了直升机的想象线图。
1987年,米-28开始投入使用,但是苏联军方在1987年12月又做出了如下裁决:中止米-28A的研制工作,继续卡-50的研制工作。在中止米-28A直升机研制后,苏联空军随后做出决定,责成米里设计局继续改进米-28A,苏联空军认为:“尽管米-28A存在致命弱点,但是要取消它是不可行的。”苏联空军的这一决定实际上将处于死亡边缘的米-28A拉了回来,90%的研制工作于1989年6月完成,后来第3架原型机参加了巴黎航展。
1988年1月7日,第三架原型机暨第一架米-28A原型机032号(产品286,北约代号“浩劫-A”)做了首次悬停飞行,该机12天后做了首次航线飞行。032号原型机安装了全新的X型尾桨以及经过重新设计的发动机排气管,经过改进的传感器,并在翼尖椭圆形整流罩内安装了用于自卫的干扰弹发射器。第二架米-28A原型机042号略有不同,取消了夜间观测系统的圆形小窗。
1989年6月,米-28A的032号原型机在巴黎布尔歇机场做了首次海外亮相。1990年,伊拉克曾和苏联政府签订了购买28架米-28以及按许可证生产米-28L的协议,但由于苏联的解体和海湾战争的爆发,该协议被终止。
1991年9月30日,苏军要求米里设计局开始研制代号“前卫-2”的米-28夜战型,同时卡莫夫设计局也收到了研制“前卫-1”卡-50夜战型的命令。于是米里设计局放弃了米-28A,集中精力发展米-28N夜战型(产品294,北约代号“浩劫-B”)。但由于资金极为短缺,该机的发展相当缓慢。
1992年后,米-28原型少量生产,至2007年尚未批量生产或装备部队,米里设计局还曾提出一种伞兵/作战改型,编号米-40。米-28A 042号原型机和米-28N 014号分别参加了1993年和1997年巴黎航展。
1993年5月6日,卡拉佩特延和S·谢列金驾驶该机完成了首次筋斗机动,几天后又完成了滚转机动。第二架米-28原型机022号被用于武器测试,安装了光学观瞄转塔,机鼻大型天线罩内有遥控反坦克导弹的数据链。转塔两侧的圆形窗口内原定安装红外夜视观测系统,不过最后没有实现。
1995年10月,瑞典在武装直升机选型中测试了米-28A 042号和AH-64“阿帕奇”,瑞典人打算购买20架武装直升机,但后来因经济原因而放弃。
俄国防部一度曾考虑过装备米-28D简化型(D代表白天),该机沿用米-28N的机身、发动机、旋翼和传动系统,只是没有安装夜间传感器。
2013年,时任俄罗斯空军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中将表示,俄空军在2020年之前将获得40-60架米-28UB教练型直升机,“每个部队将装备4-6架”。这表明俄罗斯的目标是装备10个米-28空军基地(团)。米-28UB(产品298)教练机原型机37号改装自米-28N 02-01,该机于2013年7月中旬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完成首飞,机组是谢尔盖·巴尔科夫和G·阿纳尼耶夫。米-28UB的前座舱也安装了操纵杆、地平仪和水平状态指示器。前后座舱使用新的吸能AK-2005座椅取代了之前的帕米尔座椅,此外座舱还加宽140毫米。米-28UB保留了米-28N的所有任务系统。
2014年,伊拉克作为第一个米-28N的购买客户,拿到了首批直升机。
2016年3月,俄罗斯开始把米-28N部署在叙利亚战场接受实战考验。
2020年9月29日,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技术集团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米-28NM武装直升机,配套的VK-2500P涡轴发动机成功通过国家台架试验。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米-28武装直升机放弃了米-24许多独特的设计,例如能装载8名步兵的运兵舱、气泡形风挡等,最新型具有超负载能力,机载光学瞄准系统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操纵性,任何一位技术不够娴熟的乘员都可以很快驾驭;机动性也很好,能够做翻跟斗等动作;生存能力很强,驾驶座舱和机载设备可以抵御敌防空火力的攻击,完全符合西方关于“反坦克直升机的作战标准”,在远距离和十分复杂的地形,先敌发现和先敌打击;还具有20米以下的超低空突防能力。
气动结构
座舱
米-28武装直升机采用串列/纵列前后驾驶舱布局,前驾驶舱为领航员/射手,后面为驾驶员。防护比较强,驾驶舱装有无闪烁、透明度好的平板防弹玻璃,风档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驾驶舱座椅可调高低,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弹钢板,其陶瓷板能经受任子弹的多次打击,即使防护板被打碎,也容易在野战条件下予以更换。米-28的教练型号采用了视野更好的座舱设计,但牺牲了防护性能。
结构
米-28武装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布局五片主旋翼设计,在机身中部装有小展弦比悬臂短翼,前缘后掠,主翼盒结构用轻合金材料制造,前后缘采用复合材料。机身为传统的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身比较细长。在驾驶舱四周配有完备的钛合金防弹钢板。两片桨叶的尾桨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的右边,不可收放的后三点起落架。
旋翼
米-28的旋翼系统共有5片桨叶,采用半刚性铰接结构,转速242转/分。采用具有有弯度的高升力翼型,前缘后掠,每片后缘都有全翼展调整片。材料为玻璃纤维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窝夹芯的凯芙拉材料组成。桨叶前缘有钛合金防蚀条,桨毂也为钛合金结构。其旋翼桨毂不需上润滑油,旋翼系统的橡胶金属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铰接结构,自动倾斜装置和尾桨上只有一个润滑嘴;所以在维护方面比较方便、经济。
动力系统
米-28武装直升机采用两台克里莫夫设计局TV3-117发动机,装在机身两侧的发动机短舱中,短舱位于机身两侧短翼翼根上方。两台发动机相互位置离得较远,中间由减速器隔开,可以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巧妙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以遮挡和保护关键部件,这样便可在不用防弹钢板的情况下提高直升机的抗弹能力。两台发动机进气口装有导流板,可排除砂石、灰尘和外来物,采用发动机引气实现进气道防冰,内部总油量为1900升,还可吊挂4个外部油箱。
武器系统
武器配置
米-28武装直升机基本武器配备包括直升机头部下方炮塔内有一门改进型2A42型30毫米机炮,备弹300发。该炮与BMP-2步兵战车上的机关炮相似,生产方便。活动方位角为110度。能左右摆动100°,上仰13°,下俯40°,对空射速900发/分,对地射速300发/分;每侧短翼挂架上总共可吊挂16枚AT-6无线制导反坦克导弹,以及两个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米-28也可使用最新型的16枚AS-14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这些导弹不仅能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而且还能破坏敌方的临时火力点、指挥部等;执行反直升机任务时,可带8枚空对空导弹,还有80毫米和130毫米火箭弹供选择。
导弹
9М114导弹(北约代号AT-6/AT-9)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该系列导弹为导管发射、光学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弹头部为聚能破甲战斗部,穿甲厚度750~900毫米厚。随后为制导控制部分,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个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部,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弹体尾部装有光学跟踪用的发光管,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跟踪控制,无线电指令传输频率为35GHz。在不发射时,导弹全部封装在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导弹出口速度55m/s,加速到350~400m/s,飞行最大射程时间为15s。整个封装导弹的重量为46.5kg,其中导弹重量为35kg。只装有采用红外光学跟踪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并没有采用半主动激光末制导。
9М120(AT-12/AT-16)反坦克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也是专用于空对地攻击的新一代反坦克导弹,1990年开始服役,该弹在气动外形布局和结构上,与9М114相似,均采用导管发射方式。但该导弹在发射管内的配置有所不同,弹头露在发射管外,无扁平头盖。在内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取代无线电指令制导,故该弹头部呈半球形,内装激光导引头,随后为控制舵机,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片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聚能破甲战斗部位于中部,但穿甲厚度增大,达到900~1000mm。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端,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在不发射时,导弹除头部外均位于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改进型导弹的封装重量为60kg,其中导弹重量为45kg。
航电系统
米-28武装直升机装有先进的电子设备,机上还装有火控雷达、前视红外系统、光学瞄准系统、多普勒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和火控系统,机炮和制导导弹的发射由前驾驶舱控制,火箭发射由两个驾驶舱分别控制;头部圆形整流罩内装有雷达天线,螺旋桨液压油箱上装有“弩”毫米波雷达,可探测隐身目标;尾部装有红外照相弹和箔条弹;此外,还装有红外抑制和红外诱饵系统。
性能数据
机体参数
乘员
2人
长度
16.85米(不包括旋翼和尾桨),机身长14.3米,机身宽1.75米
高度
4.81米(至旋翼顶部)
旋翼直径
17.20米
尾桨直径
3.84米
短翼翼展
6.4米(包括翼尖挂架)
空重
7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1200-11400千克
外部载荷
(带瞄准系统)3640千克
动力系统
两台克里莫夫设计局TV3-117发动机,功率为2×1640千瓦(2230轴马力)
旋翼转速 242转/分
桨尖速度 216米/秒
极限过载系数3/-0.5
最大飞行速度
35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26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5800米
悬停高度
3600米(有地效)
航程
470千米(最大油量)
续航时间
2小时(最大油量)
作战半径
240千米
爬升率
18米/秒(海平面)
翼载荷
51.1公斤/平方米
推重比
0.39
衍生型号
米-28N型
米-28N吸收了米-28直升机的优点,有大推重比和较强的战斗生存力,最突出的是增加了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在夜间和恶劣环境下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从而使米-28N成为全天候作战直升机,其次还增大了所装发动机的功率。
米-28N采用不可收放的后三点起落架,皆为单轮。座舱配备的防弹玻璃能承受直径为12.7毫米子弹的直接射击和直径为20毫米的破片的冲击,而且,包括主减速器在内的所有重要部件和系统都有防弹屏蔽。米-28N采用的乘员被动防护系统,包括带有减震器的起落架,它能保障直升机在以每秒12米垂直速度紧急着陆时的生存性,这个指标和AH-64一致。
米-28N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864千瓦(2500轴马力),使用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动力更大,为此还为其设计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减速器,可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实施战斗行动,并可在离地5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行,其它方面与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变,N型也可使用TV3-117-VK2500发动机。
米-28N装备有自动跟踪系统和多路通信系统,由于为它专门研制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双波段雷达系统,并与信息系统配套,所以能在黑夜、甚至连微弱星光也没有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在液晶显示器上,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在黑夜也能看清航线上出现的障碍物,从而跟踪和攻击目标。雷达安装在旋翼桨毂上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直升机不必飞出隐蔽物,只要将雷达伸出,让其超过隐蔽物的高度,就能进行探测和攻击,这与AH-64D“长弓阿帕奇”非常相似。该雷达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米-28N具有很高的发现目标的概率,武器系统能快速进入发射状态。
米-28N与“长弓阿帕奇”相比,在武器装备和战斗生存性等综合指标方面有优势。它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卡-50的改进,派生出了并列双座、加装雷达光电设备的卡-52。当然米-28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和AH-64相比机体大、重量大,机动性必然受影响;火控及机载武器水平与西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飞行员视野狭窄,这是俄罗斯设计传统的弊病;设计上与卡-50相比没有鲜明特点,甚至有些抄袭西方设计。最致命的问题是由于经费匮乏,该机无法批量生产装备,技术停滞不前,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而急剧下降。
米-28N是米-28的改进型,配备了毫米波雷达。该直升机旋翼直径17.20米,直升机长(无旋翼)16.85米,直升机高4.81米,直升机空重7000公斤,最大战斗载荷3640公斤。最大时速30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时,静态升限3500米,动态升限5800米,最大燃料储备的飞行距离460公里,最大燃料储备的续航时间2小时,最大应用过载+3.0/-0.5。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米-28N弹药基数可以有7种组合方案,其可以携带的弹药包括:反坦克导弹,“针”式防空导弹,С-8火箭弹,С-13火箭弹和2А42机炮所使用的30毫米炮弹。同时,“攻击”型反坦克导弹可以采用数种装药:串联式聚能战斗部,用于对付装甲技术兵器;芯型战斗部,用于杀伤空中目标;燃料空气炸药(爆震)战斗部,用于杀伤地面目标。
米-28N旋翼轴上方,装有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面装有毫米波火控雷达。直升机不必飞出隐蔽物,只要将雷达伸出,让其超过隐蔽物的高度,就能进行探测和攻击,这种雷达不仅具有探测和火力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使用。N型装备有自动跟踪系统和多路通信系统。由于为它专门研制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双波段雷达系统,并与信息系统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连微弱星光也没有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所配备的夜视镜以人们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观察、识别、跟踪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米-28N具有很高的发现目标的概率,武器系统能快速进入发射状态。
米-28NM型
米-28NM直升机,安装“阿尔巴特”项目研制的新型BREO-28M(产品930M)航电套件,包括带N025M雷达的BRLK-28雷达系统、OPS-28M“路径-M”光电转塔(曾考虑过卡-52的GOES-451M转塔,但最后被否决)、SUO-280NM武器管理系统。该机还具有新的LSN-296激光导弹制导系统(不是米-28N的LD-294激光测距仪),可以引导新一代“旋风”和“菊花”雷达/激光波束双重制导反坦克导弹,以及全新的LMUR导弹。机组将佩戴NSTsI-V头盔瞄准和显示系统。该机的全新自卫套件也正在研制中。
服役动态
1995年10月7日,俄空军运输航空兵的1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将1架编号为042的米-28A运抵瑞典鲁尔卡空军基地,目的是与美国AH-64一道参加瑞典军方举行的招标活动。根据瑞典军方的要求,在对抗模拟演习中,米-28A要完成两项对抗模拟演习科目:第一项是对己方装甲部队实施掩护;第二项是对战场敌战术目标实施突击。瑞典军方派出了STYV121主战坦克和STYF90步兵战车,扮演米-28A的掩护对象。对抗模拟演习在瑞典北方军区的维杰利靶场进行。在对己方坦克和装甲车掩护过程中,米-28A对敌RBS90近程防空系统和LVKV90 防空高炮以及JA-37“雷”战斗机实施攻击。第一项对抗模拟演习科目的检验结果表明:米-28A的机载光学瞄准系统的作战胜能很好。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情况下,瑞典空军飞行员可以熟练地对其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和捕捉目标,从最远的距离对目标实施突击。在第二项对抗模拟演习科目,即战场敌战术目标实施突击的检验过程中,瑞典空军飞行员驾驶米-28A在距敌坦克靶标900米时,采用空中悬停的方式发射了一枚9M114“突击”型反坦克导弹。此外,在距敌坦克靶标470米时,米-28A以200公里/时的飞行速度,采用水平方投弹方式对距470米的敌坦克靶标发射了一枚9M12O“旋风”型反坦克导弹。实弹射击的结果证明,两枚反坦克导弹都准确地命中了敌坦克靶标。随后,瑞典空军飞行员又驾驶米-28A,分别以160和220公里/时的飞行速度,采用水平方投弹方式,对距离2000和4000米的地面目标发射了S-8KOM火箭弹。结果证明,火箭弹的密集度良好。此外,在一次发射火箭弹时,米-28A的一台涡轮轴发动机突然出现了喘振,机载电子调节器指示另一台完好的涡轮轴发动机提升功率,从而确保瑞典空军飞行员驾驶米-28A安全降落。
2007年,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演习的俄方参演直升机型号分别为米-8、米-24和米-28N。
2008年1月,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向国防部交付了第一批2架米-28N直升机。国防部计划先订购10-15架米-28N直升机,下一步打算增加订购数量。俄罗斯国家武器装备改进计划一直延续到2015年,在此之前,俄罗斯空军将获得足够数目的直升机。托尔日克军事中心将获得直升机,随后,其他地区也将部署。该直升机项目的科研经费来自国家预算的大约有10亿卢布。并将在2015年前由“夜空猎手”取代Mi-24直升机。
2008年7月,米-28N完成在山地条件下的例行试验,从而证实了该型武装直升机昼间在3000米高山未平整场地安全起飞和降落的能力。
2009年7月,俄罗斯陆军一架米-28N攻击直升机在6月19日进行火箭弹发射试验时坠毁。这是该型直升机首次发生坠毁事故。这架直升机出事时,正在40米低空盘旋,发射非制导火箭弹,直升机突然失去动力并坠毁。其尾部螺旋桨和挂架在事故中损毁,但是两名乘员幸免于难。
2021年5月29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计划为最新型的米-28NM直升机配备远程巡航导弹,新导弹射程达到100公里。米-28NM直升机能够同时携带4枚该导弹,这使其在打击多类型目标方面的能力与前线轰炸机相当。
总体评价
在对米-28A和AH-64战术技术性能和在对抗演习中的表现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后,瑞典军方对米-28A做出以下评价:“米-28A具有惊人的超负载能力。它的机载光学瞄准系统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操纵性,任何一位技术不够娴熟的机组成员都可以很决地掌握它。米-28A的生存能力很强,驾驶座舱和机载设备可以抵御敌防空火力的攻击。此外,这种直升机完全符合西方关于“反坦克直升机的作战标准”,即在远距离和地形十分复杂的条件下,先敌发现和先敌打击的战术任务。除此之外,米-28A还具有20米以下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在从瑞典北方军区飞往中央军区的途中,米-28A曾三次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躲避了瑞典防空军地面防空雷达的跟踪。但是,米-28A武装直升机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由于没有安装夜视装备,无法完成夜间作战任务,武器老化,在敌人野战防空火力范围内不能消灭目标。(空军之翼评)
米-28武装直升机具有多用途性,可以用来攻击地面坦克,攻击近距支援攻击机和直升机,拦截和下射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攻击地面活动目标和进行战场侦查等。其机身雷达横截面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良好的隐身生存能力。此外其防护力强,驾驶舱周围配有完备的钛合金防弹钢板,可以抵御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米-28的发展历程坎坷,命运多舛。由于米-28在国际上的地位远远逊于AH-64,以及最致命的经费匮乏问题,导致米-28无法批量生产装备,技术停止不前,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而急剧下降。但是如今米-28的最新改进型米-28N已经装备俄军,成为21世纪初俄军的主要武装直升机。
米-28N的设计思想却相当保守,对于武装直升机来说,攻击力的强弱是显示其作战能力的关键指标。米-28使用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杀伤装甲兵器和其他地面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半自动制导方式对导弹进行控制,即射手将瞄准具对准杀伤目标,而制导系统自动引导导弹飞向目标。不过由于机载设备搜索地面目标和控制导弹的总时间明显比现代化野战防空兵器反应时间长,在这种情况下,直升机使用导弹极为危险。为了取得“先发制人”的作战效果,米-28的航电系统以及武器先进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1架直升机价格相当于34辆坦克的情况下,考虑到“效费比”的标准,装备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系统的米-28N直升机能否在国外防空兵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完成消灭目标的任务还是值得怀疑的。(空军之翼 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Mi-28攻击直升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