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与分布
体长约30~90公分(12~36吋)。羽毛蓬松,嘴强壮且向下弯曲,翅短,尾长而呈凸尾。飞行力弱。主要吃大型昆虫,也能追捕小型齧齿类和爬虫类。在地面或低矮灌丛中用草筑成圆丘形的巢,在其中产3~5枚卵。最熟知的鸦鹃有︰黑鸦鹃(C. toulou, 即黑胸鸦鹃)体长约33公分;除翅膀褐色外,全身黑色;非繁殖期羽衣具淡白色条纹(为杜鹃之中唯一具季节性颜色变化者);分布自东非到东南亚。大鸦鹃(C. sinensis, 或称普通鸦鹃、褐翅鸦鹃、中国鸦鹃)体长约48~56公分(19~22英寸),体黑色,翕和翼褐色;分布于印度至中国南部和马来西亚。雉形鸦鹃(C. phasianinus)或叫沼泽雉,体长33公分(13英寸),体羽深褐色,缀以白色细横斑;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塞内加尔鸦鹃(C. senegalensis)体长40公分(16英寸);上体褐色,冠羽黑色,下体呈白色。白眉鸦鹃(C. superciliosus)与之相似,两者均产于热带非洲。
形态及特征
杜鹃科的1属。头羽的羽干坚硬如刺;习性地栖;后趾的爪特形延长而直;体长370~520毫米,翅长140~310毫米。世界有27种,分布于非洲、印度、东南亚、东至澳大利亚。中国只有褐翅鸦鹃和小鸦鹃2种,见于长江以南地区。
褐翅鸦鹃的体长约5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除两翅和肩红褐色外,通体黑色;初级飞羽先端暗褐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体色较暗。栖息在灌丛、草丛或竹林中。在海南省,则多在溪边的浓密芦苇丛中,喜在芦苇梢头晒太阳和在芦苇丛中跳动觅食。两翅短圆,不善飞行。性机*,喜隐蔽,受惊即钻入草丛,不易发现。取食黄蜂、甲虫、毛虫、蝗虫、蚱蜢、小蜥蜴、蛇、田鼠、蚯蚓和其他小动物以及鸟卵。在草丛、灌丛、芦苇、竹林以及攀缘植物中营巢,巢用细枝、树叶、干草或芦苇等构成,呈圆球状。每巢产卵3~4枚。
体大(52厘米)而尾长的鸦鹃。体羽全黑,仅上背、翼及翼覆羽为纯栗红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一连串深沉的boop声,开始时慢,渐升速而降调;复又音调上升,速度下降至一长连串音高相等的或缩短的四声boop叫声。又作突然的plunk声。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鸦鹃(所有种)】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