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别名:小鹃鸠、小赤鹃鸠。
体形比斑尾鹃鸠小,体长32厘米。雄鸟头顶和头侧为栗棕色,上背及两肩的棕色稍淡,具少量黑褐色细横斑,并且具有金属绿色光泽。下背、腰部及尾上覆羽暗褐色,尾上覆羽还缀有锈红色。中央尾羽为棕红褐色,没有斑,外侧尾羽为栗棕色而具有黑色次端斑,与斑尾鹃鸠不同,没有灰色。翅膀大都为暗褐色。颏部、喉部近白色,其余下体为棕黄色,胸部还具有宽的白色羽缘,形成显著的白斑。胸侧则杂有黑色的横斑,尾下覆羽为深棕红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上背没有金属绿色光泽,胸部杂有较多的黑色。虹膜为珠灰色,嘴角褐色。脚和趾暗紫褐色,爪角褐色。
常见种类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中国有分布。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
皇鸠的所有亚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皇鸠属(学名:Ducula)为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属。
绿皇鸠(Ducula aenea)
社会岛皇鸠(Ducula aurororae)
山皇鸠(Ducula badia)
贝克氏皇鸠(Ducula bakeri)
棕腹皇鸠(Ducula basilica)
斑皇鸠(Ducula bicolor)
棕腹皇鸠(Ducula brenchleyi)
点斑皇鸠(Ducula carola)
红胸皇鸠(Ducula chalconota)
帝汶皇鸠(Ducula cineracea)
蓝尾皇鸠(Ducula concinna)
芬克氏皇鸠(Ducula finschi)
绿白斑尾皇鸠(Ducula forsteni)
马克萨斯皇鸠(Ducula galeata)
巨皇鸠(Ducula goliath)
黑背皇鸠(Ducula lacernulata)
吼皇鸠(Ducula latrans)
黑皇鸠(Ducula melanochroa)
红喉皇鸠(Ducula mindorensis)
黑领皇鸠(Ducula mullerii)
黑鼻皇鸠(Ducula myristicivora)
密克皇鸠(Ducula oceanica)
灰头皇鸠(Ducula pacifica)
白眼皇鸠(Ducula perspicillata)
马来灰皇鸠(Ducula pickeringi)
裸眶皇鸠(Ducula pinon)
灰皇鸠(Ducula pistrinaria)
粉红腹皇鸠(Ducula poliocephala)
灰头斑尾皇鸠(Ducula radiata)
红疣皇鸠(Ducula rubricera)
紫尾皇鸠(Ducula rufigaster)
澳洲斑皇鸠(Ducula spilorrhoa)
圣诞岛皇鸠(Ducula whartoni)
斑腹皇鸠(Ducula zoeae)
生长与分布
繁殖期为4~7月。常成对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林中树上枝杈间或灌丛与竹丛间。巢主要由细枝和苔藓等构成。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淡皮黄色,大小为29×21毫米。
棕头鹃鸠在国内迄今仅记录于西双版纳勐腊,数量十分稀少。约估计每百平方公里面积内,数量不足1只。棕头鹃鸠的繁殖力较斑尾鹃鸠更低,加之乱捕滥猎严重,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皇鸠(所有种)】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