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特色
子实体色泽白亮,菌柄细长,盖小质细,整齐均匀,外形感观好,口感脆嫩爽滑。
地标地理
灌南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7′—119°48′、北纬33°59′—34°27′。地处北温带南缘,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属暖湿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922.3mm;年日照率为52%;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14℃;地温均衡,境内表层和地下1米深以内的温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相一致,年地面表层平均温度15.7℃;湿度较大,年均相对湿度为75%,其中夏季为83%以上;全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为东北风,大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灌南气候具有环境湿润、地面温度恒定等特点。而金针菇是大型好气性木腐菌,菌丝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0~22℃,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12~15℃,出菇最适温度5~10℃,金针菇生长要求环境湿润,灌南的气候正好适应了灌南金针菇生长的生物特性,有利于金针菇生长过程中营养的积累,使灌南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较高,并形成了柄细长、盖小的外形特征。
灌南县土壤属潮土类,土壤结构以粘性土壤占多,水稻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养分丰富。这为灌南金针菇的栽培原料提供了大量的氮素养料。我县境内有15条淡水主干河,位于北方山冈水系和南方江湖水系的汇合处,2大主要河流灌河和沂河横贯灌南东西,北面的沂河是山冈水系的代表,发源于沂蒙山区,在我县境内形成了数十万亩良田沃土的沂河淌。我县在沂河淌种植的小麦具有品质好、含蛋白质高的特点,为灌南金针菇提供了特有的丰富原料。南面的灌河是江湖水系的典型,来源于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水系,也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淡水、海水资源丰富,海、淡水交汇更是独具特色,与其它地方相比具有丰富的磷、钾、钙、镁等矿质元素,而灌南金针菇的生产用水正是基于当地的特有水质,同时这样的土壤和水系也为当地的杨木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元素,而灌南金针菇的栽培原辅料也全部使用当地的杨木屑、玉米芯、豆秸秆、麸皮等。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灌南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更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走遍灌南大地,林木葱郁,空气清新, “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堪称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园。我县是全国杨树的主要产地之一,素有“杨木之乡”称号,木材蓄积量200多万立方米,拥有大小板材加工企业350余家,这为灌南金针菇提供了丰富的木屑原料。其他一些地区栽培农户采用棉籽壳做为栽培原料,因棉籽壳是棉花的下脚料,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施加大量农药,栽培出来的金针菇农药残留量大大增加,对人体有一定有危害;而灌南金针菇栽培农户采用杨树木屑为栽培原料,栽培出来的金针菇几乎不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对人体有益无害。不但如此,用杨树木屑栽培的金针菇比用棉籽壳在色泽、纯度、外观、保持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使灌南金针菇具有特有的纯白特征。
同时我县还创建了国家级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省级无公害小麦标准化示范区。这些示范区的创建,减少了环境污染,减轻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量,从而也降低了以麦麸、秸秆为培养料的灌南金针菇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据测定,灌南金针菇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卫生指标方面均明显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历史文化
灌南金针菇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灌南是我国栽培食用菌较早的地方之一,梁代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曾记载“茯苓今出郁洲”,“郁洲”就是连云港云台山以南,也就是今天的灌南县境内。宋人王闻之《渑水燕谈录》、清人王世贞《分甘余话》、清代《吴蕈谱》都记述了灌南周边一带历史上采食菌蕈度荒年的情况。淮安(灌南过去归属淮安市)人林壬译在1902年《农家报》上刊发译自日本人本间小左工门的《蕈种栽培法》也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国外种菇技术的译著。
灌南城乡还广泛流传着“铁篙撑船王彦章谴神鹿送仙草救命”的传说。灌南灌河边的天师王彦章在此种芝修炼得名。灌河边四季分明,水土相宜,树木葱茏。相传道家王彦章在河边种芝炼“长生不老”之药,为取血种芝,养了几头梅花鹿(《本草纲目》记述,“道家种芝法,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灌入老树腐烂处),一天梅花小鹿外出,遇上了打猎人,小鹿拼命逃跑,逃至河边一户农家,农家主妇巧妙地把小鹿藏了起来,救了小鹿一命,几年以后,农妇身上生了一个痈肿,疼痛难忍,家住河边,无处找药,农妇生命危在旦夕,家人非常着急,正在此时,小鹿口衔灵芝到了农户家,点头三下,放下灵芝就走了,家人把灵芝煎汤给农妇服用,一连吃了三帖,农妇痈肿便消失了,疼痛消除,就可下地做事了。原来是在河边修道种芝的王彦章,得知农妇患病以后,为了报答善良农妇救鹿之恩,把自己种植的灵芝,谴小鹿送去,自此王天师差神鹿送神草救命的蒋登科木刻,名扬淮海。灌南历史上著名木刻艺术家蒋登科学习历代艺术家常以灵芝等菌蕈为题材,运用灵芝菌盖的波状环纹,两侧对应的如意状形,制成了大量精致的木刻精品,使灌南菌蕈文化与木刻艺术完美结合。今天灌南博物馆和收藏家保存着大量反映灌南菌蕈文化的木刻艺术珍品白蛇盗仙草、采珍献母、吉祥如意图、西王母蟠桃盛会、杨家将系列木刻等艺术作品,使灌南菌蕈文化向海内外传播,造成广泛深远的影响。
品牌建设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改变提升传统产业,把栽培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在较短时间内,香如、荣善、家特康等近50家企业,组团进驻灌南食用菌产业园,以灌南金针菇、杏鲍菇等为主打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灌南金针菇产业集聚规模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兴起,全县催生了50多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1000多个农民经纪人队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发展食用菌的队伍中,食用菌产业成为灌南农民就业创业、发家致富的“软黄金”。
为了做强金针菇文化品牌,我县建成了全国首家以“菇菌、人与社会”为主题的“苏北菇菌文化展览馆”。同时规划建设“中国菌都花城生态旅游区项目”,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已通过省级验收,已申报3A级国家旅游景区 。全县已经连续举办3届“灌南食用菌美食节”,灌南的金针菇美食及金针菇烹调技术人才迅速成为市场品牌。顺利承办、协办了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全国食用菌论坛等国家级会议。2010年荣获了食用菌餐饮文化推广奖, 2011年获得了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称号。先后荣获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江苏省食用菌示范基地、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行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奖等称号和奖项。所有这些都增添了灌南金针菇文化的丰采,丰富了灌南金针菇文化的内涵。
目前已拥有可为、东宏、荣善、针金百赢、三姑、友和情、大庆、五棵树等二十多个灌南金针菇品牌,在全国很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良好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畅销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以及上海、北京、南京、苏锡常等大中城市。有 3家企业的金针菇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另有8家企业的金针菇产品获绿色食品称号,2012年被列为江苏省第13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灌南金针菇】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灌南金针菇 小编为您整理灌南金针菇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