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南京大学图书馆

时间:2024/11/21 19:11:5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南京大学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可上溯至二十世纪初建立的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上,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李小缘、施廷镛和国学大师胡小石等诸先生,先后主持过馆务。南京大学图书是国内较早从事计算机应用的高校图书馆。1986年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条型码计算机中文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并投入实用。1992年开发的中文采购、编目管理系统等正式投入实际使用,受到同行的广泛好评。

  • 官网: 点击查看
  •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
  • 开放时间: 08:00~22:00
№目 录
    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并于学堂设藏书楼,荟萃中外书籍和各种图册,以供师生浏览。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学校更名两江师范优级学堂,至1913年二次革命时,乱兵土匪乘机掠夺,校产荡然,书籍亦仅存十之一二。1915年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院,1920年 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馆舍毁于火,图书同烬。

    1924年,齐孟芳先生捐资建成新馆,曾命名为“孟芳图书馆”,1928年去齐氏名,仍随学校命名。1927年学校更名为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复更名江苏大学,旋又改称中央大学,图书馆亦随学校易名。1924年后,中央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逐渐丰富,至1937年5月,已有中外文书刊共计407203册,其中中文图书117846册。

    自1888年起,美国教会陆续在南京建立了汇文、基督和益智等书院,后经几次合并,于1910年成立金陵大学堂,1915年改名金陵大学校,不久改称金陵大学,并于1916年迁至鼓楼新址。

    1910年,金陵大学堂图书馆在原各书院图书室的基础上建成,当时仅有西文书2250册。因金陵大学是教会学校,故受历次动乱影响较小,图书馆藏书建设发展较稳定。至1927年11月收回教育权运动后,学校基本脱离了教会,改归教育部主管。

    1929年建立了文、理、农三学院及中国文化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也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1937年6月统计藏书量已达322369册,其中中文图书有106769册,与当时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藏书基本上旗鼓相当。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各机关学校奉命内迁。中央大学因早有准备,故图书设备均基本搬迁,但辗转于战乱之世,难免流离损失严重。到重庆后,又进行了补充,至1944年统计,已有中文藏书121679册。金陵大学因与教会渊源很深,故一度存有幻想,及至形势紧迫,乃仓促西迁,图书仅运出十分之一,而留存南京校区的图书于1942年被伪立中央大学占用,故已荡然无存。抗战时期,在成都虽努力补充,但一时难以恢复,至1943年统计,中文藏书仅有16368 册。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学区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图书馆文理科藏书并入南京大学,调整后的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书共73万余册。

    1979年扩建了新馆,馆舍面积共 2万平米,工作人员 130人。全馆共设阅览室10多个,1300席座位,年接待读者 100万人次以上。

    至2002年底馆藏总数达 407万册。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 556种, 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近 4万册,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处领先地位。本馆收藏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东方学为特色。南大图书馆是教育部建设的全国高校的地科(地质、地理、气象、天文、环境科学)教材中心、文科文献中心,经多年努力进一步增加了馆藏内容和特色。

    1994年,建立了浦口校区分馆,藏书已达到30余万册。至2007年,分馆藏书已达到34万册。2007年5月,面积 3.05万平方米的浦口校区新馆―思源图书馆建成并开放。至2007年12月止,南京大学图书馆(含浦口校区思源图书馆)共有阅览室20个,阅览座位 3000 席,馆舍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30余人。2009年9月1日,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

    1998年底,我馆全面更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由江苏汇文软件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汇文”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全面计算机化。到2002年5月为止,全校已有化学化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国际商学院、物理系等10多个院系资料室纳入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自2003年3月5日起,实现总馆和浦口分馆图书的异地借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建设,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东北地区中心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管理中心,承担起为华东北地区(江苏、山东、安徽三省)的高等院校提供信息服务、协作、资源共享、管理的重任。

    1999年“985项目”4000万图书经费的支持,经3年的努力,南大图书馆电子资源大幅度增加,万种以上的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使最新学术资源比原来增加了2倍以上。学习、工作、服务环境大大改善,改进了师生上网环境和提高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2001年6月起,为了迎接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对现有的馆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南京大学图书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读者。

    2002年百年校庆以后,为加快南京大学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需要,浦口校区新馆的建设已经列入计划,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馆藏资源

    鼓楼图书馆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图书馆馆藏丰富,经长期积累,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综合性的藏书体系。至 2007 年底,总藏书量达到 491.70 万册(含院系资料室)。馆藏古籍线装书近4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有3000余种、3万余册。地方文献、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的收藏已形成特色。古代地方志共收藏有 4000 余种,近4万册,在各大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收藏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为特色。1949年以前的中文社会科学书刊与自然科学收藏也比较丰富。 鼓楼校区图书馆加大了发展电子文献的力度,购买了多种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至2007年底,可提供利用的电子全文包括:中文期刊 16529 种、外文期刊17272种、中文图书54万种、外文图书26.50万种,外国硕、博士学位论文10万余篇。

    杜厦图书馆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地处校区心脏地带,位于校园礼仪大道北端,正对校区主入口,依山傍水,是仙林国际化校区的标志性工程,与周围的公共教学楼、基础实验 楼、国际学院、行政楼、综合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共同构成校园核心景观区。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占地近1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1223.8 平方米。外部造型独特,风格庄重典雅,局部又跳动着引人注目的“音符”;建筑共分五层,以阅览空间和书库为主,同时配套设置目录厅、出纳厅等设备和办公辅助用房,整体布局紧凑合理;采用人性化设计的馆内水平和垂直通道将各类用房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安排编 、藏、阅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工作人员、书刊运输路线便捷通畅、互不干扰,形成高效的整体,既为学校未来发展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又凸显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多功能 、现代化、休闲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人文理念。设计馆藏300万册,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南大师生学习、研究的文献中心,也可为在宁高校、江苏乃至全国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对于提高整个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信息保障能力、加速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和南京大学国际化进程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思源图书馆

    坐落于浦口校区,2007 年5月落成使用,它是由香港陈曾焘先生暨思源基金捐资人民币 2000 万元助建的,总建筑面积 30510 平方米 ,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图书馆所使用面积为 10000 平方米 。思源图书馆是南京大学图书馆设在浦口校区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现设图书借阅室、书刊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和影视鉴赏室等,共收藏中外文书刊 30 多万册,DVD、VCD、CD-ROM等 2000 多件,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文献复制、网上查询、影视鉴赏、通借通还、读者培训等基础服务。浦口校区思源图书馆收藏了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 多个语种的期刊。浦口校区思源图书馆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全国高校的地科(地质、地理、气象、天文、环境科学)教材中心、文科文献中心相继建成,进一步增加了馆藏内容和特色。

    馆藏管理

    机构设置

    采访部132 室:文献出版信息收集、整理;读者需求与馆藏利用信息分析;各种载体文献的选择、采集、馆藏分配 ;采集方式与渠道的确定,各种文献的订购;国内外文献交换与赠送;馆藏文献剔除。

    编目部122 室

    1. 分类编目组:负责中、西、日、俄文新书的查重、分类及主题标引、编目、校对、提交 CALIS 等工作。

    2. 典藏加工组:负责中外文新书的验收、分配、调拨,管理库藏和分系帐目,办理院系图书交接,以及加工卡片、书标、磁条等工作。

    3. 回溯建库组:负责旧书的书目数字化回溯工作,充分揭示大馆及院系的馆藏资源,方便读者OPAC检索,为实现校内通借通还提供数据库保障。

    信息咨询部(工具书阅览室) 102 室

    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设于本部门,是直接为读者提供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部门。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部以现代化手段为读者服务。信息咨询部暨查新站在情报检索和情报分析方面已有非常丰富的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

    多媒体阅览室401 室

    电子阅览室提供两项服务:

    有偿服务区:配有 90 台上网计算机供师生使用。采用有偿服务的方式,读者可自己在多媒体网站上操作,此外,为社团、协会提供多媒体资源鉴赏服务。

    教学服务区:配有 70 台计算机,提供主页提供的各种数据库的学术信息检索。

    流通阅览部

    流通阅览部是图书馆主要公共服务部门,承担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学习等知识获取的重任,并为江苏省各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保障。下设中外文图书借阅室、期刊借阅室、外文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样本图书阅览室、期刊典藏室、证件管理处。

    南京大学图书馆现当代地方文献特藏

    样本图书阅览室 421 室

    收藏了 30 余万种中文保留本图书,采用闭架室内阅览,读者填写索书单交工作人员索取图书;教师也可入库查阅图书。

    外文阅览室(外国教材中心、文科信息中心) 215 室

    由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外国教材中心和外文借书处合并而成,现藏有 4 万余册外文图书。

    中文借阅室302 室

    图书借阅室( 302 室) 是图书馆主要的图书借阅场所,提供普通中外文图书的外借与阅览,并与浦口分馆,各院、系、所实行联机联网操作。该室开架陈列的图书达 45 万余册,总书库中的 150 余万闭架藏书也在该室借书台办理借书手续。

    期刊阅览室206 室

    期刊阅览室( 206 室) 提供中外文现刊、报纸和过刊的阅览。开架陈列近 5 年的中文过刊,室内为 2002 年 -2006 年的过刊。同时陈列常用的 10 多种英文期刊和 11 种大报的合订本。

    古籍特藏部古籍阅览室505 室

    古籍阅览室收藏有 古籍线装书、大型影印古籍丛书、新修方志、文史资料、台湾乡邦文献、碑帖、字画、 1949 年以前金大中大论文、西文古籍、部分民国图书等共计 40 余万册件。

    古籍特藏部港台书刊阅览室 406 室

    收藏港台版社科类书籍 5 万多册 , 合订本期刊 1 万多册。其中现刊 288 种,过刊 300 余种,订阅港台报纸 9 种。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港台地区各主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期刊,也有比较完整的收藏。对研究生和教师开放。

    古籍特藏部艺术图书阅览室414 室

    该阅览室收藏艺术类图书近二万册,主要是南大法 L 类、中图法 J 类的图书,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摄影、戏剧等方面,对师生开放。

    数字化建设部423 室

    成立于2003 年,负责在建馆藏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承担数字化项目的协调管理、资源选择、组织及制作任务。主要是通过对珍贵特藏、古籍文献、民国书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和南京大学文库的数字化建设,重点解决社会科学文献相对短缺问题的同时使图书馆珍贵文献得到保护,最终在校园网上提供全文服务。

    技术部316 室

    负责南京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保障整个系统(包括浦口分馆、各系分馆)的正常运作和数据安全。负责管理、保障各项信息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关的硬件、机房设备、网络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财产管理。参与图书馆的网络建设规划。

    CALIS/JALIS中心118 室

    负责 CALIS 和 JALIS 所规划的各项任务在本地区的实施与组织工作。负责 CALIS 、 JALIS 与各项工作的协调。保障 CALIS 、 JALIS 的各项服务工作(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正常开展。组织有关的业务培训。

    江苏省图工委秘书处228 室

    在江苏省教育厅、全国高校图情工委的领导下,负责 其所规划的各项任务在江苏地区的实施与组织工作。负责 与其他省、市高校图工委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所属专业委员会,推进全省高校图书馆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合作。

    行政办公室229 室

    办公室是图书馆的行政业务办公机构,协助馆领导处理图书馆日常事务,收集各种信息,协调内外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做好图书馆后勤保障,保证馆内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负责各种行政、业务文件的传递、归档保管及印章管理工作。

    复印室 113 室 服务时间咨询复印室。

    物业值班室

    一楼大厅 上午7:00 - 晚22:00。

    安全值班室 128 室 晚上 22:00 - 晨7:00。

    消防值班室 101 室 24小时有人值守。

    规章制度

    一、图书馆借阅处文明阅读须知

    1.鼓楼校区图书馆三楼图书借阅处是读者办理图书借阅手续和室内阅读图书合二为一的场所,请读者自觉遵守室内公共秩序,文明阅读图书。请勿在阅览室内长时间讨论,保持室内安静,入室后,请将手机调至振动档,在阅览室内尽量不拨打或接听手机。

    2.请勿将图书随意乱放、堆砌在书架上或塞在阅览桌的抽屉里。阅后请将图书自觉地摆放在书车上。

    3.任何引起*报鸣叫的书籍请勿带入室内。请将贵重物品自行保管,以免丢失。

    4.请勿用物件空占阅览座位。若座位只放物件而无人就座超过30分钟,其他读者可以使用该座位。图书馆对占位物品不负保管责任。

    5.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清洁卫生的良好阅览环境,请勿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请勿携带食品、饮料等进入借阅处。

    6.请自觉爱护图书馆公共图书和设施设备,请勿随意涂画和损坏。

    7.注意安全,严禁在室内吸烟、用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以及有腐蚀性化学物品入馆。

    二、图书借阅违规的处理

    1.逾期处理:外借图书超过借阅期限,又未及时办理续借手续,归还图书时须交纳逾期费,0.02元/天。(读者所借图书归还日期逢寒暑假,可顺延至新学期开学后办理归还手续)。

    2.遗失赔偿:遗失赔偿:书刊遗失,请尽量购买原版图书抵还,或按图书馆相关规定予以赔偿。

    3.损毁书刊:涂画、污损、撕毁图书,或遗失书后的条形码,均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4.盗窃图书:读者离馆时,将未经办理借阅手续的馆藏图书藏于身上、书包或其他物品内,一经发现,即被视为盗窃图书,将根据图书馆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借阅规则

    1、工具书、报刊、保留本图书及特藏书只阅不借,其他图书均可外借。

    2、最大借书量:本科生8册(拔尖计划与匡亚明学院12册) ,研究生12册。期限为1个月。

    3、所借图书可续借1次,期限1个月。过期图书未还、超期费未缴纳者不得续借。

    4、读者可预约已被他人借去的图书,最多只能预约2册。

    5、所借图书超期须支付超期费;所借图书遗失或损毁须赔偿:可买同样的图书(理科图书可以买新版本,文科图书必须购买原版本图书),或现金赔付。

    6、异地借书,可携本人校园卡及检索到的该书信息(索书号及书名)去服务台办理委托借阅手续,最多可借2册。

    历任馆长

    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史上,曾有诸多名家学者主持过馆务工作。如国内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李小缘、施廷镛,国学大师胡小石, 知名英国文学专家范存忠等。他们都为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刘国钧,(1899-1980)

    2. 施廷镛,(1893-1983)

    3.洪有丰,(1893-1963)

    4.桂质柏,(1900-1979)

    5. 张江树,(1898-1989),1951年-1959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6.胡小石,(1888-1962),1952年-,任馆长。

    7. 李小缘,(1897-1959),1952年-1959年主持馆务,任副馆长。

    8. 范存忠,(1903-1987),1977年起主持馆务,任馆长(副校长兼)。

    9.周伯埙,(1920-),1986年-1989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10.包忠文,(1932-),1989年-1996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11.张永桃,(1943-),1996年-1997年主持馆务,任馆长(副校长兼)。

    12.张异宾,(1956-),1997年-2003年主持馆务,任馆长(校长助理兼)。

    13.钱乘旦,(1949-),2003年-2006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14.洪修平,(1954-),2006年起主持馆务,任馆长。

    馆藏特色

    馆藏古籍

    南京大学的古籍线装书主要来源于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三家的藏书,数量38 万多册,其中善本近3千余种,3万余册。这批珍贵文献四部皆备,尤以地方史志、明清别集的收藏更为突出,是几代南大人历尽劫难,九死一生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在南京大学一个多世纪的学术发展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大古籍收藏的另一个来源是教授捐赠。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都是声名赫赫的高等学府,很多教授为教学和研究需要,都有数量可观的私人藏书。一直以来,许多著名的教授不仅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还把自己的私人藏书也无私地捐赠给学校图书馆。陈钟凡、胡小石、汪辟疆、李小缘、罗根泽、缪凤林、倪则埙、欧阳翥、钟泰、黄玉瑜、程千帆等先生都赠送过大批图书,包括很多珍贵古籍,对南大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珍本一瞥:

    1. 《名公增修标注南史详节》(宋)吕祖谦撰,宋建阳书坊刻本,四册。该书为十七 史详节之一,是作者读史时删节备检之本。

    2. 《东海公年谱》(清)徐衡撰,稿本。一册。东海公即徐乾学,清初著名经史学家。此年谱为徐乾学七世孙所作,未及刻印刊行,是研究徐氏生平学术的宝贵资料。

    3. 《历朝茶马奏议》(明)徐彦登编纂,明万历年间刻本。奏议内容广泛涉及明中叶以后茶法与马政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第一手材料,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国朝典故志要》(清)锡珍辑,稿本。二册。该书记载了清代的典章制度。1932年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邓之诚购得,后归图书馆收藏。

    5. 《貂珰史鉴》(明)张世则撰,明万历刻本。貂指的是宦官。全书分五集,资料丰富,体例完备,是研究古代政治史、宦官史的重要资料。

    6. 《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清)墨浪子辑,清康熙初年彩色套印本十册。是一部以杭州西湖风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文字生动通俗,特别是在书的卷首有西湖全图一幅,西湖佳景图十幅,多系唐宋元明的著名画家原作或仿作,彩色套版印刷,精美可观。

    古代地方志特藏

    南大古代地方志的收藏开始得很早,1923年,金大就与美国农业部有中国农业史研究的合作项目,到1929年金大建立文、理、农三院体制,当时任农学院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的农业史专家万国鼎先生,争取到美国农业部一等赞助经费,开始大力收集地方志。因农业图书研究部早期属于农学院和图书馆共同管理,所以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当时图书馆馆长刘国钧先生的积极支持,随后中国文化研究所也加入了这项工作。他们四处派员到各地古旧书店去广泛收购,很快便形成了金大图书馆的特藏。

    抗战爆发后,金大仓促内迁,大多数书籍无法运往四川,刘国钧馆长与金大中国文化研究所代所长李小缘先生协商,将馆藏地方志全部秘密运往徽州地区藏起来,后又将其中的善本由屯溪再转运到江西婺源地区。几名承担此重任的职员和工人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遍历九死一生之难,最终保全了这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抗战胜利后,地方志也先后运回南京。52年院系调整时,将金大图书馆和文化研究所的方志全部并入南京大学图书馆,此后,担任南大图书馆馆长的李小缘先生又努力搜求,并组织人力手抄,馆藏不断丰富。馆藏地方志约四千三百多种,四万多册。

    现当代地方文献特藏

    南京大学图书馆一直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在其前身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时期,就大力搜求古代地方志,并很快形成特藏。秉承中大、金大的优良传统,南大图书馆对新修方志、文史资料、党史革命史资料以及台湾同乡会文献的收集,亦不遗余力。新修方志用全新的观点和方法记述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全面、系统、权威的国情、地情资料宝库。文史资料、党史革命史资料是各地政协和党史办遵从“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原则编纂的地方史料集刊,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大大小小的事件始末和形形色色人物的活动,弥补了现有史料的缺失,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微观史料。台湾同乡会文献如同台湾的文史资料,与大陆文史资料一起,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资源。

    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现当代地方文献约三万余册件,涉及全国1900多个各级行政区。数字化加工文史资料近一万册,还收藏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东方学为特色。1949年以前的中文社会科学书刊收藏颇丰。南大图书馆还是教育部建设的全国高校的地科(地质、地理、气象、天文、环境科学)教材中心、文科文献中心,经多年努力,进一步扩大了馆藏内容,增强了馆藏特色。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大脚走天下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南京大学图书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南京大学图书馆 小编为您整理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