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研发背景
1960年代早期,苏联设计师米哈伊尔·米尔看出明显的战场趋势,步兵将借助飞行载具而有更高的战场机动性。而该种载具除了运输外还能提供火力支援。这种概念的第一种体现是1966年米里设计局首席设计师在空军工厂部门的329实验机,最初的V-24是由其他专案改进而来,V-22则从未起飞过,V-24的布局和结构很类似美军的UH-1直升机,尤其是中间的乘员舱部份。可以让八名兵员背对背乘坐,而中后端机身有两翼用来挂六具武器,还有一对GSh- 23L机枪在起落架前。
设计方案
米里设计局申请苏联军全面采用这种新概念直升机,得到许多军中战略专家支持,但是有一批年长的军头反对,他们认为资源要花在强化传统武器比较有用。米里设计局最终说服了国防部长的第一接班人Andrei Grechko将军,派遣一批专家评估该计划,最初专家的意见分歧,但是最后赞成派占上风,战场支援直升机专案颁布成案了。设计局准备了两种基本设计,7吨单引擎设计和10.5吨双引擎设计,都使用1,700马力TV3-177A涡轮引擎。
生产定型
米-24武装直升机从1968 年5月6日指令颁布正式开发双引擎版构型。1968年8月进入细节设计(计划代号Yellow 24)全比例样品机于1969年2月完成提交,9月15日栓在铁链上试飞,四天后第一次自由飞行,第二批十架的试验机接着被生产出来。1970年6月开始 18个月的连续测试,改良重点在结构强度和金属疲劳、减震问题,机翼倾斜12度以上时如果时速超过200km机头会翻转也是一大问题。问题改良后的第一版量产版Mi-24A雌鹿在1970年正式投产。1972年官方承认纳入作战序列。
设计特点
结构设计
米-24武装直升机驾驶舱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重要部位装有防弹钢板。
机身上装有全金属悬臂短翼,平面为梯形。短翼为全金属悬臂短翼,平面为梯形,具有大约16°下反角和20°安装角。翼面为固定翼面。在巡航飞行时,短翼大约可卸载25%。尾部装置垂尾偏置3°,兼作尾斜梁。水平安定面可调。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尾梁下有管状的三角尾橇。主舱装8个折叠座椅或4个长椅。驾驶舱后的机舱可容纳8名全副武装士兵,有一个大型可向后滑动的舱门。
米-24武装直升机旋翼系统所有的动部件都是在米-8直升机动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旋翼有5片桨叶,等弦长翼弦,翼型为NACA230。尾桨有3片桨叶。在最新的改进型上,尾桨均改装在尾斜梁的左侧。旋翼大梁为钛合金大梁,外面敷以玻璃钢蒙皮,中间填以蜂窝结构夹芯。
旋翼桨毂为锻造后机械加工的钢制桨毂。旋翼为传统的全铰接旋翼。桨叶大梁充有增压氮气,用以检查裂纹。每片桨叶都装有液压摆振阻尼器,平衡调整片和前缘防冰装置。标准的刹车装置。尾桨桨叶为铝合金桨叶。
动力系统
动力装置两台单台最大功率为1640千瓦(2230轴马力)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并排安装在座舱上面。发动机功率借助输出轴、经并车减速器传递到旋翼轴上。发动机装有8毫米厚的淬火防护钢板。主油箱位于机舱后面的机身内,软油箱位于机舱底部。机舱中的1000千克辅助油箱可使直升机燃油量增加到1500千克。也可带4个外挂油箱代替辅助油箱,每个外挂油箱容量为500升。4个外挂油箱装在旋翼下的两个内部支架上。双发动机和双重的系统设计使米-24中弹后仍能返回基地,即使主齿轮箱油压降至零,直升机仍可再飞行15至20分钟,这足以使飞机脱离战场。
武器系统
在战斗任务中,如果携带有火箭弹吊舱和炸弹,米-24飞行员会先发射火箭再以机枪扫射,为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提供充裕时间瞄准和投弹。米-24在全负载下可以携带10枚100公斤炸弹,虽然无法精确轰炸目标,但对区域性目标却非常有效。米-24也可携带大型炸弹,包括4枚250公斤炸弹或2枚500公斤炸弹。
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弹从2公里外发射对付防空武器,不过这类重型火箭弹并未广泛使用,只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会用它。这是因为火箭弹飞出去时产生的尾焰浓烟会包住机身,导致发动机吸入废气而停车。
航电系统
米-24武装直升机的航电设备装备有甚高频和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弹道计算机,以及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安全系统包括3台发电机的双套电气系统和增稳系统。旋翼桨叶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系统。
技术参数
米-24武装直升机基本资料(以基本型为参考数据)
乘员 3人(飞行员、副驾驶、武器系统官)
全长(米)
17.5
机高(米)
6.5
空重(千克)
8500
最大起飞重量(千克)
12000
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
335
航程(千米)
450
实用升限(米)
4500
武器挂架(个)
6
外挂武器
UB-16、UB-32、S-5火箭发射器,
S-24 2400毫米火箭,9M17 Phalanga导弹
机炮 GUV-8700机枪莱舱
实战服役
米-24武装直升机饱经战火的洗礼,在当今世界的武装直升机中,米-24拥有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曾参与3大洲超过30场战争和武装冲突。
米-24武装直升机参加了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政府军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来对付阿富汗游击队。同年5月1架米-24被击落,首开“雌鹿”被击落的纪录。受制于阿富汗多山高温的环境,米-24不但无法表现其高速的优点,反而在起飞降落时十分危险。高速的转弯,也易使米-24失速坠落。光是驻扎在库因都兹的部队,头一年就因此损失了6架。在这场战争中,直升机乘员的伤亡率高居所有飞行员之冠。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是“雌鹿”生涯中的另一场大战。伊拉克空军以米-24A和米-25攻击伊朗的美制AH-1J武装直升机。在两伊战争中,曾经发生118场战斗机与直升机间的空战,56场直升机之间的空战。其中10场是伊拉克的Mi-24与伊朗的AH-1J之间的空战。两型直升机交手的结果是米-24以10:6的战绩胜出,伊拉克并宣称曾经击落伊朗的美制F-4“鬼怪”战斗机。
此外,米-24还随利比亚军队进攻乍得,协助叙利亚在黎巴嫩对付以色列坦克,参与非洲安哥拉内战,协助印度对付斯里兰卡的分离主义者,并成为尼加拉瓜政府军对抗游击队的工具。
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尽管米里设计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机,但由于米24至今仍是俄陆军航空兵、独联体各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干,米里设计局便继续以米-28的技术改良米-24,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为了争夺市场而推出米-24的改进型,从中不难看出米-24在武装直升机中的重要地位。
自米-24武装直升机1969年首飞,1973年正式列装,现阶段仍有1000多架在俄罗斯服役,曾出口阿富汗、越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苏丹等国。
衍生型号
米-24武装直升机在1968年完成设计图到量产版Mi-24A雌鹿在1970年正式投产,因根据作战任务和服役国家不同,产生了众多的衍生型号。
Mi-24(雌鹿)- 第一版本,12架原型机,一架在1975年修改以突破A-10的速度纪录(达到时速368km/h)拆除机翼并安装阻尼器在主旋翼。9M17 Phalanga(AT-2 Swatter)导弹安装在侧面舱门旁。短翼只挂火箭巢,没有下反角。
Mi-24A(雌鹿A)- 最早实战版本,可载8步兵和3机员雌鹿A也是最早量产版本,在1972年配属于苏联空军。
Mi-24B(雌鹿-B)- Mi-24A的改进版,没有量产。
Mi-24U(雌鹿-C)- 无武装教练机,缺少了机鼻的四管12.7mm机枪。
Mi-24D(雌鹿-D)- Mi-24D与其他构型相比是更偏向纯炮艇设计,1973年投产,Mi-24D前机身大幅修改设计,两个驾驶舱是隔绝分开的,一是专职驾驶一是专职炮手, 一门12.7mm四管机枪于机鼻下,还可装四具57mm火箭荚舱,四具9M17 Phalanga反战车导弹(比Mi-24A的MCLOS系统有大幅跃进),也可安装传统炸弹。
Mi-24DU - 少量生产的Mi-24D用于训练双驾驶控制的教练机。
Mi-24V(雌鹿-E)- 当年的新科技研发型,1976年量产至1980年代才被西方世界得知,装备更多9M114 Shturm(AT-6反战车导弹)。四个派龙架可以装八枚,这也是产量最大版本,超过1500架。
Mi-24P(雌鹿-F)- 空中炮艇版,把12.7mm机枪换成30mm机炮。
Mi-24RKR(雌鹿-G1)- 大规模毁灭武器搜查专用,可以侦查辐射线来源,生化武器采样,第一次出现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知型号有Mi-24R、Mi-24RR和Mi-24RKh(Rch)。
Mi-24K(雌鹿-G2)-武装搜查和炮兵观测用直升机。
Mi-24VM - 升级自Mi-24V改良航电和夜战力,新通讯器,更短更轻的机翼,升级武器系统可支援Ataka、Shturm、Igla-V导弹和23mm机炮,其他内部升级是延长飞机寿命和方便维修为主,预料该机型可服役到2015年。
Mi-24PM - Mi-24P升级版,和Mi-24VM使用相同科技。
Mi-24PN - 苏军(俄罗斯)选择此升级版的Mi-24作为直升机主力部队,PN版有电视摄影机和红外线摄影机在机头半球体,转子旋翼和从Mi-28改良来的机翼、修正 过的起落架。苏军在2004年公开有14架Mi-24PN出厂,并计划升级所有雌鹿到PN型。
Mi-24PS - *用版。
Mi-24E - 环境调查版。
Mi-25 - Mi-24D出口版。
Mi-35 - Mi-24V出口版。
Mi-35M - 出口夜战版,适合安装西方国家的航电系统和雷达。
Mi-24W - 专为波兰设计的Mi-24V。
Mi-35P - Mi-24P出口版。
Mi-35U - Mi-35的教练机版。
Mi-24超级雌鹿Mk II - 用现代化西方航电升级的版本(由南非先进科技工程公司ATE升级)。
Mi-24 超级雌鹿 Mk III/IV - 旧型的Mi-24多方面升级版,武器、航电和反制防御设备都升级。
Mi-24阿富汗战场改型 - 后舱装甲和尾烟抑制器通常是拆除,为避免换枪麻烦,客舱两边都有重机枪,有预备的火箭弹放在客舱以备在战场上装弹,机上也装有许多步兵武器。
总体评价
作为武装直升机,米-24具有速度快、爬升好、载重大、火力强、生存能力强的特点,不光可以提供直接的强大火力支援,还可以运载突击分队,或后送伤员。理论上,米-24武装直升机既有强大火力、又能载运人员的特点,使它成为战斗搜索救援(combatsearchandrescue,CSAR)的理想直升机,可以在敌后独立地搜索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但没有见到苏联把米-24作为专用CSAR直升机的记载。实际上,苏联对CSAR没有像美国那样下功夫,没有专业CSAR直升机也就不足为奇了。
米-24武装直升机老了,但是老骥伏枥,至今仍然在很多国家的军队里担任重任。北约的东欧小兄弟急于脱手空军中的苏式战斗机,但米-24武装直升机大多保留,还涂上斑斓的老虎花纹,去参加北约的“老虎会”。这其中固然有经费的原因,但也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米-24武装直升机在今天仍然是长满很犀利的獠牙的雌鹿。米-24武装直升机的成功是和米尔的远见分不开的,米-24武装直升机的缺憾也源自米尔的“飞行的步兵战斗车”的设想,很多体积和重量被用到在实战中极少用到的兵员运载上。米尔设计局总结了米-24武装直升机的经验,研制了米-28,并信心满满地要和阿帕奇打擂台,但历史终于没有再给米尔一个机会。米尔的帷幕可能要落下,但是历史会像记住梅塞斯密特Me109一样,永远记住米-24武装直升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大脚走天下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米-24武装直升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