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北海及团城

时间:2024/9/19 10:58:1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别名: 北海及团城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一批(明、清)
  •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西城区
№目 录
    详细介绍

    北海团城

    金建行宫,元代建大都,这里遂成皇城内的帝王禁苑。明清两代进行多次修葺、扩建、添建和改建。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清顺治八年(1651)和乾隆年间的改建,从而奠定了今天北海的基础,成为一座寓宫室、第宅、寺庙和园林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帝王宫苑。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 布局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传统,在水中置岛屿,用桥堤同岸边相连。在岛上和沿岸布置建筑物和景点。水面占一半以上,景观比较开阔。园内以琼岛为全园中心,岛上建筑以白塔为中心,分四面布局。塔是清顺治八年(1651)在原广寒殿旧址上建造的。从山脚至塔顶高62.8米,前有琉璃小阁一座,名善因殿。登高远眺四方,园景尽收眼底。南面为永安寺,寺随山势而建,高低错落,黄瓦红墙再南为永安桥(原为太液桥),系元初所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将中孔木板改石券洞,过桥连接团城。东面树木成荫,建筑有智珠殿、慧日亭和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幢形碑等。西面有静憩轩、庆霄楼、悦心殿、水精域、甘露殿、琳光殿、蟠青室、一房山、亩鉴室、阅古楼等。庆霄楼、悦心殿位于西麓半山腰处,为帝后“理事引见”和观赏风景之处。庆霄楼为青瓦重檐歇山顶,上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下层为五破七间。昔日每逢腊月节,帝后登楼观赏冰嬉、雪景。阅古楼位于琳光殿之北,坐东朝西,正面呈半圆形,楼分上、下两层,共25间,壁上嵌 495方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书法、镌刻精美绝伦。北面有酣古堂、写妙石室、看画廊、盘岚精舍、延南薰、嵌室、铜仙承露盘、一壶天地亭、小邱亭及东起倚晴楼西至分凉阁中有碧照楼远帆阁、漪澜堂、道宁斋、晴栏花韵和65间延廊组成的建筑群。此外山上尚有早年塌毁的亭廊、牌坊遗址等。岛上和白塔山前的太湖石,多玲珑剔透,为金朝从北宋汴梁皇家园林“艮岳”拆运而来。其他地区的黄太湖石多为清乾隆年间运来。

    东岸有濠濮涧、画舫斋、蚕坛等。濠濮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水榭。入口处有一座曲尺形石平桥及仿木结构石坊,幽静别致。画舫斋又称水殿,位于东岸土石山林间,原为皇帝行宫,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门内正中为一方形水池,四面廊屋环绕。主体建筑画舫斋面阔五间,灰筒瓦歇山顶,前出轩,后带抱厦。整座庭院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为北海的园中之园。北岸由东往西分别为静心斋、天王殿、九龙壁、快雪堂、阐福寺、万佛楼、极乐世界(原称小西天)等。静心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为北海中最引人入胜的园中之园。它的正门与琼岛隔水相望,东侧护以短花墙,使内外景交融。斋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沁泉廊、画峰室、抱素书屋、韵琴斋、枕峦亭、罨画轩、叠翠楼等。斋内太湖石叠山颇为壮观。九龙壁原为一寺院的迎壁,两面各镶嵌九条彩龙,清乾隆十一年 (1746) 重新建成。五龙亭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今貌为清顺治八年(1651)改建而成。五亭突入湖中,各以石桥与岸相连,左右各二亭,呈对称式。五亭之间又以石曲桥相通,宛似游龙横卧岸边。天王殿、万佛楼、极乐世界为园内佛寺建筑。

    团城 位于北海南门西侧。元代时为一小屿,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并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基本上形成规模和四周环境。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建承光殿,将原半圆殿改成十字形平面。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今天的团城,基本上就是乾隆年间修建后的建筑群。它的平面呈圆形,周砌城砖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 4.6米,周长 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古建群间,遍植了数十株苍松翠柏。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厦重昂五斗。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玉瓮亭内玉瓮为元代作品,体积大,雕刻精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对北海及团城的保护非常重视。50年代初,疏浚了湖底,清除淤泥11.6万立方米,清除园内垃圾近 1万立方米,并护砌驳岸,改铺路面。1954年,由于拓宽金鳌玉桥,发生了拆除团城南部的问题,周恩来亲自到团城实地考察,最后决定保留。他还指示在团城北面修一座台阶,把团城和北海连接起来,但不要拆墙挖洞。1953年以来,国家先后拨款近2000万元对所有古建筑基本上都进行了修葺,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改装电路和管道,避免引起火灾。同时修建污水管道,截流36个流入湖内的污水源。1984年起,对全园古建筑进行了近景摄影和测绘,逐步建全档案资料。现设有专门机构负责保护和管理工作。

    历史

    团城至今(2012年)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辽代时,因开挖湖泊堆积泥土,团城日渐形成了水中岛屿,称为“圆坻”。金灭辽后,金世宗完颜雍以琼华岛为中心建造太宁宫,又将挖湖的泥土扩充琼华岛和圆坻,在琼华岛上建造广寒殿的同时,在圆坻上也建起了一座殿宇,和广寒殿遥遥相对。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的基础上营建大都城,选定团城为大内东西两宫的中间地带,团城遂成了东西两宫的联系中心。忽必烈还在团城旧殿的基础上建起仪天殿。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建仪天殿,改名为承光殿,并用砖砌筑起城墙。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再次对承光殿进行修葺,改称乾光殿。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北京遭受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京东部三河至平谷之间,震级8级,是北京地区自公元294年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乾光殿被震毁。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重建乾光殿。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时,团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添建了玉瓮亭等建筑,并重建乾光殿改称承光殿。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团城遭“八国联军”洗劫。1913年,袁世凯曾在团城召开过“政治会议”。梁启超曾在团城居住。1915年,辛亥革命后团城辟为公园。

    1954年北京大规模建设时,为展宽“金鳌玉蝀”桥并将道路取直,有人主张拆去团城南部。建筑学家梁思成坚决反对,并设计出改造方案。原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团城。周总理采纳了梁思成、郑振铎等人的意见,团城得以保存。按照周总理指示,中南海的围墙南移,北海大桥向南拓宽,马路南移,团城不动分毫。1955年团城对外开放。1961年被纳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开始进行为期9个月的全面修缮。

    建筑风格

    团城位因其俯视平面为圆环形,周围以城砖垒砌,成为一座带雉堞的砖城,故俗称“团城”。团城是一座圆台式砖砌古建筑,城墙高4.6米,周长276米,总面积45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随墙门,进入门内,可沿回旋式城砖蹬道到达城顶台面。在两条蹬道的上出口处,各有形制相同的罩门亭一座,均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单檐庑殿顶,三踩斗拱,旋子彩画,面阔一间,进深一间。

    城台顶面的建筑不多,但布置得体,在保持了传统的对称建筑中杂以园林景物错落有致。承光殿为全城台中心,殿南侧有玉瓮亭,殿北侧有敬跻堂,三座建筑构成整个城台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地排列着几组建筑。

    东侧由南至北依次为:昭景门楼、东庑殿、古籁堂等;西侧由南至北依次为:衍祥门楼、西庑殿、余清斋等。此外,亭廊假山杂置其间:余清斋西有回廊与其西侧的沁香亭相连通;敬跻堂东西各有假山,山上各置一亭,东为朵云亭,西为镜澜亭。综观整座城台,殿堂碧瓦朱垣,金碧辉煌的古建筑之间,穿插种植着数十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苍松劲柏,遮荫蔽日,虬枝各异。

    四宝

    白玉佛

    承光殿中央佛龛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坐像,由整块白玉石雕刻而成,故称白玉佛。这座白玉佛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从缅甸募化而来,后被僧人敬献给慈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因白玉佛重量大而没被掠走,但玉佛左臂被击伤,其身上饰物珠宝全被抢走。

    渎山大玉海

    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元大都工匠用整块墨玉雕刻成一个大酒缸,敬献给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为酒缸赐名“渎山大玉海”,每当在广寒殿宴请文武百官时,就用它盛放御酒,据说能存酒三十余石。明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因倒塌被拆除,玉瓮被移至御用监院内,后流落到西华门外真武庙中,被僧人用来盛酱腌菜用。乾隆十年(1745年),玉瓮被献给朝廷,第二年朝廷在承光殿前专建一座琉璃玉瓮亭保护玉瓮。

    遮荫侯

    团城内共有A级古树17棵,B级古树23棵,还有一棵20余米高,树龄近千年的大油松。乾隆封其为“遮荫侯”。“遮荫侯”南面有一棵白皮松,也同时被封为“白袍将军”。

    集水工程

    团城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团城地面青砖造型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铺设时大头在上,小头在下,砖与砖之间留有空隙,地下部分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缝隙。每块砖吸水性很好,就像一个微型水库。

    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到地下。而如果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会借助团城北高南低的地势流入石制的水眼中。团城有11个石制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每个水眼下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间有青砖建成的涵洞相连。涵洞高度在80厘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到达涵洞的雨水,可以从下、左、右三个方向继续向更深的土壤渗透。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

    此外,团城上的土壤层也有很好的透气透水性能。这些土壤层按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支撑层、有机质层和黄沙壤层。10厘米厚的支撑层主要成分有谷壳、石灰等,这些成分能使地表水快速渗透,透气透水性好。10厘米厚的有机质层主要成分包括贝壳、骨头、活性钙、兽血、有机酸等,历经数年缓慢释放,可以对植物生长提供大量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深达4至5米厚的黄沙壤层,渗水性、透气性良好,适合植物生长。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北海及团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北海及团城 小编为您整理北海及团城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