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从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
过程
缘起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
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的事情,是在他们直接指示下完成的。史料中有一份珍贵的毛泽东手书批示。事情缘于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向毛主席建议,对纪念碑的设计提出新的意见,如:浮雕史料应特别慎选,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画不可漏略;浮雕用材可考虑铜铸;整个图形宜再行斟酌;各部分纹样宜另行选择,明清两朝纹样纤弱无力,不宜多用等。毛泽东主席看到建议后,批示:“彭真同志,此件请付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
在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中还有另一份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它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1952年8月1日,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