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夏山图-董源

时间:2024/11/19 6:58:1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夏山图》是五代时期画家董源创作的绢本水墨淡设色画,传世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而且涌现出开宗立派的大家,董源就是其中之一,被后代画家尊为江南画派的鼻祖。此图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展现了江南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该作品是最能说明董源“平淡天真,不装巧趣”风格特色的典型杰作,堪称董源代表作品之一。
    详细介绍

    画作内容

    画面上有山峦复叠、烟树沙川的夏日景致。画面中央山峦起伏连绵,上方水面空阔回转;一道道沙川和坡丘在水上和岸边延伸推展,两人泛舟水上;岸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其间有牛羊悠闲吃草,有农人从容劳作;一道一道的冈峦,苍苍茫茫由近向远渐渐推展开去,忽明忽暗,层峦叠嶂,极具自然掩映的趣味。

    钤有“长”朱文印,“黄琳美之”朱文印,“袁枢之印”白文印,“明袁枢鉴赏书画之章”朱文印,“徐紫珊鉴藏”朱文印,“徐紫珊秘箧印”朱文印,“上海徐紫珊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朱文印,有“黄芳之印”白文印,“星沙黄荷汀鉴藏书画印”朱文长方印,“咸丰丙辰后黄氏所藏”朱文印,有“庞元济书画印”白文长方印,“虚斋珍赏”朱文印,“吴兴庞氏珍藏”,“虚斋至精之品”,“庞莱臣珍赏印”,“虚斋审定”,“虚斋墨缘”,“莱臣审藏真迹”朱文印等。

    创作背景

    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而且涌现出开宗立派的大家。由于画家所处的地域不同,乡土感受的差别,他们所描绘的自然状貌也就互有差异,于是画坛上出现了专门表现北方山水或南方山水的不同绘画流派。董源就是以擅长描绘南方平远开阔的水乡景色而闻名于画史的,被后代画家尊为江南画派的鼻祖,《夏山图》就是其代表作。

    艺术鉴赏

    风格

    《夏山图》画面下方一带的部分石坡,一用笔类似水墨苍劲一派,刚挺有力,笔痕清晰可见;形体的圆方大小安排极其考究,甚至有地方一次成就而并不繁复。这部分苔点也不太多,于是更使笔力显露,与其他用笔含蓄的上坡形成对比。仅靠富于变化的线条摆布,画面的空间感己经基木形成了。中锋竖线用笔、意态凝重的树术,点缀在灰调子横线条构成的山石中,秃笔以饱和水分打点的树叶,笔道圆浑、宽厚,生动真实地概括了稠密树丛的特征,同时在平衡画面横竖两方力道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构成画面灰调子时,董源大多采用类似积墨的方法,以中间墨色的干笔层层叠加,与线条融为一体,其间点缀用笔湿润的点叶,含蓄而厚重润泽。此外也运用饱和水分一次染成的手法,如水岸、部分远山,充分利用绢的特性,透明而水墨淋漓。正是这一干一湿、一厚一薄、一凝重一轻快,使线条构建出来的空间感得以进一步加强。

    光线

    在《夏山图》中董源对光线的理解和表现是格外值得注意的,正如沈括提到的“反照之色”。那一团团灰墨逼出的亮面,仿佛阳光掠过山峦,显然带有明暗关系的提示;近景中有的局部很明确地以较重的墨色积出阴影,衬托亮面;双勾的树干上淡墨的点正是穿透树叶的光斑。

    色泽

    《夏山图》所表现的是典型的南方水乡风光,董源在笔墨和色泽的运用上,轻柔而淡雅,没有棱角方硬分明的岩石,只有用或干或湿的笔画出的山坡,顺着山坡的走向,不断皴擦渲染,有人将这样的用笔和画法称之为“披麻皴”,在山坡上再施以苔头,使远山和林木浑然一片,郁郁葱葱;水墨中略加花青,素雅清淡,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江南湿润气候所造成的朦胧景观。

    构图

    在该图中,作者采用了平行构图法。然而平行使用过多极易引起平均,使画面显得单调,但作者用了一些处理手法避免了这一后果。首先,作者以蜿蜒起伏的线形勾画山峦形状,在参差错落间使山与山显出相违之处。其次,作者在对画面的皴染中把墨色分出浓淡,点线分出疏密。《夏山图》以中央山峦为主体,有步骤、有层次地以两点皴法和披麻皴摹画点染,浓、淡、干、湿的笔墨交替循环使用,南方山峰润湿苍翠的特征尽现眼前了。而且,作者对不同的峰峦皴染程度也不同:近处的墨色较深,远处的则以淡湿的墨色勾染,从而造成距离上的差异感。此外,作者把景物穿插其间,打破了平行的规整格局。

    名家点评

    现代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为:“这画应属水墨画,但个别地方曾用轻微色彩加染。画的是一片冈峦重叠、烟树沙碛的景致,在其间点缀了一、二人物,桥亭,牛、羊牧放的生活场面。一眼看去画面给人气势壮阔的感觉。试想把极其单调的平沙碛堤和重叠冈峦连垠成50厘米高、300厘米多长的巨幅,这在中国五代以前的传世作品中,是属史无前例的。而难得的是这幅画的结构十分严密紧凑,画幅下部利用山坡丛树一起一伏,顶部以远山覆盖于冈峦之上,时隐时显,这样的章法本身,组成了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节奏。”

    历史传承

    《夏山阁》原来的名字已经失考,明代董其昌根据《宣和画谱》的记载,方定此名。此图无画家款印,拖尾有明代董其昌的长跋,定为“董源画卷”,隔水绫上又有“董北苑夏山图神品”的题跋,还有“黄琳”“徐渭仁”“黄芳私印”等三十六印,此图曾辗转于贾似道、袁枢、沈树镛等人之手,入清后流于民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卷见于历代重要著录的有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珊瑚网》、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和近人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等。

    重要展览

    2002年11月30日至2003年1月6日,为庆祝上海博物馆五十周年馆庆,《夏山图》在由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被展出。

    2015年12月10日到2016年1月24日,《夏山图》在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一期”活动中展出。

    作者简介

    董源,生年代不详,卒于962年。字叔达,南唐江南钟陵人。因做过中主时的后苑副使,人又称董北苑。他善画山水,其画尽写江南明媚秀丽的真景真色,开创了淡墨轻岚、一片湿润气氛的江南画派。董源现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川待渡》《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夏山图-董源】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夏山图-董源 小编为您整理夏山图-董源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