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EFV两栖远征战车

时间:2024/10/5 5:26:3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水陆两栖装甲车,即AAAV两栖突击车,该车定型后于2003年正式改名为“远征战车(EFV)”。其水中最大航速46.61公里/小时,地面最大速度72.41公里/小时,乘员3+18人。该车曾生产过两批样车,虽然能凭借强大的性能跻身世界十大两栖装甲车之列,但在2011年1月6日,美国国防部前部长罗伯特·盖茨宣布取消其生产、服役计划。

  • 中文名称: EFV两栖远征战车
  • 发布时间: 1971年
  • 所属公司: 动力通用
  • 发源地区: 美国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仍在使用1971年开始服役的AAV7系列两栖装甲战车,但随着美国新型EFV两栖远征战车的批量生产,AAV系列战车将逐步被取代。

美军使用两栖装甲战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将海军部队从船坞登陆舰上安全运送到海岸,因此两栖装甲战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抵制机枪、炮弹的打击。现在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型号已是1979年开始服役的AAV7A1两栖突击战车。该战车由三人驾驶,可以承载25名海军陆战队员,并且该战车还装备了一部50口径机关枪和40毫米口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它的陆地最高时速为72公里,水中时速为13公里。如今,为了满足当前战争的需要,美军已花费了大约250万美元将AAV7A1两栖突击战车改装了相对较轻的轻型装甲,这是因为现在两栖突击战车最重要的任务是输送陆战队员,附加的重型装甲可能会使战车过重而沉入海底。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使用另一种新型的装甲战车-两栖远征战车(EFV)。该战车也

是由3人驾驶,可以承载17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两栖远征战车在陆地上的最高时速为72公里,在水中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46公里,是过去两栖突击车的3倍。并且,它装备有火力更为强大的30毫米口径机关炮(chain gun)和同轴7.62毫米口径机关枪。随着该战车的批量生产,不久将会完全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AAV7A1两栖突击战车。

发展由来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履带式登陆车的研制。

1)1935~1937年研制出LVT1履带式登陆车,称为“鳄鱼”。加有装甲防护的,称为LVT(A)1,战斗全重14.6吨,主要武器为1门37毫米火炮,最大陆上速度40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1千米/小时。

2)1942年生产出LVT2履带式登陆车,称为“水牛”。有装甲的称为LVT(A)2,战斗全重约13吨,武器为3挺7.62毫米机枪,最大陆上速度32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2千米/小时。1943年研制出LVT3履带式登陆车,称为“大毒蛇”,战斗全重17吨,最大陆上速度27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1千米/小时。1943年研制出LVT4履带式登陆车。有装甲的称为LVT(A)4,战斗全重17.9吨,武器为1门75毫米榴弹炮,最大陆上速度32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2千米/小时。

3)50年代,美国研制出LVTP5履带式登陆输送车,用于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斗全重37.4吨,乘员3人,载员25人。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最大陆上速度48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1千米/小时,能在3.66米高浪中行驶,车体密封性较好。

4)70年代,美国研制出LVTP7履带式登陆输送车,用于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营,担负将陆战队员由舰运送到岸,必要时也可将其运送到内陆目的地的任务。战斗全重18.257吨,乘员3人,载员25人。武器为1挺12.7毫米机枪。发动机功率294千瓦,最大速度64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80千米。水上行驶时,用喷水推进器推进,最大速度13.5千米/小时。

5)80年代,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LVTP7履带式登陆输送车全部进行改装,改进后称为AAV7两栖突击车,战斗全重增至22.838吨。现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AAV7A1两栖突击车由AAV7改进而成,战斗全重23.991吨,乘员3人,载员25人。武器为1挺12.7毫米机枪,弹药基数1000发。发动机功率294千瓦,最大陆上速度72.42千米/小时,水上行驶靠车体后部的2个喷水推进器推进,最大速度13.5千米/小时。喷水推进器为铝合金制混流式水泵,每个泵的后部装有转向倒流板,由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控制电液阀开闭,改变喷水的方向,从而实现车辆在水上转向和倒驶,最大倒驶速度7.2千米/小时。AAV7A1两栖突击车已形成一个车族,包括AAV7A1输送车、AAVC7A1指挥车和AAVR7A1抢救车。AAV7A1输送车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主要遂行由舰到岸运送物资的任务。由于AAV7A1两栖突击车主要用于向海岸运送人员和物资,虽然通过改进提高了登陆后的战斗能力,但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这种战车并不满意,提出了具有更高输送能力和陆上战斗能力的新型战车要求,这样就开始制订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的研制计划。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公司研制,1999年制造出第一至批3辆样车。此后又制造出第二批共9辆样车。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设计定型后,于2003年9月10日被改称为“远征战车”(EFV)。

对比

ZTD-05两栖突击车涂陆军三色迷彩的ZTD-05属于中国国产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属于新型国产两栖装甲突击车(AAAV)。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是当今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也是最先进的中型两栖突击车系列。它由功率强大的发动机推动,可在水上高速航行。美国也在研制类似的AAAV大型高速两栖突击车,性能比中国大陆的高速两栖车系列更先进,但尚未完成研制。中国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水上速度快,且火力强大。该系列车辆装1门105毫米低后座力坦克炮,就成为高速两栖坦克,其威力足以击毁M-60、M-48等各型主战坦克;装30毫米机炮就成为高速两栖步兵战斗车,其火炮威力足以击毁台M-41轻坦克和各型装甲车。而炮管周围的支撑可以大幅度提高机炮的射击精度。ZTD-05的特色很明显,那就是车体前端有可伸缩折叠的防浪板。这个装置可以抵消一些水流对车体的扰动和阻力,提升整车在水中机动时的速度。

从车体外型上来看,国产两栖装甲突击车车体的体积明显小于EFV远征战车。另外,国产两栖突击车滑板展开后的外型与EFV有所不同,并非如前者一样的弓形(首滑板前后两部分倾角差较大),而是成较大倾角的平直状态。对于国产两栖突击车来说,最大的技术简化就是放弃了全收放结构履带,高速航行时很可能仅通过后移诱导轮张紧履带来减小阻力。因为车体较小且不能形成封闭式车底,国产两栖突击车将更加依赖辅助滑板的抬升作用,因此才采用了与车体相对面积较EFV大很多的首尾辅助滑板(特别是尾滑板)。EFV从平衡性方面着眼,采用了动力舱中置的布局结构,战斗室位于动力舱前,车载陆战队员则成U形环坐于发动机周围,显然动力舱和载员舱的空间发生了干涉,影响了战车的承载效率。国产两栖突击车战斗舱因为要连接带有105毫米坦克炮的大型炮塔以强化火力,显然不能采用与EFV一样的动力结构布局,和63式水陆坦克一样的动力舱后置布局从载员角度考虑也不可取,最终采用的是轻型装甲车通用的前置偏置动力舱结构布局。国产两栖装甲突击车从自身技术实力出发,更多强调过渡航行状态到半滑水航行状态下的良好水上性能。虽然和EFV相比明显降低了技术难度,但是在保证全车族研制进度按时顺利服役的同时,却依然可以得到30公里/时以上的高航速。国产两栖突击车族包括两种主战车辆,分别装备105毫米低后坐线膛坦克炮和30毫米机关炮。国产两栖装甲突击车使用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是在63A水陆坦克的同口径火炮上改进而来的。这种火炮和陆军105毫米坦克炮相比,通过增加炮口制退器、改进反后坐装置降低了火炮后坐力,使轻型两栖突击车能够承载并在水中安全发射。中国的105毫米坦克炮自80年代从西方引进以来,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性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近年来最新研制的弹芯长径比接近30:1的新型脱壳穿甲弹2000米距离垂直穿深达到500毫米水平,足以横扫M60A3和M48H坦克。用于运载步兵上陆的国产两栖装甲战车装备一门30毫米机关炮,该炮原型是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使用的2A72型30毫米自动炮,90年代随同BMP-3步兵战车炮塔引进项目来到国内。这种火炮和国产25毫米车载自动炮相比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和重量均只有后者的2/3不到,火炮总体可靠性极高。火炮采用单向双路自动供弹,射速380发/分钟,榴弹初速960米/秒。两栖装甲战车除了30毫米机炮外还可以在炮塔两侧各携带一枚“红箭”73C反坦克导弹,这种老式导弹改用串联破甲战斗部后威力尚可,而且将有线制导改为无线制导。涂陆军三色迷彩的ZTD-05属于中国国产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属于新型国产两栖装甲突击车(AAAV)。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是当今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也是最先进的中型两栖突击车系列。它由功率强大的发动机推动,可在水上高速航行。美国也在研制类似的AAAV大型高速两栖突击车,性能比中国大陆的高速两栖车系列更先进,但尚未完成研制。中国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水上速度快,且火力强大。该系列车辆装1门105毫米低后座力坦克炮,就成为高速两栖坦克,其威力足以击毁M-60、M-48等各型主战坦克;30毫米机炮就成为高速两栖步兵战斗车,装其火炮威力足以击毁台M-41轻坦克和各型装甲车。而炮管周围的支撑可以大幅度提高机炮的射击精度。ZTD-05的特色很明显,那就是车体前端有可伸缩折叠的防浪板。这个装置可以抵消一些水流对车体的扰动和阻力,提升整车在水中机动时的速度。

特色功能

EFV两栖远征战车车体为5083铝合金装甲板整体焊接式全密封结构,能防御轻武器、弹片和光辐射烧伤。车体外形呈流线形,能克服3m高的海浪并能整车浸没入波浪中10~15s。驾驶员和车长一前一后位于车前左侧,各有1个单扇后开舱盖和7个观察镜,可以进行360°观察。驾驶员配有M24红外液视潜望镜,车长前方有1个可升高的M17C潜望镜,以便越过驾驶员舱盖观察前方。

动力舱位于车首中央、驾驶员右侧,动力通过带闭锁装置的变矩器传递到HS-400-1液压双流转向、动力换挡的综合式液力传动装置,经变速箱输出端汇流行星排传到车体上的侧减速器,最后传到主动轮。传动装置主要部件是变矩器、电液控制离合器和液太转向系统,同时具有变速、转向和制动功能。装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方的分动箱通过电液控制离合器可以把发动机动力提供给喷水推进器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减速和停车制动通过机械操纵的油冷多片式摩擦制动器完成。

动力装置上方装有1风扇和散热器,空气进出均经由车顶防弹格栅。浮渡时格栅下方的液压驱动门关闭空气进出口,车内所需空气则由装在驾驶员右侧车顶上的液压驱动空气阀门进入车内。此时靠与车底连成整体结构的接触式冷却器进行冷却。

该车在浮渡时由两个装在车体后部两侧的喷水推进器驱动。分动箱的动力通过舷台顶部的直角变速器和延伸到车尾的驱动轴驱动喷水推进器。该推进器为铝制混流式水泵,喷水口排水量52990L/min。每个喷水口后面各装有一个电液控制的铰接导流器,由驾驶员用方向盘操纵,通过调转喷水方向,可使车辆在水中倒行、转向及绕自身轴线旋转。水中最大前进速度为12.87km/h,倒行速度为3.129km/h,也可同时用履带划水驱动。

扭杆一扭管悬挂装置包手6对双轮缘橡胶铝制负重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无托带轮。第一和第六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销耳挂胶钢履带,全重为680kg,节距为15cm,其模制胶块可以更换。

全封闭炮塔安装在车前右侧,发动机旁边,塔上装有单扇后开舱盖,有9个观察镜、倍率为1×和8×的瞄准镜和1个直接周视瞄准镜。武器为1挺M85式12.7mm机枪,具有每分钟1050发和450发两种射速。2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分坐在车后载员舱的3条长椅上,中间1条,两侧各1条。中间长椅可拆掉,两侧长椅可折叠,这时能运载重达4536kg的货物。士兵出入车辆通过车后的电动跳板式大门,其左侧开有应急门,还装有1个观察镜。载员舱顶部甲板上设有3个出入窗口。

其他信息

局限性

但是,两栖远征战车作为装甲战车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它当初的设计是计划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相配合使用,因此它根本无法抵制像BMP-2或法国的AMX-10步兵战车的火力,更不用说坦克的袭击(甚至连100毫米T-55火炮的都不能抵挡)。当然,在保护性能上两栖远征战车与AAV7A1两栖突击战车相比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战车性能

现在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型号已是1979年开始服役的两栖突击战车。该战车由三人驾驶,可以承载25名海军陆战队员,并且该战车还装备了一部50口径机关枪和40毫米口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它的陆地最高时速为72公里,水中时速为13公里。如今,为了满足当前战争的需要,美军已花费了大约250万美元将AAV7A1两栖突击战车改装了相对较轻的轻型装甲,这是因为现在两栖突击战车最重要的任务是输送陆战队员,附加的重型装甲可能会使战车过重而沉入海底。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使用另一种新型的装甲战车-两栖远征战车(EFV)。该战车也是由3人驾驶,可以承载17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两栖远征战车在陆地上的最高时速为72公里,在水中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46公里,是过去两栖突击车的3倍。并且,它装备有火力更为强大的30毫米口径机关炮(chain gun)和同轴7.62毫米口径机关枪。随着该战车的批量生产,不久将会完全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AAV7A1两栖突击战车。但是,两栖远征战车作为装甲战车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它当初的设计是计划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相配合使用,因此它根本无法抵制像BMP-2或法国的AMX-10步兵战车的火力,更不用说坦克的袭击(甚至连100毫米T-55火炮的都不能抵挡)。在保护性能上两栖远征战车与AAV7A1两栖突击战车相比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EFV两栖远征战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EFV两栖远征战车 小编为您整理EFV两栖远征战车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