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 首页
  • 百科
  •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 正文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高的都有哪些

    时间:2024/11/22 7:26:30 编辑: 来源:互联网 标签: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省份/地区,

    【导语 INTRODUCTION】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高的都有哪些扩展整理了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精选推荐如:彝族海菜腔,毛笔制作技艺,锡雕,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苗族古歌,黄龙戏,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彩调,潮剧,昆曲。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也传承着各种奇风异俗。那么贵州非遗文化有哪些呢?本文盘点了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侗族大歌、苗族古歌、水族马尾绣、苗族芦笙舞、苗族跳花节、侗族琵琶歌、布依族服饰、侗戏、苗族蜡染技艺、侗族萨玛节等,下面MAIgoo网小编还整理了贵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排行
    随机排行
    人气排行
    • 01
      侗族大歌>>
      0
      02
      苗族古歌>>
      0
      03
      水族马尾绣>>
      0
      04
      苗族芦笙舞>>
      0
      05
      苗族跳花节>>
      0
      06
      侗族琵琶歌>>
      0
      07
      布依族服饰>>
      0
      08
      侗戏>>
      0
      09
      苗族蜡染技艺>>
      10
      侗族萨玛节>>
      0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1、侗族大歌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高的都有哪些

    贵州非遗文化有哪些?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大歌结构严密而精美,歌词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黎平县申报的侗族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世界非遗,Ⅱ-28(国家级)
    • 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

    2、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Ⅰ-1
    • 申报地区: 湖南省,贵州省

    3、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又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主要是流传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有刺绣“活化石”美誉。据MaiGoo小编了解,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2006年5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马尾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Ⅶ-23
    • 申报地区: 贵州省

    4、苗族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主要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2006年,苗族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Ⅲ-23
    • 申报地区: 贵州省

    5、苗族跳花节

    苗族跳花节,是贵州的苗族群众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苗族跳花节是苗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民族节日流传至今,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苗族跳花节每年约有五万多人到坡上参加跳花,安顺市瓦窑村每年正月初七至初九举行的跳花坡活动最具规模。2008年6月7日,苗族跳花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76
    • 申报地区: 贵州省安顺市

    6、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是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的传统音乐。琵琶歌句式自由,多为长短句,长句子居多,是研究侗族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申报的侗族琵琶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贵州省从江县申报的侗族琵琶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29
    • 申报地区: 贵州省

    7、布依族服饰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高的都有哪些

    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因为布依族居住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这种宽松的衣裙符合气候特点。2014年11月11日,布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57
    • 申报地区: 贵州省

    8、侗戏

    侗戏,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是贵州省黎平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地方传统戏剧。侗戏全部用侗语对白演唱,语言生动,比喻形象,与音乐紧紧吻合,朗朗上口,清晰明快,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侗戏由于植根于侗乡,具有浓郁的侗族特色,而且声情并茂,歌舞结合,很能引起侗族观众的共鸣。2006年5月20日,侗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83
    • 申报地区: 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

    9、苗族蜡染技艺

    蜡染技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该技艺又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蜡染制品多为靛蓝单色染,即蓝地白花,用色两种以上的制品很少,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以蜡染为衣、裙装饰的,主要流行于贵州的榕江、丹寨、三都、都匀等县。2006年5月20日,苗族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83
    • 申报地区: 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

    10、侗族萨玛节

    侗族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萨玛节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每年农历正月、二月都要在“然萨”举行祭典,场面庞大而壮观。2006年5月20日,侗族萨玛节民俗经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25
    • 申报地区: 贵州省
    贵州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榜单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