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2 16:18:39 编辑: 来源:互联网 标签: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省份/地区,民族文化,
“花儿”是一种民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被誉为大西北之魂。而青海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海东市则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花儿”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全国8个花儿会中青海省上榜的有互助县丹麻的土族花儿会、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乐都县瞿坛寺花儿会、民和县七里寺花儿会。青海花儿与甘肃莲花山花儿会、岷县二郎山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新疆花儿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格萨(斯)尔是一部源于青藏高原的跨民族、国界传播的篇幅最长的活态史诗,青海省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发源传承地之一,格萨(斯)尔也是青海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斯)尔史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具有雄浑壮丽、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2006年格萨(斯)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像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代表性的传统美术。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热贡艺术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热贡艺术尤以唐卡最为知名,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分为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三大流派,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总称,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使藏戏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青海藏戏主要是黄南藏戏、青海马背藏戏,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黄南藏戏是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黄南地区,黄南藏戏的手势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黄南寺院壁画人物形态,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动作等,形成黄南藏戏独有的艺术风格。青海黄南藏戏、马背藏戏与西藏藏戏、甘肃甘南藏戏、四川色达藏戏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卡也称“唐嘎”、“唐喀”,是一种刺绣或绘制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西藏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唐卡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唐卡流派众多,主要分为勉唐画派、昌都嘎玛嘎赤画派、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钦泽画派、勉萨画派、齐吾岗派、拉萨堆绣唐卡、康勉萨唐卡等,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勉唐画派是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藏族唐卡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
河湟皮影戏,又称“青海皮影戏”,在当地称为“影子”或“皮影儿”,主要流传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汉族聚居地也有少量皮影戏班,是青海省传统戏剧,也是青海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湟皮影戏源于陕西西路皮影戏,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已经流传三百多年。河湟皮影戏的人物脸谱和服饰造型生动形象,在几百年的传承中树立了双手过膝、丹凤眼和6字鼻等人物特点。它们或纯朴粗犷,或细腻浪漫,再加上流畅的雕镂,艳丽的着色,达到了通体剔透、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河湟皮影戏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与唐山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陕西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藏医药浴法以中国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为集中传承区域,广泛流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藏区,其中,海东的藏医药(尤阙疗法)、藏医药(藏医放血疗法)、藏医药(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藏医药(藏药阿如拉炮制技艺)、藏医药(藏医药浴疗法)等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世界四大古医药之一的中国藏医药,藏医药浴疗法是传统藏医药的一项代表性技艺,于2018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
青海藏毯,即藏毯(青海产区),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是青海著名的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波斯地毯、东方艺术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青海藏毯有着悠久的历史,分为炕毯、艺术挂毯等品种,是以得天独厚的西宁大白毛(世界知名的优良地毯用毛,纤维长、光泽足、弹性好)为原料编织而成,与西藏羊毛同属藏系绵羊毛。用“西宁大白毛”编织的藏毯,不仅具有坚韧耐磨、质地柔软、毯面洁净、不易虫蛀的特点,而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清亮。青海藏毯以形式独特、色彩艳丽、民族风格浓厚、地域特色鲜明而闻名遐迩,以工艺精湛、美观大方而享誉世界,是青海不错的伴手礼。
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象物的特殊技艺,是青海省湟中县民间传统美术,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酥油花的制作分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六道工序,一架酥油花,从整体来看,亭台楼阁数十座,人物、走兽动辄以百计,大致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无所不备,浮雕与圆雕结合,人物与景物结合,佛界与凡间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时空分而不断,物象繁而不乱,色彩缤纷,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塔尔寺酥油花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凝聚了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而中国现存的印刷术技艺尤以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等比较有名,其中,同仁刻版印刷技艺是青海省同仁县地方传统技艺,是藏族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与生活实践结合产生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在千百年的藏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仁刻版印刷技艺主要用于印刷经书、书籍、绘画图案(龙达、人兽和睦图、八卦图、各种佛像)等等,题材主要为祭祀山神、祭天、祭地、农事耕作、节令习俗,反映了当地农耕社会生活和民俗生活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诸多内容。包含同仁刻版印刷技艺在内的雕版印刷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香汁排骨饭香汁排骨饭是真功夫推出的一款营养主餐,优选上等排骨,以秘制配方精心蒸制,口感滑而不腻,融入浓郁酱汁,鲜香入味,口齿留香,经典美味。据了解,香汁排骨饭是真功夫...
2024-11-151、板桥党参板桥党参简称“板党”,原产于恩施市板桥镇,是湖北省的特产,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板桥党参富含挥发油、黄苓素、多种葡萄糖、微量生物碱、皂甙、蛋白质等成份,以根入...
2024-11-151、樱桃樱桃作为水果中颜值较高的水果,不仅营养丰富,口感也非常美味,很多小朋友跟女性都非常的喜爱。其实樱桃还是美白水果,富含维生素A、C,这两种营养成份对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2024-11-151、馆陶黄瓜馆陶黄瓜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的特产,馆陶县种植黄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馆青”牌黄瓜荣获“河北名牌产品”称号,馆陶县被中国蔬菜流通学会命名为“中国黄瓜之乡”。...
2024-11-151、方城丹参方城丹参又称裕丹参,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方城丹参皮色红赤如丹,药材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营养价值丰富,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
2024-11-151、定西土豆定西马铃薯,甘肃省定西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定西种植土豆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已有200多年,所产的土豆有红、黄、白、紫等多种,营养价值丰富,吃法多样,...
2024-11-151、红枣粽子红枣粽子是一道端午节的传统美味吃食,做法简单,主要是由糯米、小枣、粽叶等食材制作而成;营养健康,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具有养益气,补脾健...
2024-11-151、东山芦笋东山芦笋是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特产,东山县生产的白芦笋嫩茎外观表现乳白、笋条大体笔直,笋尖紧凑,皮层较薄,肉质细嫩,品质优异,笋条白色或乳白色,制罐后笋条洁白,...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