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 首页
  • 百科
  •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 正文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汇总一览表

    时间:2024/11/22 15:29:52 编辑: 来源:互联网 标签: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省份/地区,

    【导语 INTRODUCTION】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汇总一览表扩展整理了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精选推荐如:耿村民间故事,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武强木版年画,广东音乐,粤绣,朝鲜族洞箫音乐,京绣,吴忠老醋酿制技艺,崖州民歌,杨家将传说。海南民间文化极其丰富,且颇具深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海南的文化遗产吗?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海南椰雕、琼剧、崖州民歌、黎族竹木器乐、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服饰、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了解更多海南非遗文化请看下文。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排行
    随机排行
    人气排行
    • 01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0
      02
      黎族三月三节>>
      0
      03
      儋州调声>>
      0
      04
      海南椰雕>>
      0
      05
      琼剧>>
      0
      06
      崖州民歌>>
      0
      07
      黎族竹木器乐>>
      0
      08
      南海航道更路经>>
      0
      09
      黎族服饰>>
      0
      10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0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1、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汇总一览表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是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2006年5月20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中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世界非遗,Ⅷ-19(国家级)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2、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又称爱情节、谈爱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篮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打击乐器来欢庆佳节。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3、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市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歌曲,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据排行榜ABC小编了解,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在中国近代得到发展,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14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4、海南椰雕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汇总一览表

    椰雕是以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种实用产品和造型艺术品,是海南岛的特产之一。椰雕工艺品样式新颖,造型古朴,画面雅致,质地轻巧,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雕刻工艺包括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花浮雕,还有带棕立体雕刻和贝壳镶嵌雕刻等多种手法。2008年6月7日,椰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 遗产项目编号: Ⅶ-60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5、琼剧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海南省海口市、定安县等地方传统戏剧,也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粗狂质朴是琼剧唱腔的特点,腔由字生、音域宽广,不仅有着优雅舒展的腔调、悠扬宽阔的旋律,且体裁丰富多彩,既有高亢激越,也不乏委婉缠绵。2008年6月,琼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130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6、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省地方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于三亚崖城以西、乐东沿海等古崖州属地及东方感城一带,是以崖州客人(汉人)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崖州民歌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13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7、黎族竹木器乐

    黎族竹木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这一地区常见的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唎咧、口拜、洞勺、哔哒等八大件,这些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生活的气息,黎族群众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生动体现了当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学观念。2008年6月7日,黎族传统乐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135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8、南海航道更路经

    南海航道更路经,俗称“更路簿”或“更路传”,是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及实践,是流行于海南省文昌市、琼海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海南岛沿海的居民总结航海经验,写成《南海更路簿》,以手抄本形式流传。除此以外,民间还流行着口头传承的“更路传”。2008年6月,南海航道更路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20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9、黎族服饰

    黎族服饰是流传于海南省的以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为基础,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等织造缝合而成的民族服饰,其演变历史达数千年之久。在传统黎族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多大分别。2008年6月,黎族服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11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10、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的技术,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树皮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为只有树皮布才可证明,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用树皮布制作衣服,是黎族人民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Ⅷ-84
    • 申报地区: 海南省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榜单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