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与分布
莲瓣兰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地区,包括迪庆、怒江、丽江、大理、保山等地。该区域海拔高差大,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土壤湿润,养分足。而莲瓣兰较多生长于该区域海拔800-2500米的草坡或透光的林中或林缘处,生长过程需光少,土壤腐质层松软,通风透气,空气湿润。属于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且“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降雨量为800-1500毫米,空 气湿度高,一般6-10月为雨季,雨热同期。喜阴畏晒,喜湿畏涝,喜温畏暑。
形态及特征
莲瓣兰为细长的线形,叶片质地较软,稍革质化,弓形弯垂,长35-60厘米,宽0.4-0.6厘米。叶基部有稍膨大的假鳞茎可储存水分和养分,根为圆柱状肉质根,直径0.5-1厘米,长可达20-40厘米。花莛不出架,一秆有花2-4朵。花径4-6厘米。花以白色为主,略带红色、黄色或绿色。萼片三角状披针形,花瓣短而宽、向内曲,有深浅不同的红色脉纹,唇瓣反卷、有红色斑点。花清香。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莲瓣兰一般每年4 月份开始恢复生长,5-6月份春芽才集中出土,7-9月份新芽旺盛生长,9月份前后花芽出土,部分植株可萌发秋芽,10月份以后植株生长逐渐停止,花芽经过一个低温过程后,于元旦前后花葶伸长、排铃、开花。
栽培方法
栽培设施
夏季最高气温不高于35℃,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地区,普通连栋温室内部覆盖一层遮阳率约70%的遮阳网即可进行莲瓣兰设施栽培。在夏季酷热地区,需在温室外增加外遮阳系统,并在温室内加装湿帘降温系统,使设施内夏季昼夜温度控制在莲瓣兰适宜生长的范围。在冬季严寒地区,可考虑使用日光温室或采用多层膜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温,因莲瓣兰冬季进入休眠期,花芽需经过一个低温过程才能正常开花,所以一般冬季夜间温度控制在0-5℃即可。
设施栽培莲瓣兰基本上采用盆栽方式,因此设施内部需要建设苗床,如果采用营养钵栽培,可采用移动式或固定式苗床网,苗床宽度1.5-1.8米,高度0.7米;如果用硬塑料盆栽培,可用镀锌钢管或方管制作栽培架,宽度1.5-2米,高度0.6-0.8米,每隔3米设1支撑架,钢管或方管可做成固定或活动式,活动式的便于根据兰花盆径进行调节。浇水一般采用人工浇水或配套微喷灌系统。
上盆种植
莲瓣兰根系较粗长,设施栽培一般用兰花专用塑料盆种植,盆四周留有通气孔,盆底带疏水罩,便于排水。常用的有7寸(上口径19厘米、下口径11厘米、盆高23厘米),8寸(上口径21厘米、下口径12厘米、盆高25厘米),9寸(上口径23厘米、下口径13厘米、盆高27厘米)3种规格,根据植株、根系大小选用,以植株根系全部放进花盆后不显拥挤为原则。
莲瓣兰栽培基质传统上多采用当地的腐叶土,设施栽培则采用有机+无机颗粒基质进行栽培,这样的基质干净卫生、不易滋生病虫害,便于统一管理。有机基质包括树皮块、花生壳、栎树叶等,均需腐熟,无机基质包括火山石、陶粒、公分石、植金石、珍珠岩等,除珍珠岩外,所有基质均需筛成1-2厘米规格的颗粒或片状,因地制宜取2种以上泡透并清洗干净,混合均匀才可用于莲瓣兰上盆。常用基质配方为树皮块:栎树叶:火山石:珍珠岩体积比为2:2:4:1。
上盆时先把植株放入盆内,一手轻提植株基部,根系舒展开,假鳞茎上部略低于盆口,另一手添加基质,边加边轻轻摇晃兰盆,使基质与根系紧密接触,不可按压基质,以免影响通风或损伤兰根,基质添加至刚好盖住假鳞茎上部,并低于盆口1-2厘米。上盆完成后即可上栽培架并浇定根水,第1、2遍水需浇透,最好接上细眼喷头大水冲洗至盆底大量流水,盆内杂质及细小颗粒基本冲洗干净才算完成。
光照管理
国兰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为5-50微摩尔/(平方米·秒),光饱和点为200-600微摩尔/(平方米·秒),不耐强光,莲瓣兰设施内需常年覆盖一层70%遮阳网,5-11月温度升高、光线过强时,可加盖1层50%遮阳网。莲瓣兰营养生长对温度较敏感,对光周期不敏感,而花芽分化及抽葶开花对光周期较敏感,夏至过后花芽加速分化并出土,冬至过后花葶伸长并开花。一般可通过秋冬季节人工增加温度和增加光照时间促进营养生长,提高发芽率,抑制花芽分化,这方面研究还比较粗浅,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
温度管理
采用颗粒基质栽培,盆内通风透气性较好,但对温度的缓冲作用也降低,冬季低温情况下莲瓣兰更容易冻伤,所以设施内温度冬季夜间要避免低于0℃,白天控制在20℃以内。莲瓣兰以苗论价,因此提高发苗率和增加一年内的发芽代数是实现莲瓣兰快速繁殖的有效方式,而温度管理是莲瓣兰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的核心。春夏秋三季,应尽量营造适宜莲瓣兰生长的温度环境,早春促进莲瓣兰尽早发芽,晚秋延长莲瓣兰的生长期,避免过早进入休眠期。为促进莲瓣兰生长,设施内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可以保证植株生长健壮,长势强。
湿度管理
白天50-70%的空气湿度与夜间60-90%的空气湿度有利于莲瓣兰的生长,植株翠绿,油性十足,但通风不良或长期高温高湿容易导致莲瓣兰抵抗力降低,环境适应性差,稍不注意容易染病死亡,所以莲瓣兰设施栽培需要在适当通风的前提下尽量增加空气湿度。
水肥管理
莲瓣兰虽然耐旱,但生长期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才能促进植株生长,颗粒基质沥水性好,需增加浇水频次。夏秋季节可每天浇水1-2次,冬春季节需要适当控水,3-7天浇1次即可。但要注意,浇水时水温、气温、土温要尽量接近,夏秋可在早晚浇,冬春宜在11:00前后浇,浇水后注意通风,避免叶心长时间积水。
莲瓣兰设施栽培多采用缓释肥+追肥的施肥方式,春季植株上盆后20天,盆面施氮:磷:钾比例为14:13:13的“好康多”缓释肥或氮:磷:钾比例为14:14:14的“奥绿”缓释肥5-10克,在生长期,每隔15天随浇水喷施1次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总浓度控制在5‰以内,按春夏偏氮肥,秋偏磷钾肥的原则使用,冬季及早春可不追肥。另外,1个月叶面喷施1次氨基酸水溶肥,有利于植株生长。
繁殖方式
莲瓣兰可采用播种、组织培养和分株等方式进行繁殖。播种和组织培养方式因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周期长,生产中应用不多。分株是莲瓣兰繁殖的主要方式,通常在早春植株尚未恢复生长或秋季当年新株长成时进行,原则上要求分株工作期间白天温度低于25℃,夜间温度高于5℃。莲瓣兰植株基部假鳞茎紧密相连,分株时需用锐利的剪刀或手术刀片从假鳞茎连接点分开,分株伤口要尽量小,一般切分为2-3株1丛。名贵品种常将成年植株分开成单株上盆栽培,可促进多萌发新苗,但管护不当容易长成弱苗。
分株完成后需要整理植株,剪除残花、枯死叶鞘、空根,干枯叶片或叶尖病死部分也需剪去,然后全株浸泡入50%多菌灵8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混合溶液中消毒15-30分钟,捞出后根向上,叶向下倒置在阴凉处稍晾干,最后植株伤口涂抹多菌灵、代森锰锌、硫磺粉或甲基硫菌灵类果树伤口保护剂,即可尽快上盆种植。分株后新芽萌发到长成成年植株约需半年时间。
病害防治
设施内莲瓣兰病害主要有茎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蚧壳虫、红蜘蛛、蛞蝓等。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环境、基质、植株及日常管理中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个月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1000倍液1次预防病害,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000倍液来预防虫害,注意交替用药。发现病虫害发生的需要及时用药治疗,确诊为病毒病的植株要移出设施外尽快集中销毁,避免传染。
价值及其他
莲瓣兰是中国传统名花,国兰中的重要一员。莲瓣兰具有花色丰富,株型优美,枝叶秀美,发芽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易开花等优良特性,深受中国人喜爱。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莲瓣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