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金华猪

时间:2024/11/17 22:44:5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maigoo网编相信很多人就算没有听说过金华猪也听过金华火腿的大名,金华火腿就是由金华猪而来。金华猪是我国最优秀的母猪品种之一,皮薄骨细,头小肢细,胴体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其繁殖力高,平均每胎产仔可达14头以上,繁殖年限长,优良母猪高产性能可持续8~9年,终生产仔20胎左右,乳头数多,泌乳力强,母性好,仔猪哺育率高,而且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多次出口到日本、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2020年在正式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金华两头乌猪”为唯一入选的猪肉类畜种。

  • 中文学名: 金华猪
  • 别称: “金华两头乌”,“义乌两头乌”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哺乳纲
  • 目: 偶蹄目
  • 科: 野猪科
  • 属: 猪属
  • 种: 金华猪
  • 原产地: 浙江省义乌,金华,东阳等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产区位于浙江西部金衢盆地,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土472.1毫米,无霜期263天。系亚热带气候,适于农业生产。当地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极需有机肥料,多靠养猪积肥,农牧结合有悠久历史。产区饲料充裕,青绿饲料种类多,春季有绿肥,大麦,秋季有玉米、泥豆。番茄,冬季有红、白萝卜等,为养猪提供了充裕的饲料条件。

产区养猪历史悠久,据对金华县古方出土的西晋(公元265—3土6年)陶猪和陶猪圈分析,1600多年前,当地养猪已较发达。产区丘陵起伏,与外界有高山相隔,历史上交通不便,运输主要靠肩挑背驮,所产活猪及其鲜肉只能限于就地销售,加上气候温暖潮湿,猪肉容易变质,影响养猪生产的发展。为此,群众在实践中逐渐创造了肉品加工腌制方法。相传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义乌人宗泽行军时,曾以家乡带去的腌肉慰劳土卒,谓之“家乡肉”由此推测,当地的猪肉腌制已有八、九百年历史。随着腌制技术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火腿加工业也得到发展。据《浦江县志》记载,早在明嘉靖(1522—1566年)以前,该县就有制火腿供助茗、进酒、佐食的习惯。火腿加工业的发展,对猪的体型、特别是腿部肉质,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猪的体型大小适中,皮薄脚细,肉质细嫩,颜色鲜红,肥瘦适度,以供制优质火腿。这就促使农民对猪种的定向选育,加之当地历来饲养精细,习惯用大麦、玉米、泥豆、胡萝卜等优质饲料养猪。群众有“养猪不问黑白,只要乌豆大麦”之说。并根据农业积肥需要,采取舍饲饲养。久而久之,金华猪逐渐形成为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的优良猪种。

过去,金华猪的育种工作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进展缓慢。建国初期,华东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等单位曾先后组织了多次调查。六十年代初,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金华种猪场等单位协作,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建立了核心群,在农村筹建了一批选育基点。1975年又成立了金华猪育种协作组,1979年起开展了品系繁育工作。这样,使金华猪的生产性能不断提高,优良品种得以充分发挥。

生长与分布

金华猪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东阳市的画水、湖溪,义乌市的上溪、东河、下沿,金华县的孝顺、曹宅、里浦等地。主要分布于东阳、浦江、义乌、金华、永康、武义等地。据1980年6月调查,金华地区有种母猪6.7万多头,公猪436头。

形态及特征

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下垂不超过口角,额有皱纹。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细短,蹄坚实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细。毛色以中间白、两头黑为特征,即头颈和臀尾部为黑皮黑毛,体躯中间为白皮白毛,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因此又称“两头乌”。或“金华两头乌猪”,但也常有少数猪在背部有黑斑者。乳头数多为15—17枚,据金华种猪场对975头猪的统计,乳头16.05土0.03枚,乳房发育良好,乳头结实而有弹性。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寿字头型,老鼠头型和中间型三种,现称大、小、中型。寿字头型体型稍大,额部皱纹较多较深,结构稍粗,历史上多分布于金华、义乌两地,老鼠头型个体较小,嘴筒较窄长,额面较平滑,结构紧凑细致,背窄而平,四吱较细,生长较慢,但肉质较好,多分布于东阳市,中间型则介于两者之间,体型适中,头长短适中,额部有少量浅的皱纹,背较长且平直,四肢结实,是目前产区饲养最广的一种类型。

生长发育

据对农村调查,6月龄公猪(213头)体重30.98土0.35公斤;母猪(934头)34.15土0.20公斤。据国营农场对6月龄种猪的测定,公猪(83头)体重34.01土0.43公斤,体长83.71土0.48厘米,胸围71.43土0.19厘米,体高46.37土0.12厘米;母猪(137头)相应为;41.16土0.88公斤,88.38土0.94厘米,76.02土0.60厘米,47.79土0.30厘米。

在农村条件下,成年公猪(20头)体重111.879土3.26公斤,体长127.82土0.75厘米,胸围113.05土1.40厘米,体高73.92士0.61厘米;成年母猪(126头)相应为:97.13土0.72公斤,122.56土0.25厘米,106.27土0.42厘米,61.499:0.08厘米。与1954年农村调查结果相比,公猪的各项指标分别提高64.51%,22.21%,乳.06%,24.99%;母猪为24.53%,15.18%,12.95%,10.83%。这与1958年以来,农作制度由老三熟*改为稻一稻一小麦的新三熟所引起的饲料条件变化,群众对猪种要求的变化,以及饲养管理的改进和选育进展有密切关系。

繁殖性能

据东阳市良种场测定,小公猪的睾丸最早在64日龄、体重11公斤时出现精子,101日龄时已能采得精液,其质量已近似成年公猪。母猪的卵巢在60—75日龄时已有发育良好的卵泡,110日龄、体重28公斤时已有红体,证明性成熟早。农村的公、母猪一般在5月龄左右、体重25—30公斤时初配,但近年来初配时期有所推迟。

据国营种猪场近年来统计,三胎及三胎以上母猪平均产仔数13.78头,成活率97.17%,初生窝重8.93公斤,初生个体重0.65公斤,20日龄窝重32.49公斤,60日龄断乳时每窝育成11.68头,哺育率87.23%,断乳窝重116.34公斤,断乳个体重9.96公斤。与建国初期相比,无论是初生个体重、断乳重或断乳窝重都有明显增长,第一、二胎的产仔数亦有所增加,但三胎及三胎以上的产仔数基本上相仿。

肥育性能

据五十年代对农村调查,一般饲养10个月左右肥育猪体重可达70一75公斤,通常于50—60公斤屠宰,所得后腿可制成2—3公斤的金华火腿。据对平均体重63.5公斤肥猪(4头)的屠宰测定,屠宰率68.11%,板油重3.13公斤、占胴体重的7.24%,膘厚3.87厘米,皮厚0.33厘米。表明皮薄,板油较多,皮下脂肪较少。

据1977和1981年试验,在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3.0兆卡左右、消化粗蛋白110克、精青料比例1:1的营养条件下,59头试验猪体重从16.76公斤增至76.03公斤,平均饲养127.65天,日增重464土8克,每公斤增重耗精料3.65公斤、青料3.33公斤,折合消化能12.28兆卡,消化粗蛋白425克。据1978—1980年的屠宰测定,肥育猪(40头)宰前体重平均为67.17公斤,屠宰率71.71%,皮厚0.37厘米,眼肌面积19.06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94%,胴体中瘦肉占43.36%、脂肪占39.96%、皮占8.54%、骨占8.14%。可见个体增大,皮和膘都增厚。据对平均体重70公斤肥育猪(12头)肉和脂肪品质的测定,背最长肌含干物质27.0±0.38%、粗脂肪3.7±0.43%;腿部皮下脂肪的碘价56.52土0.74,宰后48小时眼肌总色素0.045土0.006。

价值及其他

杂交利用

在六十至七十年代,金华地区先后引入苏白、长白、中约克和大约克等外来猪种,开展以金华猪为母本的二元和三元杂交。据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多次试验,在较高饲养条件下,二元杂交组合中以长 X 金较好,在较低饲养条件下,以苏 X 金、约 X 金较好,三元杂交中,根据饲养水平不同,以长 X(约 X 金)、长 X (苏X 金)、苏 X(约 X 金)、大 X(长 X 金)较好,这些组合已在广大农村和国营农牧场普遍饲养,重点地区杂种猪已占肥育猪总数的9096左右。

另据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局等单位于1983试验,长 X 金、杜 X 金、汉 X 金三组各8头,从始重20公斤至终重90公斤;日增重分别为:539土16、588土14、589土27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分别为:16.28、11.47,11.65兆卡,90公斤时胴体瘦肉率分别为:51.62%、49.02%、51.99%。杂交效果显著,以汉 X 金组表现尤为突出。

注:X 表示杂交。

评价和展望

金华猪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皮薄骨细、肉脂品质好、适于腌制优质火腿等优点。但仔猪初生重较小,肥育猪在肥育后期生长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今后,应按国家标准总局颁发的《金华猪标准》进行本品种选育,注意保存和提高该品种的优点,特别是与腌制优质火腿有关的肉质性状。同时,在产区建立杂交繁育体系,有计划地推广较优杂交组合,适当提高肥育猪的瘦肉率。

优缺点

优点

肉脂品质好,肌肉颜色鲜红,吸水力强,细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皮薄骨细,头小肢细,胴体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高,平均每胎产仔可达14头以上,繁殖年限长,优良母猪高产性能可持续8~9年,终生产仔20胎左右,乳头数多,泌乳力强,母性好,仔猪哺育率高。性成熟早,小母猪在70~80日龄开始发情,105日龄左右达性成熟。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即可配种生产。适应性好,耐寒耐热能力强,耐粗饲,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多次出口到日本、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

缺点

体格不大,初生重小,生长较慢,后腿不够丰满。

种猪的选择

优良品种是高效养猪的前提条件,其优良特性的保持和提高,需要通过选种和纯种繁育来实现。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必须重视种猪的选择。作为种猪,要求体质强健,性别特征明显,具有种用价值;不胖不瘦,八成膘情;无任何遗传疾患;公、母猪的条件要求略有不同。同时,还要不断淘汰不符合种用要求的种猪。

公猪的选择及淘汰标准

1.公猪的选择 包括后备公猪和种公猪两个阶段的选择。后备公猪指的是从仔猪育成结束至初次配种前阶段的公猪。种公猪是已开始与母猪配种繁殖使用的公猪。公猪的好坏对猪群的影响很大。在本交的情况下,1头公猪1年可繁殖500~600头后代,如果采用人工授精,则1头公猪1年可繁殖仔猪可达3 000头以上。可见公猪在繁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种公猪的选择。

(1)外形鉴定要求种公猪的头和颈较轻细,占身体的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或稍弓起,腹部紧缩,不松弛下垂,体躯要长,腹部平直,后躯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右力。体格强健。符合本品种的基本特征

(2)繁殖功能 要求生殖器官的发育正常,睾丸发育良好,轮廓明显,左右大小一致,不允许有单睾、隐睾或阴囊疝,乳头不少于12个或各品种规定的最少乳头数,排列整齐均匀。对公猪精液的品质进行检查,精液质量优良,性欲良好,配种能力强。

(3)生长肥育与胴体性能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背膘厚三个主要性状的选择标准因品种不同而异,但至少应达到本品种的标准。也可用这三个性状构成一个选择指数,根据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背膘厚度、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是中等或高遗传力。后备阶段公猪应检测这些性状,并与标准体重(90千克或100千克)进行比较,来选择那些具有最高性能指数且身体结实的公猪。通常要求公猪生长快,一般瘦肉型公猪在20~90千克阶段的平均日增重要求700克以上,耗料省,每千克增重的耗料量在3千克以下,背膘薄,90千克体重测量时,肩部、胸腰结合处及腰荐结合处三点平均膘厚20毫米以下。

公猪的淘汰标准

一般猪场种公猪的利用年限多在2----3年,种公猪的年淘汰率为33%~50%。具有以下缺陷的种公猪应予淘汰。

其一,性欲低、精液品质差、配种能力差的公猪。

其二,与配母猪分娩率低、产仔数少的公猪。

其三,患有肢蹄病或其他疾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或体型太大的公猪。

其四,攻击工作人员的公猪。

大事记

2013年4月,“金华两头乌猪”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进入新纪元。

2013年9月,“金华两头乌猪”卡通形象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吉祥物。

2014年4月,市政府出台《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标志着金华两头乌猪产业振兴行动全面启动。

2014年9月,《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获浙江省农业重大项目立项。

2015年10月,“金华两头乌猪”从全国1700余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2016年6月,“金华两头乌猪”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6年9月,“金华两头乌猪”被选为G20杭州峰会晚宴上的特供食材。

2017年5月,“金华两头乌猪”被认定为“首批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产品”。

2017年9月,“金华两头乌猪”被认定为“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8年11月,“金华两头乌猪”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之一。

2018年12月,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金华两头乌猪”位列“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畜牧”第七位。

2020年7月,在正式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金华两头乌猪”为唯一入选的猪肉类畜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金华猪】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金华猪 小编为您整理金华猪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