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Moto GP

时间:2024/11/17 15:35:4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顶级摩托车赛事“MotoGP”于1949年创办,2002年以前称为WGP。从2002年开始,国际摩托车联合会(FIM)将最高级别的GP500以及整个赛事的名称都改为MotoGP。该项赛事曾落户中国上海,但在2008年5月上海站比赛之后退出了中国。目前赛事设置了MOTO3、MOTO2、MotoGP三个级别,即每站都有三组赛事,是一个遍布五大洲的世界性赛事。

    详细介绍

    历史

    MotoGP于1949年创立,最初只设六站比赛,以后经过8,10,12,13,15站,到1999年直至2004年,每年都保持16站比赛。从2005年起更是递增到了17站,赛事频率在不断扩大中,它的版图也在不断地扩大。2002年以前世界摩托车大奖赛称为WGP。从2002年开始,国际摩托车联合会(FIM)将最高级别的GP500以及整个赛事的名称都改为MotoGP。

    MotoGP世界大奖赛的2006年赛季共进行17场争战。中国GP是作为序幕的第4站。

    简介

    MotoGP目前设置了MOTO3、MOTO2、MotoGP三个级别,即每站都有三组赛事。其中Moto GP组就是由GP500升级转变而来,主要的变化就是由原来二行程500毫升引擎转换成990毫升四行程引擎。从这项改革措施在2000年被国际摩联(FIM)正式确认并执行后,MotoGP在摩托车赛事的地位就等同于F1目前在方程式赛车中的地位了。MotoGP所用赛车全部特制,追求速度和注重观赏性,丝毫不亚于F1。由于MotoGP赛车车体比F1窄,比赛参赛车辆多,超车机会比F1多得多,有时几乎每圈都发生名次改变。车手在最后一圈甚至是最后一个弯角处,突然发动冲刺而改变格局的场面也时有发生。另外,MotoGP赛事中,车手身体完全外露,一般也不进站加油,没有进站策略可言,可以说比赛从一开始就是完全凭车手孤军奋战。因此MotoGP比F1更为精彩刺激。

    级别

    MotoGP按排气量的大小分为MotoGP级别(1000cc)、Moto2级别(600cc取代了原来的GP250级别)和Moto3级别(250cc取代了原来的GP125级别)这3个级别。现在全部级别都采用四冲程引擎。

    -MotoGP

    本来的名称是GP500,2002年变更为MotoGP。

    2002至2006年,赛会取消2冲程500cc引擎,规定新赛车引擎必须是4冲程990cc以下,不多于6个气缸,不能使用双离合装置等,整车重量低于165公斤;但2002年是过渡期,允许部分车队继续以500cc2行程赛车参赛,所以2002赛季非常精彩,是500cc与990cc的混战对决;

    2007至2011年,赛会改制为800cc4气缸,整重不低于153公斤,每个赛季不能够使用多于8颗引擎;

    2012年赛会再次改制为1000cc,最多4气缸,缸径不超过81mm,整重不低于157公斤;由于欧洲甚至世界经济下滑,很多厂队例如KAWASAKI和SUZUKI已退出MotoGP,使得参赛车辆越来越少比赛越来越沉闷,2012赛会为降低参赛成本,吸引更多参赛车辆,引入了CRT特例(Claiming Rule Team简称为CRT赛车);CRT赛车引擎是量产车的引擎,但车架必须是自己设计不能使用量产车架,引擎数量是12颗其他厂队是6颗,燃料是24升其他厂队是21升。

    - Moto2

    2010年赛会改制取消GP250组别,赛车引擎统一采用本田特别改制的CBR600R,4气缸4冲程,车架由车队或者其他公司厂商自己设计,电子系统方面,暂时只有TC系统没有ECU,也没有采用滑动离合器(所以可以见到有很多车手漂移入弯)

    -Moto3

    2012年赛会改制取消GP125组别,赛车引擎规格是250cc单缸

    历史

    1964年世界摩托车大奖赛首次加入美国站,1967年首次加入加拿大站。经过七十年代的停滞不前后,八十年代这项运动再次开始其全球化步伐。1983年首次设立南非站,1987年日本铃鹿首次进入赛程,1988年首次有了巴西站,1990年首次有了澳洲站,1991年首次有了马来西亚站,1996年首次有了印度尼西亚站,1999年雪邦赛车场成为马来西亚站的举办地,同时本田旗下的茂木赛车场也加入赛程,并于次年以太平洋大奖赛的名义保留下来。这样,从2000年开始日本就同时设两站赛事。2004年中东的卡塔尔站进入赛事日程表,日本铃鹿退出。经过这样不断扩张,现在MotoGP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遍布五大洲的世界性赛事。

    观众群

    MotoGP之所以能有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就在于它自身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该赛事拥有了大批观众。据统计,2003年间,共有140万人现场观看,每站平均8.75万人。在人气较旺的几站,如西班牙的捷雷斯赛道,加泰罗尼亚赛道,意大利的木杰罗赛道,每站大奖赛3日的观众合计都达到了10万人以上,最多可以达到20万人,决赛日现场观众数量可以达到7万至9万。2003年全年赛事的全球收视达到51.05亿人次,在全世界185个国家的2.39亿个家庭收看了该赛事。

    顶级赛事落户中国

    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通过多方面了解和多批次的实地考察,对MotoGP的国际影响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赛季MotoGP大获成功,这项已经拥有55年历史的赛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电视观众们空前的瞩目。根据英国 Crash.net赛车网站的统计,2004年通过电视观看MotoGP全年16站比赛的观众人数达到52.26亿,比上一年增长了1.21亿。平均每站比赛的观众人数达到3.27亿,比上一年增长了2.5%。全球47个地区性或洲际的电视机构向185个国家实况转播了这16站赛事,收看现场直播的观众人数达到平均每站1.48亿。整个赛季中全球的电视台播出MotoGP赛事的时间总长达到3729小时,增长了4%。

    在《MotoGP2005至2011年中国大奖赛承办协议》签约仪式上,MotoGP掌门人卡梅罗·艾斯佩莱塔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媒体面前。他说,早在2003年10月,我们就派人来到上海,参观了上赛场。虽然那时候的上赛场还在建造之中,但其建设速度和设计蓝图已经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我们。此后,我们就开始了和上海方面的谈判。一年多的谈判进展得十分顺利,令人愉快。MotoGP中国大奖赛在上海的举行,对于中国和MotoGP这项运动来说,都将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中国是世界上大的摩托车市场,这对于发展MotoGP这项运动来说,当然是有利的条件了。这也正是我们一签就签了七年的主要原因之一。摩托车运动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现在的预计是,上海站的赛事将得到1.8亿的电视观众关注。

    观点

    艾斯佩莱塔认为,和F1相似的是,MotoGP在中国的落户,也将带来巨大的辐射效应,在MotoGP开展早的欧洲国家,每一站都会为举办地带来极大的经济效应。和F1的时尚、高品位相比,MotoGP更以"流行"见长,很多年轻人喜欢加入其中。和F1车手的普遍较为严肃相比,MotoGP的车手们更容易接近,和车迷们更为亲和。就连"篮球皇帝"乔丹都挡不住MotoGP的魅力,全副武装地出现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赛场上。

    作为继F1中国大奖赛之后,第二项在上海落户的世界顶级赛车运动,艾斯佩莱塔坦言:"F1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运动,我们很高兴能成为仅次于它的第二位。而且,我和伯尼有着非常好的私人关系。正是在F1落户中国之后,他向我推荐了上海,我才最终决定签约的。"

    由于上海站赛场距市区遥远,且路上要交高速公路费,实际观看人数太少等因素,MOTO GP在2008年5月上海站比赛之后取消了今后上海赛事,不得不说对于中国摩托车迷是一大遗憾,当年上海站的冠军是罗西。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Moto GP】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Moto GP 小编为您整理Moto GP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