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周易本义.朱熹注》为朱熹著。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亦字仲晦,别号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天资聪慧。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遵父遗训,师事胡宪、刘勉之、刘子翬三先生。十九岁登进士第,一生叙任官职二十余次,但遭逢不遇,抑郁不得志。二十四岁时问学于其父同学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因得承袭洛学正统。与张栻、吕祖谦同出其时,过从甚密,人称“东南三贤”,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著述有《周易本义》、《诗集传》、《仪礼经传通释》、《家礼》、《释宫》、《孝经刊误》、《四书或问》、《论孟精义》、《或问小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四书问目》、《上蔡语录》、《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阴符经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原本韩文考异》、《楚辞集注》、《晦庵集》、《南岳倡酬集》、《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朱子全书》、《二程遗书》、《通鉴纲目》、《易学启蒙》、《卦考误》、《通书解》、《朱文公易说》。另有《朱子语类》也为朱熹言。
《周易》原本是卜筮之用,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孔子作“十翼”,进一步阐述了 “周易”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也进一步阐述“周易”的义理。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世称“程朱”,而他的《易》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程氏《易》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以义理解《易》;朱熹则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
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周易本义.朱熹注》卷首尚有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卦变图共九个图,与陈抟、郡雍象数学接近。
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初稿名《易本义》,定稿历经二十余年。初稿《易本义》依吕祖谦《古周易》本分卷。上经和下经各一卷;十翼(即 :《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序卦》、《杂卦》)每翼为一卷 。“经”、“翼”共合十二卷。成书定稿,朱熹将书名定为《周易本义》,将原稿割裂,重组成四卷。上经,卷一;下经,卷二;《系辞传》,卷三;《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为卷四;《彖传》与《象传》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故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
易经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来源,而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周易本义》之说: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化而趋于柔者,进极而退也。既变而刚,则昼而阳矣。既化而柔,则夜而阴矣。六爻,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动,即变化也。极,至也。三极,天地人之至理,三才各一太极也。此明刚柔相推以生变化,而变化之极,复为刚柔。流行于一卦六爻之间,而占者得因所值以断吉凶也。(22)易道深奥,易象繁复,但朱熹认为,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无非一刚一柔之理,柔化为刚,刚复化为柔,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之极复为刚柔,将刚柔作为“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之本质内涵的意义,揭示无余。
内容介绍
本义序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着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纟因缊交感,变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卦虽不同,所同者奇、耦;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时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穷,而爻亦未始有定位。
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虽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见者也。已形已见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 [2]
筮 仪
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床室中央。
床大约长五尺,广三尺,勿太近壁。
蓍五十茎,韬以纁帛,贮以皂囊,纳之椟中,置于床北。
椟以竹筒或坚木或布漆为之,圆径三寸,且其长如蓍草之长。半为底,半为盖,下别为台函之,使不偃仆。
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
格以横木板为之,高一尺,长竟床,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下施横足,侧立案上。
置香炉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齐,侧皆反。
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毕,少退,北面立,筮者进立于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者右还北向立。
两手奉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去囊解韬,置于椟东。合五十策,两手执之,薰于炉上。
此后所用蓍策之数,其说并见《启蒙》。
命之曰:“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乃以在手取一策,反于椟中,而以左在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两大刻。
此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
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在手取在大刻之一策,挂于左手之小指间。
此第二营,近谓挂一以象三者也。
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揲,食列反。
此第三营之半,所谓之以四以象四时者也。
次归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扐之左手无名指间。
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
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
此第三营之半。
次归其所余之策如前,而扐之左手中指之间。
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再扐以象再闰者也。一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三,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通挂一之策,不五则九。五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者三而耦者一也。
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挂二扐之策,置于格上第一小刻。
以东为上,后放此。
是为一变,再以两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
或四十四策或四十策。
复四营如第一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是为二变。复,扶又反。营,于平反,下同。
二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在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通挂一之策,不四则八。四以一其四而为奇,八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耦各得四之二焉。
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
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
复四营如第二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是为三变。
三变余策,与二变同。
三变既毕,乃视其三变所得挂扐过揲之策,而画其爻于版。
挂扐之数,五四为奇,九八为耦。挂扐三奇合十三策,则过揲三十六策而为老阳,其画为“□”,所谓重也。挂扐两奇一耦合十七策,则过揲三十二策而为少阴,其昼为“--”,所谓拆也。挂扐两耦一奇,合二十一策,则过揲二十八策而为少阳,其画为“—”,所谓单也。挂扐三耦合二十五策,则过揲二十四策而为老阴,其画为“×”,所谓交也。
如是每三变而成爻。
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三,第十六,凡六变并同,但第三变以下不命,而但用四十九蓍耳。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七,凡六变亦同。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第十五,第十八,凡六变亦同。
凡十有八变而成卦,乃考其卦之变,而占其事之吉凶。
卦变别有图,说见《启蒙》。
礼毕,韬蓍袭之以囊,入椟加盖,收笔砚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
如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揖筮者而退。
本义卦歌
伏羲六十四挂次序图
伏羲六十四挂次序图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卷一.上经
乾卦: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利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务,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仪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人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故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退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天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进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谓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为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天时合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坤卦: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也,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驯致其道,指坚冰也。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 也。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成田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墄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履霜坚冰至,善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而立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屯卦: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易建侯而不宁。象曰:云蕾屯君子以经纶。初九亅磐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反常也。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而往明也。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蒙卦: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非我求童梦,童梦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九二,包蒙吉,那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上九撃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利御寇上下顺也。
需卦: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晏乐。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未失常也。九二,需于沙,小有言,以吉终也。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吉。以中正也。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讼卦: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做事谋始。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九二,不克讼归而捕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捕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九五讼元吉。讼元吉,以中正也。上九,或锡之鞶带,中朝三榹之。象曰:以讼受服,也不足敬也。
师卦: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初六,师出以律。失律凶也。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六五,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师,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师,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比卦: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见万国亲诸侯。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比于贤以从上也。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 懿文德。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履卦: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六三,眇能视,不足以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九五,夬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泰卦: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向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以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其彚征,吉。象曰:拔茅茹正,吉,志在外也。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王。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于禄。初六,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吝。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繋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同人卦: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衍词)。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九三,伏绒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醒。象曰:伏绒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弗,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大有卦: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为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吝。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名辨析也。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谦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道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o)多,益寡,称称物平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豫卦: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从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初六,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六二,介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赞。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随卦:元亨,利贞,无咎。彖曰: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元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悔人入宴息。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不失也。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谦与也。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蛊卦: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下行也。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益承考也。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临卦: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下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骄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六四,自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六五,知临,大君子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上六,教临,吉无咎。象曰:教临之吉志在内也。
观卦: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六二,闚观利女子贞。象曰:闚观利女子贞,亦可丑也。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噬嗑卦:亨利用狱。彖曰:顺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勑法。初九,屡校灭趾,无咎。象曰屡校灭趾,不行也。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九四,噬乾胏得金夫利艰贞。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上九,何校灭耳,凶。何校灭耳,听不明也。
贲卦: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人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吉终莫之陵也。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六五,贲于丘园舒昂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剥卦: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初六,剥牀以足,灭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六二,剥床以辨灭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妾近灾也。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卢。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虑终不可用也。
卷二.下经
咸卦:亨,利,贞,取女吉。
遯卦:亨,小 利贞。
卷三
繋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汤。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署。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縏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事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忧。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变之者善也,成之者行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为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储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为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像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便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専,其动也直,是以大生言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直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繋辞焉以断其吉凶也。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嚼,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居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乎尔者乎。居其室出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乎尔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尔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火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知其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法之矣。慢藏悔盗。冶容悔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天以,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事毕矣。顕道神得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为乎。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者,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自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神,闭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大(太)极,是 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隠,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衅衅者莫大乎著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繋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顺也,人之所助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繋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其利,故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见以天下之动者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繋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者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繋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要在其中矣刚柔想推,变在其中矣。繋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有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尽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惘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之没,神农氏作。斲木为为耜,柔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禹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禹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盖取诸随,垂门撃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楝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其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者。是故吉凶生悔吝诸也。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U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而君一民也。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 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署来。,署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曲以求信来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人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神必危即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可得见者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动。不为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而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而无尚,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君子安而不忘其危,存而不忘其亡,治而不忘其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繋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某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焉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天地絪縕,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德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明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明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第七章 易之兴也,于其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亨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敌。无师保如临父母。初丰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是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君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四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第十章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有杂故曰文,文不当故曰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盛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某鬼某,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吉,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判者器辞慙中心疑者其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巫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卷四
说卦传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里于义。穷理尽性以致于命。
第二章 昔者圣人以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花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观六位而成章。
第三章 天地定位i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想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相见乎离,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了,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艮,为狗。兑,为羊。
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首。兑,为口。
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目。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再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圆,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其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得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髪,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揉,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每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曵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鼈,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序卦传
上篇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物稺,必不可养也,故受之以需。需,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故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而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贲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以,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頣。頣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下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妻。有夫妻,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妻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尽必有所伤,故受之以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家人。家道穷必乘,故受之以睽。睽者,乘也。乘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 ,故受之以革。各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以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仪,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殆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伤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眀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也速也。恒,久也。丽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未济,离上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比,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与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艮,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其他信息
二千多年来,孔子受到官方的提倡和保护。历朝历代都尊孔,并封给孔子种种称号。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心丧三年,庐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为名相、博士、大儒。1974年出生在台湾之孔垂长先生,为其79代嫡孙。孔子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仁宗至和二(1055年)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自诞生朱熹注解《周易本义》的宋朝之后,历代朝廷或政府对孔子的尊崇,有赠无减。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大成至圣先师”。
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也就备受其之后历代朝廷或政府青睐。宋嘉泰年间,有朱熹注解的《易本义》稿本流传。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成书后,有朱鉴刊本,吴革刊本。《四库全书》收入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十二卷本,并附有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四卷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和《刘氏传经堂丛书》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十二卷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铅排本《四书五经》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易学丛刊》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四卷本;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本义.朱熹注》四卷单行本。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周易本义》】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周易本义》 小编为您整理《周易本义》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