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夏节
该词来自梵巴文,“考”意为“进入”,“攀萨”意为“雨季”、“雨期”。守夏节源于古印度僧尼雨期禁足安居的习俗。认为在泰历八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三个月内外出易伤稻谷和草木小虫,应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间称为雨安居期,禁止僧尼外出。泰国政府规定守夏节全国放假一天,以便人民参加守夏节活动。守夏节前,僧侣要清扫寺院和僧舍。守夏节之日,全寺僧人举行入夏安居仪式,礼佛诵经并诵念“贫道将在此寺守夏安居三个月”三遍。然后一般僧人向高僧忏悔过失。之后,各寺院和僧人互送鲜花、香烛互致敬意和忏悔。仪式后,僧人开始安居修学。守夏节早晨,平民百姓普遍到寺院施斋,所施斋饭除新鲜饭食菜肴外,还有传统糕点蕉叶兹粑。同时奉献蜡烛丛及甘蔗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日用品。并且制作可燃三个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蜡烛,敲锣打鼓送到寺庙,供僧人在守夏节诵经时使用。傍晚,人们手持鲜花和点燃的蜡烛,在寺院举行隆重的巡烛仪式,守夏节活动达到高潮。在守夏节期间,许多善男信女将出家三个月,或天天聆听僧侣诵经,或在家中持守佛律八戒,示对佛教的虔诚。
守夏节(wan-kao-phansa)与解夏节(wan-ok-phansa)是最盛大的佛教节日。守夏节有一天的法定假日,解夏节没有法定假日,但人们一般会利用周末的时间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时间
守夏节是在阴历八月下弦月初一(大约在阳历的七月中旬)。安居期是指从阴历八月下弦月初一到十一月上弦月十五这三个月雨季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僧人不得远行投宿他地,每天必须回本人所在寺庙过夜。
在安居期内,佛教徒和佛僧必须通过持守戒律来净化自身。僧人将静心学习佛法,持守戒律。如果僧人出家期间能在安居期结束的时候接受俗众奉献的僧衣(伽亭),那么将获得极大的功德。
就普通村民而言,不少人会在安居期内严格持戒。一些在家居士坚持在安居期内的每个佛日听僧人说法,做早晚功课并持守佛教戒律。进入安居期也是社会净化活动的开始,很多平日爱饮酒的男子在这三个月内戒酒,这也是获得功德的行为。守夏节的那天,电视里直播了在曼谷附近的一家寺院广场上举行的大型宣誓戒酒的仪式,不少人身着白色服装,发誓在安居期内不饮酒,保持纯洁。不知道集体戒酒是否带来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下降,但可以肯定安居期作为一个特殊的时段提醒人们反省自己的日常行为。持守戒律是安居期最突出的主题,整个社会由此而开展了一场净化运动,无论神圣世界还是世俗社会,保持纯洁都是善的前提。
来历
故事
阴历十一月上弦月十五是安居期的最后一天,是解夏节,前后共三天在寺庙都有施僧的活动,人们通过布施和奉献来表达对严守僧规戒律的僧伽的尊敬。在安居期结束之后会举行一系列盛大的仪式活动,包括宣讲本生经和奉献伽亭等。这些活动宣扬了奉献精神并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流动。
每年的安居期结束之后,曲乡寺都举行宣讲本生经(thet-mahachat)的活动,由僧人担当宣讲人。本生经在广义上指的是佛祖前世的故事,这里专指家喻户晓的魏萨哆的故事,共有13篇。在宣讲的前一天,寺庙委员会成员在会场布置了芭蕉树和甘蔗,把它们拴在柱子和法座上,因为故事的主人公住在森林里,所以会场要布置得像茂密的森林,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在转世成为佛祖之前,佛祖共轮回了499次,最后一次转世为一个城邦主的儿子,叫魏萨哆(phra-Wetsandon)。魏萨哆的妻子叫玛里(Matsi),生有女儿甘韩(Kanha)和儿子查里(chali)。魏萨哆非常善良,心怀慈悲(chai-bun),从不拒绝向他乞讨的人。有一年邻邦大旱,当地人求雨也不见效,祭司认为只有去魏萨哆所在的城邦求得一头白象才能解除干旱。于是祭司去乞求白象,魏萨哆答应了他的请求,将城邦的象征物给予了他们。城邦的人民对失去白象感到愤怒,要求把魏萨哆流放,魏萨哆带着妻子儿女来到森林。魏萨哆本有大象坐骑,路上有人向他要,他便把大象施舍给他人;魏萨哆有随身财物,一路上有人向他乞讨,他便将财物施与他人。最后,魏除了妻子儿女一无所有。
米达(Mitta)是富翁的女儿,年轻美貌。楚冲(Chuchok)是一个又老又丑的乞丐,到处讨钱。楚冲得来的钱很热,因为施舍的人都专心行善,在施舍前把钱放在手心里并双手举至头顶表示祈祷,这样的钱很热,能把别的钱带走。楚冲把讨来的钱存在米达的父亲那里,结果楚冲的钱把米达父亲的金钱全带走了,米达的父亲没有钱还给楚冲,只好把女儿给楚冲做妻子。米达作为妻子表现很出色,到了时间就煮饭烧菜打水,勤劳操持家务,温柔贤惠,从无怨言。其他人家的丈夫见了都说米达把丈夫服侍得好,不用让丈夫干家务,于是打骂自己的老婆为什么不能像米达一样,这使得其他人家的女人嫉妒米达。为了不惹恼那些懒惰的家庭主妇,米达让丈夫去向魏萨哆乞讨甘韩和查里做仆人。
楚冲走了很远,通过打听找到了住在森林里的魏萨哆。魏萨哆答应了楚冲提出的请求,可孩子们哭泣着不愿离开父亲做他人的奴仆,楚冲打骂两个孩子,魏萨哆见了心里很生气,但他忍着什么也没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楚冲强行拉走。天神同情魏萨哆的妻子,担心有一天魏萨哆会连妻子也送给他人,于是天神装扮成普通人,向魏萨哆索求玛里,果然不出所料,魏萨哆把妻子给了对方。天神把玛里带到天上,让她暂时寄居在那里。魏萨哆孤身一人住在森林。
楚冲和两个孩子沿路乞讨。走着走着,他们迷了路,来到一个城邦。城邦的主人恰好是魏萨哆的父亲,孩子的祖父。城邦主赎回自己的孙儿孙女,设席款待,楚冲从没有享用过这么可口的佳肴,吃得太多,肚子胀破而死。最后,魏萨哆的父亲去森林里接回自己的儿子,玛里也回到丈夫身边,全家人团圆。后来查里继承了祖父的爵位,成为新的邦主。
道理
这则本生经的情节发展的特点在于,善与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魏萨哆答应了楚冲过分的要求,看到楚冲打骂自己的儿女也强忍怒火,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容忍心态。结局并没有通过善与恶的较量来进行铺垫,一个急转使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当中,强烈地表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果这一永恒的道德因果法则。最令人们感叹的地方在于魏萨哆连妻子儿女也可以施舍给他人,正是这种给予一切的精神决定了魏萨哆在来世能够觉悟并涅盘,摆脱生死轮回,永享天堂之乐。本生经让人们明白,要在来世获得幸福必须在今世积极给予。宣讲本生经通过传扬佛祖的事迹来昭示给予的精神和解脱的道路,这种精神也贯穿在所有的佛教节日当中。
活动
奉献伽亭(thot-kathin)是指在安居期结束后至水灯节之前的一个月内,人们向僧人施舍僧衣,并为寺庙募捐。人们认为奉献伽亭将获取极大的功德,因为与送孩子出家一样,为寺庙募捐是宗教得以存在的重要条件。因为寺庙是地方社会中公共资源的中心,因此,奉献伽亭实质上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机制。
在奉献伽亭之前,寺庙委员会将提前一到两个月决定仪式的举办日期,并印发邀请信。奉献仪式有两种:一种是有人预先确定将担任仪式的主席,独自捐献大额资金,要是有好几人同时想担任同一寺庙的主席,出资最多的施主将优先;第二种是没有人预定主席的位置,由村民和其他人集体奉献。整个活动由临时成立的僧方执行委员会和善士方执行委员会共同筹划,委员们既是捐款活动的带头人,又分别负责从僧界和俗界寻找支持。
寺庙想修建大型建筑,如佛殿、讲经堂或火葬台,一般都需要通过奉献伽亭仪式筹集资金。因此,奉献伽亭直接关系到寺庙的延续与发展,是各个寺庙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捐献仪式。2003年11月1日,曲乡寺举行了奉献伽亭的仪式,总共得到捐款229,224铢。从曲乡寺和其他寺庙的情况来看,奉献伽亭中捐款的主要来源有:
(1)当地居民。曲乡村民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共同组成了曲乡委员会。村长和他们的助理负责向每个家庭发放邀请信。在举行奉献仪式的那天,村民们将聚集在寺庙里,把写有姓名装有现金的信封投进捐款箱中。所有信封由在场村民当场打开并点数,如果有人捐款额较大,达到500铢以上,主持人将通过麦克风宣布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数额。捐款数额较大的人当中除了那些家境比较宽裕且以乐善好施出名的村民,还包括当地的部门领导,如健康中心的主任和校长等。另外,来自曼谷在曲乡办厂的赵先生捐资1,000铢,另一位来自东北部在曲乡做生意的女老板为午餐捐助了大米和菜肴,这位热心的女士在曲乡租地开木材店六年了,她说住在曲乡就像是曲乡人,她喜欢做功德。
僧方执行委员会和善士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们也是重要的捐款人。僧委会的成员包括曲乡寺的住持和全体僧团以及来自曼谷一所寺庙的华法师。华法师是曲乡人,在曲乡寺出家后去了曼谷,他独自捐款7万铢。善士方执行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是地方领导乡长和乡行政机构的主席,他们至少要捐款1,000铢。担任委员会委员既是荣誉也是义务。
曲乡村民还主动承担起东家的责任,寺庙除了购买冰块和纯净水之外不需要其他花费,午餐全由村民无偿资助。各村村民都集体准备好几样菜肴、甜品或水果来招待前来奉献的人们,既丰富又节俭。
(2)不少村民还邀请在外地的亲戚或朋友一起来参加奉献仪式,由此形成了多个委员会和多条“线路”。
在曲乡寺的捐款中,来自外地的主要委员会有曼谷委员会、泰国航空公司委员会和来自阿府五个不同公司的委员会。
每年华法师都会参加曲乡寺的捐款活动并给予支持,而且有不少追随他的信徒也常从曼谷来参加曲乡的活动并捐款,组成了曼谷委员会。这次来自曼谷的信徒共捐资2万多铢。
村民中有一部分活跃的年青人,他们大部分在工厂或公司工作,通过向工友散发邀请信来为曲乡寺捐资。例如,一位37岁的女工人清在一家日资公司工作了16年,她共向工友发放了50封邀请信。举行奉献仪式的那天,清当场打开收集的信封,共获得5,030铢的捐款。她说工友们互相发放奉献伽亭的邀请信,如果自己曾经接受他人的邀请,他人也会接受自己的邀请,每年她本人都要接受十来封奉献伽亭的邀请信。仪式结束后,寺庙住持送给清一小箱小佛像作为纪念品,让她转交给工友们。三村村长的儿子在泰国航空公司工作,他组织同事们成立了一个70余人的委员会,来自各个委员和他们的家庭的捐款达到了32,000余铢。
在捐款活动中,亲戚关系也是重要的人际资源。像在曲乡寺奉献伽亭之后不久,曲乡的金大妈组织亲朋好友一共九人去泰国北部甘烹碧府的一所寺庙奉献伽亭,因为金的女婿的父亲退休后在那里出家。那所寺庙正在兴建讲经堂,当地村民大部分以种植旱地作物为生,收入较少,因此来自外地的资源非常重要。金大妈组织的小组一共筹集了7,000多铢。金的亲家母也带着儿女子孙从曼谷来参加仪式,亲家母是非常虔诚的信徒,她捐资10万铢。最后该寺庙得到的捐款总数达到了22万余铢。
开放地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友好联系都可能在募捐中发挥作用。例如那县县长组织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去他曾经工作过的东北部奉献伽亭,因为那里比较贫穷;在曲乡寺2003年的奉献伽亭中,曲乡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捐资2,000铢,府议会议员捐资3,000铢,准备竞选下届府议会议员、刚退休的县*局局长先生也捐资1,000铢;一些公司、社团也会选择某些较为偏远的寺庙集体奉献。总之,在奉献伽亭期间的一个月内,曲乡人或者说全国的人都纷纷为各地的寺庙捐资。
(3)如果是皇家寺院,那么将得到王室成员的奉献。
在奉献伽亭期,王室新闻不断报道国王以及王室成员通过奉献伽亭来增进功德的事迹。例如在2003年10月20日,国王在王子的陪同下为一寺庙奉献伽亭;10月31日,诗琳通公主在外府的一所寺庙奉献伽亭;11月4日,王妃在佛统府的一所著名寺庙进行了奉献。
总之,奉献伽亭是全社会的礼佛盛会,社会成员以各种组合方式普遍参与到这一盛会中来,并通过奉献行为彰显佛祖昭示的给予信念。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不断从国家的经济中心向边缘地区、从较高阶层向较低阶层流动,从而实现了社会利益的再分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守夏节】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