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宝螺

时间:2024/9/16 2:07:1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宝螺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的潮间、岩礁、珊瑚礁、泥沙海底中,种类繁多,共307种。宝螺集食用、玩赏和装饰为一身,深得人们喜爱。其中最出色的当属黑星宝螺,表面布满了黑色斑点,酷似美洲虎的斑纹,色泽光耀夺目,令玩赏者爱不释手。因其外壳质优价高,采集者采到后通常会埋到沙内,待其肉体腐烂后洗净售壳。还有一种黄宝螺,自古便与人类密不可分,历史上世界各地都曾用它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 中文学名: 宝螺科
  • 拉丁学名: Cypraeidae
  • 英文名: Cowries
  • 别称: 宝贝科
  • 界: 动物界
  • 门: 软体动物门
  • 纲: 腹足钢
  • 目: 中腹足目
  • 科: 宝螺科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宝螺科(Cypraeidae)种类繁多、数量大。贝壳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螺旋部至成体时几乎消失;壳面平滑而富有光泽,表面镀有一层珐琅质,花纹色彩丰富。壳口狭长,在壳体背面的中央线上呈缝状,共长度几乎等于壳长,两唇具齿;吻和水管都比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发达,一般具有外触角,生活时外套膜伸展将贝壳包被起来,成体无厣。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从潮间带至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踪迹。主要以藻类或珊瑚动物等为食。

生长与分布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从潮间带至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踪迹。种类繁多,完全为海产。渗透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最远达35纬度。大多数物种生活在珊瑚礁附近,水的温度不得低于15℃(除极少数例外)。在海洋中可以下潜的最大深度为800米。大多数形式都是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岩石和珊瑚的裂缝和小洞穴里。

形态及特征

宝螺种类繁多,数量大。从小型到中等大型。贝壳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螺旋部在幼体时尚存,至成体时几乎消失;贝壳坚固,表面光滑或具有突起,富有光泽,状如瓷。壳面具各种色彩和花纹,极其丰富。壳口狭长,两唇具齿;成体无厣。富有光泽。成年个体的螺旋部极小,一般埋于体螺层中,壳口狭长,唇缘厚,一般具有齿。无厣。吻和水管都比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发达,一般具有外触角。生活时外套膜伸展将贝壳包被起来。头部发达呈筒状而稍词扁,吻和水管均短,触角长锥状,眼位于触角基部的外侧,足部肌肉发达,呈椭圆形,外套膜发达,伸展出后可包被贝壳其上,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乳突起,非常美丽,外套膜除分泌贝壳外,还具有呼吸作用。

生活习性

宝螺科的动物,行动缓慢,怕强光,白天蛰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黄昏时外出觅食,是肉食性的种类。大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行动缓慢,据记载,行动快的每分钟可向前爬行15厘米,慢的向前移动仅约7厘米。当潮水每天有规律的退出后,宝螺类多隐藏到礁石块下面、洞穴内或藻类丛生的阴暗处。它们是昼伏夜出,每到黄昏夜幕降临后,它们便爬出来活动,所以,白天很难采到生活的宝螺,但当夜间再到海滩珊瑚礁盘间采集时,便很容易采到生活宝螺。当夜间它们出来活动时,它那绚丽多彩的外套膜,便从壳口出来向两侧伸展覆盖整个贝壳,同时,外套膜上美丽似花的各式各样乳突起也伸了出来,其长椭圆形发达的足,也同时从壳口出来,爬行于珊瑚礁盘上或附近的沙滩上,缓缓向前爬行寻觅食物或寻配偶。它们主要以珊瑚动物为食,此外,海绵、有孔虫和小的甲壳动物等,也是它们猎取食物的对象。进食时,主要依靠一个较窄长的齿舌进行活动。它们还有一个奇特的习性,当四处爬行时,或翘起尾巴,然后又突然放下,这也是一种防御手段。

繁殖方式

雌雄异体,产卵季节多在3-7月,卵一般产在珊瑚洞穴,空贝壳及阴暗的地方。母贝产卵后并不离开卵群,仍卧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护,直到孵化为止。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宝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宝螺 小编为您整理宝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