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根据头颅骨的DNA测试,于中世纪饲养在伦敦塔内的是巴巴里狮。放射性碳定年法检测后发现,这些头颅骨属于1280-1385年及1420-1480年。在前2000年沿尼罗河及西奈半岛文明的增加,基因流动受到阻碍,令巴巴里狮被孤立出来。它们在约100年前仍然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及摩洛哥的野外。
于19世纪及20世纪初,酒店及马戏团内均会饲养巴巴里狮。在伦敦塔内的狮子于1835年因人道问题而迁往伦敦动物园。在一些巴巴里狮后裔中发现了一个独有的线粒体DNA单模标本,故其亚种地位得以确立。这个发现可以帮助在分子层面分辨巴巴里狮。五个样本发现摩洛哥苏丹所饲养的后裔并非源自巴巴里狮。另外一只在新维德县动物园的狮子,根据线粒体DNA的测试结果,发现并非源自撒哈拉以南非洲,故有可能是巴巴里狮的后裔。
很久以前,强大的罗马人征服了其它地方的种种文明,同时,他们也征服了巴巴里狮子。被罗马人征服的其它国家中的人民被迫成为罗马的奴隶。狮子也被运送到可容纳二十五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供人们娱乐。
有时,人们会安排狮子们与剑斗士进行格斗表演;有时,又会被基督教徒挑斗,还有的罗马皇帝为了举行一次盛大的战争胜利纪念游行,而捕获六百只狮子运到罗马。在罗马帝国灭亡之时,北非的大部分地域已经再也看不到巴巴里狮子的踪影了。控制了北非的并不是罗马人,更不是巴巴里狮,而是沙漠。家畜的过剩放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哪怕是有一点点绿色覆盖的地方,人们就会把大量的家畜赶到此地,就连狮子也被赶跑了,这种情况就一直这样恶性循环着,直到这里变成了一片广阔的沙漠。
到了20世纪,巴巴里狮已所剩不足600只,但人类仍然在无情地捕杀着它们。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到了1914年,巴巴里狮已经不到150只。1922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这是人类最后一次在野外见到巴巴里狮。1925年,巴巴里狮(纯种)被认为灭绝。不过在约70多年以后,专家们发现,在一些动物园或马戏团内仍有不少巴巴里狮血统的混血狮子存在,这些混血巴巴里狮子的共同特点是:鬓毛很黑且长,头颅和体型也大,四肢粗短。
生长与分布
巴巴里狮子居住的阿特拉斯山脉的周边的国家,包括巴巴里海岸、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马格里布。阿特拉斯山脉和非洲地区的其他地区相比温度寒冷,尤其是在冬天。巴巴里狮子骄傲的生活在这些区域,始终没有离开,特别是在格里布东部马。
巴巴里狮子曾经遍布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和突尼斯,人类是它们的唯一敌人。它们是罗马人的斗兽、牧民的敌人、苏丹的宠物、狩猎非洲的终极目标。这个亚种的狮子是指名亚种,也就是在西方世界最早被认识、最早被命名的亚种。也就是说形貌特征比其他亚种都更接近老虎。它的生活习性也同老虎类似倾向于独居,不如其他亚种的狮子那样喜欢结群活动,估计它也是唯一独居生活的狮子。
形态及特征
巴巴里狮子雄性体长2.35-2.8米,雌性体长2.35-2.5米,最大的达3.25米;尾长75厘米,体重270-300千克。是狮子中的第二大亚种。
它们从肩胛骨一直披到后背中部的华美鬣鬃闻名遐迩,肘部是丛生的鬃毛,浓密的鬃毛流苏般从腹部一直延伸到大腿内侧。它们比撒哈拉亚种的同宗狮子体形更健壮,宽阔的面庞上镶嵌着一双清澈的灰色眼睛, 那是晒白了的沙子的颜色,稍淡于南方狮子眼睛特有的琥珀色。眼珠是透明的,不像撒哈拉以南的狮子是棕黄色琥珀色。
它的毛色发灰,皮毛长而蓬乱。雄狮的鬃毛遍及头颈、蔓延到后背膀和腹部。鬃毛颜色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变化,从头颈开始,越向后颜色越深。雌狮和幼狮的颈部、前腿后侧、腹部上也长有长毛。
它们是狮子的表率,拥有巨大的体形、浓密的鬃毛,完全符合人类的雄性审美。但是巴巴里狮比现存狮子个子更大。1758 年,林奈用双名法为狮子命名,用它们作为模式标本。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巴巴里狮】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巴巴里狮 小编为您整理巴巴里狮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