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叶海龙(学名:Phycodurus eques)是海龙科,叶海龙属鱼类。体长平均30厘米,身体由骨质板组成。吻管状,内部无牙,细长。胸鳍位于颈部,背鳍则沿脊椎延伸至整条背部。身体有用于抵御掠食者的硬刺。其体表生有许多海藻叶瓣状的扁平半透明附肢。
常栖息于含有较多大型藻类的温带沿海水域。生活在礁石、沙床和海草草甸中。一般活动深度为5-15米。叶海龙善于伪装,依靠海藻状附肢进行拟态。其性格孤僻,喜独居,游泳能力弱,方向感较强。主食为糠虾,也吃其他小型甲壳类,浮游生物等。摄食时会将吻下部撑大,并将猎物吸入,直接吞下猎物整体。该种寿命为7-10年。
叶海龙无明显繁殖季节。由雄性负责孵化后代。孵化期平均6-8周。幼体吻很短,且叶状附肢较少。它们会在浅水区域依靠卵黄囊提供的营养生活2天。幼体出会在1-2年内完全发育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生长与分布
叶海龙常栖息在水温为13-19℃之间、且含有较多大型藻类的温带沿海水域。生活在礁石、沙床及靠近珊瑚礁的海草床和海草草甸中。一般活动深度范围为5-15米,最低栖息深度为30米。
形态及特征
叶海龙体长平均约30厘米,最大可达50厘米。身体由骨质板组成,在其身体上呈现出一排坚硬的外骨骼环和一个管状的吻。吻内无牙,细长,眼睛位于吻的上方。胸鳍位于颈部,背鳍则沿脊椎延伸至整条背部。身体两侧有数根用于抵御掠食者的硬刺。其体表生有许多海藻叶片状的扁平半透明附肢,头顶有数根模仿海藻幼苗的须。附肢有助于该种对海藻进行模仿拟态。
该种体色多变,与年龄,地点,食物和周围环境均有关。生活于较浅海域的叶海龙身体呈黄褐色或绿色,体侧纵条纹呈粉红色,叶状附肢棕绿色;深水海域生活的叶海龙身体则呈灰褐色或酒红色,叶状附肢绿色、黄棕色至浅棕色,体侧纵条纹白色,眼下方并有一白色斑块延伸至吻。叶海龙幼体体表花纹及附肢呈黑色,附肢末梢呈蓝色。
生活习性
叶海龙该种寿命为7-10年。其性格孤僻,常独居,很少于同种之间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也没有固定的家庭或群体。雄性和雌性叶海龙有时会一起行动,而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交配而已。该种有很强的方向感,可以游到100米之外的地方,并毫不费力地返回到原先的地点。每条叶海龙的领地最大可达5公顷。
善伪装,可以依靠海藻状附肢的拟态来保护自己,不被天敌发现。其骨质身体及体侧的尖刺也是对自身良好的防御,往往能惊吓到捕食者。但该种身体坚硬,限制了流动性。唯一能使自己在水中移动的方式是快速摆动臀鳍和腹鳍。胸鳍则主要用于控制移动的方向。叶海龙鳔中的空气可以波动,所以它们可以保持身体静止在原地的位置,或在水中垂直上下移动。由于叶海龙的游泳能力极弱,当遇到强大洋流或暴风雨时有可能会因过度疲劳而死亡。
叶海龙没有牙齿和胃,因此它们几乎是在不断地进食。该种会在很广的范围内大量捕猎。主食为糠虾,也吃其他小型甲壳类,浮游生物和细小的幼鱼为食。摄食时会将吻下部撑大,并将猎物吸入,直接吞下猎物整体。冬季食物稀少的时候,它们会迁移到更深的水域。
繁殖方式
叶海龙一年内均能繁殖,无明显繁殖季节。该种由雄性负责孵化后代。雌性叶海龙产卵200-300粒,卵径4毫米。同时雄性在尾部长出许多毛细血管,然后进行膨胀、起皱,形成约120个卵托,卵托在卵嵌入后会速度硬化。此时雌性会将卵转移到雄性的卵托上受精,日后由雄性携带于尾部孵化。
孵化期平均6-8周,叶海龙幼体会从卵囊中较紧致的位置破出,尾部最先伸出。幼体吻很短,且叶状附肢较少。它们会在浅水区域的基层沉淀下来,依靠卵黄囊提供的营养生活2天,待到它们的吻更加明显,并且有能力进行捕猎。幼体出生时长约2厘米,但在1年内即可以生长到20厘米。1-2年内,叶海龙完全发育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叶海龙】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