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种类
美洲雕鸮之下命名了很多亚种,但是其中很多都是一些个体或渐变群。亚种的分别主要是在毛色及大小,而且一般都符合格洛格尔律或伯格曼定律。
指名亚种:分布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至德克萨斯州东部;东北至加拿大新斯科细亚及爱德华王子岛。留鸟。身体呈褐色及赤褐色,下身有黑褐色的斑纹。脚呈黄褐色至浅黄色,一般有黑色斑纹。
巴西亚种:栖息在低地,散布在哥伦比亚东部至圭亚那、玻利维亚至巴西南部的亚马逊盆地至阿根廷北部。留鸟。这个亚种中亦有一些建议的亚种,包括B.v. scotinus、B.v.elutus及B.v.deserti。它们呈深褐色,喙很长。在巴西半干旱内陆群落的上尾及耳底有较多的白色。它们是唯一拥有琥珀色虹膜的亚种。
哈德逊湾亚种:繁殖分布地在英属哥伦比亚马更些,东至哈德逊湾;南端边界不详,但最少会至美国蒙大拿州及北达科他州,。非繁殖的一般会在南至南纬45°的地方出没,有时会南下得更远。其下包括被命名为B.v.occidentalis及B.v.sclariventris。旧有的名称B.v.wapacuthu有时也会用作称呼这个亚种,但却只能作为一个可疑名。
阿拉斯加亚种:此的群落可能只是一些走失的个体,或是哈德逊湾亚种、沿海林地亚种及西北亚种的过渡体。这是较为淡色的亚种,上身呈白色至浅黄色,下身有黑色斑纹。非常淡色的个体则会很像雌鸟的雪鸮。脚呈白色至浅黄色,有很少或没有斑纹。
加利福尼亚州亚种:分布在美国内华达山脉以西的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及南部,南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在圣地牙哥郡有与瓦哈卡州亚种的过渡体。留鸟。毛色呈褐色,下身有深色的斑纹。肱骨部份为黑色,脚掌呈深色斑纹。
沿海林地亚种:分布在阿拉斯加东南部至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太平洋海岸。留鸟。它们呈深沉灰色,下身有很多斑纹。脚呈暗色。
安第斯山亚种:分布在安地斯山脉,由哥伦比亚至秘鲁西北部的温带及高山荒原。留鸟。它们呈深灰褐色,有很深色的斑点。
瓦哈卡州亚种:分布在圣华金谷,向东南经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及犹他州南部,东至堪萨斯州西部及南至墨西哥格雷罗州及韦拉克鲁斯州西部。它们与下加利福尼亚州亚种的过渡体分布在圣地牙哥郡的西北亚种及洛矶山脉群落也在其分布地出没。是留鸟。它们细小及呈淡浅黄色,有不明显的斑纹。肱骨部份呈棕土色,脚半白色及没有斑纹。
尤卡坦半岛亚种:分布在尤卡坦半岛,留鸟。它们的体型细小至中等,淡色。
圣埃斯皮里图岛亚种:分布在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留鸟。它们的毛色像下加利福尼亚州亚种,但稍为细小。
大湖区亚种:繁殖分布地在加拿大东部。于冬天会向南的安大略省及美国东北部迁徙。很难与沿海林地亚种分辨。它们呈深灰色,有很多斑纹。脚呈淡色及狼斑纹。
西北亚种:繁殖分布地在阿拉斯加内陆,经英属哥伦比亚的山区至美国俄勒冈州、斯内克河及蒙大拿州西北部。冬天向南迁徙至科罗拉多州及德克萨斯州。很难与沿海林地亚种分辨。它们比沿海林地亚种较为灰色,但整体相似。脚有暗色的斑纹。
巴拿马亚种:分布在特万特佩克地峡至巴拿马西部,留鸟。它们呈中等身型,比尤卡坦半岛亚种较为深色。
生长与分布
美洲雕鸮适合许多栖息地和环境。它们生活在各种海拔高度上,从海平面到3352.8米。最常见于林地和开阔地的散布区域。栖息地包括落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热带雨林、潘帕平原、大草原、山区、沙漠、亚北区的冻土层、石滩、沼泽、红树林以及城乡人类住区。它们较少出没在极端气候的地区,并不会到湿地环境及高海拔的冻土层。所有已交配的美洲雕鸮都是留鸟,未交配的或幼鸟就会在较少食物供应的冬天离开,到处寻找伴侣及地盘。
美洲雕鸮原产于广阔的地理范围,覆盖北美大部分地区,并向南延伸至中美洲和南美洲。纬度范围是北纬68度(阿拉斯加北端附近)到南纬54度(巴西南端附近)。
现存(留鸟):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美国、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现存(非繁殖地):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现存和游荡:百慕大、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巴拿马、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形态及特征
美洲雕鸮体长46-68厘米,翼展长101-153厘米。雌鸟比雄鸟大,平均长55厘米,翼展长124厘米,体重900-2503克。体型大小因地理位置和性别而异。它们表现出反向性二态性,其中雌鸟比雄鸟大10-20%。雌鸟平均约1.7千克,而雄鸟平均1.3千克。这种二态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结论来自以下观察结果:美洲雕鸮通常不会迁移足够的距离,以与大小可能不同的亚种杂交。较大的个体分布在近极地,较小的个体则接近赤道。在北部纬度,它们往往具有更大的核心体和更长的翼展。它们的总长度为45.7-63.5厘米,翼展为127-152.4厘米。这与伯格曼法则是一致的,该法则指出,在广泛分布的属中,物种的较大个体位于北纬,而较小的个体位于南纬。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颜色也会存在差异。例如,沿海林地亚种(Bubovirginianussaturatus)是美洲雕鸮的一种栖息于林地的亚种,其颜色可能更深,更棕色。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加拿大下加利福尼亚沙漠栖息地的下加利福尼亚州亚种可能具有较浅,灰色的颜色。
像所有的猫头鹰一样,美洲雕鸮的脸部结构也很圆,眼睛朝前,从正前方可以看到双眼。面部盘为棕褐色至色浅黄色,眼睛周围变白,每侧都有明显的黑色边缘。眼睛为深浅不一的黄色,眼睑边缘发黑,眼眉突出且发白。美洲雕鸮有双目视觉,可以准确寻找猎物及在低光度下仍能看见。它们的眼睛大如人类的,但却不能在眼窝内转动。所以美洲雕鸮会转动头部。其颈部在身体保持不动时可以转动达270°。美洲雕鸮的听觉也很好。它们感觉深度的能力比人类更强。这是由于它们的耳朵并非在头的两侧,而是在头较高的位置。只要倾斜或转动头部,它们就可以准确测量声音的横向及直向位置。
它们的头顶上有独特的角状羽毛簇,耳簇绒很大而且很长很乱,通常比头部其他部位颜色更暗。顶冠的颜色与颏相似,但更暗。面部呈红色、褐色或灰色,喉咙有一片明显的白斑,鸣叫时膨胀。上体部分是温暖的棕褐色,呈斑驳状,并带有灰棕色、黑色和白色。胸部有黑色斑点和一些横杆,其余的下部是明暗不一。肩角的外部有较大的发白区域,不规则地标有一些深色的横条。肩膀上有一排发白的斑点,不是很明显。飞行时尾巴的羽毛明显有深色和浅色。原色的外缘为棕黄色,而内缘则浅得多。下体呈棕黄色,向腹部变浅,腹部为白色,各处分布着棕色、黑色、白色或棕褐色的条形波纹。背部颜色较深,有黑色和棕色的斑点。美洲雕鸮的虹膜黄色,其下巴西亚种(B.V.nacurutu)的虹膜则是琥珀色。其“角”并非耳朵或是真正的角,而只是绒毛或羽毛。下体浅色带有褐色斑纹。脚上至爪前都长有羽毛。个别及地区性的颜色都有分别:靠近极地的个体呈较浅色,而在中美洲的则呈深朱古力褐色。
鸟喙灰色。脚趾羽毛密集,脚趾末端仅有一小部分裸露,呈灰棕色。爪角黑色,爪尖黑色。随亚种一般颜色会有所不同。
生活习性
领地
美洲雕鸮是一夫一妻制,形成了配对后,会伴随幼鸟直至成年。繁殖对具有地域性,筑巢时,两性都可能对入侵者非常激进排斥,将其他繁殖对从其领土驱逐以确保获得猎物。但是,它们可能仅在靠近其巢穴的区域显示领地行为,而不能完全保护其领地。
美洲雕鸮的领地范围可变。尽管一只鸟人或一对鸟可能居住在一个家庭的范围内,但它们只能保护或防御较小区域的范围内。领地面积通常为5.26-5.56平方公里。美洲雕鸮主要通过鸣叫进行交流。这确立了领地优势,也被用来寻找伴侣。可以在数公里远的地方听到它们独特的地域称呼“hoo-hoohoooohoo-hoo”。它们在攻击猎物时大声尖叫。有时,呼声传递被用来确定物种密度。
活动
美洲雕鸮通常是在夜间猎食,活动通常在黄昏开始,但在某些地区,可能会在下午晚些时候或清晨出现。会站在高处等待猎物,再俯冲擒获猎物。栖息在障碍物和电线杆上,观察猎物,或在地面上缓慢滑行,从而狩猎。它们从高高的栖息处俯冲而下,折叠着翅膀,落到地上,然后抢走猎物。当猎物被大爪抓住时,通常会立即被杀死。爪的压力可以达到每平方吋500磅,远远超过人手的60磅的握力。它们也通过在地面上行走来捕捉小猎物或涉水猎捕青蛙和鱼类。众所周知,它们走进鸡舍去捕捉家禽。美洲雕鸮可以将啮齿动物和小兔子整个吞下,而较大的猎物则被带走并在喂食处或巢中撕开。通常在食用鸟类时,会丢弃腿和翼尖。在北方若捕到较大的猎物,它们会将吃剩的猎物冰冻起来,到有需要时再用体温来解冻。它们倾向在同一地方反刍食物。
美洲雕鸮利用它们的视线来寻找猎物并在黑暗中航行,甚至穿越茂密的森林。它们具有双眼视力,可以提供出色的正面视力,但视野较弱。它们可能会因创伤,病原体感染以及可能的遗传性遗传失调而失去视力。
食性
美洲雕鸮的威力足以捕获比自身体重2-3倍的猎物。主要狩猎体型小至中等的哺乳动物,捕获的猎物种类繁多(已鉴定超过250种)、但兔子和野兔是其首选猎物。哺乳动物的猎物包括浣熊、旱獭、鼩鼱科、蝙蝠、犰狳科、鼬属及沙鼠。它们更是豪猪及鼬鼠的天敌,包括貂、臭鼬、浣熊、犰狳、豪猪等。所有的啮齿动物、松鼠、大家鼠、松鼠、小鼠属、鼹科、田鼠、麝鼠和蝙蝠。有时可能会捕捉一些小的家犬和猫。鸟类的猎物包括所有其他猫头鹰(除雪鸮)、由体型小的戴菊鸟至大如大蓝鹭不等。涉禽,尤其是蹼鸡属及鸭科动物,松鸡、啄木鸟、乌鸦、火鸡、鸽子、红尾鹰、大蓝鹭、鸭子、天鹅、海鸥等。爬行动物包括蛇、乌龟、蜥蜴和年幼的短吻鳄。两栖动物包括青蛙、蟾蜍和蛇。其他食物包括鱼类、大型昆虫、蝎子、小龙虾、蠕虫、蜘蛛和道路被杀死的动物。也有纪录它们会同类相食。
美洲雕鸮没有嗅觉,因此对于地球上最臭的动物——臭鼬来说,美洲雕鸮是它们为数不多的天敌之一。有人曾在一只美洲雕鸮的巢里发现了57只臭鼬。
美洲雕鸮有吐"食丸"的习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并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块状,形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也叫唾余。美洲雕鸮的食丸非常大,长约7.6-10.2厘米,厚3.8厘米。食丸为深灰黑色且紧凑。重达3厘米的头骨全部反流。进食后6-10个小时,应将小丸重新排干。
声音
伴侣通过“求偶”仪式找到彼此,随着交配季节的临近,这种仪式的强度增加。雄鸟全年鸣叫,但雌鸟仅在交配季节鸣叫。
美洲雕鸮的声音种类繁多,从deep啪作响的低音到刺耳的尖叫声不等。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雄鸟的共鸣区域叫“hoo-hoohoooooohoo-hoo”。雄鸟和雌鸟都发出嘶哑的声音,但是雄鸟的声音比雌鸟的声音低。它们在攻击入侵者时发出嘶哑的“krrooo-oo”或尖叫声。其他声音包括被打扰的鸟儿发出的“哇哇呜呜呜呜呜呜呜......”,战来战去,狂吠。大多数呼叫发生在黄昏到午夜左右,或至黎明之前。
天敌
美洲雕鸮的卵及雏鸟是狐狸、郊狼或野猫的猎物。成鸟并没有天敌,但与鹰、雪鸮及其他美洲雕鸮对抗时可能会被杀死。它们并非受到威胁的生物。
繁殖方式
美洲雕鸮是北美洲最早繁殖的鸟类。筑巢季节是1月下旬或2月初,在10月的冬天雌雄鸟就开始互相呼唤。它们会在12月前交配。位于热带气候的族群,其繁殖季节很不明确。它们不是自己筑巢,而是利用其他鸟类的巢,例如鹰、乌鸦和苍鹭,还可能使用松鼠巢、树木中的空心洞、岩石洞穴、灌丛间,废弃的建筑物或人造平台。有时也会添加些羽毛。交配时,雌雄相互靠近,彼此翅膀下垂。还会发生相互鸟喙摩擦和整理的情况。它们在防御巢穴时极具攻击性,并且会继续攻击直到将入侵者杀死或赶走。
它们生产的雏鸟的数量取决于食物的可获得性和地理位置。在猎物丰度较低的年份中,雏鸟的数量较少。在东部沿海地区,认为有2个以上的雏鸟很少见。但是,在北美中部和西部,育雏规模通常为3-4只。美洲雕鸮每个季节产1-6枚卵,通常为2-4枚卵,孵化期26-35天。幼鸟在6-9周内出窝,到附近的树枝上活动,但是直到9-10周大时才能飞翔。雏鸟是逐渐断奶,所以会又被喂食几周。在夏季到来之前,会以家庭形式虽然散开但仍在一起,而在秋天之前,亚成鸟会离去。成鸟全年常留在其繁殖区附近,而幼鸟则广泛散开,秋季超过250公里。同一对区域最多可维护8只亚成鸟。它们在1-3年内达到性成熟。像其他地理分布较大的鸟类一样,相对于其所在地区纬度的增加,大也倾向于在今年晚些时候筑巢。
雄鸟和雌鸟在筑巢时交替休息和狩猎。大部分狩猎活动都由雄鸟进行,而雌鸟则花费很多时间来保护雏鸟。当猎物稀缺时,雌鸟更有可能无人看管雏鸟而外出寻找食物,尤其是当巢穴的大小大于平均大小时。它们巢的位置各不相同。在较晚的孵化区域,它们更有可能栖息在高处(不超过30米)。在大草原和早期孵化地区,会在灌木丛,悬崖拐角甚至地面上筑巢。
平均寿命为13岁,在野外最长寿命的记录是28岁。在圈养中,平均寿命为20年,最长记录的寿命为35年。诸如栖息地退化等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其寿命。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雕鸮】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