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大头鲤

时间:2024/9/16 0:41:1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大头鲤属于鲤科鱼类,体形似鲤,头大而宽,头长较体高或背鳍基为长,体长达40cm。大头鲤无须,或在口角具1对微小的须,体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偶鳍及尾鳍淡黄色,尾鳍下叶带红色。大头鲤为中上层鱼类,以浮游动物为食,兼食少量藻类,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大头鲤属于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
  • 中文学名: 大头鲤
  • 拉丁学名: Cyprinus pellegrini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辐鳍鱼纲
  • 目: 鲤形目
  • 科: 鲤科
  • 属: 鲤属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大头鲤以头大、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肉嫩味美等特点而闻名,是鱼中之上品,经济价值高。该鱼原分布于星云湖和杞麓湖,历史上是云南省的“四大珍稀名贵鱼类”之一,2011年被评为“云南六大名鱼”之一,在省内外闻名遐迩。据明《云南志》载:“大头鱼出星云湖,其头味甚美”。1869年,大头鲤标本被收藏于巴黎博物馆。大头鲤是适应高原中小型湖泊的特殊类群,它的生物学特点反映了湖泊变迁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星云湖水质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世纪70~80年代,大头鲤的渔获量在星云湖渔获物总产量中的比例急剧下降,1989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Ⅱ级)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次年列入《云南省珍稀水生动植物保护名录》, 1998 年被收录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目前已濒临绝迹。

形态及特征

尾柄细长。体长9~12厘米,最大体重可达2千克。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过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尾鳍下叶为橘红色。背鳍的起点大约于腹鳍相对,距尾鳍的基部比距吻端的距离略近。背鳍颌臀鳍硬刺的后缘均具锯齿。尾鳍呈深叉状。鳔具2室。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迅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量很少。

繁殖方式

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速度均匀,各龄鱼体的平均年增长量约60毫米。最大个体重2公斤,通常在1龄鱼中已有50%的个体性成熟,体重52克,而雄性体长仅117毫米,体重32克。大头鲤的怀狼量大,3~4龄鱼的怀卵量达13万粒。分批产卵,通常分为两批,两批之间相隔7天。每批产卵3天。过7天再产第二批卵。产卵期为5~6月,卵通常在晴天拂晓3~5时产于水下1~2米处,产粘性卵,卵粘附于水生管束植物上。以浮游动物为食,其中以枝角类和桡足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轮虫,此外还兼食少量硅藻,丝状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

价值及其他

种群现状

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1963年统计,大头鲤在星云湖占鱼类总产量的70%,在杞麓湖占30%。自20世纪7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引进食性相似的鳙及环境变迁影响,大头鲤资源日趋枯竭。1979年江川渔场用池塘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88年后又生产大规格鱼种放湖,使鱼产量逐步增长。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头鲤】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头鲤 小编为您整理大头鲤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