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细痣疣螈

时间:2024/9/16 0:40:3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细痣疣螈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动物,又名疣螈、黑痣疣螈。成年细痣疣螈体长11~15厘米,皮肤粗糙,有大的疣粒,似细痣,栖息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间密林地带,静水塘及其附近潮湿的腐叶中或树根下的土洞内,中低山区和林原水塘积水区。细痣疣螈分布于越南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的广东、广西以及西部的四川、贵州、甘肃等省,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中文学名: 细痣疣螈
  • 拉丁学名: Tylototriton asperrimus
  • 别称: 黑麒麟,山腊狗,疣螈,黑痣疣螈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两栖纲
  • 目: 有尾目
  • 科: 蝾螈科
  • 属: 疣螈属
  • 种: 细痣疣螈
  • 分布区域: 越南,中国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分布于越南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广西(瑶山、龙胜、忻城)、贵州(绥阳、荔波、雷山、遵义、大方)、湖南(桑植、浏阳)、安徽(岳西)等地。

形态及特征

细痣疣螈皮肤粗糙,有大的疣粒,似细痣,在产地还俗称为山腊狗。体长12—14厘米,尾长5—7厘米。雌性比雄性的体形略大。头部扁平,宽度大于长度,躯干浑圆或略扁,尾鳍褶弱,末端钝尖。吻部为梯形,吻端平切,鼻孔近吻端,唇缘平直,没有唇褶,口角距眼后角下后方较远,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八”形,前端会合或略分开,位于二内鼻孔之间,向后外侧斜行;舌小,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连,两侧游离。四肢较细而长,前后肢几等长;前肢前伸指末端达鼻孔;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遇或略重叠;前肢共有4指,指长顺序为3、2、4、1,第一、四指几相等;后肢有5趾,趾长顺序3、4、2、5、1;指、趾较为扁平,末端钝圆。尾短于头和身体的长度,尾很侧扁,尾肌不发达,背鳍褶较宽而薄,起始于尾基部;腹鳍褶窄而厚;肛部略隆起,肛孔为长裂形。皮肤极粗糙,除唇缘、指、趾及尾下缘光滑外,周身满布瘰粒和疣粒,头侧脊棱极显著,自吻端向两侧经过上眼睑内侧与耳后腺相连,耳后腺后端向内弯曲,头顶部因此显得凹陷,中间有“V”形脊棱与背正中脊棱相连;沿体两侧各有一排规则的圆形瘰粒13一16枚,一般瘰粒间界限分明,近尾部至尾基部的瘰粒逐递变小至不显著;颈褶明显;胸腹部有细密横皱纹。除指、趾、肛外缘及尾下缘为桔红色外,一般全身均为黑褐色,个别呈棕褐色。腹面青石板色。雄性的第二性征表现在肛裂长,其长度大约等于鼻间距,肛孔内壁有小乳突,后部较多;雌性的肛裂短,在繁殖季节隆起略成小丘状。

生活习性

细痣疣螈栖息于海拔500一1500米的山间密林地带,平时生活在陆地上,栖息于静水塘及其附近潮湿的腐叶中或树根下的土洞内,多在夜间捕食,觅食昆虫、蛞蝓、蚯蚓以及其他小动物。夏季繁殖期进入水池中,繁殖季节过后,离开水塘,陆栖生活。

繁殖方式

细痣疣螈产卵环境较为一致,常为林木繁茂、阔叶树和竹林所遮蔽、阴暗潮湿的水塘处。4~5月成年细痣疣螈集群在林间水塘或岸边活动,卵群产生水塘岸边坡地落叶层下,30~50粒一堆,卵径3毫米~4毫米,动物极浅棕色,植物极乳白色。

价值及其他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细痣疣螈】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细痣疣螈 小编为您整理细痣疣螈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