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拟兀鹫

时间:2024/11/24 2:41:4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拟兀鹫是中型兀鹫的一种,为亚洲仅有,其爪不锋利,不能活捉猎物,头部和颈部全部裸露,这是它突出的特征。它们以动物尸体为食,通常生活在离人类居住区较近的地方。拟兀鹫分布于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中文学名: 拟兀鹫
  • 拉丁学名: Pseudogyps bengalensis
  • 别称: 白背兀鹫,白腰秃鹰
  • 界: 动物界
  • 门: 脊椎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鸟纲
  • 亚纲: 今鸟亚纲
  • 目: 隼形目
  • 科: 鹰科
  • 属: 兀鹫属
  • 种: 拟兀鹫
  • 分布区域: 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或山脚平原地区,冬季常到小镇和村庄附近活动。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区域性灭绝:孟加拉国、中国(仅云南省有少量分布)、马来西亚。

旅鸟:文莱达鲁萨兰国、俄罗斯联邦。

形态及特征

拟兀鹫体长约83-120厘米。头被黄白色状羽和绒羽;头、颈灰色,有裸露区,颈基具白色绒羽组成的翎领。上体沙白色或茶褐色,具矛状条纹及淡色羽缘,下背白色,翅下具白色带。头和上颈裸露,具稀疏的黄色纤毛状羽;后颈有一簇污白色绒羽;肩、两翼和尾暗黑色;下背及腰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暗褐色并具淡色羽干纹。嘴灰绿色或铅灰色。脚暗绿灰色。

幼鸟头和颈较成鸟被有更多的发状羽和绒羽,颈翎簇羽多为长的披针性羽毛,绒羽较少,颜色亦更为暗褐色,具较宽的白色轴纹;下背和腰暗褐色,其余似成鸟,但较成鸟更淡和更褐。

生活习性

拟兀鹫是群居动物,在地上或岩坡上进食,时常成小群。白天活动,晚上在树上休息。飞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时50至55公里,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90公里。飞行的高度能达2700多米。叫声似沙哑的抱怨声,见到尸体时发出尖厉叫声。常单独在开阔的低地上空飞翔搜寻食物,偶尔也上到1500米的荒山裸岩地区寻找动物尸体,发现尸体后,本来分散寻找食物的个体很快就聚集了起来,一边尖叫着,一边争抢,很快尸体便被啄食一空,当地上仅剩下一堆骨头的时候才又各自散开。通常不吃活的动物,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和动物,在食物贫乏和饥饿的时候,也吃蛙、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和大的昆虫。要以动物尸体为食。

繁殖方式

拟兀鹫的繁殖期为11月到翌年3月。通常营巢于小镇或村庄附近树林中高大的树上,很少在开阔的农田地区树上营巢。常若干对在一起营巢,彼此离得很近,一个巢紧挨着另一巢,曾在一棵大树上发现有15个巢,以及在一小块丛林内发现了30-40个巢。有时每对也单独营巢。在无外界干扰和破坏的情况下,巢可以多年使用。

每窝产卵1枚,偶尔2枚,卵白色,通常没有斑,有时被有红褐色或红色斑。由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45-52天。雏乌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90天左右离巢。

价值及其他

种群现状

该物种曾经在世界上可能是最丰富的大型鸟类,这一物种全球人口数量几乎可以肯定在数百万只。然而,通过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数量急剧下降,估计成熟个体在2,500-9,999之间。实际不会超过为3,500-15,000只个体。

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钦太子雪山,山峰海拔高度多在5000米左右。,有保存较完好的高山针叶林为主的寒带原始森林。气候垂直差异很大,呈典型立体气候特征。保护区内有拟兀鹫。

中国云南德钦县城东的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也有拟兀鹫。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农业部令第1号发布,自1989年1月14日施行。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拟兀鹫】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拟兀鹫 小编为您整理拟兀鹫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