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
1985年12月,K-431核潜艇(675型回声-II级)在返回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基地时途中,675型回声-II级潜艇由于一回路发生泄漏,潜艇立即上浮到水面。泄漏导致一回路内冷却剂质量下降,全体人员开始从潜艇的淡水箱中引水。反应堆立即关闭。泄漏使得已污染的水流至海中,因此无法测定辐射等级。在潜艇周围的区域,人们很快就发现放射性碘出现了泄漏。艇员试图停止冷却系统管道的泄漏,关闭冷却剂供应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还是个未知数。由于冷却剂流失,反应堆的温度升高,于是报*器便响了起来。立即将冷却剂供应再次接通,但是已经太迟了。冷却剂的再次供应导致燃料集合因温度过高而破裂,水流了进去接触到了铀燃料。重度污染的水被排到阿穆尔号,致使处理设备崩溃。在基地,被污染的冷却剂的放射性被测定为0.3居里/l,共计74兆贝克,2000居里。潜艇的工作人员接受到的辐射度高达40毫希沃特(4伦琴)。
事故原因
在现代的核潜艇上出现了复杂的"人—机"系统,加大了事故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事故的原因不仅在于核动力装置的技术缺陷,也在于可以导致事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由于冷战的特殊需要,苏联核潜艇的建造都属于政令性的行为,由所谓的权威政令所控制,例如:苏联部长的各种委员会,军事-工业联合体,以及造船工业部门和海军联合宣布的共同的决议。军事与工业联合体的行政部门由委员会的副主席领导,用行政部门自身发行的文件来确立标准,也是该行政部门监控和执行这一由它自己创造出来的标准。公共职能的合并导致了这样一个事实:海军自身并不能参与解决核潜艇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需求。即使海军很有礼貌的拒绝接受装备--他们早就知道这些装备存有缺陷,但权威人士发布共同的决议之后,海军只能选择接受。
苏联核潜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通常在不同的海军造船厂里进行。这种体系是在建造核潜艇的初级阶段时确定的,冷战时期全面铺开。在这一时期,几乎有25个核潜艇型号被引进并发展起来。标准化的不足,导致在计划阶段,在全体艇员能力水平上和没有有效利用备件方面出现问题。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打了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和美国潜艇相比,苏联核潜艇发生意外事故机率要很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事件影响
美国《时代》杂志在三英里岛核事故30周年之际对历史上发生的最令人恐怖的核事故进行了回顾,将1966年1月17日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 列入“史上十大核事故”之一。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K-431核潜艇事故】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