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时间:2024/11/16 11:03:4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麦克阿瑟是美国陆海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

  • 中文名: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外文名: Douglas MacArthur
  • 出生日期: 1880年01月26日
  • 性别:
  • 国籍: 美国
  • 出生地: 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
  • 毕业院校: 美国陆军军官学院
  • 去世日期: 1964年04月05日
  • 职业职位: 军事家,政治家
  • 代表作品: 《麦克阿瑟回忆录》
  • 主要成就: 对战后日本的管理与改造

一、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最年轻的准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
  • 他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跳岛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岛屿,对美军的推进起到了重大作用。
  • 在接下来的数次战役里,麦克阿瑟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地将日军撵回老巢,直至投降。
  • 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将领,他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
详细介绍

主要经历

步趋准将

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里一个军人的家庭,他是小阿瑟·麦克阿瑟和玛丽·平克尼·哈迪·麦克阿瑟(昵称为平基)的第三个孩子,他父亲小阿瑟·麦克阿瑟最高曾担任美国陆军三星中将,他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

约1899年,学生时代的麦克阿瑟。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据说这是西点军校25年来的毕业学员中分数最高的), 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工程兵中尉。

1905年,麦克阿瑟追随父亲从事情报工作;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9月5日,小阿瑟·麦克阿瑟因心肌梗塞去世,为了纪念父亲,麦克阿瑟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名为阿瑟·麦克阿瑟四世;1914年,被部队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负责与新闻界的联络事务。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民*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加世界大战,他声称这个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所以也叫“彩虹师”;1918年,因作战勇敢和指挥有方,数次获得勋章并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6月26日,得到晋升,临时军衔为美国陆军准将;11月,在大战结束后担任彩虹师代师长。战争时期,他与远征军总司令部人员结有怨恨。

参谋陆军

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时刻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学校体育馆的上方,放着一块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播撒下的种子,明天,一定会在战场上收获胜利的果实!”

1922年2月,与露易丝·克伦威尔·布鲁克斯结婚,年底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司令。

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同年,麦克阿瑟在米切尔准将(主张建立独立的空军)案件中奉命担任审判官,以至后来不得不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辩解。

麦克阿瑟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陆军参谋长为此致电祝贺:“你不仅获得了美国人决不撤退的美誉,而且获得了美国人深知如何获胜的光荣。”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29年,因夫妻不和,麦克阿瑟和露易丝离婚。

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来电,得知胡佛总统决定让他出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在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思潮高涨,军费开支必将缩减,怕出力不讨好,有辞职的意思。母亲劝他接受,声称“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陆军四星上将的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任内用机械化装备代替马匹,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速度,制定战争总动员计划;为诸兵种建立统一的采购制度以减少浪费,建立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的协调效率;反对国会因经济原因而欲裁减陆军机构的企图;反对削减军官队伍,声称“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住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每年都成功地阻止削减陆军员额的议案,并为陆军的战备辩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在1932年甚至亲自指挥镇压华盛顿的美国退伍军人“退伍金进军”,史称华盛顿惨案。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后,麦克阿瑟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从美国陆军退役。4月30日,与吉恩·玛丽·费尔克洛思·麦克阿瑟结婚;12月31日,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

大洋名将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召回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跳岛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6月,美国军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开始与轴心国作战就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

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2月8日,罗斯福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无奈撤离,所有部队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在5月7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抵达澳大利亚后,麦克阿瑟率参谋长萨瑟兰先将司令部设在布里斯班,后又前移至莫尔斯比港,旨在稳住莫尔斯比,与日军在欧文·斯坦尼山那边决战。西南太平洋盟军的陆军司令为布莱梅爵士,空军司令先为布雷特,后为肯尼(所辖空中力量后来改编为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海军司令为利里。后来隶属麦克阿瑟指挥的还有美国海军第舰队。美国陆军部队先后有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和巴克纳的第10集团军(后由史迪威指挥)。鉴于另设有以海军的尼米兹为司令的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1942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陈兵新几内亚,企图通过直接攻击而夺占米恩湾,通过侧翼运动而攻克莫尔斯比港。麦克阿瑟对此作有正确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1943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他在1943年的最后进攻计划,设想从瓜达卡纳尔和巴布亚同时发动进攻,保卫新几内亚东北部和所罗门群岛,集中力量收复拉包尔。盟军采用麦克阿瑟的越岛战术,基本实现上述作战计划。麦克阿瑟称越岛战术“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补给线,使他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军队,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这就是我调动部队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

1943年,共和党政客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预选表明麦克阿瑟得票并不多。因而,麦克阿瑟只好声明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1944年春夏,盟军攻克阿留申群岛,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在此期间,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发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张先发起以新几内亚一哈尔马赫拉一棉兰老为轴心的战役,进而解放菲律宾;后者主张先夺取棉兰老空军基地,孤立吕宋,再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进而打击日本本土以缩短战争进程。二者分别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金的支持。最后,罗斯福表示支持前者。

菲律宾群岛战役是以麦克阿瑟所部盟军1944年9月的摩罗泰岛和帕劳群岛登陆作战为先导的。10月,盟军以登陆莱特岛开始从棉兰老岛到吕宋岛的跃进,并始终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支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部在莱特岛登陆之后,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在雨中发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

盟军司令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45年1月,盟军在10日开始在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湾登陆,29日在巴丹半岛登陆,夹击日军山下奉文部;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誓言,光复马尼拉;直到3月,盟军才经激战而攻克马尼拉,占领巴丹半岛,收复科雷吉多尔;3月2日,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回到科雷吉多尔;山下奉文顽抗至9月才率部投降。4月,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7月8日,出任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日本人视为太上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出场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中美英苏等盟国代表也先后签字受降;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太平洋战争初期即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将军温赖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很有意思的是,他准备了5支派克金笔用作签字。他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拉斯”,然后送给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写了“麦克阿瑟”就收起来,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职务“盟军最高统帅”,送给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后,送给爱妻吉恩。

朝鲜战场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发动了波及朝鲜全境的战争,南朝鲜首府汉城(首尔)在6月28日被攻陷,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支援南朝鲜的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战争期间,麦克阿瑟组织策划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战争形势被完全逆转。毛泽东接受金日成的请求,以志愿军的正当名义出兵朝鲜,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7月31日,麦克阿瑟从东京到台湾访问,蒋中正两度接见会谈,并分别发表声明,蒋发表谈话谓与麦克阿瑟会谈已奠定中美共同保卫台湾与军事合作之基础;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杜鲁门只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10月19日,美军攻占平壤,此时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进入朝鲜进攻联合国军;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击退回三八线附近。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联合国军遭到失败,第四次战役旗鼓相当;麦克阿瑟缺乏统一朝鲜半岛有效手段,在李奇微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开始扭转战局后,麦克阿瑟越来越令美国军政当局不满。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撤了他的职,由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接任。

无上功勋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命令。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演说—— 《老兵永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

1951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通过一个决议,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

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

1962年5月2日,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即兴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美国陆军医疗中心)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贡献影响

军事

镇压行动

根据1924年通过的国会法案,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的退役金要到1945年才发给他们。老兵们不满,开始游说鼓动,要求提前领取退役金,并发起了一场向华盛顿进军的请愿运动。1932年5月29日,退伍军人到达华盛顿,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一幢空建筑物里安营扎寨。麦克阿瑟认为是赤色分子渗入了退伍军人组织,并很快从那些不了解情况的领导人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在他看来,退伍军人的这次进军,是共产党人想要煽动革命。麦克阿瑟也宣称请愿者中有90%不是退伍军人。而实际上,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统计数字表明,这些人中有94%曾在军队中服役,67%曾在海外服务,20%为残废军人。

1932年7月28日上午11点多,*察、老兵间发生冲突,*察向退伍军人们开了枪,当场打死两人,打伤多人。胡佛命令陆军部长赫尔利,要他出动军队。赫尔利则命令麦克阿瑟把美军部队开进混乱的现场,与负责该区域的*方合作,包围受影地区,驱散肇事者,要对呆在有影响地区的每一个妇孺要给予关照和体贴,采取一切与本命令相一致的人道措施。

下午4点多,麦克阿瑟指挥部队沿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开过来,打头阵的是乔治·巴顿少校率领的挥舞着军刀的第3骑兵团,紧接着的是步兵、工兵部队,最后还有6辆坦克压阵。巴顿的部队首先向人群(包括旁观者)发起冲击。紧跟着,步兵向人群投去一枚枚催泪弹。后面的军队仍步步紧逼,继续投掷着催泪弹,像驱赶畜群一样。到晚上9点钟,逃难的老兵已撤到设在阿纳科斯蒂亚河对岸的大本营。麦克阿瑟想穷追不舍,让部队打过河捣毁老兵们的大本营,但胡佛总统下令禁止过河。麦克阿瑟违抗命令,并宣布原定计划不变。

麦克阿瑟下令在第11街桥头架起重机枪,然后率领一支步兵纵队冲过去,到了对岸,部队兵分两路,向退伍兵营地包抄过去,并投掷催泪弹,镇压的部队用火把点着了营地的所有棚舍,顿时火光冲天。在洗劫中,一个想从着火的窝棚里救出心爱兔子的小男孩,被一个士兵用刺刀捅穿了腿;两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瓦斯活活憋死。

车轮行动

1943年初,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提交了一份代号为"埃尔克顿"的作战计划。该计划建议分五个阶段向新几内亚进军,然后越海夺取拉包尔;并与准备从瓜岛进攻北所罗门群岛的行动相配合。3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终于作出决定,减少原来的作战目标,麦克阿瑟在1943年的进攻任务只限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和新不列颠岛南部。4月15日,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前往布里斯班与麦克阿瑟举行第一次会晤,经过三天的讨论,他们制订出一份复杂而详细代号为"车轮行动"的作战方案。该方案计划在1943年年底前,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相继实施13次两栖登陆。第一步将于5月份实施,由麦克阿瑟的部队进占新几内亚以东海域的伍德拉克岛和基里维纳岛,作为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前哨基地。与此同时,哈尔西的部队将向新乔治亚群岛实施登陆作战。后来,由于船只和登陆艇短缺,迫使麦克阿瑟把行动的开始时间向后推迟了一个月。

5月11日,托马斯·卡森·金凯德将军指挥的北太平洋部队在登陆阿图岛,并于5月30日全歼守岛日军,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场盟军反攻的序幕。1943年6月30日,麦克阿瑟指挥美澳盟军在西太平洋发起强大的钳形攻势。7月,麦克阿瑟命令登陆纳索湾的部队向萨拉马瓦推进,以掩护对莱城的进攻准备。在确定于9月间进行的莱城战役中,麦克阿瑟计划以澳大利亚第9师从海上发起进攻,以一个伞兵团在莱城以西的纳德扎布机场实施空降,夺取机场后再由肯尼将澳军第7师空运过去。第9师和第7师将从海陆两路实施夹击,一举拿下莱城。8月24日,麦克阿瑟和他的参谋人员为指挥莱城战役而前往莫尔兹比港。为保证实施莱城战役的空中安全和阻敌增援,麦克阿瑟于8月间命令肯尼的第5航空队对远近的日军机场实施猛烈轰炸,并在俾斯麦海上空进行搜索。盟军飞行员共击沉150多艘增援萨拉马瓦的驳船,这就迫使日军不得不抽调莱城守军从陆路进行增援,从而更加削弱了莱城的防御。对此,肯尼集中力量于8月17日对韦瓦克进行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将敌人的半数飞机摧毁,并在随后的空战中又击落了近100架飞机,日军在新几内亚的空军几乎被全部报销了。7月10日,艾森豪威尔摩下的蒙哥马利将军和巴顿将军指挥所部在西西里岛成攻地实施了登陆,并迅速向东北推进,于8月7日进占墨西拿,从而占领整个岛屿。9月10日,肯尼把澳军第9师空运到纳德扎布,开始从西面向莱城推进。9月12日,萨拉马瓦完全落入盟军手中,日军残部撤到莱城。莱城既已拿下,麦克阿瑟决定一鼓作气,乘进攻之势正盛之机,提前实施下一步行动--进攻位于休恩半岛东端、控制维蒂阿兹海峡的芬什港。两个澳大利亚师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地向前推进。瓦齐将军的第7师夺取了卡亚皮特和杜姆普,直抵拉穆山谷;第9师乘船于9月22日在芬什港附近实施两栖登陆,遇到4000余日本守军的顽强抵抗,经过激烈战斗于10月2日拿下该地。10月中旬,日军第20师沿新几内亚北海岸向东反击,企图夺回芬什港。双方进行了两个月的拉锯战,最后日军的战斗力消耗殆尽,被迫向西北马当地区撤退。至此,盟军基本上控制了休恩半岛,取得了进军新不列颠岛和向西跃进的跳板。

11月间,麦克阿瑟开始为攻占"车轮"行动左翼的下一个目标--新不列颠岛做准备。麦克阿瑟首先撤换了他的海军(3月份改称第7航队)司令卡彭德,接替他的是托马斯·卡森·金凯德海军中将。麦克阿瑟指定由美国海军第1陆战师和第112骑兵团来实施新不列颠岛登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部队将继续在新几内亚作战,向马当方向发展进攻。12月15日,第112骑兵团在新不列颠岛南岸的阿拉维登陆。12月26日,第1陆战师在新不列颠西端的格洛斯特角登陆。112骑兵团只遇到轻微抵抗,一天之内就夺取了阿拉维。第1陆战师却遇到了麻烦,他们发现地图上注着"潮湿的洼地"的地方,实际上"潮湿到了脚脖子"。为了夺取当地的机场,他们在泥水很深的沼泽地里与日军第17师苦战了三天,以阵亡300人、伤1000人的代价,才在那里站住脚跟。这次战斗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次丛林战。澳军第9师则从芬什港出发,沿海岸向西前进,迫使从马当打回来的日军第20师再次向西面的赛多尔撤退。为了加速追击,麦克阿瑟令澳军第5师增援第9师,同时指示克鲁格立即在赛多尔实施两栖登陆,以切断日军的退路,从东、西两面夹击撤退中的日军。1944年1月2日,美军第32师的一个团约6000人在赛多尔登陆,随后向东进军以包围日军。但日军指挥官足立将军在盟军的钳子夹紧之前,却率部向南绕过赛多尔,然后再转赴马当,致使麦克阿瑟的围歼目的未能达到。尽管如此,日军在艰难的溃逃途中,由于给养匮乏、精疲力竭,病饿致死的仍有数干人。像在布纳、莱城一样,麦克阿瑟未能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几次都让眼看到手的猎物从手指缝中溜掉了。

根据开罗会议美英联合参谋部重申的太平洋战区两路并进的方针,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将沿新几内亚北海岸推进,从棉兰老岛进入菲律宾,而尼米兹的中太平洋部队将攻占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两路进攻部队将在吕宋--台湾--中国大陆三角圈内会合,然后北上进攻日本。在这两条路线孰轻孰重的问题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计划人员认为:"中太平洋的战局预示从那里能较快地向日本推进。"这显然是又把重点转移到了中太平洋。麦克阿瑟对此毫无例外地再次提出抗议,认为中路"既浪费时间又要大量消耗海军力量和运输力量,甚至还可能失败"。他明白,如果中太平洋部队进展迅猛的话,就会使他的经由新几内亚迂回进攻菲律宾的行动失去必要性。他以刚刚结束的造成重大损失的塔拉瓦岛之战为例,证明中太平洋的攻势是构想低劣的冒险行动,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消耗战。但参取长联席会议却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迟迟不批准他的进攻菲律宾的"雷诺Ⅲ"计划。

按照作战部署,"车轮行动"的下两个目标分别是新爱尔兰岛西北端的卡维恩和阿德默勒尔蒂群岛的马努斯岛。卡维恩是哈尔西的目标,据报该地有重兵把守。2月13日,麦克阿瑟下达了修改后的"车轮行动"时间表,要求于4月1日同时占领卡维思和马努斯岛。2月23日晚,一份侦察报告表明,日军可能把部队从洛斯内格罗斯岛转移到马努斯岛。第二天,肯尼的侦察机报告说,在洛斯内格罗斯岛上没有发现什么活动,机场被废弃,人迹杳无。于是,肯尼向麦克阿瑟建议以小股部队迅速占领洛斯内格罗斯岛,取得机场后再空运大部队过去,从那里再进攻马努斯岛就容易多了。麦克阿瑟的情报处长威洛比反对这一建议,他根据自己的情报来源,认为几个星期来日军一直在增援马努斯岛和洛斯内格罗斯岛,使岛上日军增至4000余人,而且主力在洛斯内格罗斯。但麦克阿瑟却对肯尼的建议很感兴趣,认为"这是进行突袭的理想机会,如若取胜,盟军在太平洋的日程表可以提前几个月,也能挽救数以千计的生命"。2月24日晚,在麦克阿瑟举行的军事会议上,他不顾许多人的反对,果断定下对洛斯内格罗斯岛进行一次"火力侦察"的决心,时间定在29日。

根据部署,由克鲁格的第1骑兵师组成1000人的侦察队担任这次任务。麦克阿瑟对他们的要求是,如登陆顺利且没有不必要的伤亡,便可以继续前进,占领附近的机场,并迅速予以增援;如在滩头上遇到敌人意外的抵抗而形势不利时,就立即撤退。麦克阿瑟决定亲自参加这次行动,2月27日,他从布里斯班飞到米尔恩湾,在那里登上金凯德的旗舰"凤凰"号巡洋舰。2月29日上午,侦察突击队在飞机、军舰的掩护下,避开正面港口而在洛斯内格罗斯岛后方登陆。他们只遇到微弱抵抗,中午时分就占领了岛上机场。守岛日军措手不及,急忙组织力量准备在晚上反击。下午四点,麦克阿瑟上岸,他视察了刚刚建立的围绕机场的环形防线,确信可以守得住,遂立即发电调遣增援部队,并命令战地指挥官蔡斯将军要守住已占领的阵地,之后麦克阿瑟回到"凤凰"号上。蔡斯在那天晚上日军组织的反击中成功地守住了阵地。两天后,美援军陆续不断地到达,日军不得不反攻为守。经过一周的战斗,美军彻底占领了该岛。随后,克鲁格派出一支强大的部队在马努斯岛登陆,到3月下旬基本肃清了岛上的日军。此役,4000多日本守军除75人被俘外,全部被击毙。美军亡326人,伤1189人。麦克阿瑟终于赢了这场"赌博",他的主动操胜博得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新闻界的赞扬,称之为一个非凡的战绩,甚至连与麦克阿瑟向来不和的金也称之为"绝妙的一招"。

到1944年3月,盟军的两个"车轮"经过9个月的迂回滚动,最后在马努斯岛和埃米拉岛完成了对拉包尔的包围,10万日军被封锁在拉包尔和卡维思,他们将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而"自生自灭"。

政治

1945年10月,当时币原喜重郎内阁组织了一个以国务大臣松本烝治为首的宪法问题调查委员会。经过三个月的酝酿,松本烝治向内阁会议提交了一份宪法修改草案。但该草案基本承袭了原来的帝国宪法,仍维护天皇的统治大权,只不过把"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改为"天皇至尊不可侵犯"。对这一极为保守的草案,麦克阿瑟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在特尼·惠特尼的鼓动下,他决定采取"冲击疗法",于1946年2月3日下令由惠特尼领导的民政局亲自拟定修改方案,并提出修改三原则:

1、天皇处于国家元首地位,皇位世袭;天皇依据宪法所行使的职能要体现国民的基本意志。

2、日本要废止运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日本不拥有军队和交战权。

3、废除日本的封建制度;贵族的权利只限于尚在的一代。

根据这一指示,惠特尼领导一班人马从2月4日起日夜奋战,进行了一周的突击作业,完成了新宪法草案,在经过麦克阿瑟批准后,于2月13日交给日本方面,希望日方以该草案为蓝本迅速起草一份日本的方案。最后出台的宪法草案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实际上是美国制度与英国制度的结合物。它把天皇降到了只是"国家象征"的地位,确立了像美国政府那样的三权分立体制。国会两院将由民选产生,首相由众院选举,并直接对国会负责。对这样一部体现主权在民的彻底冲击日本国体的宪法草案,最初日本政府怎么也无法接受。日本方面终于决定接受"麦克阿瑟草案",并马上投入了起草工作。3月7日,东京各大报在"主权在民"、"放弃战争"等大标题下登载了新宪法草案。从6月到10月,日本召开第90届临时议会对草案进行审议,在经过一些小的改动和文字推敲后获得通过。11月3日,新宪法正式颁布,并于第二年(1947年)的5月3日起施行。

新宪法的颁布保障了日本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平稳过渡,对战后日本的复兴起了重大作用。它除了在日本的国体、政体及放弃战争与武装力量等方面作出重要规定外,其改革精神几乎触及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建立地方议会、地方自治政府和地方*察机构,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国民有权选举和罢免公务员,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带有浓厚军事封建色彩的官吏制度,等等。更可贵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各国宪法中有关保障国民权利的条款,并结合日本的实际加以充实和扩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关于国民权利规定最详细的一部宪法。当然,这部宪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麦克阿瑟强加于日本的,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麦克阿瑟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进步的、无可非议的。他在回忆录中对他的这一杰作相当得意,说该宪法"是历史上最自由的宪法",甚至认为"这部宪法也许是占领当局唯一最重要的成就,因为它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他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权利"。

经济

土地改革

二战前日本的土地制度是寄生地主制,约有一半耕地集中在少数靠收取高额地租过活的地主手中。这种制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在农村中的发展,造成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另一方面又严重加剧了农村中的阶级矛盾,引起农民的普遍不满和反抗,租佃纠纷比比皆是,搅得社会动荡不安。麦克阿瑟从进占日本之初,即确定了解放农民的方针,并就此向日本政府发出过指令。币原内阁曾于1945年12月提出一项农地改革方案,但该方案所制订的改革措施极不彻底,对这样一个方案,占领当局及盟国方面显然不能接受。1946年5、6月问,对日理事会的苏联和英国代表先后提出各自的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麦克阿瑟于6月向日本政府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该方案规定,由国家征购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然后以分期付款方式转卖给佃农;在村地主保有的土地为1 町步(约合0.4英亩),超过部分也由国家收购;每一农户的自耕地不超过3町步;残存出租地的地租改以货币支付。这场彻底的革命性改革,堪称战后日本最成功的改革。至1950年,共有约500万英亩的土地被征购,475万余户佃农(相当于农户总数的75%)买到了土地,85%以上的可耕地转到自耕农手中。这样,日本农村中的阶级关系通过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在地主阶层被完全消灭了,纯粹的佃农仅占600万农户的5%。租佃关系已不再是农村中的基本生产关系,而代之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体制。麦克阿瑟称他的土改是"占领当局所取得的最有深远意义的成就之一"。

日本战后的土地改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彻底完成了清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使命,打破了使日本农民处于奴隶化地位的经济桎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日本农业的发展开辟了真正解放的道路,为日本经济的重建确立了新的基础。土改后,日本的农业生产很快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60年农产量增长了60%。

改革垄断国企

盟军总部根据麦克阿瑟的改革设想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民主化的具体指令,其中包括解散财阀和解放农民等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日本约80%的工业和金融财富控制在像三菱、三井、住友、安田这样的大财阀手中。麦克阿瑟及其总部人员认为,这些大垄断公司是30年代一切罪恶之源,是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的化身。它们利用战争牟取暴利,左右国家政治和国民生活。要使日本非军事化,就必须解散财阀。但这项措施起初却遭到日本方面的抵制。日外相吉田茂在10月19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日本的经济机构是由这些财阀建立起来的,日本国家的繁荣也是这些财阀带来的,没有财阀日本的经济就不能运行。由于日方所持的这种消极立场,此项工作迟迟未能展开。直到1946年4月,在占领当局的逼迫下,日本政府才成立"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开始对主要财阀的财产进行调查和核算。根据调查结果,日本政府分批公布了持股公司名单。同时,占领当局也公布了财阀家族名单,并规定财阀必须交出所控制的股票,其家族成员一律退出财界,免去其在公司中的职务。但这项工作可谓雷声大、雨点小。面对日本经济的缓慢复苏和日本政府的消极立场,美国人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强硬态度。最后,实际上被解散的财阀和公司与原定的数字相差甚远。1951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解散财阀的工作结束。此后,许多相关的法令也相继被废止。这项工作虽然进行得虎头蛇尾,但通过限制财阀的经济活动,达到了改变其原有功能与结构、削弱其原有权势的目的。

财政与金融

麦克阿瑟对曾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工具的日本银行体制、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起一系列使经济正常而健康运转的配套设施。他把日本银行变成不受各种势力所左右的自主性中央金融机构,把财政大权完全置于国会和国民监督之下,并确立起以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的新税制。

教育

麦克阿瑟在占领日本之初即提出废除军国主义教育,实行学校教育自由化,采取以培养民主国家国民为宗旨的进步的教育制度,以改变日本人的性格与志趣,造就向往自由与和平、具有独立人格的新一代人。从1945年10月起,他发布了改革日本教育的一系列指令,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员任免、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1946年1月,他要求华盛顿派教育使团来日本,以向盟军总部提出有关今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具体方针和措施。该使团于3月到达日本后,对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考察,于月底向麦克阿瑟提交了一份报告书。该报告书指出,日本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尊重人权和机会均等,培养具有多样性、自发性和创造性的人。为此,它提出要大幅度削减文部省的行政管理权,由监督行政改为指导行政;设立地方教育委员会,以实行彻底的地方教育分权化;推行"六、三、三、四"制的新学制,把原来的六年义务教育改为九年;实行单轨制教育,使人人都有上大学的权利。

1946年4月,麦克阿瑟批准并公布了该方案,并责令日本政府于第二年正式实行新体制。根据这一指示,参照美国使团的报告书,日本政府于1947年3月颁布新教育法。新教育法的施行,彻底废除了战前地主资产阶级性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天皇至上的教育敕语思想体系,树立了以美国为样板的、现代资产阶级性的、以尊重个人价值和尊严为前提的、旨在培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和平爱好者与社会建设者的自由教育思想体系。日本学生第一次享受到以开发智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完全改变了日本青少年的性格与志趣。

人物评价

总评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将领,他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他的确是一个个性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人,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框框去套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19颗星中,他既不像艾森豪威尔那样和颜悦色、平易近人、讨人喜欢,也不像巴顿那样个性鲜明、鲁莽率直、热情豪放,更不像马歇尔那样宽宏大度、虚怀若谷、公正无私。他是一片五彩云,集赤青黄白黑于一身;他是一杯五味酒,融酸甜苦辣咸于一体。

如果说麦克阿瑟在战场上是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那么他在政坛上则是位雷厉风行的改革大师,尽管罗斯福曾说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尽管他三次竞选总统皆告惨败。研究他的人大都认为,他留给后人的最大业绩,是他成功地使日本从封建军国主义走向现代民主主义。在占领日本期间,他把天皇的权威转到自己手中,使用专制独裁的手段使日本永远摆脱封建专制独裁。在这一点上,麦克阿瑟算得上一位高瞻远瞩的英雄,他把资产阶级民主强加于日本人,从而造就了战后的新日本。当然,作为一个保守甚至反动的资产阶级卫道士,他也成功地镇压了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众运动,致力于把日本建成"反共堤坝"。

纵观麦克阿瑟的一生,他的确取得过最辉煌的成就,赢得过最耀眼的荣誉。这些荣誉他当之无愧,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他本来优良的品质渐渐溶进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颂扬的毛病。这些毛病带给他的倔强个性又常常使他的一些计划和设想得以强行通过并获得极大成功,这反过来更使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力和正确性,更加重了那些毛病,以致最后发展到公然抗上的地步。如此看来,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成就了他的军事奇迹,也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

名人评价

理查德·尼克松:①“麦克阿瑟的整个一生,包括他天不怕、地不怕,有时甚至近乎蛮干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为了力争无愧于他的先父小阿瑟·麦克阿瑟将军。” ②“在现代政治史上还没有一个人物能像麦克阿瑟那样被称作法典制订者。他几乎成了一个半神话式的人物--在政治上高瞻远瞩,能够按照理想的模式独力改造一个社会。” ?③“麦克阿瑟是历史上最进步的占领军司令之一,而且是其中少数政绩卓著者之一。”

吉田茂:“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利益所做的贡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他把我国从投降后的混乱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来,并把它引上了恢复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牢牢扎根。”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我很少见到给我印象这么深刻、这么强烈,而且这么讨人喜欢的人。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目光敏锐有神,仪态端庄稳重。即使他身着文职服装,也能立即认出他是军人。他在阐述观点时所具有的遣辞能力无人能比。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小编为您整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