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军事空运发展一度陷入低谷,中国空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的国产主力机型只有运-5轻型运输机。运-5运输机是中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具备运行费用低,起飞距离短等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逐步增强,中国航空工业开始为航空军事运输力量提供新的机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军方就已经意识到了军事航空运输的重要性,提出了“大搞直升机、大搞运输机”的方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先后研制了运-7和运-8军用运输机,并批量装备部队。
运-7运输机,是由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1970年12月25日首飞,1984年完成试飞,机长23.7米,高8.55米,最大起飞重量21.8吨。
运-8中型四发涡轮螺旋桨多用途运输机,是中国空军主力运输机型,由中国航空工业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1975年首飞,起飞重量61吨,机体采用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可一次搭载96名全副武装士兵或82名伞兵。运-8运输机陆续发展有近三十种改型。
但上述机型毕竟是中、轻型运输机,为满足远程空运的需要,中国从俄罗斯进口20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形成了一定的航空军事运输能力,并主要用于部队、装备的调动以及救灾物资的紧急输送。
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安全形势决定了中国不会远离本土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然而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中国空军的航空运力必须满足积极支援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保卫祖国领土领空等的军事后勤保障和
快速反应要求。因此,中国空军的作战范围以及中国武装力量的投送范围至少应达到4000千米,以快速运输相应的人员和物资装备。
根据需求分析,中国约需百架以上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而中国(2014年)军事航空运输的主力机型是运-8中型中程运输机和少量伊尔-76大型运输机,空运力量严重不足,不仅满足不了现代战争的需要,就是应付突发事件也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战争交战地域日益广阔,战争节奏日益加快。因此,世界各国都极力加强本国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能力,以便能够迅速将兵力、兵器运送到急需地区,控制局势,为后续部队的增援和展开争夺时间;或者将部队突然投送到对方要害和防御薄弱地区,给其突然、致命的打击。空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现代喷气式运输机的巡航速度在800千米/时左右,涡桨运输机也达到500千米/时,比其他运输手段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另外,空运不受地形、水文条件的影响,空运可以跨越许多被其他运输手段视为天险的障碍,将人员、物资运输到急需要的地区。因此,各军事大国都十分重视空运能力,特别是运输机的发展,以便在未来战争中取得先机。
大型军用运输机一般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军用运输机。按用途划分,大型军用运输机又分为战略和战术两类。现代大型运输机的航程已达数千甚至上万公里,经过空中加油后,可实施全球输送,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装备数量、技术水平和运载效能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战略空军”能力的重要标志。
对于此前大型运输机一直依赖进口,且可选产品种类及其有限的中国空军而言,运-20不仅是验证这个航空工业水平的“争气机”,更是满足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数量的关键型号。对中国军队而言,除了满足日常的物资运输任务外,大中型运输机的第一用途毫无疑问是运输空降兵部队执行大规模空降作战。
与中国海军长期面临的两栖运输能力不足相比,中国空军的运输力量不足更为严重:空军长期以来只有10多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直到近年来才又获得了两批二手翻新机,但考虑到数架伊尔-76被改装为预*机和发动机试车平台,实际用于运输的伊尔-76数量依然不超过30架),连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的数量也十分有限。考虑到2000年以后中国空降兵部队的摩托化、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先是批量装备了空降快速突击车,后来开始批量换装空降步兵战车、空降自行迫击炮等机械化装备,未来还可能装备大口径空降自行火炮——使得运输力量不足的缺陷更加明显。如果考虑到中国外购大型运输机的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全新的伊尔-76已经无法获得,伊尔-476则尚未成熟,中国自行研制大型运输机迫在眉睫。
所谓大型运输机一般指的是具有洲际运输能力的战略运输机,这类飞机的特点是载重能力强、航程远,它们的起飞重量大多在150吨以上,载重量超过40吨,正常装载的航程超过5000公里,能实施空降、空投和快速装卸,能在远离本土的大中型机场起降,必要时也可在野战机场部署。
根据上述情况,中国航空军事运输力量最需要的应是大型运输机,可以装运陆军绝大多数的武器装备,并且有不小于4000千米的航程,有很好的短距起降性能,能在未铺砌的跑道上起降。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研制的类似C-17级别和性能的军用运输机,否则中国在未来战争中必将承受巨大的军事压力,遇到更大的困难。大型军用运输机作为中国军队战略性装备,对改善中国军队装备现状、实现国防现代化、保卫国家安全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空军为了弥补空中运输力量的不足,曾经向民航甚至物流公司借用飞机运输货物。因此,运-20对提升后勤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突发性强,节奏快等特点,实现武装力量快速部署和装备的快速投送,就要依靠大型运输机的战略空运能力。2006年,大飞机项目被正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前期准备
早在1993年,中航工业西飞开始了大型运输机的前期论证,先后投入了30亿元进行准备。1997年,西飞公司向军方提出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方案。2001年,西飞公司提出建设新西飞的战略规划,即以形成200吨级大型飞机研制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幅提升航空制造技术和加工能力,实现从100吨级到200吨级飞机研制生产的重大跨越。
2000年以色列迫于美国压力终止与中国在预*机方面的合作后,中央下决心搞出预*机,这时一个迫切的问题就出现了,大型预*机需要大型飞机作为平台,所以中央命令西飞研制一款能作为大型预*机平台的大型运输机,当时要求要以伊尔-76为蓝本,在技术上比伊尔-76MD型先进,西飞的技术储备这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总体设计方案,也就是广为人知的运-20。由于中国空域广阔,即使预*机采取高低搭配,需要大型预*机在数十架之多(其中一部分担负战备值班,一部分作为储备机)。由于在后续设计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西飞将眼光投向了传统合作伙伴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在获得了乌克兰的技术支持后,西飞解决了大运在设计上的问题。可以说,是在预*机平台的迫切要求下,才有了运-20大型运输机。
在2004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动力专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提交了《关于尽快开展大型飞机研制的建议》的提案。
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一集团突然发布了一个从未面世的运输机模型。从外观上看,它不属于运-7、运-8家族,也和中国任何一种运输机都没有相似之处。这架飞机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双涡扇发动机布局,总体而言与伊尔-76大型运输机有几分相似之处。官方称该机为WJ喷气式教练机,但从该机设计特点来看,该机属于不折不扣的大中型运输机。该机模型的设计与运-20颇为类似,这证明最迟于2004年中航就已经开始了大型运输机的研制。
启动研制
2006年初,“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2007年2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7年3月,中国宣布启动大飞机工程,布点于西安和上海两座城市。其中“大客”50%以上的设计制造、“大运”全部的设计研发、制造,都在陕西完成。
2007年6月20日,大型运输机项目(即运-20)正式立项,代号072工程。
2007年8月22日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刊文介绍,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确定了制造战略运输机的计划。英刊认为该机很可能在伊尔-76MD飞机的基础上建造,不过将拥有更好的运载能力和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其大小很可能接近于波音公司生产的C-17战略运输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正在进行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这种发动机将为大型飞机提供动力。另外,该中心还在研究碳纤维材料,期待它能实质性地减轻飞机的空重。该机将由三名机组人员操控,计划拥有高达66吨的运载能力,机身长49米,翼展49米,机翼面积为310平方米,机高为1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简氏》文章与后来曝光的运-20方案相当接近。
2008年5月8日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透露的信息表明,未来5年,西飞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和掌握大型飞机总装集成、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制造、大部件装配等关键技术,确保在2012年实现大型运输机首飞目标。至此,运-20的研制计划时间已完全敲定。
2009年2月18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在西安宣布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意味着大飞机计划中最核心的内容——大型运输机项目及大型客机零部件项目责任主体已正式明确。当日林左鸣还与陕西省省长袁纯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航飞机总经理胡晓峰称,预计5年后,以西飞为生产主体的大型运输机将正式投入商用。这是运-20制造方首次公布运-20的出厂时限。
首次试飞
2013年1月26号下午14时许,中国首款自主战略运输机"运-20"在跑道上加速后顺利起飞,运-20在试飞现场上空盘旋,14时50分左右在观礼台前低空通场。试飞全程由一架歼-15伴飞并拍摄试飞情况。随后运-20于15时安全着陆,首飞取得成功。
2013年3月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运-20于西部某试飞中心进行了2次地面滑行试验。与2013年1月26日首飞时的涂装相比,2013年3月2日进行试验的运-20采用了全新的涂装,除雷达罩外,原先的黄绿色机身涂装已经全部更换为灰黑色。“这表明运-20的飞行试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设计师唐长红说,运-20最大起飞重量为200吨级,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200吨级意味着运-20是中国研制的最大的飞机,“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大飞机行列”。翼展、机长约50米的运-20,未来在运输领域、甚至可能其他航空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前景。唐长红透露,运-20未来可用于抗震救灾中的救援运输、国家建设装备运输,还将实现军用,如部队快速响应,甚至可以作为其他方面的空中载体,具备战略空运能力。从首飞画面可以看到,运-20短距离起降能力很好,气动特性优秀。
后续试飞
继运-20首飞不到90天后,该机于2013年4月20日15时许在西部某试验基地进行了第二次试飞。运-20的第二次成功试飞表明其各项关键技术更趋成熟。
2013年9月,网络上再次出现了首架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的最新试飞照片。从照片中,能看到运-20的机头部分刷涂了新的机头编号“781”,数字呈现大红色。
2013年12月,运-20的第二架原型机成功在西部某试飞中心进行了首飞,从首架原型机首飞到第二架原型机首飞,运-20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表明其各项关键技术更趋成熟,也表明研制工作非常顺利。运-20仅有1架原型机在执行飞行试验任务,另外可能各有一架地面强度试验机和一架疲劳试验机。
2014年建军节前夕,运-20第三架原型机着灰色涂装,编号“783”,在完成试飞后稳稳降落。意味着该机已经投入科研试飞,这将加快运-20的研制速度。
2013年3月2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深度揭秘了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 的研制和生产内幕,还首次曝光了中国运-20运输机的驾驶舱航电系统,还首次透露了大运下一阶段试飞的情况,特别是运-20已经在全球首个成功采用了3D打印技术生产的零部件。
2017年9月22日,运-20迎来了自己的“首批乘客”,平稳飞行。这是运-20首次进行的人员空运试验。运输装载试验是2017年试飞任务的重中之重,人员空运试验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存在“规模大、风险大、组织难度大”等突出特点。该试验的顺利完成,有效验证了飞机的运输性能、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此外,此次飞行也是截至2017年中国自主研制飞机搭乘人员最多的一次飞行。
总师介绍
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解析了运-20的研制历程和应用前景。
运-20正式名号—“鲲鹏”。运-20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拥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一定的拓展能力。“即将配备于运-20的国产发动机,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原型机是初期研制的飞机。分别于2013年1月26日和12月底首飞的第一架、第二架运-20原型机,在试飞过程中,将被赋予不同的试飞验证任务。
运-20已经实现了最大起飞重量和最大飞行高度。运-20驾驶舱设计还运用了动作捕捉技术,模拟实际操作情况,充分发挥人机功效的座舱布局。飞行员描述运-20的飞行感觉是:飞机很平稳,具有优良的气动特性、起飞着落特性、承载能力等。
原型机试飞的不同分工,包括飞机的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飞行性能、飞行品质,系统的功能、性能等,以及飞机的极限边界飞行等。“运-20原型机的试飞还要接受带有损害性的任务考验,譬如强度试验、颤振试验、失速速度飞行、结冰任务等极限飞行、高风险飞行科目。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装备数量、技术水平、运载效能,是衡量一国是否具备战略空军能力的重要标志。运-20属于大型军用运输机中的战略运输机,还具有战术运输机的功能。“运-20的研制需求是与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相适应的。”大型飞机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装备,自主研发大型飞机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国防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运-20制造由全国数千家企业共同参与,统一制造标准难度空前,是中国航空工业史的首次。
运-20由中国数千家企业共同参与研制,统一制造标准难度空前。该机的成功首飞,是中国大型飞机研制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跃升,标志着中国与欧美航空工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研制经验
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该机研制时间比较快,是国外同类飞机研发时间的一半左右。这么大规模的项目,研制周期如此之短,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对大型机载平台有着迫切要求。21世纪初,发展大型预*机成为我国的迫切需求,而大型预*机需要大型飞机作为平台,所以,运-20应运而生。
二是中国高度现代化的航空工业能力为运-20的研制提供了坚强支撑。
三是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进行了前期技术储备。早在1993年,西飞就开始了大型运输机的前期论证,后来,还提出了研制200吨级大型飞机的目标。这些努力在运-20的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四是充分借鉴了国外同类机型的先进技术,有效弥补了自身经验匮乏的缺陷,走了一条成功的工程设计路线。
五是动力系统直接使用俄罗斯提供的发动机现货,降低了研制风险。
对外出口
据俄罗斯《纽带》网2013年3月19日报道,中国今后将会向国际市场推销其最新研制的运-20战略军用运输机。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宣布,在该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后,将会出口若干个版本的运-20。不过,该公司并未指明这些版本的差别。
有军事专家指出,一旦中国开始对外推销其研制的新型运输机,将会在国际市场上与俄罗斯的伊尔-76和美国的C-17展开直接竞争。虽然委内瑞拉和数个非洲国家可能会成为运-20的潜在买家,但还没有哪个国家对这种运输机正式提出采购意愿。
现身航展
2014年11月,运-20为783号机首次飞抵珠海航展现场,掀开国产大运首秀大型国际航展的序幕。783号机采用了与过去黑色不同的浅灰色涂装,机身编号783采用黑色,垂尾绘有巨大国旗,机身做工较以往的国产飞机大有进步,并非只是“刮腻子”工艺水平高。
2014年2月央视报道:首次亮相于珠海航展的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最短能在600至700米距离内起飞;使用多柱式起落架,可在条件恶劣的简易机场起降。
2016年11月,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运-20F-100模型,在运-20的基础上加长了机身,换装了国产发动机,为大家呈现了其未来的改进方向之一。
正式服役
2016年3月20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的“重大工程造就国家实力新高度”,报道指出,中国的大型运输机运-20将在2016年完成试飞,批量交付部队。
2016年6月15日下午18时30分,运-20首批交付部队服役仪式在中航工业某试飞中心圆满结束。
2016年7月6日,空军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举行,中国自主发展的运-20飞机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标志着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迈出关键性一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出席仪式,代表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向为大型运输机研制生产作出贡献的国防科工战线,向空军部队全体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宣读授装命令。
前景展望
2016年6月3日出版的《科技日报》援引中航工业相关负责人的话说,继200吨级大型运输机后,300吨级、400吨级甚至600吨级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也会逐步推进。美军现役最大型运输机C-5的最大起飞重量大约为380吨,C-17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65吨,俄罗斯现役最大运输机安-124的最大起飞重量更是高达400吨。
杜文龙表示,如果大型运输机的吨位提高,作战半径扩大,它的使用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展,我们希望这个数字继续向上延伸。如果我军今后拥有了400吨到600吨的大型运输平台,无论是在海上还是空中,将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更多装备和物资送到指定地区。所以,大型运输机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虽然200吨级大型运输机运-20的载重量达到60吨左右,可装载99型坦克等重型装备,但仍属于中型的准战略运输机。中航工业相关负责人透露,继200吨级大型运输机后,300吨级、400吨级甚至600吨级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也会逐步推进。
空军转型
大型军用运输机是21世纪军事强国的名片,也是衡量一国是否具备战略空运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各军事大国都十分重视大型运输机的发展。作为战略空军的基石,未来运-20装备中国空军后,将使中国空军开始具备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
一是有利于推动空军向战略空军转型。未来运-20装备部队后,将使空军实现常态化远程战略输送,让中国的军力更多地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出现,使中国空军真正成为一支能够全球到达的战略空军,确保空军能够实现“哪里有国家利益,就能出飞到哪里”。该机可从大陆直飞我周边海域任何一个岛屿机场,能完成海外撤侨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更好地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二是有利于增强空军远程战略投送能力。空运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不受地形及水文条件的影响,可以跨越许多被其他运输手段视为天险的障碍。运-20是集油料运输、物资补给、兵员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的主力机型。它可以与其它运输机形成合理搭配,进一步完善国产军用运输机体系。利用这一空运体系,可以快速将人员、物资等从后方直接送到急需地区,将装甲车、坦克甚至武装直升机等重型装备运送到一线战场,为后续部队的增援和展开争取时间;或者将部队突然投送到对方要害和防御薄弱地区,给敌以突然、致命的打击。由此,将大幅提升中国空军的远程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
三是有利于增强空军大规模快速部署能力。运-20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运输任务,在抢险救灾、部队集结和力量投送任务中发挥大批量运输的重要作用。空军在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过程中,部署于单个战略方向的总兵力将会减少,出现战争威胁时需要从全国紧急调集大量兵力、武器和物资。外购的伊尔-76数量少无法满足需要,运-20将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
过去,由于缺乏大型运输机,空军航空兵团转场时只能让战斗机先单独抵达目的地,然后检修设备及零备件等保障设备和物资通过公路、铁路进行转动和部署。敌方很容易发现提前抵达的战斗机,可以从容提高战备等级;这些战斗机此时却无法升空作战,很容易被敌方摧毁于地面。运-20入列后,可以迅速、同步向战区机场投送各种保障设备,提高空军大规模战略机动、战术投送的快捷性、突然性和灵活性,满足部队整建制、全要素同时部署的要求。此外,运-20还可以投送坦克装甲部队、空降战车部队、伞兵部队、指挥车、补给品等,是实施大规模空降、运送物资装备以及紧急医疗后送的理想工具。
四是有利于增强空军预*和加油能力。中国空军的支援保障飞机,普遍缺乏大型飞机平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运-20将是这类飞机平台的必然选择。运-20可以作为空中指挥中心,协调战斗机和无人机作战,使我军能够更有效地指挥引导空中作战,避免空战时的“睁眼瞎”。运-20还可作为预*机、空中加油机和大型电子侦察机等“特种机”的平台。未来运-20服役后,中国的大型预*机平台也将会实现国产化。另外,如果将运-20改装为空中加油机,将会显著提高空军的持续作战时间和机动能力,确保各种飞机能够共同完成远距离部署和大编队远程作战。如果将运-20作为反潜巡逻机和电子侦察机的平台,也将会进一步拓展中国海空力量的巡航范围。
换装国发
2017年3月12日新闻报道提到,全国政协委员、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表示:“运-20还在试用阶段,由于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交付过去以后用户都非常高兴,回来的信息也是非常满意。”
同时唐长红还透露,运-20安装国产发动机已经有了时间表,“大概再过两年就能看到装着国产发动机的运-20了。”
阅兵亮相
2017年7月30日,在朱日和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沙场阅兵中,运-20首次飞越亮相。
空降空投
2018年5月8日,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与空降兵部队联合开展空降空投训练,这是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远程空降作战能力建设的又一次跃升。
总体评价
运-20参考了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了美国C-17的部分特点。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机研制突破了数百项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大飞机行列,“该机充分体现了时代技术,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大型运输机平台”。
运-20采用超临界机翼、轻质复合材料、在空气动力学、大型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机载设备、高可靠性操纵系统的研制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航空电子系统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
运-20的性能要优于俄罗斯的伊尔-76,与其最新改进的伊尔-476性能相当,在承载能力上略低于美国的C-17,而大幅领先于日本的C-2和欧洲的A-400M运输机。运-20在技术方面具备后发优势,无论机体设计技术、载重技术,以及飞行控制技术方面,应该都位于第一梯队。
运-20飞机是空军战略性、标志性装备,标志着中国大飞机设计制造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推进中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等紧急情况,提高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和中国军队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你猜我猜不猜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运-20运输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