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邓氏鱼

时间:2024/11/22 19:07:4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邓氏鱼,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大型古生物,平均身长6米、体重1吨,最大值身体长约8米、重量可达2吨,咬合力可达5000千克,被称为是史前生物巨齿鲨前咬合力最大的史前鱼类,关于邓氏鱼名字的来历,有人说由于这种鱼的化石被发现的时候被称为定是鱼,后来根据音译就叫成了邓氏鱼。目前是被认为咬合力第二巨大的史前鱼类,并且同时也是寒武纪时期最为巨大的鱼类,根据考古学家以及动物学家的研究表明,邓氏鱼当时在海底几乎可以说是称霸的地位,是一种处于顶级的海洋掠食动物。

  • 中文学名: 邓氏鱼
  • 别称: 恐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盾皮鱼纲
  • 目: 节甲鱼目
  • 科: 恐鱼科
  • 亚科: 恐鱼亚科
  • 属: 邓氏鱼属
  • 种: 泰尔雷邓氏鱼
  • 分布区域: 摩洛哥,非洲,波兰,比利时,美国

一、邓氏鱼

  • 邓氏鱼同样不生存于21世纪,而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大型古生物,大约在3.6亿年至4.3亿年前。
  • 其身体长度最大可至8米、重量可达2吨,是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能一口将鲨鱼咬成两半,几乎可以捕食泥盆纪海洋里的任何一种生物。
  • 邓氏鱼缺少真正的牙齿,而以两长条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能够咬断和粉碎任何东西,其咬合力度的高强,霸王龙同样无法与之比较。

二、邓氏鱼

邓氏鱼为史前鱼类,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体长约11米,重量可达6吨,咬合力可达5吨,被视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同时也是寒武纪到泥盆纪时期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鱼类,故而它是没有天敌的。

邓氏鱼主要的猎物是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有时候也会吃同类,它的咬合力极强,可以一口将鲨鱼咬成两半,而且还可以借助吸力将猎物吸入自己的口中。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邓氏鱼(Dunkleosteus terrelli),是一种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的古生物,身体长约8至10米,重量可达4吨,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主要猎物是没有硬骨的鱼类及有硬壳保护的无脊椎动物,例如直角石和那时候的鲨鱼,是当时地球海洋里面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关于邓氏鱼名字的来历有人说由于这种鱼的化石被发现的时候被称为定是鱼,后来根据音译就叫成了邓氏鱼。是被认为咬合力第二巨大的史前鱼类,并且同时也是泥盆纪时期最为巨大的鱼类,根据考古学家以及动物学家的研究表明,邓氏鱼当时在海底几乎可以说是称霸的地位,是一种处于顶级的海洋掠食动物。

经过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邓氏鱼完全灭绝,同时以邓氏鱼代表的“头骨外骨骼化”的盾皮鱼类全部灭绝;反倒是作为它的食物的直角石和鲨鱼转变为鹦鹉螺和现代鲨鱼而存活到现在。

物种学史

生活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是鱼类统治一切的星球,在这个时期最早的鲨鱼出现了,但它们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因为在那个时代它们能侥幸保住自己的性命便会感到万分欣喜。在众多的水怪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动物当属一种外型类似推土机形状的巨鱼即邓氏鱼,它样子古怪的邓氏鱼头上有坚硬无比的“盔甲”能顷刻间将猎物粉碎殆尽。

然而,巨大的身躯和体型极大地影响了邓氏鱼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这使得它在进化过程中渐渐输给了小小的鲨鱼和其他肉食鱼类;再加上泥盆纪末期地球的环境变化,最终使得它离开了生物繁衍进化的舞台。

与邓氏鱼有血缘关系、最后的其他盾皮鱼家族成员也于泥盆纪末全部走向了灭绝,在海洋里科学家已经无法找到任何与其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只有曾经见证了邓氏鱼3亿多年前的风采和辉煌的鹦鹉螺、蟑螂、腔棘鱼、七鳃鳗等为数不多的活化石生物依然在今天生活着,而邓氏鱼所有发现的骨骼也早已在几亿年前就已成为化石,科学家们无法以从其骨骼里到提取DNA、并以克隆的方式让这种巨型食肉鱼类重现与世。不过,科学家们坚信,随着人类的不断努力,科技的持续发展,终有一天,会寻找和收集到更多该物种的化石样本,陆续提取和收集到完好的DNA,通过克隆的方式将这种已消失了3.6亿年的壮观古生物重新带回到这个世界。

生长与分布

邓氏鱼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拥有异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为当时最强的食肉动物。在欧洲、非洲、北美洲的海洋都有发现。

形态及特征

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咬裂、粉碎任何东西。

色素细胞显示,邓氏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呈银色。体长11米左右,体重约6吨。这种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它吃鱼、任何海洋生物、鲨鱼甚至它的同类。且这看起来是邓氏鱼忍受消化不良的结果:它的化石常和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在一起。

邓氏鱼看起来像是凶暴的猛兽:强有力的体格加上包裹着甲板的头部。这是一种泥盆纪海洋最凶猛的肉食动物,即使在4亿年后人们看到它的化石仍然会感到敬畏。它非常大,这意味着它可以一口将小型鲨鱼撕成两半。

生活习性

生物食性

邓氏鱼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拥有异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为当时最强的食肉动物。主要食物为鲨鱼、硬骨鱼、三叶虫、菊石、鹦鹉螺、盾皮鱼等。没有食物时还会食用自己的同类。

古代鲨鱼、头足类(鹦鹉螺、菊石)、甚至自己的同类,都在它的食谱内。拥有如此旺盛食欲的邓氏鱼,却一直经受着消化不良的困扰,在发现的化石周围,经常能发现一些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的残骸。同时,也能发现一些邓氏鱼从胃部反刍出来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比如其他盾皮鱼类的头甲和软体动物的碳酸钙质的外壳等。

咬合能力

邓氏鱼,是恐鱼科的代表性成员和已知盾皮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是生存于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泥盆纪的一种拥有着惊人咬合力的巨型食肉厚皮鱼,是志留纪和泥盆纪海洋的绝对霸主。邓氏鱼是泥盆纪的最顶级掠食者,远远淩驾于其他动物之上。

因为邓氏鱼的主要猎物是当时带有硬壳保护的头足类动物(如菊石,鹦鹉螺等)和带有硬甲保护的盾甲鱼,乃至于较小的同类,邓氏鱼必须拥有异常强大的咬合力。

邓氏鱼有着惊人的吸力,位于当时海洋的食物链顶端,能一口将鲨鱼咬成两半,可以捕食泥盆纪海洋里的任何一种生物,它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百兽之王”;它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75亿年。

邓氏鱼缺少真正的牙齿,而以两长条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可以咬断和粉碎任何东西。邓氏鱼的口腔机能非常独特,它依靠四个关节活动时产生的力量进行撕咬。这种独特的机能不仅可以产生极大的咬合力,还可以使得邓氏鱼以极快的速度来撕碎猎物。

邓氏鱼是史前一种可怕的鱼类,它的牙齿犹如锋利的匕首,体长大约30英尺。科学家分析称,邓氏鱼拥有强大的咬力,能够咬碎任何物体。现存物种中咬合力最强的是美洲鳄,咬合力可以达到963千克,但这与邓氏鱼的5300千克的咬合力实在无法相提并论。它们很容易咬碎骨骼,相比之下霸王龙的咬力大约是13000牛顿。而邓氏鱼的咬力能够达到1.5亿帕斯卡,大约每平方英寸咬力达到22000磅。同时,邓氏鱼能在0.02秒内迅速张开大嘴,用强大的吸力将猎物吸进嘴里。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你猜我猜不猜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邓氏鱼】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邓氏鱼 小编为您整理邓氏鱼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