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银饰锻制技艺

时间:2024/9/20 3:35:2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煅造银器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出名的银器锻造大师都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我国的银器煅造工艺有着渊源的历史,从一块银子到一件银器的蜕变要经过化银、出叶拉丝、镶嵌、上胶板、錾花、焊接、打磨抛光、去污和点蓝上翠这些复杂的程序。在银器煅造技艺的发展历史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不得不说是苗族的银器煅造工艺,2006年5月20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Ⅷ-40
  • 申报地区: 福建省,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安市
(3)保护单位:福安市珍华堂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
2、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锻制技艺),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宁德市
(3)保护单位:福建盈盛号金银饰品有限公司
3、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湖南省),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凤凰县
(3)保护单位:凤凰县传承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4、银饰制作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布拖县
(3)保护单位:布拖县文化馆
5、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贵州省),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3)保护单位: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银饰制作技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黄平县
(3)保护单位:黄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台江县
(3)保护单位: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8、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剑河县
(3)保护单位:剑河县文化馆
9、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编号:Ⅷ-40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鹤庆县
(3)保护单位:鹤庆县文化馆

历史溯源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贵州非白银产区,历史上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苗 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几乎全都投入了熔炉。正因为如此,各地银饰的银质纯度以当地流行的银币为准。譬如民国时期黔东南境内是以雷山为界,其北边银料来自大洋,纯度较高,南边来自贰毫,银饰成色较差。20世纪50年代后,党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每年低价拨给苗族专用银。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泡、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避邪。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苗乡年节,或婚嫁迎娶,苗寨便成了银的世界,这是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

由于对银饰的大量需求,苗族银匠业极为兴旺发达。仅黔东南境内,以家庭为作坊的银匠户便成百上千,从事过银饰加工的人更是多达数干。家庭作坊多数为师徒传袭的父子组合,也有夫唱妇随的夫妻组合。这些作坊常是农忙封炉,农闲操锤,皆不脱离农事活动。

黔东南境内的苗族银匠可分为定点型和游走型两类。多数为定点型,他们在家承接加工银饰,服务于相对封闭而形成区域格局的一寨或数寨,客户毫无例外来自本系,所以,也可称之为支系内部的银匠。定点型银匠的分布和数量,依据区域环境及市场需求自然调节,以施洞、排羊、西江、湾水、王家牌等地较为典型。游走型银匠同样以家庭为作坊,农闲季节则挑担外出,招揽生意。通常每人郡有自己的专门路线。他们并不局限只为本系或本民族加工,对沿途数百里其他分支或民族的银饰款式都了然在腑,加工起来亦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所以也可称之为地域性银匠。据调查,黔东南银匠游走足迹遍历全省,并延及广西北部及湖南西部。

银饰系列

银饰是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包括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价值昂贵。苗族银饰精致美观,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的制品为代表,其中雷山县的银匠主要集中在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

技艺特点

银饰品都是本民族男工匠打制。其用途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也是精工制成的作品。

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

苗族银饰锻制工序十分的复杂,苗族的银饰最大的特别就是全部都是纯手工做的,整个工序对技术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做出十分精美的艺术品(请允许我说是艺术品),要求工艺师有十分好的耐心,如果没耐心,将很难或者不可能拉出头发粗的银丝。 一个是要求工艺师有独特的艺术灵感。 要求工艺师有十分娴熟的技术,从事锻制技艺的技术专员,都是取得了“民间工艺高级工艺师”证书持证上岗的。对做一道工序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主要流程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程:

第一步: 铸炼

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

第二步: 锤打

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

第三步: 拉丝

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一般分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若一根银条经过52次拉丝,那么其直径与一根人的发丝差不多。

第四步: 搓丝

将拉好的细银丝放置在一起,用木质滚条将银丝线搓在一起。这种工艺让搓好的银丝具有独特的纹路和韧性。

第五步: 掐丝

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图案,嵌进事先做好的银丝框内。这个过程相当精细。银匠不需模具,全凭心中想象,一气呵成。

第六步: 镶嵌加固

将事先手工打磨好的银珠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然后用焊枪整体加温。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高则熔断银丝,温度低则镶嵌不牢固。

第七步: 洗涤

银匠们最后将整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先用高温煮沸,去除污渍,然后用清水将银饰品表面洗涤干净。

传承意义

苗族银饰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品种、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制作组装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在对外交往中,苗族人民把银饰作为礼品赠送友人,和藏族的哈达、汉族的珠宝一样珍贵。

苗族银饰的创制技艺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聪明能干、智慧机巧、善良友好的民族性格。银饰洁白可爱、纯净无瑕、质地坚硬,正是苗族精神品质的体现。

苗族银饰长久以来都是在苗族地区流传,改革开放后,其开发前景看好。但是,银饰锻打技艺一般是在家庭内部传承,无法择优而授,原有艺人多已年老,真正能继承银饰锻造这一精湛工艺的并不多,所以这门特色技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有必要加强保护工作。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银饰锻制技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银饰锻制技艺 小编为您整理银饰锻制技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