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徽州三雕

时间:2024/11/22 6:18:1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徽州三雕是安徽省、江西省的地方传统雕刻艺术,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三雕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才能和艺术创造力。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Ⅶ-37
  • 申报地区: 安徽省,江西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徽州三雕(安徽省),编号:Ⅶ-37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
(3)保护单位: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市博物馆)
2、徽州三雕(婺源三雕),编号:Ⅶ-37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婺源县
(3)保护单位:婺源县文化研究所

历史源流

木雕,清末民初,绩溪县胡国宾、汪聚有名噪一时。歙县李祥顺善雕,作品有歙县深渡下铺姚氏祠堂、大茂村朱氏祠堂、定潭张翰飞宅等。民国期间,歙县吴炳烈、汪叙伦、王金九俱擅木雕,20世纪30~40年代,结为木雕团体在歙行艺。吴氏等人以徽剧为内容,丰富了木雕题材,他们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制作,流传于世的主要作品有《喜庆丰收》《郑成功解放台湾》《和平颂》《牛》《耕织图》《黄山风景》《雷锋》《红灯记》等。民国初年,黟县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门窗、楣罩分别聘请歙县方子贵师徒5人和黟县程双喜师徒3人雕刻,十分精细。

石雕,相传黄鼎、朱云亮、余香等善石雕,余氏为清乾隆年间黟县人。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叙伦堂”于清道光六年(1862)重修,祠内西湖景石雕拱板为黟县余忠臣所刻。歙县王仙伯曾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石雕制作。1979年以后,歙县吴观光在徽州古建公司耄期授徒,吴氏石雕构图严谨,刀法细腻。屯溪区冯有进、程佑福等人俱擅石雕,建石坊多座,并擅硺石狮。

砖雕由明代徽州窑匠鲍四首创。相传鲍四跟父辈学会了烧窑活计,砖瓦生意虽好,但烧砖要花去不少时间和人力,赚不了几个钱。他看那些徽商会做生意的往往都富了回来,大把大把的钱钿往外掏,眼馋得很,便买了砖窑到淮安去做生意。鲍四几年生意一做,赚了无数的钱财,竟成了徽州首富。他非常得意,就处处表现自己有钱,在淮安修了鲍四庙,塑了自己的全身像,又揭榜要造一条鲍四街,说自己钱财无数。这时一个手抱长颈瓶,瓶插杨柳枝的中年妇女,来到鲍四面前一个嵇首说:“鲍老板,你别吹牛,世上只有技艺无尽头,哪有什么钱财无限。”鲍四听了涨红了脸,说:“你会什么技艺!”中年妇女说:“我会做莲花”鲍四不信,凭借自已钱多,提出要打赌,自己一步放一个元宝,对方得跟着放一朵莲花,一决输赢。那妇人满口答应,向前走一步,用手往地上一指,地上便现出一朵莲花,鲍四便跟在后面放上一只元宝。这样一步一放,半里路下来,那妇人的莲花还有,但鲍四的元宝没有。鲍四只好认输,淮安人使用地上的元宝在那放莲花的路面上盖了街房,起名叫“莲花街”。鲍四一下身无分文,只得砸了庙 中的自身像,凑了点盘缠,回到徽卅,只得又重操旧业——烧窑。有人告诉他那以莲花赌元宝的妇女是观世音,鲍四领悟,“钱财有限,技艺无穷”是神仙教诲,从此一心归门烧砖,由于对莲花印象太深,便烧起莲花砖,渐渐又在砖上刻了花木、虫鱼、人物、楼阁。三年后,鲍四技艺逐渐娴熟,收了几个门人一心研究砖雕。其时,一些徽商发财致富后,纷纷回故乡大兴土木,修词堂,建宅第,往往不惜重金。秀丽精美、清新淡雅的砖雕被广泛应用。从此徽州砖雕发展起来,名扬全国。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它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脚下,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成为我国三大学派之一。徽州“三雕”就是在这样发达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能工巧匠的佳作。

“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清代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到了明清年间,“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雕者执刀有力,运刀自如,刀随意动,意指刀达,刀中有笔,相得益彰,体现了刀法与艺术一致,内容与风格统一的手法。

文化特征

木雕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特多,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

石雕

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砖雕

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也是古代中国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明代砖雕的风格过趋粗扩、推拙而朴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楼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约有9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考究。一般采用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为材料,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一凸现出来。 砖雕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古老民居、饲堂、庙宇等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它们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寻味。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本世纪80年代,随着徽州古建材料公司的成立,砖雕作为一种实用装饰艺术重新恢复了生机。

总体

“徽州三雕”与建筑整体配合得极为严密稳妥,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内涵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并用,从中可看出汉唐以来中国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传承脉络,同时也反映出徽州文化中其他艺术门类如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砚雕、墨模雕刻等艺术样式对徽州建筑装饰雕刻风格的影响。

制作工序

“徽州三雕”的制作程序因材料、工具和技法的不同而有差异。如砖雕的制作程序包括修砖、放样、打坯、出细、打磨、修补等,传统工具主要有木炭棒、凿、砖刨、撬、木槌、磨石、砂布、弓锯、棕刷、牵钻等;木雕的制作程序包括取料、放样、打粗坯、打中坯、打细坯、打磨、揩油上漆等环节,传统工具主要有小斧头、硬木锤、凿、雕刀、钢丝锯、磨石、砂布等;石雕的制作程序包括石料加工、起稿、打荒、打糙、掏挖空当、打细等环节,传统工具主要有錾子、楔、扁錾、刻刀、锤、斧、剁斧、哈子、剁子、磨头等。

题材作品

徽州三雕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戏文故事、花鸟瑞兽、龙狮马鹿、名胜风光、民情风俗、渔樵耕读、明暗八仙和博古吉图等。其雕刻技法,一般多为浮雕,杂有透雕、圆雕、线雕与多种技法的并用。

徽州三雕始建于宋,大修于明嘉靖年间的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的木刻花雕艺术就是一个佐证。古祠木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除了梁勾、梁托和门楼的雕龙画凤、历史戏文之外,整个落地门窗的木雕布局有“荷花、花瓶、百鹿”三种图案。在艺术上有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各种荷花随风招展;有悠悠漫步、回眸引侣、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自如生活;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美观的花瓶,犹如仙境般的雕板令人陶醉。要是从含义来看,荷花图意味着“和为贵”,教育后人清清白白做人做事;百鹿图意在祝愿祖祖辈辈延年益寿;花瓶图象征着世世代代平安的生活憧憬。

徽州三雕的代表作,木雕为黟县的宏村承志堂和木雕楼,尤其是承志堂里的雕梁木雕“百子闹元宵“;石雕为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和黟县西递的“松石”、“竹梅”姐妹石雕漏窗,尤其是姐妹石雕漏窗,左右各一,成成对,更达到了“无字诗、画意对”的艺术佳境;砖雕则为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大型砖雕,无论从入画景点之多、画幅面积之大、透视层次之众和雕刻手法之全来看,都是登峰造极的绝世佳作。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徽州三雕是民间情趣与文人情趣的结合,从思想内容上看,三雕反映了新安理学的影响,强调了社会教化功能,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在艺术形式上,三雕作品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语言的特点,是民间艺人主观意志的充分体现。徽州三雕中这种极富装饰味的、稚拙天真的艺术造型,融汇了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及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徽州地域文化的丰富营养,因而呈现出既玲珑剔透、又清新雅致的独特面貌。就工艺技术而言,徽州三雕的雕工讲究刀法,追求刀味,用刀干净利落,方硬爽利,不拖泥带水,粗中有细,刚中有柔,看似大刀阔斧,实则层次分明。三雕艺术是徽州建筑的一部分,在形体色彩、质地、工艺技巧、构图、艺术立意诸方面都有大量创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美学倾向。它使徽州传统建筑走向一个绚丽斑斓、华美多姿的自我表现时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传承状况

“徽州三雕”的传统制作技艺历来在民间建筑与雕刻行业中广为流传,1979年以后,一批古建园林施工企业相继成立,一些“三雕”老艺人被重新组织起来,并开始带徒授艺。但由于建筑材料、工具的变化及建筑成本核算等原因,费时、费工、费料且刀法掌握困难的传统雕刻技艺逐渐被人们排斥在应用范围之外,许多技艺已经失传。

传承人物

冯有进,男,汉族,1953年生,安徽黄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徽州三雕,徽州民间工艺师。

方新中,男,汉族,1949年生,安徽歙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徽州三雕。

王金生,男,1928年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徽州三雕。

曹永盛,男,汉族,1969年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徽州三雕。

蒯正华,男,汉族,1962年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徽州三雕。

吴正辉,男,汉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徽州三雕。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市博物馆)获得“徽州三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2014年6月12日至6月17日,由安徽省文化厅,安徽大学主办的2014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安大艺术学院举行。以“从黟县百工出发,行动中的民艺”为切入点,邀请徽州木雕传承人汪德洪等,现场展示徽州的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走进高校,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徽州三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徽州三雕 小编为您整理徽州三雕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