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是以川西佛教名山金堂县云顶山为中心的景区,系省级风景名胜区。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在金堂县淮口镇,距赵镇有10分钟车程,云顶山有大、小云顶之分,而以大云顶著名。因其峰顶状如城垣,古称“石城山”。南朝齐、梁时始建佛教庙 ,历代扩建培修,规模宏伟。现存云顶石城遗址、云顶山寺,另有寺、庵41处及雕塑、碑刻、壁画、塔铭等文物。
景点景观
云顶山遗址
川西唯一幸存的南宋末年战争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云顶山上,传说诸葛亮曾在此屯兵守隘。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为抵抗蒙古军队入侵,在此地修造防御体系,与合川钓鱼城、南充青居城、苍溪大获城、万县天生城等被蒙古军称为川中“八柱” 。
全城因山为势,利用天然峭壁作为城垣,中断处则以条石扣榫,丁字形堆砌筑墙相连,城垣处于缓坡地带时,则加筑“一字墙”以防敌人接近。山城周围有8座城门,皆筑于悬崖陡坎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南宋军民在云顶山城戍守15年。元朝建立后,四川山城多被拆毁,但此城却受到民间千方百计的保护,因而被完整保留下来。
现在,山城的北城二门、长宁门雄姿不减,后宰门、端午门、南城门、小东门遗址可寻。山上还有当时守卫军民在此开凿的水井18口、水池32个。
三学山
三学山位于金堂县城东北6公里的栖贤乡三学寺村,传说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三次学道之地,因而得名。古有"道险且长,唯一径可通人骑"之称。现一条长5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珠串三学山上法海、普济、广济三寺。法海、普济、广济三寺 法海、普济、广济三寺始建于隋唐,诸寺庙前后竹树石榴互为掩映、泉壑幽深。据史料记载,唐代高僧悟达、鉴源、慧观等曾来此讲经,一时成为文人晏集、仕女游览之胜地。惜三学寺曾两次惨遭浩劫,文物古迹大量毁坏遗失,但仍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等大量文物古迹并存于世。
全山春满桃李、夏艳榴花、秋黄柑桔、冬挺松柏,四时情趣,各殊特色。 现法海、普济、广济三寺经保护性抢修,飞檐斗梁重现秀丽山色间,现存主要文物有:明代永乐经幢此幢 位于开照寺前半时山坡上。幢高6.5米,通体呈六角形。分底坐、幢体、幢盖三部份。幢体高3米,从正面起按顺时针方向镌刻楷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体工整秀丽。全幢造型优美,姿态典雅,刻工精细,已于1988年列为金堂县文物保护单位。
开照寺清代古钟
此钟铸于康熙五十八年,通高1.3米,口径1米,此钟铸造精细,声音嘹亮,保存完好,为全县仅存两口古钟之一。
唐代摩崖造像
位于广济寺背后,法海寺下面一悬岩之上。现已风化严重,但仍可从其优美造形、丰润秀美的表情、繁丽的纹饰推断出为唐代故物。明代释尊无量宝塔 全塔由8万4千小塔组成。不仅造型奇特,设计精绝,雕琢精湛,并有日本僧人为塔篆写的碑文。是一处不可多见的佛教艺术建筑和珍贵文物遗存。释尊无量宝塔修建在紧临三学山法海寺背后。
大云顶山
大云顶山海拔982米,山势挺拔,峭壁入云,如刀削斧砍,环绕数里;上有平地数十亩,状若城垣,故又称“石城山”,为宋末八大山城防御体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遗址。云顶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在此筑城,宋元战争中,先后迁至成都府路、川府路、安军等地,置“利戌司”重军防守,历经多次战斗,坚守15年,终因城内食尽而失陷。 山上林荫霭深,有“云顶日出”、“雾山云海”、“云顶晴岚”等胜景。山顶上的大云顶寺,建于南北朝,明清时修寺,清康熙时重修。山上有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小云顶山距大云顶山2.5公里,山峰瘦削,全山共有110多种树木,浓荫蔽日,翠绿满山。
云顶山寺
成都市著名佛寺,有“川西第一大寺”之称。在云顶山巅南部。南朝始建,后多次重修。现存10殿、4堂、4楼、2园、1石坊及大、小山门等,主要有大雄殿、观音殿、哼哈殿、财神殿、关公殿、罗汉堂、文殊楼等。寺内现存4方镂雕蟠龙抱柱、数十幅清代彩画和几通石碑,其中七佛坊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青石雕砌,三间四柱,上浮雕7尊坐佛、人物故事和花鸟虫鱼图案,有“雄轩壮丽,甲于西川”的赞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金堂县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