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景州塔

时间:2024/11/22 4:52:0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景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物,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内,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因今景县原为景州所在地,所以人们通常称为景州塔景州塔在中国享有盛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定为第四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景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物,位于景县城关镇内,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因今景县原为景州所在地,所以人们通常称为景州塔。

舍利,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焚烧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叫舍利子。

相传释迦牟尼火化后,一些国家的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

此塔既名“释迦文舍利宝塔”,想必与供奉佛舍利有关,惜无文字可考。

塔高十三层,外形为八面棱锥体,通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是一座由砖石结构而成的密檐楼阁式的古塔。

塔基由坚固的巨形清石铺成,塔基下有一深井,实际是地宫,供藏佛骨、佛经、佛像及金银珠宝之用。

塔体由青砖砌成,塔内自下而上,砌有螺形阶梯数百阶,登阶盘旋而上,可达极顶。

塔内各层东西南北均有洞户向外,且有拱形走廊,绕行于廊内,可通过洞户远眺四方。

塔顶成葫芦形,由青铜铸就,高2.05米,葫芦下有铁丝网罩,高3.3米。每有风起,铁丝网罩与洞户被天风鼓荡,如惊涛澎湃之声,故有“古塔风涛”之称。

须晴日,登至塔顶四望,近在脚下的县城全貌,远在三四十里的郊野村庄,均历历在目。前人曾有诗说,“绝顶静观真景象,却也身疑在蓬瀛”。

笔者曾有幸登临其上,果有目穷千里、心胸顿宽之感。

景点景观

古人曾用“孑然一柱把天擎”来形容景州塔之高大,极其宏伟壮观。景州塔为砖砌楼阁式,塔身八角十三层,通高63.85米,底层每边长6.3米。塔内为穿心式构造,从第一层正中直穿塔心,登上两层后折回右侧继续穿心上登,每层均改变穿心方位,使塔的结构不致上下通裂。塔四面辟门,外檐施斗拱。内部层层有迥廊环绕,迥廊顶部用砖发券,以丁头拱承托砖制天花,现天花砖已失。传说建造此塔时,采用土屯法,塔垒多高,土堆多高,塔建成后,再将屯土运走。

景州塔塔高十三层,外形为八面棱锥体,通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是一座由砖石结构而成的密檐楼阁式的古塔。塔基由坚固的巨形清石铺成,塔基下有一深井,实际是地宫,供藏佛骨、佛经、佛像及金银珠宝之用。塔体由青砖砌成,塔内自下而上,砌有螺形阶梯数百阶,登阶盘旋而上,可达极顶。塔内各层东西南北均有洞户向外,且有拱形走廊,绕行于廊内,可通过洞户远眺四方。

塔下部为砖砌须弥座,以仰莲承托刹身,刹身不用相轮而用铁板交替压叠,有如锥形铁框。刹顶为大小不同的五个铜制葫芦相串叠。这种不用相轮而以锥形铁框作为刹身的铁刹尚不多见。塔顶成葫芦形,由青铜铸就,高2.05米,葫芦下有铁丝网罩,高3.3米。每有风起,铁丝网罩与洞户被天风鼓荡,如惊涛澎湃之声,故有“古塔风涛”之称。

地理环境

景州塔所在地交通、通讯便利,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贯穿东境,德石铁路、石德高速公路横跨南部,此地土层深厚,质地多变,但以轻壤土为主,部分为砂质和粘质。

土壤矿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份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

景州塔所在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冷暖干湿差异较大。

夏季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潮温闷热,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增温快,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有时有连阴雨天气发生。

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554毫米。

历史沿革

景州塔究竟创建于何时,无确切文字可考。

1931年修订的《景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和分析,说是古塔上曾悬有铁匾,匾上铸有“齐、隋重修”字样,重修既在齐、隋,其创建年代应早于此,当在北魏时代。

佛教在汉哀帝时(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即已传入我国,在北魏初期已经兴盛起来,但是在魏太武帝时期,却发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事件。

如果景州塔修建于魏太武帝灭佛之前,则此塔也必在被毁之列,北魏高宗文成帝恢复佛教之后,则此塔也必在修复之列,但塔顶之铁匾上没有“北魏重修”字样。

因此,方志史者据此分析,景州塔是根据北魏高宗文成帝恢复佛教的诏令修建的,其始建年代在北魏兴安年间,即公元452至45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也有的分析认为,北魏宣武帝永平年间好佛,奖励寺庙浮图之建筑,当时全国州郡共建1.3万余座寺庙。景州塔如此雄伟庄严,世无其匹,所以,此项大建筑,当必在北魏永平年间,即公元508—512年建造,距今几近1500年。

经历了千年之久的景州古塔,由于饱经风雨侵蚀,墙檐剥损严重,历代曾数次重修。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灭佛之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又重修,奠定了现存景州塔之基础,以后的多次重修,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元、明、清朝及民国均曾重修。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先后进行了四次维修,最后一次是1973年春进行的。

从此塔重修次数之多,可见此塔历史位置之重,文物价值之高,也正由于重修次数繁多,今日高耸之塔,已非当初之貌。

从现存的建筑特点、艺术造型及砖石结构等情况分析,此塔也当为北宋时代建筑。

景州塔在国内享有盛名,与沧州铁狮子、赵州大石桥、正定县隆兴寺大铜菩萨齐名,被誉为河北古代四宝之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州塔究竟创建于何时,无确切文字可考。1931年修订的《景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和分析,说是古塔上曾悬有铁匾,匾上铸有“齐、隋重修”字样,重修既在齐、隋,其创建年代应早于此,当在北魏时代。

佛教在汉哀帝时(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即已传入中国,在北魏初期已经兴盛起来,但是在魏太武帝时期,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事件。

如果景州塔修建于魏太武帝灭佛之前,则此塔也必在被毁之列,北魏高宗文成帝恢复佛教之后,则此塔也必在修复之列,但塔顶之铁匾上没有“北魏重修”字样。

因此,方志史者据此分析,景州塔是根据北魏高宗文成帝恢复佛教的诏令修建的,其始建年代在北魏兴安年间,即公元452至45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也有的分析认为,北魏宣武帝永平年间好佛,奖励寺庙浮图之建筑,当时中国州郡共建1.3万余座寺庙。

景州塔如此雄伟庄严,世无其匹,所以,此项大建筑,当必在北魏永平年间,即公元508—512年建造,距今几近1500年。

经历了千年之久的景州古塔,由于饱经风雨侵蚀,墙檐剥损严重,历代曾数次重修。最早是齐、隋重修,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灭佛之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又重修,奠定了现存景州塔之基础,以后的多次重修,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金、元、明、清朝及民国均曾重修。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先后进行了四次维修,最后一次是1973年春进行的。从此塔重修次数之多,可见此塔历史位置之重,文物价值之高,也正由于重修次数繁多,这座高耸之塔,已非当初之貌。从现存的建筑特点、艺术造型及砖石结构等情况分析,此塔也当为北魏时代建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景州塔】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景州塔 小编为您整理景州塔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