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海门山歌

时间:2024/11/21 21:22:4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海门山歌剧是流行于海门一带的传统戏剧剧种,它源于海门山歌,1955年发展成舞台剧。海门山歌剧团是海门山歌剧种唯一的剧团,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2008年6月,江苏省海门区申报的“”海门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94
  • 申报地区: 江苏省
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1955年,陆行白等将叙事山歌《摇船郎》整理改编成第一个山歌小戏《淘米记》,由中兴镇业余剧团首演,1956年春节参加了海门县文艺会演,后由茅镇业余剧团演出,相继参加了市、省会演,1957年3月,《淘米记》进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歌舞会演,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员。1958年8月,海门山歌剧团成立。剧团至今已上演了200多个剧目,其中创作剧目30多个,代表剧目有《淘米记》、《采桃》、《俩媳妇》、《银花姑娘》、《青龙角》、《献给妈妈的歌》等,1993年5月和2002年12月,海门山歌剧团两次晋京,上演了山歌剧《青龙角》和《献给妈妈的歌》。

海门山歌剧的演出范围除了海门本地外,还包括整个南通地区和江浙沪的吴语区。海门山剧团不仅是个专业戏曲团体,也是海门山歌传播的载体,山歌发展的基地和山歌演员的人才库。

清代中期,江南朝个海门地区大量移民,搿星移民就把吴歌传进沙地地区。经过海门等地方个老百姓世代口头传唱,弗断修饰创造,逐点逐点发展成功海门山歌。

民国24年(1935年),管剑阁、丁仲皋搜集海门山歌整理成功《江口情歌》,勒上海大夏大学校刊浪发表,随即编辑成专集。第二年,管剑阁搜集个长篇叙事山歌《红娘子》发表勒勒武汉《天地人》杂志。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之后,当地业余文艺演出非常活跃,发展了丰富多彩个新山歌,反映了当时老百姓个现实生活,歌颂劳动搭爱情,抨击各种弗合理个现象。

1954年,海门山歌正式搬上舞台。

20世纪50-60年代,有一支业余演出队(陆行白等人)以叙事山歌《摇船郎》为基础,整理创作第一个海门山歌小戏《淘米记》,受到当地人个好评。接下去搿个戏参加了南通地区搭江苏省个汇演。

1957年,《淘米记》又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演员受到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个接见,并且合影留念。

1958年8月,海门县政府勒省、地两级政府支持下,正式成立专业个海门山歌剧团。从此之后,海门山歌剧作为一个新个剧种出现勒舞台浪。

80年代,交关山歌搭研究山歌个论文勒省级以上期刊发表。

1984年,海门山歌研究会成立。

1985年8月,海门县举办首届海门山歌会唱,50多名歌手演唱山歌40多首,《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先后对此作了报道。

1986年7月,宋卫香演唱海门山歌《小阿姐看中摇船郎》,随南通民间艺术团进京演出。

1987年,《海门山歌选》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海门山歌250多首。

1993年第二次进京演出《青龙角》,获得成功,同年年底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剧节,演出《青龙角》获多项奖项。

1995年,海门山歌《青龙角》进京演出。

2007年,海门山歌进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8月19日到21日,中国.海门山歌节举行,标志着海门山歌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8年6月14日,海门山歌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品

海门山歌分两类

一类是即兴山歌,大多勒田里做生活或者农闲辰光,随口编成,歌词有四句、六句、八句等,譬如《西北天乌云独脚撑》、《隔江看见野花红》、《东南风爽急悠悠》等。第二类是叙事山歌,歌词有十多句、几十句,乃至几百句弗等,譬如讲《贩桃郎》、《摇船郎》、《绣花鞋》、《拔蒜苗》等。叙事山歌中个系列山歌,人物、情节互相连贯,又独立成篇,如《红娘子》等。海门山歌以反映男女爱情生活题材为多,如《小阿姐看中摇船郎》、《情郎山歌》等,有“呒郎呒姐弗成歌”个说法,有个山歌从反映农民生活个艰辛,表现农民对地主剥削个痛恨,如《望望日头望望天》、《长工苦》;还有把古人古事串成山歌,如《十字歌》等;有星山歌滑稽,纯属消遣,有星是调情戏弄。

艺术特色

海门山歌剧曲调优美朴实,清新流畅,乡土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海门山歌剧常用曲调60余首,其中以“山歌调”、“对花调”为基本调,以羽、徵调式两种声腔形成对比;由板腔,联曲两种板式结构组织而成。已有板式:“山歌调”慢板、中板、清板、流水板、联板、紧板、叠板、快拉慢唱等九种板式,“对花调”慢板、中板、清板、宽板、云水板、简板等六种板式。并吸收许多小调和说唱音乐。有的用于抒情,有的用于叙事。如“月月节”,这首曲调感情充沛,意境深远,用于载歌载舞最为适宜;《小郎依儿来》活跃有弹性;“香袋调”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佛祈调”十分灵活,不受唱词字数限制,可长可短,可紧可松,善于表达愉快的心情;“打樱桃调”、“五更鼓儿调”擅长男女对歌、抒发情爱;另有“牌经调”“采仙桃调”等油腔滑调,适于反面人物的表演。

山歌剧的声腔,均为五声音阶,有的加进“清角”、“变徵”、“变宫”音;旋法特点除级进外,最有特色四度、五度、小六度、小七度的跳进,加25、36、63、31、65等,由于羽音在调式中十分突出,使海门山歌剧音乐唱腔形成独特风格;其润腔方法紧密结合衬词的运用,如:“嗨、唷、呀、啊、洛、依呀呀得喂”等,使其富有色彩。

曲牌中,海门锣鼓很有特色,但只能与曲牌或曲子中同时运用。至于常用锣鼓经,根据京剧锣鼓稍加改动因地而用。

乐队编制是主奏乐器、基本乐器、色彩乐器。如主胡、笛子、琵琶为主奏组;以扬琴、大提琴、三弦、笙、中胡等为基本乐器;其余是唢呐、小提琴、西洋木管、电子琴为乐彩乐器。主奏二胡音量与音乐比较高亢清脆。从以上诸方面形成了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并富有江海平原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传承意义

入选“国家非遗”的海门山歌将结集出书,《中国海门山歌集》由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

据悉,《中国海门山歌集》总计收入9个种类,近250首唱词和50首曲谱、89首新民歌、18部山歌剧和山歌手介绍等。该书的采集、编撰工作从2007年4月开始,采集队先后访问当地老山歌手100多人,通过各种形式采集到1000多首山歌、号子、小调及器乐曲等珍贵资料。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海门山歌】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海门山歌 小编为您整理海门山歌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