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茶山号子

时间:2024/9/19 22:29:1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瑶乡茶山号子--流传于辰溪县黄溪口地区7个乡镇,相传是挖茶山时唱的号子歌,乃众人在挖茶山时,由人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打一阵,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2008年6月7日,湖南省辰溪县申报的“茶山号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89
  • 申报地区: 湖南省
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和。茶山号子歌,气势磅礴,宽广洪亮,激越高亢,很有鼓动人心的作用。茶山号子发声方法独到,音乐旋律奇特,高音区翻高八度,特别高尖,堪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奇葩。

源自生活的号子瑶民除了耕作稻田以外,还经营大片油茶林,茶山号子就是他们冬季翻挖茶山时唱的劳动口子,其过程是:鼓手先祭土地神,挖山的人们,在山脚下一字排开,然后鼓手在前方不远处敲鼓,伴随鼓声,号子声的节奏扬锄落地,一同挖山同,节奏的越快慢指挥着挖山速度的快慢。

上世纪50年代黄溪口镇大湾村的业余歌手舒黑娃同志曾经用他那奇特的歌喉和独特的唱腔,带着瑶乡茶山号子歌几度唱到长沙、北京、中南海,得到了高度的赞誉,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先生曾拜舒黑娃为师,从而使他的艺术生涯更添光彩。听了舒黑娃的演唱,不少专家和人们赞叹说:“湘西有个舒黑娃,声音赛过双唢呐”。

相传茶山号歌已流行了200余年,1956年全县挖掘民间艺术时,才正式被邀请参加群众文化汇演,得到地区、省、国家的多次奖励。茶山号子歌在瑶家人来说,乃属家常便饭,人人都可以哼唱几段。每逢节目庆典或大型文艺演出,都少了不茶山号子歌的参与,有它的参加,给演出增添了民族气氛。它那激昂的声音响彻云霄,优美的旋律催人奋进。

2006年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588 Ⅱ-89

艺术特色

声腔特色及演唱方法

(一)“哇哇”腔的特色

“有歌就有哇哇腔”,“哇哇”腔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号子歌。一般在快的节奏中,用合唱演唱的方式较多,因发声的需要,在号子中几乎每句都有“哇哇”腔的衬托。哇哇”腔的演唱特点是,在声带稳定发出长音行腔的同时,用咽部和口腔快速的变化从而发出的一连串的“哇哇”。有的没有具体的歌词,整首号子全都是用“哇哇”来演唱的,如《哇哇歌》,它整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是用“哇哇”来演唱,是辰溪茶山号子中的代表性歌种。辰溪的茶山号子基本音调都与《哇哇歌》差不多,只是歌手在演唱中再根据自己的能力的大小去自由发挥、展开或延长。在演唱中,往往是嗓音条件好、润腔装饰音多、“哇哇”腔用得最多的歌手最受人们的喜爱。

(二)茶山号子的演唱方法

1.高腔唱法。辰溪茶山号子演唱的基本方法是高腔唱法。因瑶乡的地势山大沟深,在山野间劳作时如果想与对面山上的人交流,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人们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发现,只有借助假声来向对面的人“喊”歌,对面的人才能听得到,于是在“喊”歌(演唱)时都会把音提高,把唱腔拖长,使声音唱得高、传的远,于是便形成了茶山号子独特的演唱方法——高腔唱法。 2、断腔唱法。断腔唱法也就是包含了歌中所出现的颤音和顿音唱法。断腔要唱得跳、顿、实,出现在拖腔中的断腔在演唱时要注意它的衬字特点及情绪的延伸,下颚要自然的放松,并快速的上下颤动,然后结合咽喉腔及口腔的快速变化,在声带稳定发出长音行腔后,由慢波到快波,继而发出连续的“哇哇”声,哇哇音的演唱,发音轻巧灵活,极富弹性和生活的气息[1]。断腔唱法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种唱法。3、甩腔与滑音唱法。甩腔在辰溪茶山号子的演唱过程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句子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有它的出现。茶山号子的起句或是在唱高音前差不多都用上滑音。唱上滑音的时候,要将气很快的提起来,然后突然将声带放松,气流也同时截住,在上滑的过程中,要上提咽腔、打开喉咙,扩大咽腔鼻腔的容量,气沉丹田,随着行腔,想着音高,像甩东西一样用假音把高音往鼻和头腔甩上去,这一假音与随后的拖腔听起来并不是纯粹的假音,它没有离开真声点,而且在这种音区变化中既没有真声喊歌,也几乎听不到衔接的痕迹。几乎每一句末有都是在下滑音上收束,这样既可以使演唱者在连续的演唱中有着充分的生理准备与心理准备,并能够准确的接唱,与前句保持一致,又使得旋律富有了起伏性和完美性。

节奏和旋律特征

茶山号子的音乐节奏来源于人们的劳动节奏,它的节奏特点是根据其劳动方式的节奏来决定的,这些节奏的特点凝聚了生活劳动中的节奏特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辰溪茶山号子歌以羽调式居多,旋律属于五声性音阶体系,调式的骨干音较多,偏音极少,旋律音调结构以三音列、四音列为主。旋律的润腔装饰音很多,节拍节奏十分的自由,音域在十度左右,但整个音区很高,旋律中有时还出现了一些微升音[1]。旋律音高的运动形态一般都是在高起音之后,通过这样延长行腔或同音重复,最后在下滑音中收束,且通常结束在主音或属音上。茶山号子的音乐因受劳动的限制,所以形式简朴,也不可能使用较多的音乐材料,音乐材料往往是有规律的重复使用。

唱词特征

辰溪茶山号子歌具有自由填词、随意演唱的特点。它有固定的唱词也可即兴的编唱,内容极为广泛和丰富。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制出来的。其内容不限于和劳动直接联系的事情,亦广泛包括各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与爱情生活有关题材和内容。茶山号子在一定的时间有固定的唱词。如在开始挖山、休息、吃饭、收工等时间,都是会有固定的唱词,其余则是由号子手即兴编唱,内容极为广泛,有瑶族的民间传说,也有瑶家生活、爱情等内容。简短的歌词通常在句首或旋律的骨干音上出现,可表达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还都能达到“字腔韵”的完美结合。

茶山号子发声方法独到,音乐旋律奇特,高音区翻高八度,声音特别的高尖,堪称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奇葩。希望这朵民族文化的绚丽之花能够在这个各种音乐都蓬勃发展的今天开放得更加光彩夺目。

代表作品

《茶山号子歌》、《湘西茶山号子歌》、《瑶家人民心向党》、《湘西茶山歌》等等。

舒黑娃(1910~2004),辰溪县黄溪口镇大湾村人。1957年,他演唱的茶山号子在湖南省民间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继而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蜚声首都舞台。60年代初期,他曾受聘湖南省民间歌舞团,担任声乐教师。著名歌唱家何纪光曾拜他为师。何纪光的代表作《挑担茶叶上北京》和《洞庭鱼米乡》中的独特发音,便是得益于舒黑娃。

传承意义

为了传承发展茶山号子,辰溪县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每位茶山号子民间艺人建立个人档案;建立了一对一的传承机制,即民间艺人每年带一名徒弟,视其徒弟的歌唱技艺,县政府和文化部门每年给予2000至5000元的补贴;在罗子山瑶族乡学校开办了培训班,招收了30名学生,每周三下午由米庆松集中授课。

同时,辰溪县还举办赛歌会,采取以赛代训的方式,为茶山号子艺人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不仅获奖选手能获奖励,取得前3名的新人,其师傅也能获重奖。赛歌会得到了老艺人鼎力支持。唱了60多年号子的84岁老人米贤其,早晨6点就起床,走了20多里山路前来参赛;苏木溪瑶族乡的向仪其和儿子向行刚都是茶山号子传人,为了能准时参赛,前一天就赶来了…

“举办茶山号子赛歌会,旨在为民间艺人提供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演唱茶山号子,发现、锻炼、培养人才,提高茶山号子演唱水平,使茶山号子得到广泛传唱,进一步得到保护传承。”辰溪县文广新局局长周丹说,“今后辰溪将继续加大对茶山号子的扶持,让茶山号子唱遍瑶乡。”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茶山号子】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茶山号子 小编为您整理茶山号子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