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鹤鸵(学名:Casuarius spp.):为鹤鸵目鹤鸵科的鸟类,共有1属3种,又称“食火鸡”。体型高大,头顶具保护性角质头盔。在森林中穿行时可击打草丛。它们的双翼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早退化,不能飞。头部蓝色,喉部有一个或两个红色垂肉,羽衣黑色,具腿长,强健有力,有尖锐的爪。3趾,其中内趾具一长而锋利的爪,防御用。
在热带雨林地区栖息,成对或独栖。擅长奔跑和跳跃,性机*、凶猛,具有较强攻击性。鸣声粗如闷雷。能奔跑,善长跳跃,常用锐利的内趾爪攻击天敌。以种子和浆果为食。在大洋洲东部、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附近岛屿分部。
常见种类
双垂鹤鸵
双垂鹤鸵(学名:Casuarius casuarius),又称南鹤鸵。是鹤鸵的一种。因有双片肉垂而得名。羽毛质地粗糙,且有些羽毛尖端特化成长长的发状细丝;翅膀短小,在飞羽着生处只具有羽翮;头部裸露,颈部有红蓝色的垂肉,垂肉的颜色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雌鸵体形稍比雄鸵大,头颈部颜色较明亮,角质冠也较高。分布在新几内亚南部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最北部以及附近岛屿。
单垂鹤鸵
单垂鹤鸵(学名:Casuariusunappendiculatus),
体高160厘米。体羽主要为黑色。具有硬而坚硬的黑色羽毛,面部皮肤蓝色,头顶上有一个永久性的角质盔。颈部有一个明亮的红色或黄色的肉垂。脚爪巨大,强在其内趾长,具匕首般爪子。两性相似。分布在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侏鹤鸵
侏鹤鸵(学名:Casuarius bennetti),也是一种大鸟,但比其他两种鹤鸵体型略小。体长在99-150厘米之间,体重17.6-26千克。这种不会飞的鸟有坚硬的黑色羽毛,三角形的粉红脸颊,脖子上的蓝色皮肤具红色斑块。相对于其他鹤鸵,侏鹤鸵具有长度稍小的脚踝,在11-12.2厘米之间。脚大而强壮,内脚趾具匕首状爪。两性相似。雌性具有更长的头盔,裸肤色彩更明亮,体型较大。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在热带雨林里栖息,生活在森林的深处及远离人烟的地方。主要生活在低地雨林中,通常海拔在1,100米以下,偶尔也会出现在桉树林、稀树草原、棕榈灌木丛和森林沼泽地中。
分布范围
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约克角、塞拉姆和阿鲁群岛。
形态及特征
鹤鸵又名食火鸡。有3个物种,每个种包括几个亚种。体形像鸵鸟,但比鸵鸟小,体高1.7-1.8米,体重约70-80千克。是澳洲第二大鸟,世界第三大鸟,排在鸵鸟及鸸鹋后面。这种巨鸟,翅膀虽然已经退化,但是足长而擅长奔走。三趾中最内侧脚趾有一个12厘米长匕首一样锋利的长指甲,能在灌丛中小道上迅速奔驰。有一骨质头盔保护著光秃的头部。成鸟体羽黑色,未成熟鸟淡褐色。头顶有高而侧扁的、呈半扇状的角质盔;头颈裸露部分主要为蓝色;颈侧和颈背为紫、红和橙色,前颈有2个鲜红色大肉垂。足具3趾,都向前。体被亮黑色发状羽;翅小,飞羽羽轴特化为6枚硬棘。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大,前颈的2个肉垂也较大。
头顶上长有一个黄色的角质盔是鹤鸵的声波接收器。鹤鸵生活在密林里,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穿透林木,它能够发出比其他鸟类都要低频率的叫声,头顶上的角质盔就是这种次声波的接收器。它头部裸出,长着大而侧扁的角质冠,也称为“骨冕角”,像一顶头盔保护着脑袋。鹤鸵的长脖子大部分裸出,喉下有一个鲜红色的肉垂。它的身躯上长着黑色的粗鬃似的羽毛,在退化的翅膀上面密密地插着铁丝般的硬翎。传说此鸟能够吞食火炭,并因此而得名。
雏鸟头顶有骨甲(未来的盔),头和颈暗棕色,前颈浅黄,有2个三角形小肉垂,体余部为黄色或淡黄色,上体有黑色宽纵纹。在最初的3-6个月里,它们的体羽都是棕色而不是黑色,上面有延着体长生长的黑色条纹。直到大约一岁时,才会长出生动的彩色脖子。
生活习性
活动
单栖或成对生活,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活动通道。鹤鸵畏惧日光,常常早晨和傍晚外出觅食。它们的翅膀很小,不能飞。相反,它们可以依靠强大的腿来行动和防守。在缓慢穿过森林时,几乎可以保持沉默。当受到干扰和惊慌失措时,能够以每小时近50公里的速度穿过森林,利用头上的骨盔推倒小树及丛林。它们可以跳跃达1.5米高,且是游泳能手。
攻击
这种鸟的奔跑速度虽然不如鸵鸟和鸸鹋,但也能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前飞奔,披荆斩棘,不可阻挡。如果有人或动物触犯了它,它会狠狠反击,甚至将来犯者杀死。此鸟有个御敌绝招,一旦碰上敌害,它就“呼”的一下蹿到空中,然后对准目标,用它强有力的双腿狠命一击,脚趾上的长爪子如同利剑一般刺入对方,让对方轻者受伤,重者丧命。
一般来说,鹤鸵都是非常害羞的,但当受骚扰时则会以它们强劲的腿猛扫。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及澳军在新几内亚驻守时,就曾被*告远离它们。它们可以造成致命的伤害。多数的攻击是因挑拨而起。受伤或陷入绝境的鹤鸵特别危险。鹤鸵能灵巧地利用它们身处的环境,来避开人类的围捕。由于动物园内员工的受伤率及严重性,鹤鸵被认为是动物园中最危险的动物。
食性
鹤鸵是食果性的,主要以它们所居住的森林中的树冠物种为食。因为这些鸟不能飞,所以它们必须依靠找到掉在地上的果实。对粪便的检查表明,通常摄入的水果是埃及梅,多枝肖蒲桃和樟科类植物的果实。当鹤鸵消耗水果后,种子会远离它们最初活动的地方通过它们的排泄系统播散。经过鹤鸵的消化系统后,种子通常仍然存活。在一堆典型的鹤鸵粪中,可以有多达一千克的种子。在一项关于食果动物传播种子效果的研究中,发现了78种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中的70种是通过食果物种的消化系统后才能够发芽。在鹤鸵粪中发现的一些植物种子包括埃及梅、多枝肖蒲桃、单籽暗罗、沙糖山油柑和大量来自樟科的果实。
食物随季节而变化,主要食物是浆果,有时也吃昆虫、小鱼、鸟及鼠类。
鹤鸵有一个独特的习性,对发光的非常好奇,当它们看到人类弃置的炭火灰烬时,必定上前啄弄一番,顺便吞下几粒熄灭的炭块到砂曩里,帮助磨碎不易消化的食物。这也是它们“食火鸡”名称的来源。
声音
鹤鸵通过发出非常响亮的深吼声相互交流,这些咆哮声穿过森林,比周围的森林噪声高出40分贝,并且频率在人类可以感知的最底端,大约23赫兹。鹤鸵是唯一被记录的可以使发声率降低的鸟类之一。有人猜测它们头上的角质盔是否与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声音有某种联系。据推测,角质盔可以在接收或产生这些声音方面发挥作用。这些*告声是地域性的,*告其他食肉动物的存在。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在澳洲的冬季,通常在6-9月产卵,此时水果最丰富。交配系统为一雌多雄。在整个交配季节,雌鸡通常会与2-3只雄性交配,每次筑一个新巢,由雄性孵化。在求爱过程中雄性会在他的喉咙里发出类似充气的“嘘声嘘声”的呼唤。
巢区占地面积在1-5千米范围。巢穴建在地面上,用植物落叶、草茎、木棍和细枝筑成,巢高约25厘米,直径70厘米。通常在每巢产大约卵3-6枚,通常4枚,卵呈鲜绿色,长13厘米。在产卵之后,所有对卵和雏鸟的照顾都由雄性单独完成,雄性会占据一片植被,持续47-61天。一旦雏鸡孵化,它们就会和父亲呆在一起,雏鸡早熟性,但依赖它们的父亲来保护免受掠食者的侵害,雄性亲鸟并教会幼鸟如何寻找食物,这个时期将持续约9个月,直到幼鸟独立。鹤鸵2龄后羽饰似成鸟,4-5龄性成熟。
价值及其他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鹤鸵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这些大鸟有时会被汽车压死,它们的种群被野猪和狗扰乱。在过去的30年里(截止2018年),鹤鸵的数量下降了30%。幸运的是,在澳大利亚,栖息地的破坏几乎已经完全停止,在新几内亚仍有大片原始雨林地区,生存在那里的鹤鸵没有被猎杀,物种是安全的,这有助于稳定鹤鸵的数量。只要有大片未受破坏的森林,鹤鸵就能安全生息。
鹤鸵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中神话般的存在。这些鸟从小被捕获,并在村庄中长大,它们的羽毛被用来装饰土著人的头饰和鼻子饰物。最后,当小鸟长到成鸟后,它们就会被杀死。500多年来,东南亚的鹤鸵贸易一直存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鹤鸵种群和新几内亚周围的一些岛屿可能是人类通过贸易引入的结果。
据估计鹤鸵的数量约为1,500-10,000头左右。在澳大利亚约有40头鹤鸵在笼中受保护。失去栖息地令鹤鸵从雨林走到人类社区,造成与人类(尤其是农民)的冲突。但是在一些地方如昆士兰的美声海滩,就出现了参观鹤鸵的旅游。
相关报道
鹤鸵是一种强悍和危险的鸟类,这种鸟类感觉受到威胁的时候就发起攻击,利爪结合强有力的腿,它们能够将人类内脏钩出,而对付狗和马只需一击即可致命。2004年,它们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进“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
2019年4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75岁的男性在家中被(至少一只)鹤鸵袭击。因伤势严重,在医院抢救无效后去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食火鸡】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