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长吻海蛇

时间:2024/11/21 16:35:2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长吻海蛇(学名:Pelamisplaturus),又称黄腹海蛇,是蛇亚目海蛇科下的一个单型有毒蛇属——长吻海蛇属下的唯一物种,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热带海域地区。长吻海蛇体长5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头狭长,吻长,吻端端到眼的长度大于两眼间宽度。鼻孔开口于吻背,有瓣膜司开闭。躯干和尾部较侧扁。背部深棕色或黑色,腹部为鲜明的黄色。尾部可有5-10块黄斑。

    №目 录
      详细介绍

      外形特征

      体长5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头狭长,吻长,吻端端到眼的长度大于两眼间宽度。鼻孔开口于吻背,有瓣膜司开闭。躯干和尾部较侧扁。背部深棕色或黑色,腹部为鲜明的黄色。尾部可有5-10块黄斑。

      生活习性

      长吻海蛇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海蛇,同时亦是唯一能毕生存活于海洋(甚至深海)中,并于海中进行繁殖的蛇类。长吻海蛇与亚洲及澳大利亚地区的陆地蛇类相当类似,彼此在血缘上有着紧密的关系。栖息于海洋,能远离海岸,有时集大群于海面晒太阳。以小型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动物。年产仔蛇2条以上。系一种神经毒类毒蛇,但作用于横纹肌,故称肌肉毒。

      长吻海蛇不能于陆地上活动,它们多出没于海水中,有时更会聚集成千上万条同类于水面上游弋。长吻海蛇能分泌神经毒素,经常用以猎杀鱼类。未有人类被其咬伤中毒并引致死亡事件的报告。长吻海蛇出没于太平洋海域,也是众多海蛇中唯一会出没于夏威夷群岛的一种海蛇。

      生长繁殖

      长吻海蛇是卵胎生蛇类,在温暖海洋中进行繁殖,雌蛇怀孕期为6个月左右。

      分布范围

      吻海蛇分布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印度、巴基斯坦、马尔代夫、马来西亚一带的太平洋海域(日本、南中国海、波斯湾);马来半岛海岸、印澳群岛、新几内亚、泰国湾、菲律宾、安达曼群岛、韩国、俄罗斯、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北领地、昆士兰、塔斯曼尼亚、维多利亚州、西澳州)、新西兰及所罗门群岛等地区沿海,均可发现长吻海蛇的踪影。另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橙县及圣迭戈县、新喀里多尼亚、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及科隆群岛亦有相当的分布量。

      我国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

      栖息环境

      长吻海蛇对海水温度的要求约为摄氏18°C但即使同样有足够温度的海水,长吻海蛇仍只会活跃于亚洲、澳大利亚及印度洋海域,而不会出没于大西洋或地中海一带(严格来说所有海蛇皆然);这可能是因为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巴拿马附近)有一道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大陆桥,将长吻海蛇通往大西洋的道路隔绝。另外,海蛇亦不会从南美洲或南非两地的南端绕过陆地游至另一海域,这是因为上述两洲的南端海水温度均甚低,海蛇不堪其寒,因此并不会接近相关地方。

      毒性

      虽然长吻海蛇拥有不容轻视的毒素,但相比于其他著名毒蛇(如内陆太攀蛇),长吻海蛇的毒素则尚算温和。然而,纵使长吻海蛇的毒素烈度,只相当于钩鼻海蛇(Enhydrina schistosa)的四分一,但仍足以致命。长吻海蛇的毒性约为埃及眼镜蛇(Naja haje)的十倍,但其输毒量却远低于埃及眼镜蛇。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长吻海蛇】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长吻海蛇 小编为您整理长吻海蛇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