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史料记载,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传说其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实当浯江巽水二流之汇,番舶客航聚集之地。时,罗城尚在镇南桥内,而是宫适临浯浦之上。”当时建的这座妈祖宫规模已经很大,有三殿、山门、两廊、两亭。以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赐额“顺济”,称为顺济宫。“顺济”者,即顺风以济之意。宋元时期,泉州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贸易商港之一,与亚洲五十八年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同时,泉州的造船业也著称于世,国家出海贸易的船舶“多广州、泉州所造。”宋代,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祈风”、“祭海”仪式,祈求风浪平青静,航海平安,以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最初祭海在晋江边的真武庙,祈风仪式在南安县的九日山,但到了南宋未年,取而代之的是顺济宫的祭仪。宋元明历朝经常遣官致祭,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钦定春秋两祭,此后,顺济宫官祭便成定例。
泉州顺济宫建后十五年,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郡守邹应龙于笋江下流造石桥,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桥”。石桥位于顺济宫前,横跨晋江,全长一百五十余丈,宽一点五丈,桥上有石栏杆、塔幢,桥头有威武的石将军、桥堡,横匾上书“雄镇天南”四字,桥中石刻“顺济桥”三字。中外商船泊于岸边江中,首先看见的就是顺济宫和顺济桥这两座雄伟的建筑,“顺济”、“妈祖”之名随之四海传扬。
景点景观
山门
原山门久圯。1990年3月,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棂星门为山门。复建后的山门,面阔三开间,长23.23米,深3.93米,高9.42米,牌楼式造型,青石龙柱,雕花漆绘木构斗拱,大门两侧浮雕麒麟,青石透雕螭虎八角窗。屋顶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重檐四面坡,歇山顶,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雕塑八条龙二条鳄,形成凤尾伸展而卷曲,曲线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戏台
戏台坐南朝北,面向正殿,作长方形,宽6.4米,深5.15米,高8米,巧妙的木构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的艺术风格。旧时每逢天后诞辰,或升化之日,或春秋朝祭,或香客求愿,均得奉献戏曲。木偶、南音、笼吹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随客所愿,经常演出的是木偶戏,剧目和演出时间由奉献者选择。戏台周围成了民间演戏活动中心,也成了海员和商客的“俱乐部”。旧戏台已废圯。1990年3月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
东西阙
山门前两侧原有东、西阙,为天后宫重要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显天后宫殿之尊。原建筑在山门之前,为高台上之楼宇,面临通衢,据传颇为精美。以东、西二楼高耸,中间空阁,东西楼上分置钟鼓,一层分塑水精将军千里眼、金精将军顺风耳二神将雕像。
天后殿
为天后宫正殿。其殿历尽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四周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全用花岗岩砌筑而成,使殿堂更显得挺拔壮观。台基四面围堵浮雕各种图案,正方两侧为“鲤鱼化龙”图,各三方;东西两面为“八骏云火”图,各二方;后面为“鹤舞云中”图,计六方,今存三方,均系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鲤鱼有即将化龙者(龙首鱼身),有未化龙者,它们嬉水吐沫,摇头摆尾,周围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形态逼真;八骏东侧奔跃腾飞,西侧偃卧歇立,或拥日,或奔月,每匹骏马腿部均雕饰火纹,四周缀饰云朵,天马行空,形状各异;飞鹤舞姿或仰或俯,风度翩翩,配以满天云彩,更富有诗情画意。其余部分则陪衬诸如葫芦、古琴、如意、芭扇、拂尘、令旗、凉伞、宝盖、案几等仙家法器与吉祥物,以及各格花卉图案等,兼饰飘带的线条古朴流畅的二空间静态艺术造型的浮雕作品,更觉典雅大方。
东西廊
在正殿前东、西两侧,前连双阙,后接角亭。现西廊圯毁,东廊尚在。旧时两廊设二十四司,东廊十二司,西廊十二司,奉祀天后辅神及其他从祀神祇。今俱废。
东西轩
在正殿及寝殿之间东西两侧,旧为庙祝接待香客,供香客歇息之所,清末商郊行据为会堂。今仍保留旧日风格。
寝殿
又称后殿,因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为翼亭,左右为斋馆。整座殿宇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顶,面阔开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的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方形青石雕花的宋元婆罗门教门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移置。柱上再接木柱,刻有楹联一副:“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还悬挂着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计划在寝殿创办闽台民俗文化专题陈列馆。泉州古称“海滨邹鲁”,民风淳朴,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素以古代海外交通,宗教文化,民间工艺,戏曲艺术等丰富遗存,驰名于世。在历史上泉州与海内外的地缘、文缘、神缘、血缘、族缘关系密切。遍布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三胞”,达一千三、四百万人,泉州淳风美俗随着泉州人的足迹飘洋过海,传播台湾和国外,而外来良好的民风也被泉州居民所吸取,尤其是闽台民俗关系最为密切。以闽台的民间生产贸易、婚丧喜庆、民间工艺、民间歌舞、地方戏曲、民间宗教、民族宗亲、岁时节令、民宅住房、传统衣食等为主要内容的闽台民俗文化专项陈列正在积极筹备,不久即将出台。
梳妆楼
在寝殿之后,座落于全宫最高阜处。旧时为木构双层牌楼式建筑,楼前有扶栏长廊,面阔七开间,进深三间。历久倾圯,基础侵作他用,任意改筑。远景规划拟因循旧址恢复原有木构楼阁,以图天后宫之全貌。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泉州天后宫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
8:00-17:30
交通指南
市内乘24路、旅游专线601路可达。
历史沿革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当时建的这座妈祖宫规模已经很大,有三殿、山门、两廊、两亭。
宋代时期
以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赐额“顺济”,称为顺济宫。“顺济”者,即顺风以济之意。泉州顺济宫建后十五年,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郡守邹应龙于笋江下流造石桥,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桥”。石桥位于顺济宫前,横跨晋江,全长一百五十余丈,宽一点五丈,桥上有石栏杆、塔幢,桥头有威武的石将军、桥堡,横匾上书“雄镇天南”四字,桥中石刻“顺济桥”三字。中外商船泊于岸边江中,首先看见的就是顺济宫和顺济桥这两座雄伟的建筑,“顺济”、“妈祖”之名随之四海传扬。
元代时期
元代,泉州港更为繁盛,和海外通商的国家多达九十多个,海上巨船入港有时多达三百多艘。元代帝王为了漕运、海运的顺利,也多次诏封妈祖,以祈求妈祖的庇祐。《元史》记载,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下诏“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元世祖称妈祖为“泉州神女”,并封其为天妃,妈祖的神格骤然提高。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再次下诏,“遣正奉大夫宣德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司提举蒲师文册尔为护国明著天妃”,特地指派泉州的蒲师文(其父蒲寿庚,仕宋尝为泉州市舶司提举,入元累官至福建行中书省中书左丞,擅蕃利者三十年)为册封大臣,在泉州天妃宫举办祭祀和褒封天妃的典礼。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二十日,元文宗下诏书,“加泉州海神曰护国庇民明著天妃。”诏文中直呼妈祖为“泉州海神”。妈祖的海神职位进一步明确。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又命翰林院拟定祭文遣官赍香诣宫致祭。祭文曰:“圣德秉坤极,闽南始发祥。飞升腾玉辇,变现蔼天香。海外风涛静,寰中麟凤翔。民生资保赐,帝室借匡襄。万载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明代时期
明代,泉州港仍然是全国的一个重要港口。洪武三年(1370年),泉州复设市舶司,专通琉球。此后,又“以诸番贡使益多”,在天妃宫附近的车桥村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琉球等国的外宾。为了帮助琉球开发经济文化,洪武二十二年(1392年),明太祖“敕赐闽人三十六姓”定居琉球。这三十六姓中,泉州人占了相当一部分,如南安的蔡氏,晋江的李氏、翁氏等,他们在琉球担任通事(翻译),传授操舟技术和文化知识。当时明政府规定,凡是封舟必须安放天妃神像,开洋前正副使必须先到出口发港的天妃宫祭拜。封舟到达目的地,正副使必须恭奉船内的妈祖神龛上岸,安放于所在国的天妃宫,借以朝夕膜拜。当时,福建开洋至琉球,必经沧水,过黑水,古称“沧溟”,又称“东溟”,是一条深达两千多米的大海沟,波涛汹涌,航海者经常在此遇难。这样,妈祖就被“闽人三十六姓”恭奉于船中,伴随他们从泉州出发,披波斩浪,顺利到达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来到琉球后,分别在琉球首府那霸和他们聚居的久米村建起了上、下两座天妃宫,宫成之后,琉球当地地方官也作了规定:“自贡船开船之日起至第七日,上至大夫下至年轻秀才,都必须参拜两天妃宫”,“自第七日至贡船回归本国为止,每日大夫以下的年轻秀士与乡官士们都要轮流诣庙参拜。”由此,随着中琉两国交流的不断密切,天妃信仰在琉球逐渐深入人心。
永乐五年(1407年),三保太监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时途经泉州,遣使祭拜妈祖,因天妃宫“历岁既久,寝以倾颓”,五年特奏请“令福建守镇宫重新其庙。”永乐十三年(1415年),郑和部属“少监张谦使渤泥(今北加里曼丹岛)得乎州,发自浯江(泉州),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再次途经泉州,在依制祭拜妈祖之后,又去灵山伊斯兰圣墓行香,祈求祖先灵圣庇佑。郑和行香所立碑石至今尚在,文曰:“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护。镇抚蒲和日记立。”嘉靖十九年(1540年)郡人徐毓集资大修,先修正殿五间,重建寝殿七间,凉亭四座,两厢三十间,东西轩及斋馆二十八楹。二十三年(1544年)落成。
清代时期
清代,靖海侯施琅奉旨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分兵三路出击,其中一路在泉州十五都围头,《泉州府志》载:“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平定台湾后,施琅感念涌潮济师之神恩,在自己的同乡、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题请未准,再次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将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庙及湄洲祖庙致祭。自此,泉州天妃宫改称天后宫。施琅将军为报答神恩,对天后宫进行重修和扩建。嘉庆二十一年(1916年)署泉州府事徐汝澜以栋宇漶漫,非复旧观,倡捐再次重修。道光年间(1830—1850年)清文宗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泉州天后宫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立庙祭祀。”明永乐五年(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及其他
主要荣誉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天后宫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相关传说
妈祖林氏默娘,是北宋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入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节庆活动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的时候是祭拜的高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举行的隆重的“乞龟”活动更是热闹,拜亭前会有上千斤的大米堆出龟的形状,以祈求延年安康,并用凤梨拼接成两条龙,而正门前抬高的方寸之地则转变为舞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泉州天后宫】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泉州天后宫 小编为您整理泉州天后宫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