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向下生出多数簇生的纤维状根,向上生出1至多数茎。茎高12-28厘米,上升直立,四棱形,粗约1-1.2毫米,通常带暗紫色,被微柔毛,尤以茎上部及沿棱角为密集,不分枝或多分枝。
叶草质至近坚纸质,心状卵圆形或圆状卵圆形至椭圆形,长1.5-2.6(3)厘米,宽1.2-2.3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圆形、浅心形至心形,边缘密生整齐圆齿,两面被微柔毛或糙伏毛,尤以下面为甚;叶柄长0.4-1.4(2.8)厘米,腹平背凸,密被微柔毛。
花对生,在茎或分枝顶上排列成长4-8(12)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2.5-3毫米,与序轴均被微柔毛;最下一对苞片叶状,卵圆形,长达1.7厘米,边缘具圆齿,其余苞片均细小,卵圆形至椭圆形,长3-6毫米,宽1-2.5毫米,全缘,无柄,被微柔毛。花萼开花时长约2.5毫米,被硬毛及微柔毛,果时十分增大,盾片花时高约1.5毫米,果时竖起,增大一倍。花冠蓝紫色,长1.4-1.8厘米,外疏被微柔毛,内面仅唇片被短柔毛;冠筒前方基部膝曲,其后直伸,向上逐渐增大,至喉部宽约4.5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圆状卵圆形,两侧中部微内缢,先端微缺,具深紫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小纤毛。花盘肥厚,前方隆起;子房柄短。花柱细长。子房光滑,4裂。
成熟小坚果栗色或暗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径不到1毫米,具瘤,腹面近基部具一果脐。花果期2-6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河南,陕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
生长环境
野生的韩信草常见于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因此韩信草喜湿润、蔽荫或部分遮阴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
韩信草多用于盆花及花坛栽培,也可用于风景园林及地栽。
生长繁殖
韩信草用种子繁殖,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播种量3.25-4.5千克松顷。播种分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两种方法。
病虫防治
韩信草在整个生长期间没有什么病害。但在第二花期易发生蚜虫和菜黑虫。对于蚜虫,可用乐果药剂300倍,加一倍食用醋来防治;对于黑虫,可喷洒稀释1000倍的50%敌敌畏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岭南草药》载:“味辛,性平,治跌打伤,祛风,壮筋骨,治蚊伤,散血消肿,以之浸酒妙”。又《贵阳民间药草》载:“全草入药,苦、寒、无毒,有平肝消热之功”。
全草(向天盏):辛、微苦,平。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疏肝。用于胸胁疼痛,肺痈,痢疾,泄泻,带下病;外用于疔疮痈肿,毒蛇咬伤,蜂螫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苗药】虎耳草,扭威当觅:全草治跌打,咳嗽,蛇伤,疮疖肿痛,外伤出血《湘蓝考》。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肿。主痈肿疔毒;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肺热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治跌打,蛇伤,疮疡。
《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治肝火旺,烦躁。
《湖南药物志》:清火解毒。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抗癌。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韩信草】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