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登封天地之中

时间:2024/11/20 21:29:2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围,含有世界文化遗产8处1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各类珍贵文物6700多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学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初创和形制典范,集中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具有世界性价值。

  • 别名: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天地之中
  • 遗产项目编号: 1305(世界文化遗产)
  •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周围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周、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数千年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古老的中原地区上下三千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古代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的庙、阙、寺、塔、台和书院等集中体现了中国各代的礼制、宗教、科技、教育等建筑学成就,是我国中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的源头和三教集大成之地,是中国多元文化的载体和典范。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概况

少林寺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之根,在中国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是北魏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罗而建,又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摇篮,少林功夫博大精深,以刚、猛、勇、疾著称,少林拳始创于北魏,盛行于唐、宋、元、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磨砺,集众家之长,汲诸派之精,刚柔并济,独树一帜。

少林寺常住院

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东西宽120米,南北宽300余米,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保存明、清建筑多座。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天竺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敕建少林寺。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林之中而得名。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历代建筑遗存、碑刻、壁画是少林寺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华夏历史、文化、武术、宗教、建筑、书法、雕刻、美术乃至寺院与域外文化交流等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少林寺初祖庵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北一座龟背形山上,始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是宋代人为纪念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建的纪念建筑。庵院中轴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以及大殿后东侧的圣公圣母亭、西侧的面壁亭等。除大殿为北宋所建外,其余皆为明、清以后重修。另有宋、金以后碑碣40余品。初祖庵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大殿为北宋所建外,其余皆为明、清重修。大殿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和细部做法等都可与宋《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在木构、石雕等方面的技法甚至可称为孤例。

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约300米,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墓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佛教葬仪,寺僧圆寂后,佛徒们根据其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威望及其经济等情况,建造层级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以示功德。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有数量最多的墓塔群,面积2.1万多平方米。现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共228座,塔上大多有石质或砖质塔铭,塔林内还有碑刻14品。它被誉为“古塔艺术博物馆”,是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库。

少林寺塔林座座古塔昂然耸立,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形似参天巨木,势如茂密森林。塔林保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古塔228座,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波塔和各种喇嘛式塔等。

太室阙

太室阙位于中岳庙天中阁前600余米处的中轴线上。它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阙是一种装饰性建筑,在中国是道路之门,礼仪之始。太室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汉三阙是中国山岳祭祀建筑实物的可溯之源,是仅存的国家级祭祀建筑用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凿石砌成,分结构相同的东西两阙。阙身的画像内容有车骑出行、马戏、倒立、斗鸡、舞剑、人捉鸱鸮、鲧、楼阁、羊头、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辉煌成就。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也是古代圣山崇拜的历史见证。

少室阙

少室阙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西嵩山少室山下,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

前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室阙东西两阙相对如门,是少室山庙的象征性大门。少室阙壁遍布雕刻画像,现保存完整的有60余幅,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蹴鞠图,为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少室阙铭文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和汉字演变的宝贵资料。少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

少室阙其结构与太室阙基本相同,阙身保存较完整的画像有60余幅,内容主要包括车骑出行、宴饮、击剑、狩猎、犬逐兔、驯象、斗鸡、蹴鞠、鸱鸮、羊头、鹿、虎、鹳鸟哺雏、马技、月宫、常青树等。

启母阙

启母阙是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东北太室山万岁峰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构造和太室阙大致相同。启母阙东西两阙相对如门,是启母庙的象征性大门。启母阙阙身也是遍布雕刻画像,现保存较完整的有60余幅,内容丰富,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及神话传说。启母阙的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是汉代书法难得的精品,历来为金石家所关注。启母阙是古代祭祀夏代帝王启之母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建筑的典范之一。

启母阙的结构和太室阙相同,阙身画像内容主要有幻术、马技、骑马出行、杂技、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驼、双蛇、日轮、龙、虎等。启母阙在三阙中铭记保存最好,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字体俊逸刚劲,具有较高的价值。

中岳庙

中岳庙是中国道教在中原地区早期发展的中心,世界道教主流全真教的圣地。

中岳庙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登封市区东部。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始建于秦(前220~前207年),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刘彻游嵩山时,令祠官大加修建。现存庙制为明代所定,大部分为清顺治至乾隆时按《工部营造则例》官式作法重修的面貌。中岳庙院占地面积约117000余平方米,是中国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现存殿宇、楼阁、宫亭、台廊、碑楼等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主殿峻极殿是五岳中最大的殿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岳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级别的礼制建筑群。中岳祭祀建筑不仅影响中国五岳中其它四岳祭祀建筑形制的形成,而且深刻影响了国家政权祭祀河渎的建筑规模和布局方式。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和皇家园林。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国最早的、创造性采用筒体结构的、唯一平面为十二边形的古塔,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区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塔平面十二边形,由基台、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高36.78米,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嵩岳寺塔系用青砖和黄泥浆垒砌而成,且灰缝皆不岔分,历经1480多年的风雨侵蚀,不酥不碱,坚韧如初,巍然屹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典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岳寺塔虽历经1400余年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表现出了高超的造塔技术,成为高层筒体结构的先驱,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结构建筑。

会善寺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处的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会善寺最初为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离宫,后改建为闲居寺,隋文帝时先称嵩岳寺,又赐名会善寺。唐代盛极一时,且高僧辈出,如净藏禅师、道安禅师、普寂禅师、一行和尚等皆名誉天下。武则天游幸嵩山时,曾至会善寺,拜高僧道安禅师为国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赐此寺名为安国寺。五代后梁时曾一度废毁。宋开皇年间(945~975年)再次重修佛殿。元、明、清均有整修。今寺范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及寺内碑碣等。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僧一行创建的琉璃戒坛,是当时全国僧人受戒中心三大戒坛之一。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程朱理学发源于此,儒家礼教光大于此,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峰峦环拱,溪水围合,南面开阔平缓,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称嵩阳寺,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更名为嵩阳观,作为道士的炼丹之地。唐高宗、武则天曾两次以嵩阳观为行宫,加以营造,并更名为奉天宫,中唐时还曾一度更名为天封观。宋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后,赐额更名为嵩阳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成为宋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现存清代建筑25座。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建筑。现保存有东魏以后石刻15品、古树14株等文物遗存。嵩阳书院格局紧凑,功能完善,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学说、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对儒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观星台

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我国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区东南12公里的告成镇,东西宽37米,南北长150米,占地面积5550平方米,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同周公测景台、周公祠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世界上著名的天文建筑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创建于元世祖至元13年至16年(公元1276-1279年),距今己有730多年的历史。郭守敬、王恂等经过多年的辛勤观测和推算,终于在至元十八年(公元l281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相当,但《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年。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遗产价值

自汉朝开始,嵩山历史建筑群经过两千余年来的发展,凝聚着具有深远、广泛影响的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信仰、科技和建筑艺术,综合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明,在礼制、宗教、科学、教育及文化艺术上均表现出突出的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礼制建筑的成就和价值

嵩山历史建筑群的礼制建筑以汉三阙和中岳庙为代表。中国古代帝王政权为证明皇权的正统,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将单纯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转化为礼制规范,于是产生了与一般宗教文化和宗教建筑不同的礼制文化和礼制建筑,并影响至东亚地区的文化乃至全世界。

二、宗教建筑的成就和价值

嵩山历史建筑群的宗教建筑以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会善寺为代表。这些建筑本身即是各个历史阶段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如佛教寺院的总体布局之变化,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发展到塔处于大殿前后,又发展为以殿堂为核心,塔位于寺院之外。这些寺院的不同时期建筑技术的变化、艺术风格的演变也都历历在目。

三、科技建筑的成就和价值

嵩山历史建筑群的科技建筑以观星台和嵩阳书院为代表。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体现着天文史上早期最杰出的成就,具有科技史、建筑史上独特的历史地位。观星台建筑群中还有唐代竖立的“周公测景台”的石表,并与周公庙、帝尧祠结合在一起,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古人心目中把嵩山作为文化发祥地的认识,以及作为“天地之中”的观念和信仰。

嵩阳书院初名嵩阳寺。建筑形式有歇山式灰筒瓦顶和硬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房屋,古朴雅致,大方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风格独具。

四、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及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和价值

嵩山历史建筑群是中国砖石建筑发展的实物见证,鉴于嵩山历史建筑群中的佛塔、墓塔、天文台、庙阙等砖石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建筑材料精良,建筑技艺高超,代表了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发展的水平,是古代塔、阙、台(天文台)等砖石结构建筑的杰作范例和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

历史沿革

公元前2世纪,中岳庙始创,以太室山峰遥为背景,独立建造于“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筑体系。

公元2世纪,东汉三阙创建,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少室阙、启母阙则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传统中的祖先崇拜。

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嵩岳寺塔创建。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寺常住院始建,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少林寺塔林建造了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少林寺初祖庵为纪念佛教东方禅宗的创始人南亚高僧达摩而建。少林寺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完整的宋代砖木建筑精品之一,是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更是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宝典。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的全过程。

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会善寺始建,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于嵩阳寺前身建嵩阳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嵩阳书院现存清代建筑26座。

2009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已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嵩山需补充材料,留待2010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大会上再行审议。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登封天地之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登封天地之中 小编为您整理登封天地之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