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九华山拜经台

时间:2024/11/20 2:35:0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别名: 拜经台
  •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 门票参考: 免费(包含在九华山景区内)
  • 开放时间: 全天
  •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镇天台路32号
详细介绍

拜经台简介

拜经台因金地藏在此诵经而得名。这是台,位于天台峰西侧,是崇山峻岭中一块难得的平台;又是寺,这座建于清代的寺庙,又名大愿庵,俗称古拜经台,省级重点寺院。原为一组狭长的建筑,民居式三进殿宇。住持僧圣明自1993年起重修,形成以大殿为中心的建筑群体。大殿坐东朝西,宫殿式,双层重檐翘角,气势雄伟,赵朴初先生为大殿题额。北侧地藏殿;东为3层徽派建筑--万佛楼;南为上下5层民居史寮房。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风格协调,堪称佛国明珠。

古拜经台在天台峰下,距观音峰约2华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绕寺而过。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岩石上尚留有其一双凹痕足迹。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佛教称金地藏“大愿菩萨”)。因为“拜经”较通俗易记,所以都称它“古拜经台”。古拜经台的主要景点有“仙人击鼓”“大鹏听经”“金龟朝北斗”“地藏真迹大脚印”“蜡烛峰”,当阵雨初歇时还可以观赏到云海,虚虚实实,佛乐声声,恍如仙境。

拜经台建筑布局

拜经台殿宇雄伟壮丽,型制依旧,佛像庄严,古刹重光。

大雄宝殿坐北朝西南,宫殿式,双重檐翘角,砖木结构;高16米、长18米、宽17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内供三尊大佛及观音、地藏、十八罗汉塑像。后有海岛观音等群塑。

从大雄宝殿旁上石阶十余步,即到金地藏拜经遗址。上筑敞厅式瓦屋一间,高约二丈,宽丈许,供有金地藏坐像。右边墙壁上嵌有“古拜经台”字样的碑刻一方。

大殿西侧为新建的灵官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从西边古石板上山由此殿进庙。

大殿后北侧为重建的地藏殿,宫殿式,2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一楼内供汉白玉地藏及闵公、道明像,两边是“十王朝地藏”塑像。楼上为祖师殿和藏经楼。

大殿正南坡下为两幢2层和5层寮房,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大殿东侧建万佛殿,徽派建筑,3蹭,4开间,脊高13米、长13米、宽8米。一楼中间为弥勒楼,西为客堂,东为斋堂、厨房;二楼中间为玉佛殿,西为禅堂,东为药师殿;三楼为万佛楼。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万佛殿东南坡下建有客堂和餐厅,民居式,2层和3层楼宇,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台内有一块长方形岩石,上有凹下的脚印。传说,当年金地藏就在这块凸出的平台上拜经,该石即是跑拜时的垫脚石,因而留下了足印。以前在伏虎洞苦修的和尚,效金地藏拜经,拜〈华严经〉几十年,也在地板上磨出了凹痕。

拜经台雄踞天台峰谷峭崖之间,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周围有“大鹏听经石”、“金龟朝北斗”、“观音飘海”、“十王朝圣”、“仙人打鼓”等奇景怪石。殿南峡谷缆车飞驾,拜经台为闵园至天台的索道终点站。

人文景观

华顶峰景色

明代传灯撰《天台山方外志》说“峰” 中一卷首先讲到华顶峰:“在县东北六十里十一都在台第八重最高处,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回一百里,少晴多晦,夏有积雪,可观日之出入,中有洞,石色光明。登绝顶降魔塔,东望沧海,弥漫无际,号望海尖,下瞰众山,如龙虎踞,旗鼓布列之状,草木薰然,殆非人世……”这段文字把华顶拜经台的风光详细描述,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登高望远,在台上观红日东升,夕阳西下之瑰丽景色。

拜经台看日出

到拜经台看日出,过去人们多住在华顶寺中,每年的4到10月,天气晴好时,就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结伴或由寺僧陪同,穿着保暖的衣服,掌着灯笼,拄着拐杖,通过约五里长“之”字形山道登顶峰等候日之初升,公路已通到山顶,经过事先约定,乘车登顶已极为便捷。许多人站在顶上,看茫茫夜色,或窃窃私语,或相互叮嘱,耐心等待这一奇景的出现。

明代旅行家王士性在《入天台山志》中写道:“计漏下五鼓矣,道人报:‘海底日上’与生急披衣起,东方大紫气笼聚,黯黮中,上有金镂万丈,正射余衣上。余大叫‘云海荡吾心胸矣,’道人曰‘未也。’已片时则一赤轮如熔银汁,荡潏而上,眼前五色尽灭,始知向所见影也。是为第二日哉!日轮渐高,溪源草木如画。……”王士性写日出贵在“如熔银汁,荡潏而上”这八个字,霞光的色彩,初升之萌动,使日出达到奇异的境界。

清代邑人齐周华,对家乡山水别有一番钟爱之情,看的次数当然比一般人要多,他的《台岳天台山游记》中写观日之景更为详细生动,他在拜经台上“远眺溟渤,水色连天,四顾空蒙,杳渺无际。宿台中观日,俟东方微明,但见金霞缕缕,间以青气,日轮欲起,如金在熔,摩荡再三,始升天际。其初升也,体园忽长,等卵之欲流;其既升也,则仍然一规(园),色兼红紫,轮如加大,及再升,反似渐小,却光芒刺目,不可正视。……”

齐周华写日出妙在“如金在熔,摩荡再三”这八个字,熔金化银,其汁光芒四射,灿烂夺目,这就是日出伟大的瞬间。

诗歌赞咏

观日出欣喜之余,不少人开怀放歌,清朝有位实智和尚写下一首七律“拜经台”:

智者当年礼石台,九旬谈妙观门开。

香云不假人间散,花雨时从天上来。

佛塔镇安尘劫尽,龙潭清鉴古今谈。

忽然海月横空起,照出山山如浪堆。

历史沿革

拜经台始建于清朝,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佛教称地藏为大愿菩萨)。因为拜经较通俗易记,所以都称它古拜经台。自建寺以来,道风纯正,僧俗同修。清朝及民国年间曾有昌光和续修老和尚主持道场,对寺院建设有过突出贡献。一般来九华山的香客都要到该寺来朝拜金地藏拜经留下的遗迹,香火一直旺盛。

文革期间,寺院遭到严重破坏,佛像被毁,僧人被迫离寺。

改革开放以后,僧人重归寺院,各项建设得以发展,寺内法务恢复正常,寺院面貌焕然一新。近十几来总共募化资金近千万元,重新兴建了大雄宝殿、僧寮、藏经楼、地藏殿、山门楼、大型素餐厅及香客接待用房,总建筑面积达二千多平方米,使寺院规模逐步扩大,为海内外善男信女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佛教活动场所。同时也为弘扬佛法,传播地藏精神。

拜经台大雄宝殿一九九四年奠基,一九九六年落成,建筑面积六百五十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风格庄重、浑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贤,后面海岛观音,两旁十八罗汉。整个大雄宝殿金碧辉煌,肃穆庄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九华山拜经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九华山拜经台 小编为您整理九华山拜经台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