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号航空母舰(英文:USS Enterprise,舷号:CV-6,中文:常被意译为“进取”号或“勇往”号,绰号:大E/Big E,幸运E/Lucky E),是服役于美国海军的第六艘航空母舰,是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
企业号航空母舰在二战太平洋战争中参与了包括中途岛战役、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战斗,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战斗资历最深厚,功勋最卓著的战舰,日本曾三次单方面宣布企业号被击沉,但最后均被证伪,因此企业号又有“灰色幽灵(Gray Ghost)的绰号。
企业号航空母舰舰名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俘获并更名的一艘英国单桅纵帆船,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七艘以“企业”命名的舰船。于1933年8月3日批准建造,1934年7月6日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1936年10月3日下水,1938年5月12日入役,1947年2月17日退役并报废处理。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21年11月,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当时世界的五个海军强国,美、英、日、法、意的代表皆汇集于此,目的是为了削减各国海军的军备,同时预防可能到来的军备竞赛,减轻各国财政负担。经过数月的协商,与会国之间彼此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史称《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 Naval Treaty),该条约明确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10:10:6:3.5:3.5,签约国建造的战舰单舰最大吨位不得超过35560公吨,主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条约同时规定各签约国的航空母舰总吨位不得超过以下的标准:美国135000长吨(137160公吨),英国135000长吨(137160公吨),法国60000长吨(60960公吨),意大利60000长吨(60960公吨),日本81000长吨(82296公吨)。
1922年,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基础上,美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母发展历程。按照条约美国海军可建造排水总量135000吨的航空母舰,但每艘新造航母的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而两艘获准由其他舰船改建的航母每艘则不得超过33000吨,美国当时的CV-2“列克星敦”号与CV-3“萨拉托加”号两舰由战列巡洋舰改造为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在官方上占去66000吨;1922年服役的带有实验性质的CV-1兰利号航空母舰则不计算入吨位总量之内,因此海军在字面上只有69000吨可用作建造新航母。
1922年到1929年间,美国海军建造及维修署、海军航空署及海军事务委员会均在钻研新式航空母舰设计,而新设计最大的争论,正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余下的吨位。争论的焦点在于航母数量与大小,倘若采用小型化13800吨的方案,则海军可新增5艘航空母舰;倘若采用较大型方案,则建造数量较少,为4艘17250吨级或者3艘23000吨级。
新建航母数量与大小的争论背后,牵涉到航母各方面的运用疑难。由于当时没有舰载雷达,航母很容易被发现,必须可以高速逃脱,美国海军内部一致同意航母应有高速航行能力,但相应的引擎空间便愈大占用更多吨位。大型航母可装设抵御巡洋舰火炮的装甲,至于小型航母则无可避免较弱。然而,海军同时要考虑飞行设施问题,倘若小型航母牺牲防御,而换取更多机库空间,则两艘小型航母的载机量比一艘大型航母多,可更有效运用条约吨位。大型航母设计虽在航海及执勤性能上,都远胜小型设计,但整体可建造数量却相对较少,且在战后紧缩军费的情况下难以建造。另外,大型航母设计使海军航空力量集中在少数军舰,使舰队在单次攻击损失全部航空力量的风险增加。相信航母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战斗舰队航空指挥官约瑟·李维,以及航空署署长威廉·莫斐德,则聚焦于增加舰队整体的舰载机携带数量,这样小型化设计正好满足各方所需。
1929年,在日内瓦海军裁减会议与建造巡洋舰的争议声下,一艘小型航母设计列入该年度的美国海军拨款法案,联同巡洋舰拨款,获得美国国会两院通过,最终成为1933年2月入役的排水量13800吨的CV-4游骑兵号航空母舰(亦称突击者号) 。然而就在法案辩论之时,美国海军举办了第9号舰队解难演习。在约瑟·李维的领导下,“萨拉托加”号航母在演习中充分展现了大型航母的独立战斗力、机动性及强大打击力。之后1930年至1933年的演习,列克星敦级的两艘大型航母也延续了上述的优点。
1930年,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提出修正讨论,建议将来多建造一艘小型航母,以及两艘增大吨位的中型航母。小型航母可用作跟从战列舰作战,而中型航母则可独立成为打击力量,既满足海军的战术需要,又尽用余下吨位。1931年,在吸收了前四艘航母的经验教训后,美国计划建造两艘新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Yorktown class aircraft carrier),单舰排水量约为19800长吨。1932年初,海军事务委员会终于从多项设计中,选择了排水20000吨、长770尺、宽80.3尺、120000轴马力,最高航速32.5节、搭载90架舰载机的方案。然而国会以经济萧条为因,并未拨款建造新型航母,使设计又再拖延,期间海军部长曾要求军部研究装设8英寸火炮的27000吨方案,但最终流产。
建造沿革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海军造舰计划终于获得政治上的支持。首先,小罗斯福为整顿市场,刺激经济,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其中“以工代赈”造福了美国海军,通过动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资金,以援助失业造船工人为名,拨款建造两艘航空母舰及若干驱逐舰,这批资金无须经正常国会程序拨款。国会提供了高达两亿三千八百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更新舰艇装备,这一举措使得两艘航母的建设预算一下子增加了八千万美金,大大提高了建造质量。最终争论的中型航母设计变成了最初的两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而小型航母设计后来则成为黄蜂号航空母舰(亦称胡峰号)。1934年5月21日,按照1932年的航母设计蓝本,约克城级首舰CV-5“约克城”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曼造船厂)旗下的造船厂动工。
1934年7月6日,约克城级2号舰CV-6企业号(USS Enterprise)也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7月16日开始铺设龙骨。此时海军仍在飞行甲板长度、防空炮装备及位置等方面仍有所争辩,然而随着游骑兵号航母在1933年下水,加上美国海军航空战术与经验长足的发展,原航母过苛的浓缩设计弱点显露无遗,这样争辩到1934年11月已有定论。1936年10月3日,企业号航空母舰下水,时任美国海军部长夫人克劳德·A·斯旺森女士主持了掷瓶仪式。
服役历程
1938年5月12日,企业号正式入役,首任舰长是小牛顿·怀特(Newton H. White, Jr),第一趟试航至里约热内卢。之后的1939年1月2日,在安普顿港群进行休整后,企业号又驶向南方,途径圣托马斯岛和关塔那摩湾,与“约克城”号一同参加位于加勒比海地区举行的舰队演习。指挥两艘航母的是“蛮牛将军”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少将,这位个性剽悍爽朗的将军给企业号的船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决定了企业号未来在战斗中凌厉威猛的性格。在波纳尔接过指挥棒的四个月后,也就是1939年4月,企业号被正式编入太平洋舰队序列,母港为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企业号几乎参加了太平洋的所有重要战役,在二战中共获20枚战斗之星勋章,约克城级三艘中只有企业号服役到了战争的结束。
1946年1月18日,企业号进入了纽约美国海军船坞解除服役状态,并在1947年2月17日退役,转入大西洋预备舰队。美国许多人和团体努力想将企业号保留为博物馆/纪念船并组成了“企业号协会”,美国海军也同意只要在一定时间内募集足够资金,便让协会优先买下,但筹款活动却无法在时限内募集到足够资金。1952年10月1日称为攻击航母CVA-6,1953年8月8日又改称反潜航母CVS-6,1956年10月2日从海军舰艇名册中除籍。最后企业号被海军以561333美元的价格出售并在1958年7月1日于新泽西州开始解体,海军答应保留企业号那独特的三角桅杆,不过却没有履行诺言,最后在1960年3月被彻底解体,为了纪念企业号,美国海军将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CVN-65同样取名为企业号。
部门编制
部门简称 职责岗位
1st Div 甲板部队,负责控制前甲板 5 英寸口径高射炮
2nd Div 甲板部队,负责控制 40 毫米口径高射炮
3rd Div 甲板部队,负责控制后甲板 5 英寸口径高射炮
4th Div 海军陆战队驻舰部队,负责控制左舷 20 毫米口径机枪
5th Div 甲板部队,负责军械设施并控制左舷 20 毫米口径机枪
A Div 负责维护蒸馏器、小艇、辅助设施和制冰机
B Div 负责维护锅炉
C & R Divs 负责舰上工程及维修工作
E Div 负责维护舰上电力设施
H Div 负责医疗服务
K Div 负责舰内外通讯,包括无线电、信标、扬声器及相关电力设施的控制及维护
M Div 负责控制及维护主轮机系统
N Div 负责领航及操舵
R Div 负责维护维修车间、舰上娱乐休闲及生活服务
S Div 负责物资、补给、销售
V-1 Div 负责飞机起降、装卸
V-2 Div 负责航空燃料补给、润滑和机库内飞机武器装卸
V-3 Div 负责飞控、地面指挥
V-4 Div 负责指挥战斗情报中心、雷达电讯维护
V-5 Div 负责维护舰载机
V-12 Div 负责管理航空武器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企业号和同级的“约克城”号、“大黄蜂”号从美国海军之前的几艘航母的改装、设计和建造上获得了经验,因此其设计较旧型航母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号的排水量比“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小了三分之一,却可以装载与后两者数量相同的舰载机和多30%的航空燃料,并拥有更强的机动性,转向更为灵活。当然在提升性能的过程中,约克城级也作出了很多牺牲,为了减轻排水量,约克城级减少了装甲的厚度和防御武器的数量,其中最致命的缺陷弱点仍在水线以下舰体防御方面,而此情况更因动力系统的配置而恶化。约克城级的9座锅炉分成3列,全部排在前方,而轮机则在其后方,倘若遭鱼雷攻击,水线以下一旦入水,海水只需淹没锅炉或轮机,便足以令全舰失去动力。不过即便如此,其内部的上百个水密舱也可以保证在恶劣战况下舰体不会轻易沉没。企业号两艘同级舰“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分别于中途岛战役和圣克鲁斯群岛战役中沉没,且都是毁于日本鱼雷轰炸机之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两艘船在被弹后并没有立刻沉没,而是与进水“对抗”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企业号最大的弱点在于对鱼雷的防御能力不足,作为1943年改装的重要一环,企业号在水线位置加装了鱼雷防水壁,覆盖全舰水线大约四分之三。
舰型结构
舰型
企业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开放式机库,拥有3部14.6米×13.4米升降机,单台载重7711千克。飞行甲板前端装有2具弹射器,另外在机库也设置了2具弹射器,紧急情况下舰载机可以通过其从机库中直接弹射起飞,但后来在战前已发现其效率低下,遂取消了这项不实用的功能,于1942年中途岛海战后拆除。飞行甲板前后安装了两组拦阻索,飞机可以在飞行甲板的任一端降落,但舰艏降落设施也因鲜有使用,而在后来拆除,其他飞行设施则未有显著更动。木制飞行甲板没有装甲防护,舰桥、桅杆和烟囱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位于右舷。
装甲
企业号甲板装甲厚1.5英寸(3.81厘米),火控中心装甲厚4.0英寸(10.2厘米),水线装甲厚4.8英寸(12.2厘米);舰侧装设2.5-4英寸装甲带,以抵挡6英寸火炮;3层鱼雷防水壁,配合装甲带防止鱼雷攻击;水平装甲设于机库,以阻止炸弹贯穿到下层机房及武器库;飞行甲板由木板制造,不设装甲。
涂装
企业号在战前都涂上了灰色,为方便演习时识别。1942年初,约克城级三舰均涂上了第12号迷彩,其大体布置为:水线至机库甲板下涂上海军蓝,机库甲板至舰岛之间为海洋灰,舰岛为阴霾灰,飞行甲板为甲板蓝,各舰迷彩的分划界线并不一致。
1943年,企业号返国维修后,换上了第21号迷彩,全舰均涂上海军蓝,有蓝色幽灵之称的CV-16“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亦采用此法。1944年,企业号再更换为第33号迷彩,舰体侧面混合了浅灰及海洋灰。至于舰体平面与甲板,则由甲板蓝及海洋灰组成。新迷彩的目标,在于迷惑潜艇及飞机计算舰体航速,而非避过侦察。1945年,战争结束后,企业号换回第21号全身海军蓝迷彩,并将舷号6以白色油漆画于飞行甲板,参与纽约海军节的庆祝活动。
舰载武器
防御
约克城级航母最初舰艏及舰艉各设有4座,共8座单管5英寸38倍径高平两用炮,分别置于左舷及右舷飞行甲板;舰岛前方及后方各设有2座,共4座四联装1.1英寸75倍径高射炮;舰体各处共有24挺勃朗宁M2.50口径机关枪,虽火力充足,但威力太小。5英寸38倍径高平两用炮是当时美国最新式的防空及水平两用舰炮,其双联装版本亦被后来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沿用,虽然射程远,但射速太慢,在火控雷达和近炸引信弹药列装前并不实用。
1934年时,美国海军就发现1.1英寸75倍径高射炮有卡弹及操作问题,而勃朗宁机枪的口径过小,无法有效击毁俯冲飞机。1939年,美国海军武备署已着手处理舰队防空炮落后问题,并在1940年开始生产博福斯40毫米口径高射炮及厄利孔20毫米单管重机枪,分别替换1.1英寸75倍径高射炮及勃朗宁机枪。在战争初期,企业号搭载的各种长枪短炮显得极具魄力,但在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日本轰炸机时却派不上多大用场。
1942年春季,情况开始有所改观,在航空母舰大战之后,美国海军开始意识到防空对于水面舰艇的重要性。企业号在空袭东京前夕,一次过安装了32挺厄利孔20毫米单管重机枪,事实证明,这些大口径的“小家伙”活力十足,在东所罗门群岛和圣克鲁斯群岛的作战中,被打下来的日本飞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20毫米口径机枪的杰作。不过,厄利孔20毫米口径机枪也有其弱点,那就是射程太短,没法提前击落敌机,这时候就该博福斯40毫米口径高射炮发挥作用了。1942年,博福斯40毫米口径高射炮在圣克鲁斯海战前安装到企业号及其护航舰南达科他号,连同5英寸38倍径高平两用炮构成了中远距离上的火力防御网,这也是企业号得以幸存的原因之一。
1943年后,海军乘企业号返国大修之机开始大幅加装防空炮,到1943年末,企业号同其他战舰一道又进行了武器升级,火控系统也做了升级-5英寸防空炮和40毫米防空炮可以由雷达引导射击,这赋予了企业号全天候防御的能力,使其防空火力较同级舰较优。到1945年战争末期,除了原装的8座单管5英寸38倍径高平两用炮外,企业号的防空武器已增为11座四联装博福斯高射炮、5座双联装博福斯高射炮及16挺双联装20毫米重机枪。企业号在1941年至1945年间防御武器配置变化较大,战时改装也折射出了太平洋战争的实际需求,即巨舰大炮时代已成为过往,航空母舰时代开始到来。
舰载机
约克城级航母在服役之初,仍搭载二战前的飞机,包括格鲁门公司的F2F战斗机及F3F战斗机、马丁公司的鱼雷-俯冲两用BM轰炸机及诺斯洛普公司的BT俯冲轰炸机。“约克城”号与企业号在1941年换上F4F战斗机,并在1942年换上SBD轰炸机、TBD轰炸机及TBF轰炸机。
1942年初,美国海军尚未有完善的雷达系统,再加上海军承袭战前的攻击优先战术,约克城级初期俱以轰炸机为航空团核心。比如在中途岛海战中,企业号的航空团是由1支F4F战斗机小队、1支TBD鱼雷轰炸机小队、1支SBD俯冲轰炸机小队及1支SBD侦察机小队组成。战斗机有21架至25架不等,俯冲轰炸机有37架至38架,鱼雷轰炸机则有13架至15架,总共携带了79架。瓜岛战役开始后,企业号陆续增加战斗机数量,并减少鱼雷轰炸机及俯冲轰炸机,最大可载96架,常规搭载80-90架。
1943年晚期,企业号换上F6F战斗机,到1944年中,企业号曾混合F6F及F4U战斗机,并换上SB2C轰炸机。此时企业号一般会携带超过34架战斗机、21至30架俯冲轰炸机及14至16架鱼雷轰炸机。
1945年,企业号改装为夜战航空母舰,其航空团专门负责晚间及破晓前的战机戒备,舰载机数量下降至53至61架,并且全由装设雷达的F6F及TBM“复仇者”组成。
舰电系统
射控系统
美国航母最初的射控系统,都只能以准星及曳光弹瞄准,后来又加装了光学目测镜,但防空武器仍然全由人手瞄准。“约克城”号与企业号服役之初,在烟囱前后均各装有一座Mark 33射控系统。Mark 33是专门为5英寸/38火炮而设计,相比起上一代手动操作的Mark 19及Mark 28,Mark 33完全以电力运作,以电脑测量距离,可更有效测出飞机的距离及高度。1943年企业号返国大修时,将Mark 33系统也升级为Mark 37。Mark 37体积比Mark 33大,可容纳更大的电脑,以提升效能。更有甚者,Mark 37的电脑及支撑点都在射控装置下方的甲板,而非装置内部,使系统有充足空间升级来安装新式辅助设备,Mark 33及Mark 37均可安装辅助火控雷达。
1942年,美国预备将第一代防空-水平两用舰炮的FD火控雷达(即Mark 4)安装到“约克城”号及企业号,然而“约克城”号在中途岛海战沉没未能实现,企业号则在稍后安装了两座以辅助Mark 33引导5英寸炮射击。FD火控雷达可侦察12000码内5英寸炮弹落点,探测到40000码内的轰炸机、30000码内的战列舰、20000码内的驱逐舰及12000码内浮上水面的潜艇,准确度为40码,分辨率400码。1945年,企业号因自杀飞机受创而返国维修时将FD雷达换上新产品Mark12/22火控雷达,但这对即将退役的企业号执勤没有影响。
舰载雷达
约克城级航母在设计之时,雷达技术尚未成熟。1937年海军研发出首批舰用搜索雷达,并在1940年命名为CXAM,安装到多艘舰只。“约克城”号在1940年安装了CXAM雷达,而企业号则在1941年安装了CXAM-1型雷达。CXAM的准确度为300码,分辨率400码,一般可探测到16海里内的战列舰、12海里内的驱逐舰、70海里内10000英尺高的PBY水上飞机或50海里内同等高度的战斗机,而CXAM-1的准确度则提升为200码。由于CXAM雷达过于笨重,“大黄蜂”号在1941年服役时,安装了新式的SC雷达,但搜索距离却大幅下降,只可探测到10海里内的战列舰、3海里内的驱逐舰、30海里内的战斗机及25海里内的轰炸机。
企业号在1942年下半年安装了SG雷达,用作水平搜索,其准确度为200码,分辨率400码,可侦察15海里内于500英尺低空的轰炸机、22海里内的战列舰及15海里内的驱逐舰。企业号同时安装了SC-1型雷达,其搜索距离比SC雷达增加一倍,准确度提升至100码,分辨率则为500码。1943年企业号返国大修时,将CXAM-1雷达替换为新式SK雷达,搜索距离激增至100海里内10000英尺高空的中型轰炸机,准确度为100码,分辨率为900码。企业号同时加装了SM雷达,搜索距离为50海里内10000英尺高空的飞机,以及25海里内的战列舰,准确度为500至200码,分辨率200码。SM雷达是美军第一批战斗机调配雷达,到此时美国航母才可有效调配战斗机拦截敌军飞机。连同额外增设的YG返航装置,以及IFF敌我辨识系统,企业号的雷达及电子设备可与1943年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相比。
二战末期,企业号又将SC-1型雷达改为新型SR雷达,准确度为30至100码,分辨率500码,可探测110海里内10000英尺高空的轰炸机、75海里内同等高度的战斗机、以及25海里内500英尺低空飞行的轰炸机。企业同时设有作战指挥系统的雏型,战时会派出载有远程雷达的TBM轰炸机,将其数据传返舰上处理分析。企业号亦在1945年安装了初期的电子干扰系统,可以干扰敌方无线电信号。
改装升级
1943年,企业号在返国大修时,则按照战时经验作出多项改动。首先,企业号在舰体两侧对全舰3/4的水线部位加设6英尺鱼雷防水壁,加强水下防御,又可提供额外浮力,应付日益增加的舰体吨位。设计时约克城级的满载排水量约为23000吨左右,但战时新增的防空炮、雷达及各种飞机武器,使舰体实际排水量节节上升。1942年,企业号的满载排水量超过26000吨,到1944年已达29000吨,而1945年更上升至32000吨,防水壁亦可令舰体航行更为稳定。
企业号的燃料库改为马鞍状设计,先设立一大型中央燃料库,再在其外围建造小型的储存库,以马鞍状将之包围,而马鞍状储存库外再以同样方法建造隔壁,此法可减低油库受攻击后大量泄漏的危机。大修期间,美军的抢修管理经验亦有长进。企业号延长了飞行甲板,防空火炮增加到双联20毫米厄立孔25座,四联40毫米博福斯高炮10座,所有高炮均有雷达指控,命中率大为提高。同时舰载机已换成全新的F6F“地狱猫”,SB2C“地狱俯冲者”和TBF“复仇者”。此外,企业号的通风系统、救火设施、飞机油站也于同时再作改良。
舰体参数 标准状态(1943年升级后)
舰长 246.7米
252.2米(升级后)
舰宽 33.2米
34.8米(升级后)
吃水线长 231.9米
吃水线宽 25.4米
吃水深度 6.6米(标准)
8.5米(满载)
横梁长度 25.3米
29米(升级后)
全舰高度 43.6米
标准排水量 20117公吨
21336公吨(升级后)
满载排水量 25909公吨
32574公吨(升级后)
飞行甲板 单层全通甲板,长228.6米/246.73米,宽33.37米(一说244.4米×26.2米,面积6407.7平方米)
机库尺寸 166.4 米×19.2米×5.3米,面积3195.6平方米,容积16936.7立方米
航速 32.5 节,测试最大航速33.65节
续航力 10400海里/12000-12500海里/15节
7900海里/20节
舰员编制 战前1889人,通常2217-2700人,战时最多2919人
传动 齿轮传动,四轴四桨
动力系统 9台Babcock&Wilco锅炉,最大压力400磅/平方英寸(2.75兆帕斯卡)
4台1000千瓦Parsons单级减速蒸汽轮机,120000匹马力(89兆瓦)
2台200千瓦柴油轮机发电
燃料装载 最大载油量6604.30公吨
航空汽油装载量673803.29升
航空武器装载量439.9公吨
弹射器 1台HMK-II弹射器(机库两台HMK-II弹射器,后拆除)
16.76米内可将3175.14千克物体加速至112.65千米/小时
2台H2-1弹射器(升级后)
16.76米距离内可将4989.51千克物体加速至117.48千米/小时
防御武器
中文名称 勃朗宁M2 .50口径机关枪
英文名称 Browning M2 .50-Caliber Machine Gun
弹药重量 0.045 千克(0.100 磅)
最大射速 500 发/分钟
有效射程 不详
最大射程 6770 米(7400 码)
最大射高 90°, 4570 米(5000 码)
安装时间 38.5-38.10 38.10-41.10 41.10-42.2 42.7-42.9 42.10-43.10 43.10-47.2
安装数量 无 24 座 24 座以上 5 座 1 座 无
安装形式 单管 单管 四联装 四联装
中文名称 四联装1.1 英寸75倍径高射炮
英文名称 Quad 1.1" 75-Caliber Cannon
弹药重量 0.416 千克(0.917 磅)
最大射速 150发/分钟
转向速度 24°/秒
俯仰速度 30°/秒
有效射程 不详
最大射程 40°,6770 米(7400 码)
最大射高 90°,5760 米(6300 码)
安装时间 38.5-38.10 38.10-42.7 42.7-42.9 42.10-43.10 43.10-47.2
安装数量 无 4 座 5 座 1 座 无
安装形式 四联装 四联装 四联装
中文名称 厄利孔20毫米单管重机枪
英文名称 Oerlikon Single 20mm Machine Gun
弹药重量 0.123 千克(0.271 磅)
最大射速 450 发/分钟
有效射程 914 米(1000 码)
最大射程 25°,4390 米(4800 码)
最大射高 90°,3050 米(3300 码)
安装时间 38.5-42.2 42.2-42.4 42.4-42.7 42.8-42.9 42.10-42.11 42.11-43.10 43.10-45.8 45.9-47.2
安装数量 无 不固定 32 座 40 座 44 座 46 座 50 座 16 座
安装形式 单管 单管 单管 单管 单管 单管 双联装
中文名称 博福斯40毫米口径高射炮
英文名称 Bofors 40mm Cannon
弹药重量 0.901 千克(1.985 磅)
最大射速 160 发/分钟
转向速度 24°/秒
俯仰速度 30°/秒
有效射程 2700 米(3000 码)
最大射程 42°,10060 米(11000 码)
最大射高 90°:6950 米(7600 码)
安装时间 38.5-42.9 42.10-43.10 43.10-45.8 45.9-47.2
安装数量 无 4 座 8 座 6 座 5 座 11 座
安装形式 四联装 双联装 四联装 双联装 四联装
中文名称 5英寸38倍径高平两用炮
英文名称 5" 38-Caliber Dual-Purpose Gun
弹药重量 24.5 千克(54 磅)
最大射速 15 发/分钟
转向速度 18°/秒
俯仰速度 34°/秒
有效射程 不详
最大射程 45°,16640 米(18200 码)
最大射高 85°,11340 米(12400 码)
安装时间 1938.5-1947.2
安装数量 8 座
安装形式 单管
服役动态
1940年5月,企业号和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船只一同转移到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目的是为了阻止日本向南太平洋侵略的野心,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行为起到的作用正好相反,不过这并未影响到企业号的日常活动。作为珍珠港基地仅有的两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不断地磨砺着自己的船员,为应对从西方飘来的战争阴云作准备。
1941年,企业号开始往返于珍珠港和美国西海岸之间,运送陆军航空兵部队的P-39“飞蛇”式战斗机和P-40“战斧”式战斗机,以及大批兵力、军火,依照计划这些部队将在1942年中期被部署至威克岛、关岛以西。企业号执行最后一次运送任务的离港时间是1941年11月28日,当时正在哈尔西率领下向威克岛输送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和他们的飞机,而在两天之前,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已经集结完毕,悄悄地驶向珍珠港。12月2日,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驾机升空,飞向威克岛,而企业号则掉头返回珍珠港,然而天气让企业号放慢了步伐同时也为日本舰队提供了天然掩护,错过了12月6日的归港时间,这次延误使企业号避开了日本海军的锋芒,也避免了和珍珠港内一众战舰相同的下场。
1941年12月7日,从日本航母上起飞的183架飞机扑向珍珠港,给了美国海军致命的一击。当第一颗日本炸弹落在美国领土上时,企业号还在距瓦胡岛241公里开外的海面上,刚好避开了日军的袭击,企业号从自己的飞行员那里得知珍珠港遇袭的消息的。偷袭过后,企业号立刻起航搜寻日本舰队,但是很显然一无所获,得手的日本航母编队已经悄然远去。袭击第二天薄暮时分,企业号航母编队驶入了珍珠港,在暮色和熊熊浓烟的掩罩下,开始了彻夜的补给。第二天早晨六点,穿过漂浮于海口的残骸,企业号驶向了辽阔的太平洋。在随后劫机日海军攻击舰队过程中,企业号又与支援威克岛登陆的日本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飞龙号擦肩而过,之后企业号参与了一系列的寻求战略平衡的袭击任务。
1942年1月11日,海军中将哈尔西指挥以企业号为核心的TF8编队(1航母、4重型巡洋舰、6驱逐舰)与TF17(“约克城”号,1轻型巡洋舰,4驱逐舰,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协同,完成增援萨摩亚岛的作战,共向岛上输送兵员5000人。1942年2月1日,在增援萨摩亚返航途中,TF8编队对日占马绍尔群岛中防御最坚固的罗伊岛,夸贾林环礁、沃特吉环礁和马洛埃拉普环礁上的日军基地进行了空袭,击沉日军小型舰艇4艘,击毁飞机18架,连第6根据地队的八代佑吉少将也被炸死,这是美军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反攻,企业号由此享有反击前锋的美誉。当时南云忠一指挥的五航空战队4艘航母正在支援拉包尔登陆,得知马绍尔群岛遭袭击后,立即高速向东追击。追了一整天后,得到美国广播“袭击马绍尔群岛成功,舰队返航”的消息后才放弃追赶。2月14日,企业号又袭击日本占领的威克岛。1942年4月8日,企业号离开珍珠港前往阿留申群岛,在那里与“大黄蜂”号航母编队汇合后,掩护其编队执行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即著名的“杜立特空袭”)。
1942年6月2日,中途岛海战中,斯普鲁恩斯率领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中途岛东北埋伏。6月4日晨,33架轰炸机、14架鱼雷机和10架战斗机于企业号起飞。到达预定目标上空后,日本舰队已北撤。企业号进攻编队均向北搜索,但以缺乏配合的方式发动了进攻,战斗机在高空一直没有下来;14架鱼雷机在低空大部分被击落,无一雷命中;但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却得到了最好的机会,33架分4编队向最大的两个目标赤城号和加贺号俯冲,,最终使赤城号和加贺号沉没,并重创了飞龙号。同时企业号上的舰载航空兵和中途岛上的岸基航空兵部队携手击沉日本三偎号重巡洋舰。
1942年7月,企业号又参加了瓜岛的一系列海空战,支援美军两栖登陆。同年8月24日,它跟“萨拉托加”号航母一起,击沉了日本轻型航母龙骧号以及2艘运输船,重创了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一艘。但企业号自己被命中7颗炸弹,受了重伤,舰员74人被炸死,95人受伤。由于抢险方式得当,及时控制住大火,企业号艰难地返回珍珠港修理。
1942年8月,美国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西南太平洋海域开始了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控制权的鏖战。在8月24日进行的所罗门以东海战中,企业号被翔鹤号上的18架九九舰爆突破空中防御圈,共命中250公斤穿甲弹3枚,另有4枚近失。空袭过后,企业号燃起大火,飞行甲板严重受损,77人阵亡,91人受伤,击落九九舰爆17架,零战3架。受损1小时后,企业号恢复到24节航速,还重新开始了回收舰载机的作业。在此次作战中,企业号所在的TF61编队击沉日本轻型航母龙骧,重创水上飞机母舰千岁号,击落日机75架。
1942年10月16日,企业号搭载了新编成的第10舰载机大队(AG-10),这个大队包括了从受损的“萨拉托加”号和被击沉的“约克城”号上调来的优秀飞行员,战斗力有所加强。
1942年10月26日,企业号与“大黄蜂”号又参加了瓜岛的圣克鲁斯海战。企业号最初躲在暴雨下免受了第一轮的攻击,同时其舰载机会同“大黄蜂”号的舰载机多次对日本舰队发起攻击,击落击毁日机92架,重创日本翔鹤号、瑞鹤号两艘航母,击沉一艘巡洋舰。同时日本翔鹤飞行队长村田少佐,关卫少佐,瑞鹤飞行队长今宿滋一郎大尉等一大批优秀飞行员战死,日本机动部队战斗力被极大削弱。但在日舰随后的进攻中,企业号再次被命中6枚250公斤炸弹,另有1枚近失,但侥幸躲过了所有鱼雷,也受重伤,死44人,伤75人。企业号带伤收回被击沉的“大黄蜂”号上的舰载机后撤离战区。可是局势不允许企业号返回美国修理,美国已经有3艘航母被日方击沉,主兵力当时只有企业号,附近就有一支日本舰队随时都会发起新的攻击。企业号只好一边航行,一边抢修。
1942年11月11日,企业号开出努美阿,带伤赶到战场,带着修理舰AR-4女灶神号(USS Vestal)赶赴瓜岛以东海域,边修边战,以最大限度增强美军的空中力量。11月13日凌晨,负责炮击任务的日军“挺身队”与美军TF67巡洋舰编队相遇,爆发激战,美军损失2艘轻巡和4艘驱逐舰,击沉日军2艘驱逐舰,并重创比睿号战列舰。天亮之后,企业号出马,与瓜岛起飞的TBF鱼雷攻击机共同攻击,使比睿号命中1雷,舰尾下沉。并最终于13日天黑前后自沉,这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战列舰。此时企业号仍然是美军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可用航母,水兵们在机库甲板上漆上的这样的标语,企业号对抗日本(Enterprise VS Japan),14日企业号的舰载机又击沉日本一艘重巡洋舰,直到11月16日它才返回美国修理。
1943年1月,企业号又重返前线参战,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为美国舰队提供空中保护,时间长达3个月。1943年1月30日,日军出动11架一式陆攻轰炸伦内尔岛附近的美军水面舰艇编队,企业号击落其中的7架,但仍有8架日机发射了鱼雷,CA-29芝加哥号重型巡洋舰被击沉。5月26日,企业号返回珍珠港,5月27日接受尼米兹海军上将代表罗斯福总统颁发的总统单位嘉奖。7月20日,新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开始服役,企业号终于回到本土进行大规模整修和改装。
1944年1月6日,完成改装的企业号与其他5艘大型航母组成TF58特混编队,参加马绍尔群岛作战。TF58包括6艘大型舰队航母,6艘独立级轻型航母,6艘护航航母,15艘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50艘驱逐舰,以及多艘运输舰,货船,油船,坦克登陆舰,船坞登陆舰,水上飞机母舰和其他辅助舰船,舰载机超过700架。1月31日,在TF58强大火力支援下,美军攻克了马绍尔群岛中的夸贾林环礁、马朱罗环礁等多个岛屿。
1944年2月27日,TF58编队对特鲁克环礁实施攻击,企业号上搭载的装有雷达的TBF复仇者夜间攻击机参与空袭行动,此役共击沉舰艇9艘,特设舰船3艘,运输船31艘,总计237000吨,击毁飞机270架。其中1/3的战果由企业号取得。3月至6月间,企业号又参加了一系列海岛和支援登陆战。它在马里亚纳与日本航母展开的大战,日本3艘航母被击沉,426架飞机被摧毁,从此日本海军大伤元气。在这次大战中,企业号又立下新功。
1944年6月,美日海军在马里亚纳海域展开战略决战,日本海军损失3艘大型航母和600余架飞机,两年来惨淡经营的航空兵力量损失殆尽。而美军仅损失飞机130架,76名飞行员阵亡(其中在夜间着陆时,损失飞机77架,44名飞行员阵亡)。
1944年10月25日,企业号舰载机协助友舰击沉超级战列舰武藏号、航母瑞鹤、瑞凤和千岁号。此役中,企业号是少数几艘对栗田、小泽、西村舰队均实施攻击的美国航母。1944年12月,企业号成为CVN-6(N为夜间的缩写),搭载经改装的F6F-5N夜间战斗机,执行夜间巡逻任务。
1945年,企业号开始搭载夜间战斗机,成为拥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CVA-6)。1945年2月,企业号又支援美军在硫黄岛的登陆作战,企业号舰载机曾不间断地在岛上为美军担任空中*戒巡逻,创造174小时持续出动舰载机连续作战的记录。1945年3-4月,企业号参与了压制日本九州地区岸基航空兵和击沉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的作战行动。5月14日晨,一架日方神风飞机突然撞击企业号,前部升降机被击毁,死14人,伤34人,这是它在二战中最后一次受损伤,6月返回美国修理,在修理期间,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后,企业号参加了胜利庆典活动,之后执行了运送海外军队返回美国的“魔毯”行动。从1946年1月18日起,停泊在新泽西州的Bayonne,从此未再出海。
总体评价
服役评价
1938年12月21日,企业号舰长小牛顿·H·怀特上校离职,改由查尔斯·A·波纳尔上校担任,在此期间企业号的舰上工作效率始终都是海军数一数二的,波纳尔本人也因此获得船员们的好评。但是,外界对这艘航空母舰的看法却并非如此,当时,航母并没有受到像战后那么高的关注,和当时的战列舰相比,航母简直就像是穷酸的街头乞丐。在外人眼里,航母就是一个“盖着谷仓门的大浴缸“。人们嘲讽航母军官是“棕靴海军”(brown shoe Navy),由海军航空兵的鞋子颜色而得名,管普通水兵叫“平顶水手”(flattop sailors)。退役老兵西奥多·梅森过去是BB-44“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USS California)的船员,曾参加过护送企业号驶往西海岸的行动,在他的回忆录《战列舰水兵》中这样写道:
"As [Enterprise] pitched and rolled arthritically in the freshening seas, the flattop reminded me of a huge but decrepit old man with an entourage of bodyguards. If some seer had told me then that theEnterprisewould steam to glory on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combat records of any ship in the history of the navy, I would have given him the pitying smile one reserves for fools. From where I stood, it looked like she might have trouble reaching the West Coast."
(“看着(企业号)在汹涌波涛中上下起伏,我不禁觉得它就像是一个身形庞大、弯腰驼背的老头,被一大群保镖(指航母护航编队)围着,那时候要是有人告诉我企业号将会成为战争中最功勋卓著的战舰,我会毫不犹豫地嘲笑他是一个大傻瓜,依我之见,要把这艘船开到西海岸恐怕都会有麻烦。”)
企业号在太平洋舰队中依旧保持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往来于圣迭戈与夏威夷之间的大海上。其经常超期执行巡航任务,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和“约克城”号隔三差五地出故障,不停地回到船坞,以至于经常错过替岗时间。相比之下,企业号的工作就辛苦得多,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她只放了几次“短假”,其中大部分是为了清除船底吸附的藤壶,还有一次是为了给电影《俯冲轰炸机》(Dive Bomber)拍外景。
历史地位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是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是美国海军对抗日本联合舰队的重要力量,仅从中途岛战役而言,它们对太平洋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搜狐网)
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企业号九死一生,是整个二战中获得最多荣誉的战舰。1943年,当企业号回国进行大修和改进时,她获得了“总统部队嘉奖”(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这是第一艘荣获总统集体嘉奖的航空母舰,之后又获得了“海军部队嘉奖”(Navy Unit Commendation),成了二战期间美国唯一一艘同时荣获总统集体嘉奖和海军集体表彰的航母。在企业号服役的一生中,共航行442475公里,击沉敌舰71艘,击伤192艘,击落敌机911架,在美国海军中没有任何一艘军舰能与之相比,企业号象征着美国海军的战斗精神。1995年5月15日,美国国防部向企业号等追赠第16特遣舰队嘉奖。(新浪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企业号航空母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